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给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危害,探讨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电磁波危害;电磁辐射的危害;电脑网络成瘾危害;电脑游戏危害;大学生素质;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1
1 电脑的使用给人带来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吧的增多,各阶层人士拥有和使用手机、电脑和网络的人数日益增多,尤其是大学生这个群体要占绝大多数。目前电脑使用者人数日益增多,使用电脑和网络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到45岁之间。电脑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这股人群的主体,电脑的使用状况如何,必定会深刻影响到其行为倾向和思想变化;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甚至严重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更严重地发展到网络道德淡泊、网络犯罪、出现精神分裂症等。我国正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校园,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国家的未来,建设和谐社会,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电脑使用不当的负面新闻也不少,如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玩电脑毁学业。
2 分析问题、寻找原因、提高认识
提高对电磁波危害、网络游戏危害的认识,正视大学生网络的失衡,打开病态的“网络情结”,引导他们正确地享用网络资源是人们真正的目的。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议:
2.1 充分了解电磁波的危害。所谓电磁波,就是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30万km/s,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都是电磁波,有时人们也把红外线、可见光等电磁波称为“光波”。从理论上说,电子计算机终端、微波炉、荧光灯等电器发出的电磁波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贝利博士对600名自杀者居住地区的电磁强度进行了测量,发现那里的电磁场比一般地区强,高频电磁波对人的电磁场比一般地区强,对人体是有害的,而高压线产生的电磁波频率是很低的。各种家用电器如果经常长时间使用,而且总是离身体很近的话,都会对身体产生潜移默化的损害。
2.2 要充分认识到电脑和网络使用不当会危害身心健康。电脑的危害也体现在下列几种病变上:(1)导致电脑综合症。长时间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会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严重者发展成为网络综合症,该病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思维迟缓、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很少关心他人、饮酒和滥用药物等,严重者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2)干眼症。其症状是:眼黏膜发干,眼睛发红、发炎、疼痛。(3)电脑忧郁症。其症状:不习惯与人达成妥协和谅解,工作难以展开。与他人沟通失败后丧失自信、身心疲惫。(4)电脑躁狂症。其症状:电脑有故障后,用力敲打键盘、鼠标,大骂电脑,摔砸电脑等方式发泄怒火,有的还将不满情绪发泄在家人或同事身上。致病原因:对电脑的过度依赖。(5)灰尘场。其症状:皮肤过敏。致病原因:处于开机状态的显示器周围会形成一个静电场,它差不多会把整个房间的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吸入自己的场中,从而使得面部皮肤受到刺激,会出现过敏起疹等现象。(6)颈肩腕综合症。症状:感到腰背酸痛,脖子和肩膀麻木,手臂也不灵活。(7)电磁辐射。症状:失眠、内分泌紊乱。(8)中枢神经失调。其症状: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致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厌食、恶心以及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容易激怒、常感疲乏等。致病原因:电脑微波对人体长期影响。
另外,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网络游戏等对人们的诱惑极大、害人不浅,使学生们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游戏和浏览色情网站方面,不务正业,导致退学。
3 如何对付网瘾问题
3.1 净化网络环境:(1)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网络、网站的监督管理,尤其是:黄色网站、赌博网站、游戏网站、同性恋网站等,督促其关停整改,不要传播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东西,净化网络环境。(2)作为网络营运商、盈利网站,不要只顾追求利润而丧失了社会公德,尤其是游戏网站、色情网站、游戏网吧等,毒害了不少自制力差的青少年,甚至包括自制力差的成人。
3.2 全社会都要对大学生电脑网络的使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1)各个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2)可以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让大学生们及早充分认识网上信息垃圾以及宣扬淫秽、暴力等不良价值观的黑客站点的危害性。(3)同时,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比如,有的大学就限制了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从周日至周四的每晚11:40左右就断网,早晨6点才开通网络;只有周末才全天开放网络。(4)各级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监控或者实行举报制度,及时发现网络迷、游戏迷等,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甚至采取强制戒网瘾、戒游戏瘾之类的措施。
