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是西方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该理论创立至今,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各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并提出了各种模型。但对于各种理论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人们很难清楚的了解和辨析。本文在此基础上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发展历程的研究做一简要的述评。
关键词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发展历程 简要评析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整个社会的顺利运行,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保持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这四个市场的均衡,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国内和国外的均衡。而要实现四个市场的均衡的关键就是找到一个均衡的国民收入。当代“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由此而生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它可以回答国民收入取决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又是怎样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等问题。该理论主要包括封闭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总供给模型)等三个部分。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生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同时,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分析工具,指明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均可以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分析。
二、经济思想史领域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的发展过程中,萨缪尔森、希克斯、汉森、博尔丁等人做了卓有成效的开创性研究,发展的各种模型为学者分析经济波动提供了简单明了且富有解释力的工具。在他们之后,针对标准模型的一系列缺陷,南肯、伯南克、布林德、泰勒等人又对标准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模型,形成了各种模型百花齐放的态势,也让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很难清楚的了解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思想史界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以Alessandro Vercelli、J.E.King、方福前、徐扬等为代表的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某个模型的发展和演变、不足,并介绍相关的扩展模型。Alessandro Vercelli(1999)、徐扬(2006)都分析了IS-LM模型的演变过程,说明了希克斯和汉森等人在此过程中的所做的贡献。Alessandro Vercelli还总结了第二代IS-LM模型的两个特征:寻找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融合新古典理论,并重点介绍了McCallum and Nelson改良的第二代IS-LM模型。方福前(2004)总结了西方学者对IS-LM模型的九个方面的批评:没有表示出不确定性的重要作用;是静态的短期同步分析;缺少微观基础、强调总需求分析,忽视供给分析等等。同时,他还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IS-LM模型的扩展和替代模型:南肯模型、CC-LM模型、AD-PA模型。
Amitava Krishna Dutt(2005)不仅介绍了对AD-AS模型的批评,同时也详细的分析了AD-AS模型的产生以及在中级和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流行过程。Dutt认为,对AD-AS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三点:内部逻辑的不一致性;没有充分描述现实经济的运行;过于简化以至于引起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概念的冲突。高天虹、范家骧(1990)也注意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AD-AS模型的流行,“与收入支出模型相比较,在宏观经济学中收入——价格模型日益占据重要地位,至于IS-LM模型在西方新近出版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已经很少提到。”他们在介绍AD-AS模型的含义和推导的同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派及货币学派理论观点的差异。
Akila Weerapana(2003)在《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without the IS-LM Model》一文中详细介绍了由泰勒和罗默创建的AD-PA模型(也称AD-IA模型),认为AD-PA模型的IS-LM模型的很好的替代,不仅详细介绍了AD-PA模型的含义和推导,还以日本20世纪90年代货币刺激政策和2001年美联储从紧缩性货币政策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转变为例子,分析了AD-PA模型和IS-LM模型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中不同的作用。吴松林、李晴(2008)等也对AD-IA模型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与IS-LM模型和AD-AS模型进行了对比评价。
第二个方向是以高鸿业、方福前、王晋斌等为代表从西方经济学流派演化的角度出发用各模型曲线的差异来分析、说明各流派的理论观点的差异。高鸿业(2004)将LM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并以此来说明凯恩斯学派与古典学派理论观点的差异。方福前(2004)在将新古典综合分为初始的综合(以IS-LM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和成熟的综合(以AD-AS模型作为主要分析工具)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按照各流派出现的先后顺序,详细分析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供给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AD-AS模型的形状和推导过程。王晋斌(2005)用一张表格总结不同流派的IS-LM/AS模型的不同含义,分析了各流派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假设条件差异。
第三个方向是以丁艳燕、彭晓莲、王文甫等国内学者为代表的运用IS-LM模型或者AD-AS模型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丁艳燕(2001)在详细介绍IS-LM模型之后,分析了我国1998年到1999年的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抑制通货紧缩趋势的重要措施。彭晓莲(2009)用IS-LM模型分析了2009年经济危机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她在分析IS-LM模型的一般形状和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了我国的IS-LM模型的现状,并以此来分析我国的经济刺激政策,总结出“我国当前的救市政策短期内很难取得成果,现行的政策实施不仅会遭遇外部时滞,而且受制于偏低的边际消费倾向,甚至有可能陷入‘流动偏好陷阱’,要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配合使用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就业政策等一系列宏观的综合政策”的结论。王文甫和明娟(2009)通过SVAR模型检验了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与中国数据的匹配性,认为中国数据与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不匹配性。指出当我们运用凯恩斯主义来作为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和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其适用性,否则会导致经济分析的结论出现错误或政策制定出现失误,造成政策实施无效或起反作用。
