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维系企业生存的重要保障。与单一企业相比,集团型企业面对的资金管理需求更为迫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集团企业在总部设立专职部门或设立单独的财务公司代表集团公司实施对资金的统一调度、管理、运用和监控。其目的在于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企业集团能够实现集团范围内资金的整合与调控,充分盘活资金存量,在传统的银行融资和部分闲余资金之间进行撮合,借助集团企业的结构,将资金在集团内部进行调配,从而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财务成本和资金风险间寻求平衡。
关键词:集体企业 资金集中管理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利率市场化成为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动力来源。企业传统信贷方式的获取资金成本明显升高就是一个巨大挑战,资金使用成本的急剧上升使得企业急切寻求新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盘活存量资金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而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就由此应运而生了。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积聚闲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以中冶集团为例,中冶集团是涵盖了工程总承包、矿产资源开发、制造以及房地产四大主业的大规模综合性大型企业,其主要特点在于由跨行业、跨地域、多层次的法人企业及非法人分支机构组成。因为业务层次上的天然决定因素,每个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都是不同的,从而导致在短期(一年之内)存在着类似与行业周期的业务特点。在同一个时间段,对一些企业来说也许是旺季,这时业务迅速增长,资金短缺的情况就会出现,但是对另一些企业来说可能是淡季,这时业务放缓,可能会出现资金大量闲置的情况。如果实现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就可以有效的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做法是集团设立一个资金结算中心,使有资金闲置的企业和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合作起来,前者可以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后者能够获取发展机遇,从而实现资金充分利用和把握业务机遇的双赢结局。
2 有助于简化资金流动渠道,加快资金流转
如果企业集团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那该企业集团在进行资金调配时不用借助外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只要通过内部结算中心进行即可,如此一来,不仅简化了资金流动渠道,也加快了资金流转。另外,如果企业集团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在进行内部交易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管理系统在网上结算。就拿拜特系统来说,付款方想结算一笔款项,不需要通过外部结算通道划转,只要利用集团内部系统就可以及时的完成成员间的资金划转,并且划转双方都可以进行实时处理,中间环节和时间间隔也做到简化的目的。
3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资信等级,便于统筹融资计划
现代企业通过向外界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来维持其持续经营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而企业的偿债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筹资能力。一般来说,企业集团整体偿债能力是大于单个成员单位的偿债能力的。集团将资金集中管理,既能够突出资源整合的优势,又能组织专业化的资金管理队伍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谈判,不仅借助集团整体偿债能力强的优势获得更高的融资额度,更是一举规避了集团成员外出融资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种种不利因素,光是各成员单位与外部银行的各种繁杂手续和筹资费用就节省出很大一块费用。与此同时,以民生浦发集团融资案例为例,通过借助整个集团的资金统一谈判、调度和专业化的资金收益能力和管理水平,成员企业在集团内部获得的利率往往低于自行融资的利率,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大好局面。
4 資金集中管理提出必然要求对控制风险提供了重要保障
企业集团由于成员数量多,分布广,在外部银行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账户,同时也拥有这些资金的自主使用权,这一方面适应了业务需要,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没有标准的资金使用方式,很容易滋生资金违规使用等现象。但是如果实现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因为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成员单位不需要再设立银行账户或者只设对应的受集团控制的二级账户或子账户,企业集团总部能够对成员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同时,建立责任制强化成员单位的责任,通过制定付款审批、审核流程,借助内控制度相互制约,与时俱进,在资金的灵活机动和接受上级监管之间寻求新的平衡,保证各集团成员单位之间拥有一定的资金调度权,同时集团企业也对这些资金的流向了如指掌,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集团整体资金成本、避免集团资金浪费,还可以有效的防范资金流失、职务犯罪等风险。
资金是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保证企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的资金状况不仅表明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也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构成和产权关系。资金关系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现在资金流量指标已经成为了企业信誉评价、发展潜力、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情况已经成为了银行等报表的外部使用者能否给企业提供信用的一个重要依据,甚至有人还把企业未来的先进流量当作还款的担保。所以,只有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才能保证企业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茅人予.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法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丁珏.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许鑫.浅析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
