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讨论了体育报道几十年来的互动发展关系,着重分析了其发展的状况,阐述了大众传媒在我国体育事业中的角色定位和演变历程以及体育新闻所应具备的特色。另外,还研究了商业化娱乐化氛围下的体育与传媒的互动关系,以及体育报道中网络媒介和纸质媒介的合作关系等问题。
关键词:大众传媒 体育传播 体育产业 探索研究
体育具有无穷的魅力,它把竞争、合作、拼搏、美感等展现给世人,而体育新闻能够为体育的传播搭建起一座更高层次的平台,这个平台艺术地展示体育,让体育的内涵更鲜明、更突出,让体育的影响力更广阔、更持久。
从体育和新闻报道结缘以来,二者就在合作中实现了共同的进步和飞跃,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大众传媒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拉近了人们和体育之间的距离,对体育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另一方面,现代体育逐渐扩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体育比赛过程的变幻无穷、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等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又使体育新闻成为各级各类媒体十分重视的报道领域。
大众传媒在我国体育新闻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新闻的传播带有很强的“外交色彩”,“乒乓外交”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以后,体育新闻的传播逐渐呈现出“大体育” 的主格调,同时具备明显的娱乐性。大众逐渐将体育赛事视为释放工作压力的娱乐形式,借以舒缓身心。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比赛本身是否精彩、能否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运动员的趣闻轶事等。早期体育报道的焦点集中在“金牌至上”。历届奥运会,媒体都会连篇累牍地报道我国运动员取得的金牌数,并大力加以渲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我国体育业和传媒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同时体育赛事的安排也考慮到了媒体的存在,以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为目的,在不违背体育精神的前提下积极变革,报道对象不再局限于比赛结果,而是涉及和深入到赛事的方方面面。
竞技体育传播曾一度是体育传播的主流,其信息量常常占体育传播内容的大部分。然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新时期的体育新闻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以全面的国际化视野,更高的专业水准开展业务。记者在全世界范围内采访,并且在世界赛场上熟练地运用多种外语进行直播,丰富了体育报道的内容,使受众通过多种媒介第一时间掌握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体育信息。再者,初期的体育传播担任着强化国家形象的重任。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再一次强化了我国的国家形象,但同时,所透露出来的大体育理念和纯体育竞赛的味道也比较浓厚,这有别于早期媒介单纯的竞技体育和唯国家形象论的观念。近几年,我国的体育新闻中,涉及外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和精彩片段也越来越多,这更体现出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所展现的纯粹的体育精神。另外,电视媒体开发了许多软性的专题节目和娱乐化的体育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京城健身潮》、中央电视台的《墙来了》、《健美五分钟》等。轻松、好看的电视体育节目吸引着众多的普通人,引导人们更加自发地参与到充满活力的体育运动中来。
体育新闻报道的特色分析
追求强烈的时效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求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因此,追求时效性已成为体育媒体竞争的主题,在时效性上做得好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是媒体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为了增强时效性,许多体育报纸开辟了评论员专栏或专版,这些评论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体育比赛或体育事件进行探讨,言论与新闻常常是同步见报。
倡导人文关怀。体育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指的是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要充分尊重报道对象,充分关注他们作为生命本身在事件中的尊严感受和体验,充分考虑受众的利益、需求以及承受能力,充分权衡体育事件报道后对社会的影响。具体来说,通过对体育赛事的报道,体育不仅仅成为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验。这种现代文明的人文关怀氛围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体育运动。
