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伟大探索和尝试。新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面临考验,而经济问题是其他问题的基础,因而财政经济工作始终是中央苏区各项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尤其是革命根据地自始至终都处于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与军事“围剿”之中,财政经济工作在政权建设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为了解决中央苏区财政经济工作的严峻形势,中央苏区政府曾于1932年至1933年先后三次发行了公债。河北博物院珍藏有一套1933年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券,对于研究中央苏区的经济贸易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这套经济建设公债券为纸制品,采用石印单面印刷,面额分别为伍角、壹圆、贰圆、叁圆和伍圆。伍角公债券(图1)票幅为120×105毫米,白底黑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苏区人民踊跃交售公粮的场景;壹圆公债券(图2)票幅为139×117毫米,白底绛红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中华苏维埃贸易局所在地;贰圆公债券(图3)票幅为154×123毫米,白底黑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群众踊跃参加合作社争相认购股票的场景;叁圆公债券(图4)票幅为158×136毫米,白底蓝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群众正在悬挂“谷仓合作社”横幅;伍圆公债券(图5)票幅为170×146毫米,白底绿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农民喜获丰收的场景。五种面额的经济建设公债券均由上半部的主券和下半部的副券组成。主券上方从右向左横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券”,中间加盖或镂空印有面额字样,壹圆公债券的左边和伍角、贰圆、叁圆、伍圆公债券的右边竖写两列文字“本公债周年利息五厘,于每年十月一日付息”;壹圆公债券的右边和伍角、贰圆、叁圆、伍圆公债券的左边,竖写两列文字“本公债从一九三六年十月起分五年还本”。各主券中间钤盖一枚醒目的红色大圆印章,印章的中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图案,四周环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的文字,印章下端右侧是“主席毛泽东”,左侧是“国民经济人民委员林伯渠”、“财政人民委员邓子恢”,在三人的名字之后各钤盖红色方形小印章。副券印有7枚尺寸相同的付息票,呈上下两组排列,上组为竖排4枚,下组为横排3枚。右下角第一枚为第一期兑付息票,其上方自右向左横书“经济建设公债第一期息票”,中间纪值,字间还套有竖写“凭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一日领取息银XX”,下面横书“财政人民委员”,钤盖邓子恢方形小印章,左上角第一枚为第七期兑付息票。7枚付息票的息银均相同,只是年限有区别,每年兑换一张,自下而上、自右而左按兑付年限排列,最后一张是1940年兑现。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中央局、临时中央政府意识到经济建设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小。1933年6月17日至21日,临时中央政府召集瑞金、会昌、于都、胜利、博生、石城、宁化、长汀8县区以上苏维埃负责人查田运动大会,会上提出建议:“抵制投机商人对于广大群众的残酷剥削,发展整个苏区经济以抵制敌人的经济封锁,是当前重大任务之一。为了迅速而且大规模地进行这一经济战线上的战争,需要有苏维埃与群众的伟大组织力量与大数目的资本。因此建议中央政府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三百万元,用粮食交付,好迅速进行这一工作。” 1933年7月22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发行经济建设公债的决议》,同时颁布了《发行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议指出:“革命战争的猛烈发展,要求苏维埃动员一切力量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工作,从经济建设这一方面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普遍发展合作社,调剂粮食与一切生产品的产销,发展对外贸易,这样去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抵制奸商的残酷剥削,使群众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良,使革命战争得到更加充实的物质上的力量,这是当前的重大战斗任务。”同时,“为了有力地进行经济建设工作”,特批准“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三百万元,并准购买者以粮食或金钱自由交付”。