三、对三大研究方向的简要评析
以Alessandro Vercelli、J.E.King、方福前、徐扬等为代表的研究(第一个研究方向)为我们了解各个模型的发展过程、优缺点、适用性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也忽视了几个模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发展、演变的脉络,同时,对各个模型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情况也缺乏评价,以致初学者在选择模型分析经济问题时不知所措。
以高鸿业、方福前、王晋斌等为代表的研究(第二个研究方向)为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和各流派理论观点的差异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忽视了各流派使用的分析工具的差异,因为各流派使用的分析工具有所差异,用一个分析工具来说明各流派的理论差异就不能完全区分各流派的理论差异,尤其是分析工具的差异。正如王晋斌所说“可能采用IS-LM/AD-AS模型来比较分析不同经济流派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为某些流派不喜欢IS-LM模型”。
与前两类的基础研究不同,以丁艳燕、彭晓莲、王文甫等国内学者为代表的研究(第三个研究方向)属于应用研究,并且文献数量较大,是国内学者研究、应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的主要方面。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是他们主要采用各种模型的一般形式(IS曲线和AD曲线向下倾斜,LM曲线和AS曲线向上倾斜),忽视不同流派主张的在不同假设条件下曲线的不同现状。比如,王文甫和明娟就以AD-AS模型的一般形式来否认该模型在我国是适用性。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理清了各个模型的发展过程、优缺点、适用性等等,同时对各流派在不同分析框架下所表现出来的理论差异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但是,这些研究至少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注重单个模型的发展历程,没能把几个模型放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一框架下面进行系统分析。没有理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几个模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发展脉络。第二,不顾各模型成立的条件,任意使用各个模型分析我国的实际经济问题。由此可见,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作者:龚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政治经济学;唐长久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经济思想史)
参考文献:
[1]高天虹. 国民收入决定的新理论:收入——价格模型.金融科学,1990,01:96-104.
[2]赵丽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07:53-58.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4]左大培,杨春学.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吴松林,李晴,刘梅. AD—IA模型的描述和评价.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4:5-13.
关键词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发展历程 简要评析
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一、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概述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实现整个社会的顺利运行,而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保持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国际市场这四个市场的均衡,这样整个社会才能实现国内和国外的均衡。而要实现四个市场的均衡的关键就是找到一个均衡的国民收入。当代“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由此而生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它可以回答国民收入取决于哪些因素,这些因素又是怎样决定国民收入水平等问题。该理论主要包括封闭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利率与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决定(总需——总供给模型)等三个部分。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生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它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同时,作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项重要的分析工具,指明宏观经济学中的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等问题均可以运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进行分析。
二、经济思想史领域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
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的发展过程中,萨缪尔森、希克斯、汉森、博尔丁等人做了卓有成效的开创性研究,发展的各种模型为学者分析经济波动提供了简单明了且富有解释力的工具。在他们之后,针对标准模型的一系列缺陷,南肯、伯南克、布林德、泰勒等人又对标准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模型,形成了各种模型百花齐放的态势,也让人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很难清楚的了解各个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济思想史界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以Alessandro Vercelli、J.E.King、方福前、徐扬等为代表的分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某个模型的发展和演变、不足,并介绍相关的扩展模型。Alessandro Vercelli(1999)、徐扬(2006)都分析了IS-LM模型的演变过程,说明了希克斯和汉森等人在此过程中的所做的贡献。Alessandro Vercelli还总结了第二代IS-LM模型的两个特征:寻找凯恩斯理论的微观基础;融合新古典理论,并重点介绍了McCallum and Nelson改良的第二代IS-LM模型。方福前(2004)总结了西方学者对IS-LM模型的九个方面的批评:没有表示出不确定性的重要作用;是静态的短期同步分析;缺少微观基础、强调总需求分析,忽视供给分析等等。同时,他还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IS-LM模型的扩展和替代模型:南肯模型、CC-LM模型、AD-PA模型。