体育新闻报道要始终以“体格与人格并重”作为永恒的主题,将体育精神以人文关怀的姿态释放,丰富体育的内涵,带动人们精神生活品位的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些报道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北京日报》2008年8月18日第四版在一个大标题《哦!孩子》下刊登了4幅照片,分别是男子双人单桨决赛中,澳大利亚选手德鲁·吉恩获胜后,比赛服中露出他孩子的照片;法国选手斯蒂夫·盖诺在男子古典式摔跤66公斤级比赛中夺冠后跑上看台与母亲拥抱庆祝;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赛中,意大利选手韦扎利获得冠军后亲吻她的母亲,分享胜利的喜悦;德国选手米尔科·恩利希在古典式摔跤96公斤级半决赛中获胜,他从看台上抱起女儿,女儿眼含泪水指着父亲满是汗水的额头。这4幅照片使运动员回归到了孩子、父母的角色上,浓浓的亲情从中弥漫开来,直沁读者的心脾。
传播积极的价值理念。体育的竞争性决定了体育竞赛具有激励作用,它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培养人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体育竞赛具有凝聚力的作用,它使人们由于共同的目标而凝聚在一起,使人们为了集体利益、荣誉,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而紧密团结在一起,有利于人们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价值观念。这些都需要体育新闻在报道中展示给世人。
体育新闻在报道大众喜闻乐见的竞技赛事的同时,还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给人们以民族自豪感。例如,体育新闻在第一时间报道本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这对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体育新闻在向大众传递爱国热情和激发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中,还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体育是整个人类精神的体现,是超越国界的。体育是促进全世界人民的精神、心智、心理、体魄更为升华和健全的载体。
商业化娱乐化氛围下的体育报道与传媒的互动关系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我国体育事业已逐渐进人社会产业链。各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体育营销。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社会活动,体育产业化与商业化的共同发展,解决了困扰体育事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还增加了体育比赛数量,促进了人才流动与竞争。与此同时,体育传媒商业化发展进程也加快了,体育报道的娱乐化色彩日益浓厚,体育娱乐新闻逐渐进入我国大众传媒领域,这吸引了更多的普通受众。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明星”专版就率先出现在《中国体育报》上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初见端倪。随后“足球宝贝” 出现在2001年的《南方体育》上,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开始为国内传媒所广泛认同。本世纪以来,《中国体育报》还专门设置了专属于“世界杯”的“娱乐”专版。之后越来越多的体育新闻报道中都透露着鲜明的文化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特点。于是,在中国观看体育新闻娱乐报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为大众群体关注体育事件提供了另一种解读视角。体育新闻以其无可取代的娱乐色彩,与媒体娱乐化浪潮融为一体。娱乐化使体育事业更民众化,吸引了众多原本对体育不感兴趣的群体,而众多媒介也借助于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属性生存并发展下去。
体育报道中网络媒体和纸媒的合作关系
网络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资源丰富,内容充实。网络的容量近似无限,几乎可以把人们能想到的所有内容都不受限制地收纳其中。网络资源具有可延展性,拓展了读者的阅读空间。网络可丰富体育新闻的内容,使这一新闻事业的发展空间更广阔。互联网使体育报道具有高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网络的优势还体现在它能够更好地让受众成为体育报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只是接受者,即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体育迷对体育的热爱,不仅仅表现为对比赛的狂热,关键在于那种参与感或拥有感,这点在纸质媒体上参与是受到约束的,而体育迷在网络中通过BBS、聊天室等,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
缺乏严谨,真实性不能保证。“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网络媒体也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在人们的印象中,网上发布的新闻以及观点和评论,内容虽然广泛但缺乏深刻性,大多数网络媒体,满足于扮演信息发布平台的角色。由于网络新闻信息量太大、网络言论太散漫,即便有一些有力度、内容比较深刻的文章也易被湮没。