3.3 大学生要加强节制和自律,加强自我约束,努力提高自我素质。网络时代更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在潇洒地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和良性互动,科学利用互联网,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以理性取代任性,以道德化的网络正常运作取代肆意践踏网络资源的行为,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们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意志。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的道德文化素养。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学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2)高深的专业知识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但要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多学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3)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等。(4)健康的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精神状态、优雅的大学生风貌等等。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少上网、少面对电脑玩游戏。
3.4 大学生要科学地将网络和电脑用于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扬长避短,这才是最好的选择。网络是一个资源宝库,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利用之、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比如,计算机运用技能、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会计账务管理技能、信息搜集整理与运用技能等。
3.5 大学生要讲究科学用脑、不要随便熬夜通宵,那样会损伤大脑,出现精神病问题。生活中要注意:生活要有规律,有条不紊,遵守正常作息时间,养成守时习惯;一日三餐要吃饭,不吃早餐也会有损大脑,导致心烦意乱、情绪低落。
总之,希望以上内容对诸多大学师生提高对网络和电脑的认识有所裨益,对当代大学生合理使用电脑,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学习与娱乐的关系,构建一个身心和谐的学习状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静,孔德生.贫困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心理调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2]陈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3]林绚辉.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01).
作者简介:彭炳铭(1966.2-),男,大学英语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830
关键词:电磁波危害;电磁辐射的危害;电脑网络成瘾危害;电脑游戏危害;大学生素质;英语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1
1 电脑的使用给人带来的影响和社会问题
随着电脑网络的普及、网吧的增多,各阶层人士拥有和使用手机、电脑和网络的人数日益增多,尤其是大学生这个群体要占绝大多数。目前电脑使用者人数日益增多,使用电脑和网络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6到45岁之间。电脑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丰富多彩生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和社会问题。大学生作为这股人群的主体,电脑的使用状况如何,必定会深刻影响到其行为倾向和思想变化;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时间,甚至严重影响到自身的身心健康,更严重地发展到网络道德淡泊、网络犯罪、出现精神分裂症等。我国正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校园,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国家的未来,建设和谐社会,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近年来,有关大学生电脑使用不当的负面新闻也不少,如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玩电脑毁学业。
2 分析问题、寻找原因、提高认识
提高对电磁波危害、网络游戏危害的认识,正视大学生网络的失衡,打开病态的“网络情结”,引导他们正确地享用网络资源是人们真正的目的。以下是一些有益的建议:
2.1 充分了解电磁波的危害。所谓电磁波,就是在空间传播的交变电磁场。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30万km/s,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都是电磁波,有时人们也把红外线、可见光等电磁波称为“光波”。从理论上说,电子计算机终端、微波炉、荧光灯等电器发出的电磁波有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贝利博士对600名自杀者居住地区的电磁强度进行了测量,发现那里的电磁场比一般地区强,高频电磁波对人的电磁场比一般地区强,对人体是有害的,而高压线产生的电磁波频率是很低的。各种家用电器如果经常长时间使用,而且总是离身体很近的话,都会对身体产生潜移默化的损害。
