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税收入预算大步提高,而税收收入预算的增长则连续放缓,凸显政策减税意图。
一季度末,中央财政预算的详细清单终于与公众见面。中央财政预算数据显示,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数为78612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3.8%;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745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6.1%。
财政总收支可谓稳中趋紧,各项预算分项数据则涨跌互现,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以及分项开支和地方数据呈现出增减不同的鲜明特征。透过一揽子中央财政预算表,2017年央地财政的非税收入增长而税收收入减缓的趋势性特征,与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等的财税改革重点,已跃然纸上。
“非”快“税”缓
2017年中央财政预算“收入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非税收入预算大步提高,而税收收入预算的增长则连续放缓,凸显政策减税意图。
2017年,中央财政中非税收入的预算数占上一年度执行数的比例提高了12.7%,这在近几年都是少有的。2016年实现的非税收入,比2015年仅仅提高了6.85%。也就是说,2017年非税收入照“表”执行、不求超额完成,其增速就能达到2016年的两倍左右。
“从近几年的经验看,非税收入到年底的执行额往往超出预算。照此规律,实际可能比预算还要乐观一些。”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雍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非税收入预算的快速增长,主要仰仗央企红利上缴力度的提高,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数占上一年执行数的比例是120.8%,远高于2016年。
而非税收入的其他几项,比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专项收入等费用,2017年的预算额却大大低于2016年的完成额。
“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这可能会成为财政预算的一个趋势,央企红利上缴的增加,会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应有之义。”王雍君说。
与非税收入快速扩容相对照,中央财政预算的税收收入增速则连续放缓。2017年中央財政的税收收入预算,占上一年执行额的102.9%,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和2015年分别为103%和108.2%。
在所有税种里,2017年预算收入增幅最为明显的是资源税和个人所得税,预计分别比2016年执行额提高8.2%和6.7%。由于其他税种收入预算的增幅均不超过5%,而资源税预算收入仅在30亿元当量,这就让个人所得税的扩容,更加引人关注。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对记者表示,2017年个税预算收入为6460亿元,在总预算收入中占大约8.22%,仍属小税种,远低于其他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占比。“未来个税收入不断增加,最终成为大税种,是个税改革的大方向。”
据记者了解,虽然个税改革并不是2017年财税改革的主打项目,但个税征管将进一步发力,高财富个人可能成为征缴重点。
这些高财富个人通常是大型企业的大股东或管理层,个人大量参与跨省、跨境交易,个人纳税和企业纳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很可能成为个人避税的工具,例如压低账面工资,或将个人支出计入企业经营成本。
“这些人的个税征管可能从企业入手,建立一套纳税人主体文档。”一位接近国家税务总局的人士对记者说,他建议将企业和其大股东、管理层的纳税信息,一起归纳计入数据库,不仅包括个税信息,还包括企业纳税的所有信息,例如一家企业适用的税种、报税和缴税频率、交税欠税额、利息、罚金等等,只有建立在这些数据完备的基础上,财税部门才能有效监管高财富人群的偷税和避税。
中央财政输血地方
“虽然中央财政自身也不宽裕,但是我们宁可自己手头紧一点儿,也要想办法挤出资金支持困难地区。”2017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长肖捷说出的这番话,在中央财政预算表上得到了印证。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显示,2017年中央财政将通过多个渠道大力度为地方财政输血,总计95745亿元人民币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有65650亿元用于对地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
其中,四川、河南两个省份成为中央输血地方的大省,被输血额度均超过3000亿元,另有湖南等十个省份获得2000至3000亿元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额度。与往年类似,输血的方式主要还是转移支付,但2017年专项转移支付较去年有所增加。
财政数据显示,2017年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数为3.5万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提高9.5%,专项转移支付预算为2.15万亿元左右,比2016年执行数提高3.1%。
转移支付改革是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弱化“专项”是改革的大方向。从历史数据来看,2016年专项转移预算占上一年度执行数的比例为96.8%, 2016年专项执行数比2015年同比下降了大约3.63%。但仅仅经历了一年预算下调,2017年便重回上升轨道。
“这样的预算安排,凸显出2017年部分地区的财政越来越紧张,中央财政不得不加大支撑。”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员刘尚希对记者说,“东北、中部一些省份都比较突出。”
以湖南为例,2016年地税收入的12个主要税种除了营业税、所得税外,其他10个税种整体负增长4.69%。“下一步营改增还要深入,未来一段时间,湖南全省的财政收入是难以持续增长的。”刘尚希说。
2016年已经捉襟见肘的一些地区在2017年可能面临更大困局。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去产能继续深化,这让产能过剩大省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
二是在过去两年财政部曾大规模推行的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很可能面临缩水。2016年债务置换达到5万亿左右,在这一基础上,市场曾普遍预期2017年置换规模或将冲击6万亿。但伴随着央行严厉抑制资产泡沫的政策取向,银行间资金利率正在不断扩大,可能导致置换规模缩水。
“资金成本高企,银行置换的积极性也不高了,照现在的形势,2017年债务置换可能只有3万亿左右。”上述接近财政部的人士说。
三是在过去两年的改革中,部分地区条条、块块上的利益掣肘,导致专项转移支付改革艰难,即使在地方财政收入已经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财政支出仍有不断固化的趋势,而且越到基层财政越困难,财政固化就越严重。