纸质媒体的优劣分析。纸质媒体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纸质媒体凭借多年积累的实力,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经验丰富且众多的记者、广阔的人脉和社会网络、充足的資金等,这些优势都是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纸质媒体在报道上具有丰富的经验。纸质媒体不仅在人力物力上远远胜于网络媒体,也有报道大型体育盛会积累的丰富经验。网络媒体虽然不是第一次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但依然缺少采访报道大型体育盛会的经验,而且在短时期内难以积累足够的经验。
缺乏及时性。纸质媒体从其发布到读者拿到手中需要经过实物传输的过程,这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纸质媒体信息量相对较少,报纸或者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是独立的,不易扩展,也就是说在一张体育报纸上,对一场比赛的报道最多占用一到两个版面。纸质媒体内容的展示方式单调。传统的纸质媒体是平面的,除了图像和文字以外,不能展示更多的内容。
两种媒体合作。鉴于这两种媒体各自的优、劣势和“双赢”理念的盛行,在体育报道中,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体育网站在纸质媒体上开辟专项板块。网友在体育网站上浏览体育新闻时,会把评论留在网站上。刊登网友评论,可以增强两种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也拉近了受众与体育的距离。2.纸质媒体借用体育网站开展专项调查,以提高报道的精准度,把得来的数据作为分析比赛的依据。3.在纸质媒体上建立网络超链接。以网络媒介超链接的形式来组织稿件,增加版面创新性。体育网站为纸质媒介提供延伸材料。报网联手,推动体育传媒快速发展。例如,2007年8月,腾讯网携手《南方都市报》、《重庆晨报》、《成都商报》等纸质媒体,组建了“捷报奥运媒介联盟”。这种做法不但维护了网站的自身地位,又推动了报网互动的深入发展。在奥运会期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开始从单一广播向纸质传播、网络等多种媒体进军。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成立后也加大了网络投入力度,把25家下属报刊的全部信息存入网络数据库。
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合作,从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到平时的体育新闻,正进行着水乳交融般的大融合。这种融合符合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同时对于各种体育报道乃至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海峰:《浅析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山东文学》,2009(2)。
2.李雅洁、董天策:《试析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奥运报道——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奥运报道为例》,《中国报业》,2008(11)。
3.刘晖、张路姣:《大众传媒与奥运会互动关系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体育部)
编校:赵亮
关键词:大众传媒 体育传播 体育产业 探索研究
体育具有无穷的魅力,它把竞争、合作、拼搏、美感等展现给世人,而体育新闻能够为体育的传播搭建起一座更高层次的平台,这个平台艺术地展示体育,让体育的内涵更鲜明、更突出,让体育的影响力更广阔、更持久。
从体育和新闻报道结缘以来,二者就在合作中实现了共同的进步和飞跃,达到了双赢的效果。一方面,由于大众传媒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拉近了人们和体育之间的距离,对体育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另一方面,现代体育逐渐扩大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体育比赛过程的变幻无穷、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等体育活动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又使体育新闻成为各级各类媒体十分重视的报道领域。
大众传媒在我国体育新闻事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体育新闻的传播带有很强的“外交色彩”,“乒乓外交”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以后,体育新闻的传播逐渐呈现出“大体育” 的主格调,同时具备明显的娱乐性。大众逐渐将体育赛事视为释放工作压力的娱乐形式,借以舒缓身心。他们关注的重点是:比赛本身是否精彩、能否得到精神上的享受、运动员的趣闻轶事等。早期体育报道的焦点集中在“金牌至上”。历届奥运会,媒体都会连篇累牍地报道我国运动员取得的金牌数,并大力加以渲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我国体育业和传媒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同时体育赛事的安排也考慮到了媒体的存在,以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为目的,在不违背体育精神的前提下积极变革,报道对象不再局限于比赛结果,而是涉及和深入到赛事的方方面面。