同时颁布的《发行经济建设公债条例》中则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发行公债的目的、用途、利率、还本付息和偿还基金:“为发展苏区的经济建设事业,改良群众生活,充实战争力量,特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以三分之二作为发展对外贸易、调剂粮食、发展合作社及农业与工业的生产之用,以三分之一作为军事经费。”“公债利率定为周年五厘。”“公债利息从一九三四年十月起,分七年支付,每元每年利息大洋五分。”“公债还本,从一九三六年十月起,分五年偿还。”“公债以粮食调剂局、对外贸易局及其他国营企业所得利润为付还本息之基金。”经济建设公债的购买方法比较灵活,“公债准许买卖、抵押并作其他担保品之用。”“购买本公债者,交谷交银,听其自便,交谷者谷价照当地县政府公布之价格计算。”粮食、烟叶、土纸、大豆、花生等农产品均可折价购买经济建设公债。并以《训令》的方式,严格防止平均摊派的错误产生。
经济建设公债发行之后,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迅速掀起了认购热潮。在八县苏维埃负责人查田运动会议上,八县贫农团已经自动地承担推销二百五十万左右。在江西的长冈乡,会前各代表及宣传队走村串户向群众作详尽的动员宣传,到开会时,讲明购买公债的意义,结果“长冈乡五千余元公债的推销,全是在会场认购,全不按家去销,全是宣传鼓动,全不强迫摊派”,“开第四次全村大会,全部销完”。从开始至销完为时十五天。而瑞金县云集区用互相竞赛的激励办法,不到三个星期就推销了两万五千多元,半个月后又推销了近九千元。长汀县红坊区五天之内就推销了一万元。在胜利县,有一位贫农,赶了两头牛犊到圩场上卖,得款二十八元,他转而一头进入乡苏政府,买了二十八元公债券。……这些感人的事迹,苏区比比皆是。
同样在中央机关,购买公债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例如,“中央印刷厂工友支出工资的一半,无线电工作人员拿出一部或全部的津贴费等。……有的节省伙食不分伙食尾子(如国家银行工作人员),有的写信回家拿钱(如红校、中央教育干部学校及少共中央局工作人员),有的拿出自己的公谷费(如外籍红军)来购买公债,至于拿谷子来折付现款购买公债,是更普遍地在每个农村中进行着,此外,为了节省更多的伙食而自己种菜砍柴养猪(如少共中央局及通讯学校的工作人员),更实际地来增加农业生产品,更是购买公债中光荣的例子了。”“到现在(指1934年2月)各地承认推销的公债早已超过了三百万。”
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广大群众认识到发行公债的重要性,购买经济建设公债的热情空前高涨,甚至在各级会议上代表们及红军指战员“都纷纷写信给中央政府,要求再增发二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但中央政府考虑到根据地人民的负担能力和战争中的困难,没有批准。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随着中央红军的撤离,中央苏区政府发行的3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未能如期付息和收兑。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过去中央苏区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纸币、债券、股票实行一律收兑并合理计息,这是对苏区和根据地人民为中国革命与民族解放事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绝对认可,也是我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鱼水不离、患难相依的血肉联系的鲜明体现。
这套珍稀的经济建设公债券,历经80余年风雨保存至今,且品相完好实属不易,是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为研究中央苏区公债券发展史,提供了一份真实佐证。
这套经济建设公债券为纸制品,采用石印单面印刷,面额分别为伍角、壹圆、贰圆、叁圆和伍圆。伍角公债券(图1)票幅为120×105毫米,白底黑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苏区人民踊跃交售公粮的场景;壹圆公债券(图2)票幅为139×117毫米,白底绛红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中华苏维埃贸易局所在地;贰圆公债券(图3)票幅为154×123毫米,白底黑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群众踊跃参加合作社争相认购股票的场景;叁圆公债券(图4)票幅为158×136毫米,白底蓝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群众正在悬挂“谷仓合作社”横幅;伍圆公债券(图5)票幅为170×146毫米,白底绿色图案与文字,图案为农民喜获丰收的场景。五种面额的经济建设公债券均由上半部的主券和下半部的副券组成。主券上方从右向左横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券”,中间加盖或镂空印有面额字样,壹圆公债券的左边和伍角、贰圆、叁圆、伍圆公债券的右边竖写两列文字“本公债周年利息五厘,于每年十月一日付息”;壹圆公债券的右边和伍角、贰圆、叁圆、伍圆公债券的左边,竖写两列文字“本公债从一九三六年十月起分五年还本”。各主券中间钤盖一枚醒目的红色大圆印章,印章的中心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图案,四周环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的文字,印章下端右侧是“主席毛泽东”,左侧是“国民经济人民委员林伯渠”、“财政人民委员邓子恢”,在三人的名字之后各钤盖红色方形小印章。副券印有7枚尺寸相同的付息票,呈上下两组排列,上组为竖排4枚,下组为横排3枚。右下角第一枚为第一期兑付息票,其上方自右向左横书“经济建设公债第一期息票”,中间纪值,字间还套有竖写“凭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一日领取息银XX”,下面横书“财政人民委员”,钤盖邓子恢方形小印章,左上角第一枚为第七期兑付息票。7枚付息票的息银均相同,只是年限有区别,每年兑换一张,自下而上、自右而左按兑付年限排列,最后一张是1940年兑现。