“财政改革和中央、地方的财政收支形势相互影响,要想破解一些地方的财政困局,根本上还是要坚持推进预算改革、央地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让改革和财政收支形成良性循环。”刘尚希说。
一季度末,中央财政预算的详细清单终于与公众见面。中央财政预算数据显示,2017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数为78612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3.8%;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5745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6.1%。
财政总收支可谓稳中趋紧,各项预算分项数据则涨跌互现,税收收入、非税收入,以及分项开支和地方数据呈现出增减不同的鲜明特征。透过一揽子中央财政预算表,2017年央地财政的非税收入增长而税收收入减缓的趋势性特征,与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减少专项转移支付等的财税改革重点,已跃然纸上。
“非”快“税”缓
2017年中央财政预算“收入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非税收入预算大步提高,而税收收入预算的增长则连续放缓,凸显政策减税意图。
2017年,中央财政中非税收入的预算数占上一年度执行数的比例提高了12.7%,这在近几年都是少有的。2016年实现的非税收入,比2015年仅仅提高了6.85%。也就是说,2017年非税收入照“表”执行、不求超额完成,其增速就能达到2016年的两倍左右。
“从近几年的经验看,非税收入到年底的执行额往往超出预算。照此规律,实际可能比预算还要乐观一些。”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雍君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非税收入预算的快速增长,主要仰仗央企红利上缴力度的提高,2017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数占上一年执行数的比例是120.8%,远高于2016年。
而非税收入的其他几项,比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专项收入等费用,2017年的预算额却大大低于2016年的完成额。
“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这可能会成为财政预算的一个趋势,央企红利上缴的增加,会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应有之义。”王雍君说。
与非税收入快速扩容相对照,中央财政预算的税收收入增速则连续放缓。2017年中央財政的税收收入预算,占上一年执行额的102.9%,而这一比例在2016年和2015年分别为103%和108.2%。
在所有税种里,2017年预算收入增幅最为明显的是资源税和个人所得税,预计分别比2016年执行额提高8.2%和6.7%。由于其他税种收入预算的增幅均不超过5%,而资源税预算收入仅在30亿元当量,这就让个人所得税的扩容,更加引人关注。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对记者表示,2017年个税预算收入为6460亿元,在总预算收入中占大约8.22%,仍属小税种,远低于其他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占比。“未来个税收入不断增加,最终成为大税种,是个税改革的大方向。”
据记者了解,虽然个税改革并不是2017年财税改革的主打项目,但个税征管将进一步发力,高财富个人可能成为征缴重点。
这些高财富个人通常是大型企业的大股东或管理层,个人大量参与跨省、跨境交易,个人纳税和企业纳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企业很可能成为个人避税的工具,例如压低账面工资,或将个人支出计入企业经营成本。
“这些人的个税征管可能从企业入手,建立一套纳税人主体文档。”一位接近国家税务总局的人士对记者说,他建议将企业和其大股东、管理层的纳税信息,一起归纳计入数据库,不仅包括个税信息,还包括企业纳税的所有信息,例如一家企业适用的税种、报税和缴税频率、交税欠税额、利息、罚金等等,只有建立在这些数据完备的基础上,财税部门才能有效监管高财富人群的偷税和避税。
中央财政输血地方
“虽然中央财政自身也不宽裕,但是我们宁可自己手头紧一点儿,也要想办法挤出资金支持困难地区。”2017年全国两会上财政部长肖捷说出的这番话,在中央财政预算表上得到了印证。
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分地区预算显示,2017年中央财政将通过多个渠道大力度为地方财政输血,总计95745亿元人民币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有65650亿元用于对地方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
其中,四川、河南两个省份成为中央输血地方的大省,被输血额度均超过3000亿元,另有湖南等十个省份获得2000至3000亿元的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额度。与往年类似,输血的方式主要还是转移支付,但2017年专项转移支付较去年有所增加。
财政数据显示,2017年一般性转移支付预算数为3.5万亿元,比2016年执行数提高9.5%,专项转移支付预算为2.15万亿元左右,比2016年执行数提高3.1%。
转移支付改革是财税改革的重头戏,弱化“专项”是改革的大方向。从历史数据来看,2016年专项转移预算占上一年度执行数的比例为96.8%, 2016年专项执行数比2015年同比下降了大约3.63%。但仅仅经历了一年预算下调,2017年便重回上升轨道。
“这样的预算安排,凸显出2017年部分地区的财政越来越紧张,中央财政不得不加大支撑。”中国财政科学院研究员刘尚希对记者说,“东北、中部一些省份都比较突出。”
以湖南为例,2016年地税收入的12个主要税种除了营业税、所得税外,其他10个税种整体负增长4.69%。“下一步营改增还要深入,未来一段时间,湖南全省的财政收入是难以持续增长的。”刘尚希说。
2016年已经捉襟见肘的一些地区在2017年可能面临更大困局。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主要来源于三方面因素。
一是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去产能继续深化,这让产能过剩大省的财政收入更加紧张。
二是在过去两年财政部曾大规模推行的地方存量债务置换,很可能面临缩水。2016年债务置换达到5万亿左右,在这一基础上,市场曾普遍预期2017年置换规模或将冲击6万亿。但伴随着央行严厉抑制资产泡沫的政策取向,银行间资金利率正在不断扩大,可能导致置换规模缩水。
“资金成本高企,银行置换的积极性也不高了,照现在的形势,2017年债务置换可能只有3万亿左右。”上述接近财政部的人士说。
三是在过去两年的改革中,部分地区条条、块块上的利益掣肘,导致专项转移支付改革艰难,即使在地方财政收入已经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财政支出仍有不断固化的趋势,而且越到基层财政越困难,财政固化就越严重。
“财政改革和中央、地方的财政收支形势相互影响,要想破解一些地方的财政困局,根本上还是要坚持推进预算改革、央地事权和支出责任改革,让改革和财政收支形成良性循环。”刘尚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