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在现有政府运作模式的带动下,部分社会企业也加入到这一重要的活动中。但自力更生应该是根本解决措施。而政府应该逐渐进行支持、提倡自力更生的“造血”尝试。西南科技大学进行了学校内部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造血;高雅艺术进校园;发展
自2005年以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成立了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委会,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采取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组建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高校讲学,以及开展全国普通高校和中学普及高雅艺术活动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1现有运作模式
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政府决策层面来看,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推动并提供财政支持,实行演出团体有序规划、择优选拔机制,在艺术种类上,试图中外艺术共存、包含交响乐、京剧、昆曲等多种艺术种类。在经费上,要求专款专用,纳入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范围,保证活动的开展质量。现有的活动主要有:(1)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这是最引人注目、投入最多的标志性活动方式,受众群体相对集中;(2)组建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高校讲学,针对的主要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中西部进行讲学,对缺乏高水平艺术类专家的地域来说无疑也有一种推动作用;(3)开展全国普通高校和中学普及高雅艺术活动。这一部分是最为日常和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也是最为人们所忽视的。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为主进行普及。国家级的一些艺术团体积极参与,各个省都确定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演出团体进行演出。接受活动的各级学校总体而言是对活动是支持的,但是许多都看作是要求完成的上级工作,总是将其作为上级部门布置相关工作的,并不是美育教学的自发需求。因此,演出场次的观众一般都是由学校管理部门进行组织,一般采取发票制度。当然也有一些学校采取较为人性化的考虑,实行学生自发领票方式来进行,但是这样许多时候就形成了上座率不高的尴尬局面。
2社会参与:KUKE数字图书馆的系列活动
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关注,才会有长久而持续的效果。这方面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做了很好的尝试。作为国内音频资料最为丰富的在线数字音乐图书馆,在成立后的短短几年成为了国内众多高校的重要数字资源。它全面丰富的音频、视频等信息,多样化的信息媒体,如电子期刊、在线视频等各种灵活的形式,成为许多学生非常喜爱的高雅音乐窗口。2012年9月19日,由库克数字图书馆承办的第三届“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高校高雅艺术系列知识讲座活动正式启动,由交通银行全力出资赞助,提供全国100所大学1000场免费现场演出——这种企业强强联合进行的高雅艺术活动应该成为一种政府以外的有益补充。
3受众层面
作为受众的学生群体在这一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过程,据上海的调查(2010),在上海所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只有11.7%的高校征求学生对演出内容的意见,学生在剧目选择上基本没有发言权①。主办方和学校的意愿构成了该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此外,活动的形式也有不同的效果,交响乐团演出这一西方艺术变成了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据调查,通过职业交响乐团和音乐院校的学生乐团进行财政支持进行各学校巡回演出,曲目以通俗易懂的、耳熟能详的中外经典曲目为主。而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则是效果很不理想,看不懂、中途退场等现象。如2010年苏州评弹团的《雷雨》专场演出,只有少数同学认为现场“三弦一弹琵琶一抱”的演奏方式让人感觉“很清新、很享受”。更多的同学则表示“看不懂”。2010年,业界有较高声誉的浙江昆剧团在校园内演出了《三岔口》、《游园》等5幕经典昆剧片段,中途退场率较高②。活动中对我国传统艺术的淡漠和排斥是上世纪西方音乐大规模传入和近年来流行音乐侵蚀的多方面的结果,以西方音乐体系為重的音乐教育体制难逃其咎,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4发展探索及愿景:从输血走向造血
(1)单向“输血”够吗?在高雅艺术被严重边缘化的时代,“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起到了改变观念和提高欣赏水平的作用。但是,一方面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推动,各级学校的参与积极性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而不是靠自发的对艺术的热爱来参加。另一方面,企业等社会团体参与度很低,更显得政府“曲高和寡”,直接后果就是不可能获得长久的效果。期待有更多的有远见、有社会公德意识的企业等能够积极参与进来。2012年中国移动江苏南京分公司以每场两万元的价格购买了45场7大类的高校巡回演出,经过协商列入江苏省的全年演出计划,以补贴的形式进行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无疑是另一种全新的“输血”思路。但是,艺术的熏陶或者一个人完善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一年几次的高雅艺术活动来提高整体素养无疑是杯水车薪,政府的引导政策应该逐渐进行支持、提倡自力更生的“造血”尝试。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输血”。以下本文将以笔者所处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的具体实践来探索这一问题。