2.2 要充分认识到电脑和网络使用不当会危害身心健康。电脑的危害也体现在下列几种病变上:(1)导致电脑综合症。长时间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互联网上持续聊天、浏览,会导致各种行为异常、心理障碍、人格障碍、交感神经功能部分失调,严重者发展成为网络综合症,该病症的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精力不足、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思维迟缓、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很少关心他人、饮酒和滥用药物等,严重者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2)干眼症。其症状是:眼黏膜发干,眼睛发红、发炎、疼痛。(3)电脑忧郁症。其症状:不习惯与人达成妥协和谅解,工作难以展开。与他人沟通失败后丧失自信、身心疲惫。(4)电脑躁狂症。其症状:电脑有故障后,用力敲打键盘、鼠标,大骂电脑,摔砸电脑等方式发泄怒火,有的还将不满情绪发泄在家人或同事身上。致病原因:对电脑的过度依赖。(5)灰尘场。其症状:皮肤过敏。致病原因:处于开机状态的显示器周围会形成一个静电场,它差不多会把整个房间的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吸入自己的场中,从而使得面部皮肤受到刺激,会出现过敏起疹等现象。(6)颈肩腕综合症。症状:感到腰背酸痛,脖子和肩膀麻木,手臂也不灵活。(7)电磁辐射。症状:失眠、内分泌紊乱。(8)中枢神经失调。其症状: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致头痛、失眠、心悸、多汗、厌食、恶心以及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容易激怒、常感疲乏等。致病原因:电脑微波对人体长期影响。
另外,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网络游戏等对人们的诱惑极大、害人不浅,使学生们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网络游戏和浏览色情网站方面,不务正业,导致退学。
3 如何对付网瘾问题
3.1 净化网络环境:(1)作为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网络、网站的监督管理,尤其是:黄色网站、赌博网站、游戏网站、同性恋网站等,督促其关停整改,不要传播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东西,净化网络环境。(2)作为网络营运商、盈利网站,不要只顾追求利润而丧失了社会公德,尤其是游戏网站、色情网站、游戏网吧等,毒害了不少自制力差的青少年,甚至包括自制力差的成人。
3.2 全社会都要对大学生电脑网络的使用加强管理、正确引导。(1)各个高校可以多设一些相关的网络教育课程,加强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规范教育。(2)可以在本科低年级就及时抓好这方面的管制工作,让大学生们及早充分认识网上信息垃圾以及宣扬淫秽、暴力等不良价值观的黑客站点的危害性。(3)同时,适当地限制大学生们的上网时间,从而有节制地利用网络,比如,有的大学就限制了学生每周上网时间:从周日至周四的每晚11:40左右就断网,早晨6点才开通网络;只有周末才全天开放网络。(4)各级教师和辅导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监控或者实行举报制度,及时发现网络迷、游戏迷等,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心理辅导甚至采取强制戒网瘾、戒游戏瘾之类的措施。
3.3 大学生要加强节制和自律,加强自我约束,努力提高自我素质。网络时代更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在潇洒地展示自身网络本领的同时,充分考虑人与社会和良性互动,科学利用互联网,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以理性取代任性,以道德化的网络正常运作取代肆意践踏网络资源的行为,这些都需要大学生们至善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意志。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的道德文化素养。主要指大学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道德品质,包括真诚、勤奋、有责任感等;人文学科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文学底蕴、人际交往能力等。(2)高深的专业知识素质。主要是指大学生的本学科、本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不但要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多学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尽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3)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有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等。(4)健康的身体素质。主要指大学生应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精神状态、优雅的大学生风貌等等。要多参加体育锻炼、少上网、少面对电脑玩游戏。
3.4 大学生要科学地将网络和电脑用于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扬长避短,这才是最好的选择。网络是一个资源宝库,大学生们应该充分利用之、努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比如,计算机运用技能、英语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会计账务管理技能、信息搜集整理与运用技能等。
3.5 大学生要讲究科学用脑、不要随便熬夜通宵,那样会损伤大脑,出现精神病问题。生活中要注意:生活要有规律,有条不紊,遵守正常作息时间,养成守时习惯;一日三餐要吃饭,不吃早餐也会有损大脑,导致心烦意乱、情绪低落。
总之,希望以上内容对诸多大学师生提高对网络和电脑的认识有所裨益,对当代大学生合理使用电脑,处理好学习与生活的关系以及学习与娱乐的关系,构建一个身心和谐的学习状态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静,孔德生.贫困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心理调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2).
[2]陈华.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原因与对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3]林绚辉.网络成瘾现象研究概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01).
作者简介:彭炳铭(1966.2-),男,大学英语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网络教学。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广州 51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