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艺术家富于感情,单凭直觉思维,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这种看法未免失之武断,甚至是错误的。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同样,写作议论文感性与理性思维同样重要,缺一不可。
宗白华教授说:“我认为‘骨’是和词有关系的。但光有骨还不够,还必须从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才能感动人,所以‘骨’之外还有‘风’。‘风’可以动人,‘风’是从情感中来的。这同歌唱艺术中讲究‘咬字行腔’一样。咬字是骨,即结言端直,行腔是风,即意气骏爽,动人情感。”宗白华对“风骨”的解说,也很有新意。他从情与理的视角来说明风骨的不同及其联系,认为“风”是情的因素,“骨”是理的因素,一篇有骨有风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一、说理是第一要著
1.“说理”究竟依何理?
说理依据一:事实真相——本质、意义、后果等。
说理依据二:客观规律——自然法则、生活道理、哲学思辨等。
说理依据三:普世价值——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
说理依据四:社会规则——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宗教规范等。
2.假想论敌,让逻辑更严谨。
所谓“假想敌”是指作者在议论某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反对者的意见或观点,并对此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立场、观点,还应该想到自己说的观点可能有人反驳,有时甚至就是针对人家的观点来发表议论的,所以不能勇往直前,而是要注意到,当你前行的时候,很可能有人来阻挡你。恰当地创设假想敌,写文章的时候头脑就不会那么简单,否则文章就会直线地往前推进。当能想到自己所有的观点都会有人来反驳、攻击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考虑怎样来打倒这个假想敌。可以增添文章的说服力,增强议论的严谨性,从而有效地捍卫自己的观点。
3.因果分析,使思维更深刻
高考议论文评价的一个标准是“深刻性”,马正平教授分析道:“所谓深刻的立意,就是写作思维由事物表层到深层本质的探索,而这种‘由表及里’的思维实质上就是一种追寻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不过这种因果思维是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世界上的任何现象、事件,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们都是一定原因的结果,绝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每一个现象的产生,都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角度寻找观点的支撑点,层层钻探原因,不断递进,深入挺进。按事物存在的三种时间状态: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因果分析可以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和操作模型: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此外,还包括由这三种因果分析而产生的措施分析。既可以联系实际,谈论观点成立的理由,也可以从自然、绘画等角度,进行分析比喻或类比论证。既可以从反面进行推理或假设论证,也可以从哲学高度深刻分析问题。在由果索因的过程中,全面彻底地分析,论证才更深刻。
二、含情使思想生风
学生一般会认为,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它讲究的是道理充分,逻辑严谨,跟感情没有什么关系,这实在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也是学生写作实践中的一种缺陷。一篇议论文,除应具备严密的逻辑力量外,还须生动、有趣,富有激情,笔下有情。
稍微留意一下课本里的作品,很多文章都情感充沛,让人为之荡气回肠。如,《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让人感受到作者至真至诚的忠孝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又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鲁迅先生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先把中华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正反两方面设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议论文以理服人,但并不意味着笔下可以无情。“情”和“理”犹如水乳,永远天然交融。从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来说,理性与情感两个方面均属人文精神,作文是智慧和情感的创造,优秀的议论文,既有坚强的逻辑之“骨”,又有强烈的情感之“风”:“风清骨峻”,文章才会“光华四射”。
宗白华教授说:“我认为‘骨’是和词有关系的。但光有骨还不够,还必须从逻辑性走到艺术性,才能感动人,所以‘骨’之外还有‘风’。‘风’可以动人,‘风’是从情感中来的。这同歌唱艺术中讲究‘咬字行腔’一样。咬字是骨,即结言端直,行腔是风,即意气骏爽,动人情感。”宗白华对“风骨”的解说,也很有新意。他从情与理的视角来说明风骨的不同及其联系,认为“风”是情的因素,“骨”是理的因素,一篇有骨有风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一、说理是第一要著
1.“说理”究竟依何理?
说理依据一:事实真相——本质、意义、后果等。
说理依据二:客观规律——自然法则、生活道理、哲学思辨等。
说理依据三:普世价值——民主、自由、法治、人权等。
说理依据四:社会规则——风俗习惯、道德规范、法律规范、宗教规范等。
2.假想论敌,让逻辑更严谨。
所谓“假想敌”是指作者在议论某一个问题时,要考虑到反对者的意见或观点,并对此进行分析说理的一种论证方法。在议论文写作中,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立场、观点,还应该想到自己说的观点可能有人反驳,有时甚至就是针对人家的观点来发表议论的,所以不能勇往直前,而是要注意到,当你前行的时候,很可能有人来阻挡你。恰当地创设假想敌,写文章的时候头脑就不会那么简单,否则文章就会直线地往前推进。当能想到自己所有的观点都会有人来反驳、攻击的时候,自然就会去考虑怎样来打倒这个假想敌。可以增添文章的说服力,增强议论的严谨性,从而有效地捍卫自己的观点。
3.因果分析,使思维更深刻
高考议论文评价的一个标准是“深刻性”,马正平教授分析道:“所谓深刻的立意,就是写作思维由事物表层到深层本质的探索,而这种‘由表及里’的思维实质上就是一种追寻因果关系的逻辑思维,或抽象思维。不过这种因果思维是从结果到原因的分析。”世界上的任何现象、事件,无论是自然界的,还是社会生活中的,无论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它们都是一定原因的结果,绝不是无缘无故地产生的,每一个现象的产生,都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多角度寻找观点的支撑点,层层钻探原因,不断递进,深入挺进。按事物存在的三种时间状态: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因果分析可以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和操作模型:原因分析、背景分析、功能分析。此外,还包括由这三种因果分析而产生的措施分析。既可以联系实际,谈论观点成立的理由,也可以从自然、绘画等角度,进行分析比喻或类比论证。既可以从反面进行推理或假设论证,也可以从哲学高度深刻分析问题。在由果索因的过程中,全面彻底地分析,论证才更深刻。
二、含情使思想生风
学生一般会认为,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它讲究的是道理充分,逻辑严谨,跟感情没有什么关系,这实在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也是学生写作实践中的一种缺陷。一篇议论文,除应具备严密的逻辑力量外,还须生动、有趣,富有激情,笔下有情。
稍微留意一下课本里的作品,很多文章都情感充沛,让人为之荡气回肠。如,《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让人感受到作者至真至诚的忠孝之情、血浓于水的亲情。又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如何对待中国文化遗产,鲁迅先生运用比喻说理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风趣,先把中华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正反两方面设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议论文以理服人,但并不意味着笔下可以无情。“情”和“理”犹如水乳,永远天然交融。从素质教育的战略目标来说,理性与情感两个方面均属人文精神,作文是智慧和情感的创造,优秀的议论文,既有坚强的逻辑之“骨”,又有强烈的情感之“风”:“风清骨峻”,文章才会“光华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