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需要教师进行详尽的指导,包括主题内容的选择、方安的制定、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结论的得出、研究报告的撰写等等。不同的学习内容又有不同的指导要点。语文是语言学习的基本内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与沟通,加强教师的职业素质,充分重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实现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
作者:吉林省梅河口市解放街中心校吉林梅河口135000
1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法的特点
1.1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法是只在教师的带动下,将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营造探究的氛围。在实践中探究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法,强调学生参与社会和团结集体的能力。
1.2创新性
创新性是始终贯穿在综合学习法之中,在学习中不断创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可以运用情景导入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真实的情景,渲染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环境。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基本的阶段,而创新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中不断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1.3评价性
评价性可以是师生问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结果的评价与反思,也可以是教师与教师间的评价与相互借鉴。以此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中收获知识,为培养国家栋梁打下基础。
2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法的方式
1、与日常生活结合。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如:在教学《打电话》一文后,以《电话》为主题,了解电话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使用礼貌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怎样正确使用特殊电话号码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高效经济地使用电话。
2、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在教学中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练习排练课本剧;学习《捞铁牛》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捞铁牛的方案等。
3、以社会实践为背景。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节假日,学生可根据已有的旅游经验开展以设计一份《最佳旅游路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其他同学推荐我县万寿寨、西沱云梯街、三教寺、千野草场、大风堡等名胜古迹,介绍石柱土家族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4、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听听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读读春的诗,画画春的景,写写春的儿歌、作文等等。只要我们贴近学生生活,抓住闪光点设计综合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乐趣。
3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例谈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标志性内容之一,小学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学习也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发起者、参与者和引领者,更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者。有人说综合性学习是“课堂上面学本领,活动之中练功夫”,这“课堂上面学本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3.1选题的指导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习都安排有集中的综合性学习,每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又可以组织成若干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即每一活动可以分解成若干的小课题。在学习过程中,小课题研究的做法往往是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小组、选择课题、制订计划、开展活动,最后将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中概括出选题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的课题,二是要选择别人没有关注到的课题,如《我们班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限塑令”后超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的调查》、《爸爸抽烟情况的调查研究》、《校门口卫生情况的调查研究》等几个课题来研究。
3.2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
通过选题的讨论,适合学生的课题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然后对学生所选择的课题进行归类整理,把相同或相近的课题合并在一场,组成一个课题组。选题后接下来的是制定活动方案。在学生选定了几个小课题后,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研究哪几点?要做哪几件事情?
这三个问题的讨论指导,其实是课题研究中“研究日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及其分工”这样几个问题,这是课题研究的规范过程的雏形。在此基础指导学生设计活动计划,在制订之前要让学生知道制订计划的目的和重要性:为了使研究科学而有步骤、分工明确而具体、研究内容清楚而合理。然后让学生明白研究计划的几个要素:课题名、成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工及研究的步骤等。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计划,制订好后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不断修改完善计划。在这过程中出示活动计划的范本,供有困难的小组借鉴,这是一项保底的工作。
3.3收集信息的指导
在学生制订研究计划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细化研究计划:讨论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观察的方法,确定访问的对象和访问的内容。理出查阅资料的要点和方式,然后在班内交流。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思想碰撞。学生在收集信息的方法上的掌握更为广阔和切实可行。《我们班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一小组必须清楚:具体应该收集那些信息,用哪些方法来收集:我们指导学生从“全班情况”和“个别情况”两方面来了解。具体运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两种方法来了解,即收集信息。为了更好地收集信息。我们指导学生设计了《五(1)班近视同学情况访问记录表》,以渗透“利用T具”的意识。
4撰写研究报告的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最后环节是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这一指导的要点是要让学生明白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怎么研究的、得到了什么结论”等内容。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践一一收集了信息之后,如果就让学生来写研究报告,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困难相当的大。因为这些收集的信息都是非常原始的积累,没有经过有效的加工和整理,不知怎样把这些信息写入研究报告之中,最后只会造成把收集的所有的信息原封不动的放人研究报告之中,研究报告成为了一个信息的集合的载体。因此在写研究报告之前还要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懂得信息加工与整理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