竞技体育传播曾一度是体育传播的主流,其信息量常常占体育传播内容的大部分。然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新时期的体育新闻传播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以全面的国际化视野,更高的专业水准开展业务。记者在全世界范围内采访,并且在世界赛场上熟练地运用多种外语进行直播,丰富了体育报道的内容,使受众通过多种媒介第一时间掌握世界范围内的各种体育信息。再者,初期的体育传播担任着强化国家形象的重任。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的成功举办,再一次强化了我国的国家形象,但同时,所透露出来的大体育理念和纯体育竞赛的味道也比较浓厚,这有别于早期媒介单纯的竞技体育和唯国家形象论的观念。近几年,我国的体育新闻中,涉及外国运动员的出色表现和精彩片段也越来越多,这更体现出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所展现的纯粹的体育精神。另外,电视媒体开发了许多软性的专题节目和娱乐化的体育栏目。如北京电视台的《京城健身潮》、中央电视台的《墙来了》、《健美五分钟》等。轻松、好看的电视体育节目吸引着众多的普通人,引导人们更加自发地参与到充满活力的体育运动中来。
体育新闻报道的特色分析
追求强烈的时效性。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要求新闻报道具有强烈的时效性,因此,追求时效性已成为体育媒体竞争的主题,在时效性上做得好可以吸引更多的“眼球”,是媒体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为了增强时效性,许多体育报纸开辟了评论员专栏或专版,这些评论是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体育比赛或体育事件进行探讨,言论与新闻常常是同步见报。
倡导人文关怀。体育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指的是在体育新闻报道中要充分尊重报道对象,充分关注他们作为生命本身在事件中的尊严感受和体验,充分考虑受众的利益、需求以及承受能力,充分权衡体育事件报道后对社会的影响。具体来说,通过对体育赛事的报道,体育不仅仅成为一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验。这种现代文明的人文关怀氛围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支持、参与体育运动。
体育新闻报道要始终以“体格与人格并重”作为永恒的主题,将体育精神以人文关怀的姿态释放,丰富体育的内涵,带动人们精神生活品位的提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一些报道就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北京日报》2008年8月18日第四版在一个大标题《哦!孩子》下刊登了4幅照片,分别是男子双人单桨决赛中,澳大利亚选手德鲁·吉恩获胜后,比赛服中露出他孩子的照片;法国选手斯蒂夫·盖诺在男子古典式摔跤66公斤级比赛中夺冠后跑上看台与母亲拥抱庆祝;奥运会女子花剑个人赛中,意大利选手韦扎利获得冠军后亲吻她的母亲,分享胜利的喜悦;德国选手米尔科·恩利希在古典式摔跤96公斤级半决赛中获胜,他从看台上抱起女儿,女儿眼含泪水指着父亲满是汗水的额头。这4幅照片使运动员回归到了孩子、父母的角色上,浓浓的亲情从中弥漫开来,直沁读者的心脾。
传播积极的价值理念。体育的竞争性决定了体育竞赛具有激励作用,它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培养人们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优秀品质。体育竞赛具有凝聚力的作用,它使人们由于共同的目标而凝聚在一起,使人们为了集体利益、荣誉,克服自身的一些缺点而紧密团结在一起,有利于人们形成团结互助、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的价值观念。这些都需要体育新闻在报道中展示给世人。
体育新闻在报道大众喜闻乐见的竞技赛事的同时,还可以弘扬爱国主义的价值取向,给人们以民族自豪感。例如,体育新闻在第一时间报道本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这对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体育新闻在向大众传递爱国热情和激发民族自豪感的过程中,还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体育是整个人类精神的体现,是超越国界的。体育是促进全世界人民的精神、心智、心理、体魄更为升华和健全的载体。
商业化娱乐化氛围下的体育报道与传媒的互动关系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我国体育事业已逐渐进人社会产业链。各大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体育营销。体育运动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社会活动,体育产业化与商业化的共同发展,解决了困扰体育事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还增加了体育比赛数量,促进了人才流动与竞争。与此同时,体育传媒商业化发展进程也加快了,体育报道的娱乐化色彩日益浓厚,体育娱乐新闻逐渐进入我国大众传媒领域,这吸引了更多的普通受众。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明星”专版就率先出现在《中国体育报》上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倾向初见端倪。随后“足球宝贝” 出现在2001年的《南方体育》上,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开始为国内传媒所广泛认同。本世纪以来,《中国体育报》还专门设置了专属于“世界杯”的“娱乐”专版。之后越来越多的体育新闻报道中都透露着鲜明的文化性、艺术性、趣味性等特点。于是,在中国观看体育新闻娱乐报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为大众群体关注体育事件提供了另一种解读视角。体育新闻以其无可取代的娱乐色彩,与媒体娱乐化浪潮融为一体。娱乐化使体育事业更民众化,吸引了众多原本对体育不感兴趣的群体,而众多媒介也借助于体育新闻的娱乐化属性生存并发展下去。