Amitava Krishna Dutt(2005)不仅介绍了对AD-AS模型的批评,同时也详细的分析了AD-AS模型的产生以及在中级和初级宏观经济学教材中的流行过程。Dutt认为,对AD-AS模型的批评主要有三点:内部逻辑的不一致性;没有充分描述现实经济的运行;过于简化以至于引起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概念的冲突。高天虹、范家骧(1990)也注意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AD-AS模型的流行,“与收入支出模型相比较,在宏观经济学中收入——价格模型日益占据重要地位,至于IS-LM模型在西方新近出版的《经济学》教科书中已经很少提到。”他们在介绍AD-AS模型的含义和推导的同时,运用该模型分析了凯恩斯学派、后凯恩斯学派及货币学派理论观点的差异。
Akila Weerapana(2003)在《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without the IS-LM Model》一文中详细介绍了由泰勒和罗默创建的AD-PA模型(也称AD-IA模型),认为AD-PA模型的IS-LM模型的很好的替代,不仅详细介绍了AD-PA模型的含义和推导,还以日本20世纪90年代货币刺激政策和2001年美联储从紧缩性货币政策向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转变为例子,分析了AD-PA模型和IS-LM模型在分析宏观经济政策中不同的作用。吴松林、李晴(2008)等也对AD-IA模型进行了描述,并将其与IS-LM模型和AD-AS模型进行了对比评价。
第二个方向是以高鸿业、方福前、王晋斌等为代表从西方经济学流派演化的角度出发用各模型曲线的差异来分析、说明各流派的理论观点的差异。高鸿业(2004)将LM曲线分为三个区域: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并以此来说明凯恩斯学派与古典学派理论观点的差异。方福前(2004)在将新古典综合分为初始的综合(以IS-LM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和成熟的综合(以AD-AS模型作为主要分析工具)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按照各流派出现的先后顺序,详细分析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供给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AD-AS模型的形状和推导过程。王晋斌(2005)用一张表格总结不同流派的IS-LM/AS模型的不同含义,分析了各流派在模型构建过程中假设条件差异。
第三个方向是以丁艳燕、彭晓莲、王文甫等国内学者为代表的运用IS-LM模型或者AD-AS模型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丁艳燕(2001)在详细介绍IS-LM模型之后,分析了我国1998年到1999年的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是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抑制通货紧缩趋势的重要措施。彭晓莲(2009)用IS-LM模型分析了2009年经济危机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她在分析IS-LM模型的一般形状和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了我国的IS-LM模型的现状,并以此来分析我国的经济刺激政策,总结出“我国当前的救市政策短期内很难取得成果,现行的政策实施不仅会遭遇外部时滞,而且受制于偏低的边际消费倾向,甚至有可能陷入‘流动偏好陷阱’,要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配合使用产业政策、收入政策、就业政策等一系列宏观的综合政策”的结论。王文甫和明娟(2009)通过SVAR模型检验了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与中国数据的匹配性,认为中国数据与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的内涵具有一定的不匹配性。指出当我们运用凯恩斯主义来作为分析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和政府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其适用性,否则会导致经济分析的结论出现错误或政策制定出现失误,造成政策实施无效或起反作用。
三、对三大研究方向的简要评析
以Alessandro Vercelli、J.E.King、方福前、徐扬等为代表的研究(第一个研究方向)为我们了解各个模型的发展过程、优缺点、适用性等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但是也忽视了几个模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其发展、演变的脉络,同时,对各个模型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情况也缺乏评价,以致初学者在选择模型分析经济问题时不知所措。
以高鸿业、方福前、王晋斌等为代表的研究(第二个研究方向)为我们了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和各流派理论观点的差异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忽视了各流派使用的分析工具的差异,因为各流派使用的分析工具有所差异,用一个分析工具来说明各流派的理论差异就不能完全区分各流派的理论差异,尤其是分析工具的差异。正如王晋斌所说“可能采用IS-LM/AD-AS模型来比较分析不同经济流派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为某些流派不喜欢IS-LM模型”。
与前两类的基础研究不同,以丁艳燕、彭晓莲、王文甫等国内学者为代表的研究(第三个研究方向)属于应用研究,并且文献数量较大,是国内学者研究、应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的主要方面。这些研究为我们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但是他们主要采用各种模型的一般形式(IS曲线和AD曲线向下倾斜,LM曲线和AS曲线向上倾斜),忽视不同流派主张的在不同假设条件下曲线的不同现状。比如,王文甫和明娟就以AD-AS模型的一般形式来否认该模型在我国是适用性。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经理清了各个模型的发展过程、优缺点、适用性等等,同时对各流派在不同分析框架下所表现出来的理论差异也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但是,这些研究至少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注重单个模型的发展历程,没能把几个模型放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这一框架下面进行系统分析。没有理清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几个模型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它们之间的发展脉络。第二,不顾各模型成立的条件,任意使用各个模型分析我国的实际经济问题。由此可见,对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发展历程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作者:龚健,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政治经济学;唐长久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经济思想史)
参考文献:
[1]高天虹. 国民收入决定的新理论:收入——价格模型.金融科学,1990,01:96-104.
[2]赵丽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学报,1996,07:53-58.
[3]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4]左大培,杨春学.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5]吴松林,李晴,刘梅. AD—IA模型的描述和评价.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0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