关键词:集体企业 资金集中管理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利率市场化成为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动力来源。企业传统信贷方式的获取资金成本明显升高就是一个巨大挑战,资金使用成本的急剧上升使得企业急切寻求新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盘活存量资金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而在这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式就由此应运而生了。
具体来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有利于积聚闲散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以中冶集团为例,中冶集团是涵盖了工程总承包、矿产资源开发、制造以及房地产四大主业的大规模综合性大型企业,其主要特点在于由跨行业、跨地域、多层次的法人企业及非法人分支机构组成。因为业务层次上的天然决定因素,每个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都是不同的,从而导致在短期(一年之内)存在着类似与行业周期的业务特点。在同一个时间段,对一些企业来说也许是旺季,这时业务迅速增长,资金短缺的情况就会出现,但是对另一些企业来说可能是淡季,这时业务放缓,可能会出现资金大量闲置的情况。如果实现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就可以有效的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做法是集团设立一个资金结算中心,使有资金闲置的企业和急需资金周转的企业合作起来,前者可以获取一定的投资收益,后者能够获取发展机遇,从而实现资金充分利用和把握业务机遇的双赢结局。
2 有助于简化资金流动渠道,加快资金流转
如果企业集团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那该企业集团在进行资金调配时不用借助外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只要通过内部结算中心进行即可,如此一来,不仅简化了资金流动渠道,也加快了资金流转。另外,如果企业集团实现了资金集中管理,企业集团在进行内部交易的时候就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管理系统在网上结算。就拿拜特系统来说,付款方想结算一笔款项,不需要通过外部结算通道划转,只要利用集团内部系统就可以及时的完成成员间的资金划转,并且划转双方都可以进行实时处理,中间环节和时间间隔也做到简化的目的。
3 有利于提升企业的资信等级,便于统筹融资计划
现代企业通过向外界筹集生产经营资金来维持其持续经营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而企业的偿债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筹资能力。一般来说,企业集团整体偿债能力是大于单个成员单位的偿债能力的。集团将资金集中管理,既能够突出资源整合的优势,又能组织专业化的资金管理队伍与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谈判,不仅借助集团整体偿债能力强的优势获得更高的融资额度,更是一举规避了集团成员外出融资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的种种不利因素,光是各成员单位与外部银行的各种繁杂手续和筹资费用就节省出很大一块费用。与此同时,以民生浦发集团融资案例为例,通过借助整个集团的资金统一谈判、调度和专业化的资金收益能力和管理水平,成员企业在集团内部获得的利率往往低于自行融资的利率,从而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大好局面。
4 資金集中管理提出必然要求对控制风险提供了重要保障
企业集团由于成员数量多,分布广,在外部银行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账户,同时也拥有这些资金的自主使用权,这一方面适应了业务需要,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没有标准的资金使用方式,很容易滋生资金违规使用等现象。但是如果实现了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就可以有效的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因为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成员单位不需要再设立银行账户或者只设对应的受集团控制的二级账户或子账户,企业集团总部能够对成员单位的资金流向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地控制,同时,建立责任制强化成员单位的责任,通过制定付款审批、审核流程,借助内控制度相互制约,与时俱进,在资金的灵活机动和接受上级监管之间寻求新的平衡,保证各集团成员单位之间拥有一定的资金调度权,同时集团企业也对这些资金的流向了如指掌,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集团整体资金成本、避免集团资金浪费,还可以有效的防范资金流失、职务犯罪等风险。
资金是企业从事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保证企业不断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的资金状况不仅表明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数量和质量,也反映了企业的资本构成和产权关系。资金关系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现在资金流量指标已经成为了企业信誉评价、发展潜力、价值评估的重要指标,企业现金流量情况已经成为了银行等报表的外部使用者能否给企业提供信用的一个重要依据,甚至有人还把企业未来的先进流量当作还款的担保。所以,只有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运营效益才能保证企业取得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茅人予.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法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丁珏.论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许鑫.浅析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J].现代商业,20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