(2)西南科技大学的探索。对于西南科技大学这样一个以理工科专业为主体的大学来说,高雅音乐文化在校园的推广意义深远。学校现在已经有了各种实践,如电子科大学生交响乐团多次来校演出、本校交响乐团的组建及演出、校团委和文艺学院组织的各种相关活动、全校性质的相关选修课程的开设等等。在具体实践探索中,如何将“外引”与“内培”结合,建立有效而多层次、全方位的运行机制一直是学校试图以高雅艺术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思路。
在内培“造血”方面,学校给予了经费、组织等多方面的支持。依托音乐系专业师生作为核心成员,校团委和学生联合组织实施,面向全校教职工先后成立了管弦乐团、民族乐团、舞蹈团,在依托校团委艺术团和其他社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器乐表演分团、表演团、京剧兴趣小组、民族器乐社团、书法社团等各种社团。就这些团体而言,其中组建难度最大的当属交响乐团。西南科技大学的特点在于基于学校实际,充分调动了全校各个学院师生的参与积极性来组建相关团体,并定期进行演出,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试图以此为载体和中心,对全校的学生进行辐射。通过几年来不懈努力,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气氛有了明显的改观,各种文艺活动的水平提高很快、档次提升较为明显,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有了令人欣喜的提高。各种高雅艺术的团体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的认同。
作为全国来看,许多学校都有着类似的探索和尝试,但是,这一自力更生的重要的行动并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在高校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的良好形式之下,需要政府部门和学校转变观念,不仅要输血、更重要的是培养自我“造血”能力,只有双管齐下,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才能真正的达到“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高年轻一代整体文化素养的宏伟目标。
注释:①张文潮.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校内运行机制难点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0(9):82.
②邱忆雯.高雅艺术进校园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造血;高雅艺术进校园;发展
自2005年以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实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成立了全国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组委会,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采取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组建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高校讲学,以及开展全国普通高校和中学普及高雅艺术活动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和肯定。
1现有运作模式
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政府决策层面来看,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门联合推动并提供财政支持,实行演出团体有序规划、择优选拔机制,在艺术种类上,试图中外艺术共存、包含交响乐、京剧、昆曲等多种艺术种类。在经费上,要求专款专用,纳入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核范围,保证活动的开展质量。现有的活动主要有:(1)组织国家级艺术院团和优秀地方艺术院团赴高校演出;这是最引人注目、投入最多的标志性活动方式,受众群体相对集中;(2)组建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中西部高校讲学,针对的主要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中西部进行讲学,对缺乏高水平艺术类专家的地域来说无疑也有一种推动作用;(3)开展全国普通高校和中学普及高雅艺术活动。这一部分是最为日常和重要的部分,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也是最为人们所忽视的。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艺术为主进行普及。国家级的一些艺术团体积极参与,各个省都确定了具有一定水平的演出团体进行演出。接受活动的各级学校总体而言是对活动是支持的,但是许多都看作是要求完成的上级工作,总是将其作为上级部门布置相关工作的,并不是美育教学的自发需求。因此,演出场次的观众一般都是由学校管理部门进行组织,一般采取发票制度。当然也有一些学校采取较为人性化的考虑,实行学生自发领票方式来进行,但是这样许多时候就形成了上座率不高的尴尬局面。
2社会参与:KUKE数字图书馆的系列活动