作者:吉林省梅河口市解放街中心校吉林梅河口135000
1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法的特点
1.1探究性
探究性学习法是只在教师的带动下,将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营造探究的氛围。在实践中探究最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轻松地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自主学习,提高创新能力。探究性学习法,强调学生参与社会和团结集体的能力。
1.2创新性
创新性是始终贯穿在综合学习法之中,在学习中不断创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可以运用情景导入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生动形象的画面,创设真实的情景,渲染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环境。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最基本的阶段,而创新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创新中不断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升华。
1.3评价性
评价性可以是师生问的评价,可以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结果的评价与反思,也可以是教师与教师间的评价与相互借鉴。以此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中收获知识,为培养国家栋梁打下基础。
2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法的方式
1、与日常生活结合。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如:在教学《打电话》一文后,以《电话》为主题,了解电话的发展史,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使用礼貌语言与别人进行交流,怎样正确使用特殊电话号码等。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高效经济地使用电话。
2、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在教学中如果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开展研究,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学习了《小猴子下山》《狼和小羊》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练习排练课本剧;学习《捞铁牛》课后,组织学生讨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设计捞铁牛的方案等。
3、以社会实践为背景。社会生活是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节假日,学生可根据已有的旅游经验开展以设计一份《最佳旅游路线》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为其他同学推荐我县万寿寨、西沱云梯街、三教寺、千野草场、大风堡等名胜古迹,介绍石柱土家族的风俗民情、民间传说,描绘旅游景点,特色饮食,新开发游览项目及合理的日程安排。
4、从自然景象、社会生活中设计。让学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一年四季变化的脚步,以春天为例:让学生听听春的歌,看看春的美,读读春的诗,画画春的景,写写春的儿歌、作文等等。只要我们贴近学生生活,抓住闪光点设计综合性学习,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学习的乐趣。
3小学语文综合学习指导要点例谈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的标志性内容之一,小学语文学科中的综合性学习也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教师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发起者、参与者和引领者,更是学生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者。有人说综合性学习是“课堂上面学本领,活动之中练功夫”,这“课堂上面学本领”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3.1选题的指导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学习都安排有集中的综合性学习,每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又可以组织成若干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即每一活动可以分解成若干的小课题。在学习过程中,小课题研究的做法往往是学生自行组织活动小组、选择课题、制订计划、开展活动,最后将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报和交流。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中概括出选题的基本要求:一是要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的课题,二是要选择别人没有关注到的课题,如《我们班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限塑令”后超市塑料袋的使用情况的调查》、《爸爸抽烟情况的调查研究》、《校门口卫生情况的调查研究》等几个课题来研究。
3.2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
通过选题的讨论,适合学生的课题就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然后对学生所选择的课题进行归类整理,把相同或相近的课题合并在一场,组成一个课题组。选题后接下来的是制定活动方案。在学生选定了几个小课题后,我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研究哪几点?要做哪几件事情?
这三个问题的讨论指导,其实是课题研究中“研究日的、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及其分工”这样几个问题,这是课题研究的规范过程的雏形。在此基础指导学生设计活动计划,在制订之前要让学生知道制订计划的目的和重要性:为了使研究科学而有步骤、分工明确而具体、研究内容清楚而合理。然后让学生明白研究计划的几个要素:课题名、成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分工及研究的步骤等。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订计划,制订好后全班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不断修改完善计划。在这过程中出示活动计划的范本,供有困难的小组借鉴,这是一项保底的工作。
3.3收集信息的指导
在学生制订研究计划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细化研究计划:讨论调查问卷的内容,设计观察的方法,确定访问的对象和访问的内容。理出查阅资料的要点和方式,然后在班内交流。通过交流和讨论的思想碰撞。学生在收集信息的方法上的掌握更为广阔和切实可行。《我们班近视情况的调查研究》这一小组必须清楚:具体应该收集那些信息,用哪些方法来收集:我们指导学生从“全班情况”和“个别情况”两方面来了解。具体运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两种方法来了解,即收集信息。为了更好地收集信息。我们指导学生设计了《五(1)班近视同学情况访问记录表》,以渗透“利用T具”的意识。
4撰写研究报告的指导
综合性学习的最后环节是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这一指导的要点是要让学生明白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怎么研究的、得到了什么结论”等内容。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实践一一收集了信息之后,如果就让学生来写研究报告,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困难相当的大。因为这些收集的信息都是非常原始的积累,没有经过有效的加工和整理,不知怎样把这些信息写入研究报告之中,最后只会造成把收集的所有的信息原封不动的放人研究报告之中,研究报告成为了一个信息的集合的载体。因此在写研究报告之前还要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懂得信息加工与整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