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政治复习课应顺应形势的要求,以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主线进行。笔者在复习课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收效显著。
一、在政治复习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尝试
1 基础知识问题化。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谈得上能力的迁移、觉悟的提高。基础知识的问题化一方面便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点及线索,另一方面旨在“抛砖引玉”,让学生处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可以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的。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引导诱发的。在复习课中,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将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浓缩为若干个问题。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初三第四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时,把课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哪些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突出表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带来哪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理解,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2 重点知识问题化。掌握基础知识是复习的起点,提炼重点内容是复习的关键。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综合归纳,找出其内在联系,列出若干专题、形成若干问题来进行复习,这种复习方法打破了课与课之间的界限,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在专题复习中采用问题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材内容,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又可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提高复习质量。例如,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点分布在初二的第五课,初三的第四课、第六课,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该问题时将其列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并概括为以下几大问题:(1)环境问题的含义、表现、危害分别是什么?(2)我国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哪里?(3)要解决环境问题,国家、企业、公民分别应怎么做?
3 热点知识问题化。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学科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时政性特别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花一定的精力来研究热点问题。单纯从教材中寻找重点与热点知识的结合点或提供答题素材。这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把热点知识变成一个个题目,在题目中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消化、去巩固,这就具体了。例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初二的第十二课,初三的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的知识点都有联系,笔者把它们逐一梳理出来,变成以下几大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教材哪些观点相符合?(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国家、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在政治复习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1 吃透教材——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处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
2 提出问题——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辅助材料发现并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呢?首先,从已知与未知的知识联系中引出问题;其次,在重点与难点处制造问题;再次,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寻找问题。其间,教师不仅要鼓励创新,还应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并经过全班学生的评价、筛选,形成一堂课的系列思考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以“助产士”的角色,提供线索,启发学生探讨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不应立即给以评判,而要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畅所欲言和相互辩驳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结论。
三、实施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 强化问题意识。强化教师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问题产生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并鼓励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流行的观点与解释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大胆创新。
2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创设积极、和谐、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鼓励学生大胆思维、积极探究。
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保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做到:精心准备供探索的材料;组织问题,一方面巧妙地设置基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筛选,确定最适合教学探索的问题,并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组合,形成台阶式的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解答疑问,等等。
(责 编 雷 靖)
一、在政治复习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尝试
1 基础知识问题化。只有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谈得上能力的迁移、觉悟的提高。基础知识的问题化一方面便于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点及线索,另一方面旨在“抛砖引玉”,让学生处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来源可以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提出的,也可以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的。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往往是通过教师自觉或不自觉的引导诱发的。在复习课中,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善于将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浓缩为若干个问题。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初三第四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时,把课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问题:(1)我国为什么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分别是什么?(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哪些严峻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突出表现在哪里?这些问题带来哪些影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理解,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2 重点知识问题化。掌握基础知识是复习的起点,提炼重点内容是复习的关键。将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综合归纳,找出其内在联系,列出若干专题、形成若干问题来进行复习,这种复习方法打破了课与课之间的界限,涉及面广、要求高、难度大。在专题复习中采用问题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材内容,在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又可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提高复习质量。例如,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点分布在初二的第五课,初三的第四课、第六课,笔者在指导学生复习该问题时将其列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并概括为以下几大问题:(1)环境问题的含义、表现、危害分别是什么?(2)我国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哪里?(3)要解决环境问题,国家、企业、公民分别应怎么做?
3 热点知识问题化。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学科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时政性特别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因此,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花一定的精力来研究热点问题。单纯从教材中寻找重点与热点知识的结合点或提供答题素材。这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把热点知识变成一个个题目,在题目中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消化、去巩固,这就具体了。例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初二的第十二课,初三的第三课、第四课、第五课、第六课、第七课、第八课的知识点都有联系,笔者把它们逐一梳理出来,变成以下几大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教材哪些观点相符合?(3)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国家、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在政治复习课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1 吃透教材——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浓缩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处于问题情景之中,把思维直接引向问题,从而探索更多的新问题。
2 提出问题——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辅助材料发现并提出问题。如何引导呢?首先,从已知与未知的知识联系中引出问题;其次,在重点与难点处制造问题;再次,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寻找问题。其间,教师不仅要鼓励创新,还应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并经过全班学生的评价、筛选,形成一堂课的系列思考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实质。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必须以“助产士”的角色,提供线索,启发学生探讨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索。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不应立即给以评判,而要让学生充分自由地发表意见,引导学生从畅所欲言和相互辩驳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形成完整的结论。
三、实施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 强化问题意识。强化教师及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实施问题教学法的前提条件。问题产生于“好奇心”和“怀疑精神”,教师要保护、引导并激发学生对新情况、新变化的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要容忍并鼓励学生对既有的、权威的、流行的观点与解释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大胆创新。
2 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创设积极、和谐、愉快、活泼的课堂氛围,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拘束感,解除学生的戒备心理。鼓励学生大胆思维、积极探究。
3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问题教学法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在保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做到:精心准备供探索的材料;组织问题,一方面巧妙地设置基本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筛选,确定最适合教学探索的问题,并按照知识的逻辑结构、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组合,形成台阶式的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解答疑问,等等。
(责 编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