体育报道中网络媒体和纸媒的合作关系
网络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资源丰富,内容充实。网络的容量近似无限,几乎可以把人们能想到的所有内容都不受限制地收纳其中。网络资源具有可延展性,拓展了读者的阅读空间。网络可丰富体育新闻的内容,使这一新闻事业的发展空间更广阔。互联网使体育报道具有高度的参与性和互动性。网络的优势还体现在它能够更好地让受众成为体育报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只是接受者,即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体育迷对体育的热爱,不仅仅表现为对比赛的狂热,关键在于那种参与感或拥有感,这点在纸质媒体上参与是受到约束的,而体育迷在网络中通过BBS、聊天室等,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
缺乏严谨,真实性不能保证。“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网络媒体也不能违背这一原则。在人们的印象中,网上发布的新闻以及观点和评论,内容虽然广泛但缺乏深刻性,大多数网络媒体,满足于扮演信息发布平台的角色。由于网络新闻信息量太大、网络言论太散漫,即便有一些有力度、内容比较深刻的文章也易被湮没。
纸质媒体的优劣分析。纸质媒体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资源。纸质媒体凭借多年积累的实力,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经验丰富且众多的记者、广阔的人脉和社会网络、充足的資金等,这些优势都是网络媒体所不具备的。纸质媒体在报道上具有丰富的经验。纸质媒体不仅在人力物力上远远胜于网络媒体,也有报道大型体育盛会积累的丰富经验。网络媒体虽然不是第一次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报道,但依然缺少采访报道大型体育盛会的经验,而且在短时期内难以积累足够的经验。
缺乏及时性。纸质媒体从其发布到读者拿到手中需要经过实物传输的过程,这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纸质媒体信息量相对较少,报纸或者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是独立的,不易扩展,也就是说在一张体育报纸上,对一场比赛的报道最多占用一到两个版面。纸质媒体内容的展示方式单调。传统的纸质媒体是平面的,除了图像和文字以外,不能展示更多的内容。
两种媒体合作。鉴于这两种媒体各自的优、劣势和“双赢”理念的盛行,在体育报道中,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刻,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体育网站在纸质媒体上开辟专项板块。网友在体育网站上浏览体育新闻时,会把评论留在网站上。刊登网友评论,可以增强两种媒介对受众的影响力,也拉近了受众与体育的距离。2.纸质媒体借用体育网站开展专项调查,以提高报道的精准度,把得来的数据作为分析比赛的依据。3.在纸质媒体上建立网络超链接。以网络媒介超链接的形式来组织稿件,增加版面创新性。体育网站为纸质媒介提供延伸材料。报网联手,推动体育传媒快速发展。例如,2007年8月,腾讯网携手《南方都市报》、《重庆晨报》、《成都商报》等纸质媒体,组建了“捷报奥运媒介联盟”。这种做法不但维护了网站的自身地位,又推动了报网互动的深入发展。在奥运会期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开始从单一广播向纸质传播、网络等多种媒体进军。中国体育报业总社成立后也加大了网络投入力度,把25家下属报刊的全部信息存入网络数据库。
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合作,从重大体育赛事的报道,到平时的体育新闻,正进行着水乳交融般的大融合。这种融合符合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同时对于各种体育报道乃至于推动体育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海峰:《浅析网络体育新闻报道的特点》,《山东文学》,2009(2)。
2.李雅洁、董天策:《试析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奥运报道——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奥运报道为例》,《中国报业》,2008(11)。
3.刘晖、张路姣:《大众传媒与奥运会互动关系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6)。
(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体育部)
编校: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