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共中央局、临时中央政府意识到经济建设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不小。1933年6月17日至21日,临时中央政府召集瑞金、会昌、于都、胜利、博生、石城、宁化、长汀8县区以上苏维埃负责人查田运动大会,会上提出建议:“抵制投机商人对于广大群众的残酷剥削,发展整个苏区经济以抵制敌人的经济封锁,是当前重大任务之一。为了迅速而且大规模地进行这一经济战线上的战争,需要有苏维埃与群众的伟大组织力量与大数目的资本。因此建议中央政府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三百万元,用粮食交付,好迅速进行这一工作。” 1933年7月22日,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发行经济建设公债的决议》,同时颁布了《发行经济建设公债条例》。决议指出:“革命战争的猛烈发展,要求苏维埃动员一切力量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工作,从经济建设这一方面把广大群众组织起来,普遍发展合作社,调剂粮食与一切生产品的产销,发展对外贸易,这样去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抵制奸商的残酷剥削,使群众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良,使革命战争得到更加充实的物质上的力量,这是当前的重大战斗任务。”同时,“为了有力地进行经济建设工作”,特批准“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三百万元,并准购买者以粮食或金钱自由交付”。
同时颁布的《发行经济建设公债条例》中则非常清楚地说明了发行公债的目的、用途、利率、还本付息和偿还基金:“为发展苏区的经济建设事业,改良群众生活,充实战争力量,特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以三分之二作为发展对外贸易、调剂粮食、发展合作社及农业与工业的生产之用,以三分之一作为军事经费。”“公债利率定为周年五厘。”“公债利息从一九三四年十月起,分七年支付,每元每年利息大洋五分。”“公债还本,从一九三六年十月起,分五年偿还。”“公债以粮食调剂局、对外贸易局及其他国营企业所得利润为付还本息之基金。”经济建设公债的购买方法比较灵活,“公债准许买卖、抵押并作其他担保品之用。”“购买本公债者,交谷交银,听其自便,交谷者谷价照当地县政府公布之价格计算。”粮食、烟叶、土纸、大豆、花生等农产品均可折价购买经济建设公债。并以《训令》的方式,严格防止平均摊派的错误产生。
经济建设公债发行之后,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苏维埃政府的号召,以极大的政治热情迅速掀起了认购热潮。在八县苏维埃负责人查田运动会议上,八县贫农团已经自动地承担推销二百五十万左右。在江西的长冈乡,会前各代表及宣传队走村串户向群众作详尽的动员宣传,到开会时,讲明购买公债的意义,结果“长冈乡五千余元公债的推销,全是在会场认购,全不按家去销,全是宣传鼓动,全不强迫摊派”,“开第四次全村大会,全部销完”。从开始至销完为时十五天。而瑞金县云集区用互相竞赛的激励办法,不到三个星期就推销了两万五千多元,半个月后又推销了近九千元。长汀县红坊区五天之内就推销了一万元。在胜利县,有一位贫农,赶了两头牛犊到圩场上卖,得款二十八元,他转而一头进入乡苏政府,买了二十八元公债券。……这些感人的事迹,苏区比比皆是。
同样在中央机关,购买公债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例如,“中央印刷厂工友支出工资的一半,无线电工作人员拿出一部或全部的津贴费等。……有的节省伙食不分伙食尾子(如国家银行工作人员),有的写信回家拿钱(如红校、中央教育干部学校及少共中央局工作人员),有的拿出自己的公谷费(如外籍红军)来购买公债,至于拿谷子来折付现款购买公债,是更普遍地在每个农村中进行着,此外,为了节省更多的伙食而自己种菜砍柴养猪(如少共中央局及通讯学校的工作人员),更实际地来增加农业生产品,更是购买公债中光荣的例子了。”“到现在(指1934年2月)各地承认推销的公债早已超过了三百万。”
经济建设公债的发行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广大群众认识到发行公债的重要性,购买经济建设公债的热情空前高涨,甚至在各级会议上代表们及红军指战员“都纷纷写信给中央政府,要求再增发二百万元经济建设公债”。但中央政府考虑到根据地人民的负担能力和战争中的困难,没有批准。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中央苏区开始长征。随着中央红军的撤离,中央苏区政府发行的3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未能如期付息和收兑。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过去中央苏区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纸币、债券、股票实行一律收兑并合理计息,这是对苏区和根据地人民为中国革命与民族解放事业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绝对认可,也是我党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鱼水不离、患难相依的血肉联系的鲜明体现。
这套珍稀的经济建设公债券,历经80余年风雨保存至今,且品相完好实属不易,是十分珍贵的革命文物,为研究中央苏区公债券发展史,提供了一份真实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