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共同关注,才会有长久而持续的效果。这方面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做了很好的尝试。作为国内音频资料最为丰富的在线数字音乐图书馆,在成立后的短短几年成为了国内众多高校的重要数字资源。它全面丰富的音频、视频等信息,多样化的信息媒体,如电子期刊、在线视频等各种灵活的形式,成为许多学生非常喜爱的高雅音乐窗口。2012年9月19日,由库克数字图书馆承办的第三届“高雅艺术进校园”全国高校高雅艺术系列知识讲座活动正式启动,由交通银行全力出资赞助,提供全国100所大学1000场免费现场演出——这种企业强强联合进行的高雅艺术活动应该成为一种政府以外的有益补充。
3受众层面
作为受众的学生群体在这一活动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过程,据上海的调查(2010),在上海所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只有11.7%的高校征求学生对演出内容的意见,学生在剧目选择上基本没有发言权①。主办方和学校的意愿构成了该活动的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此外,活动的形式也有不同的效果,交响乐团演出这一西方艺术变成了其中最受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据调查,通过职业交响乐团和音乐院校的学生乐团进行财政支持进行各学校巡回演出,曲目以通俗易懂的、耳熟能详的中外经典曲目为主。而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则是效果很不理想,看不懂、中途退场等现象。如2010年苏州评弹团的《雷雨》专场演出,只有少数同学认为现场“三弦一弹琵琶一抱”的演奏方式让人感觉“很清新、很享受”。更多的同学则表示“看不懂”。2010年,业界有较高声誉的浙江昆剧团在校园内演出了《三岔口》、《游园》等5幕经典昆剧片段,中途退场率较高②。活动中对我国传统艺术的淡漠和排斥是上世纪西方音乐大规模传入和近年来流行音乐侵蚀的多方面的结果,以西方音乐体系為重的音乐教育体制难逃其咎,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4发展探索及愿景:从输血走向造血
(1)单向“输血”够吗?在高雅艺术被严重边缘化的时代,“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起到了改变观念和提高欣赏水平的作用。但是,一方面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推动,各级学校的参与积极性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而不是靠自发的对艺术的热爱来参加。另一方面,企业等社会团体参与度很低,更显得政府“曲高和寡”,直接后果就是不可能获得长久的效果。期待有更多的有远见、有社会公德意识的企业等能够积极参与进来。2012年中国移动江苏南京分公司以每场两万元的价格购买了45场7大类的高校巡回演出,经过协商列入江苏省的全年演出计划,以补贴的形式进行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无疑是另一种全新的“输血”思路。但是,艺术的熏陶或者一个人完善人格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仅仅依靠一年几次的高雅艺术活动来提高整体素养无疑是杯水车薪,政府的引导政策应该逐渐进行支持、提倡自力更生的“造血”尝试。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输血”。以下本文将以笔者所处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的具体实践来探索这一问题。
(2)西南科技大学的探索。对于西南科技大学这样一个以理工科专业为主体的大学来说,高雅音乐文化在校园的推广意义深远。学校现在已经有了各种实践,如电子科大学生交响乐团多次来校演出、本校交响乐团的组建及演出、校团委和文艺学院组织的各种相关活动、全校性质的相关选修课程的开设等等。在具体实践探索中,如何将“外引”与“内培”结合,建立有效而多层次、全方位的运行机制一直是学校试图以高雅艺术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思路。
在内培“造血”方面,学校给予了经费、组织等多方面的支持。依托音乐系专业师生作为核心成员,校团委和学生联合组织实施,面向全校教职工先后成立了管弦乐团、民族乐团、舞蹈团,在依托校团委艺术团和其他社团的基础上,成立了器乐表演分团、表演团、京剧兴趣小组、民族器乐社团、书法社团等各种社团。就这些团体而言,其中组建难度最大的当属交响乐团。西南科技大学的特点在于基于学校实际,充分调动了全校各个学院师生的参与积极性来组建相关团体,并定期进行演出,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试图以此为载体和中心,对全校的学生进行辐射。通过几年来不懈努力,整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气氛有了明显的改观,各种文艺活动的水平提高很快、档次提升较为明显,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有了令人欣喜的提高。各种高雅艺术的团体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的认同。
作为全国来看,许多学校都有着类似的探索和尝试,但是,这一自力更生的重要的行动并没有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在高校教育经费逐年增加的良好形式之下,需要政府部门和学校转变观念,不仅要输血、更重要的是培养自我“造血”能力,只有双管齐下,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才能真正的达到“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高年轻一代整体文化素养的宏伟目标。
注释:①张文潮.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校内运行机制难点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0(9):82.
②邱忆雯.高雅艺术进校园现状调查.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