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卡马西平与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比较。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偏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8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疾病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和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显示,实验组18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18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比较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联合应用卡马西平和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
关键词:卡马西平;尼莫地平;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18-01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但认为主要与神经、血管、神经递质三者间相互作用有关[1]。目前用于偏头痛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尼莫地平等,但临床上单独使用这两种药物中的一种,均有其不足,所以,我院采用联合卡马西平和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偏头痛患者,其中14例为男性患者,22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7~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2±3.3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2±2.32)年。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中7例为男性患者,1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8~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32±3.42)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5.72±2.32)年;对照组中7例为男性患者,1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6~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2±3.2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62±2.3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制定的该诊断标准。(1)发作性头痛,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持续性的疼痛或胀痛,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2)发病诱因为劳累、情绪改变、女子月经来潮等;(3)临床发病伴有植物神经症状;(4)仅有上述临床症状者为普通型,若疾病发病伴有单眼黑朦或暗点等情况为眼型;若有眩晕、耳鸣、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者为椎—基型。
1.3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卡马西平(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1443)和尼莫地平(广东隆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9062),卡马西平100mg/次,尼莫地平20mg/次,每日3次。对照组仅口服卡马西平(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準字H50021443),100mg/次,一日3次,疗程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
用反复头痛的发作次数及发生频率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以(用药前每月发作次数-用药后每月发作次数)/用药前平均每月发作次数*100%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效果分成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是指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没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的出现,没有视觉、感觉等先兆;有效是指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减少25%~49%,偶尔有恶心、头晕、呕吐等症状的出现;无效是指发作频率减少到25%以下,先兆胃肠症状不良反应出现较轻。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者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用X2或者t检验进行,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显示,实验组18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18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比较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但认为主要与神经、血管、神经递质三者间相互作用有关。目前用于偏头痛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尼莫地平等。尼莫地平是脂溶性强的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与脑部血管平滑肌发挥临床作用,可以对过度的血管收缩气道抑制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2]。卡马西平是通过阻滞钠通道及增加γ-氨基丁酸在突出后作用,从而减轻相应的神经症状,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3]。本次实验研究采用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用于偏头痛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组18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18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比较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卡马西平和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也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临床可以考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垠蔚, 姜海山, 韩秀玲. 尼莫地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30.
[2] 王忠智, 李巨林.尼莫地平加复方丹参液治疗和预防偏头痛[ J] .临床荟萃, 2000 , 15(5):217 .
[3] 杨宝峰.药理学[ M] .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9
关键词:卡马西平;尼莫地平;偏头痛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218-01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但认为主要与神经、血管、神经递质三者间相互作用有关[1]。目前用于偏头痛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尼莫地平等,但临床上单独使用这两种药物中的一种,均有其不足,所以,我院采用联合卡马西平和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6例偏头痛患者,其中14例为男性患者,22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7~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2±3.32)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32±2.32)年。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实验组中7例为男性患者,1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8~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32±3.42)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病程(5.72±2.32)年;对照组中7例为男性患者,1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范围在16~5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42±3.25)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病程(5.62±2.32)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制定的该诊断标准。(1)发作性头痛,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持续性的疼痛或胀痛,时间通常不超过24小时;(2)发病诱因为劳累、情绪改变、女子月经来潮等;(3)临床发病伴有植物神经症状;(4)仅有上述临床症状者为普通型,若疾病发病伴有单眼黑朦或暗点等情况为眼型;若有眩晕、耳鸣、吞咽困难等临床表现者为椎—基型。
1.3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卡马西平(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50021443)和尼莫地平(广东隆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9062),卡马西平100mg/次,尼莫地平20mg/次,每日3次。对照组仅口服卡马西平(重庆青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準字H50021443),100mg/次,一日3次,疗程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
用反复头痛的发作次数及发生频率作为疗效评价的标准。以(用药前每月发作次数-用药后每月发作次数)/用药前平均每月发作次数*100%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对治疗效果分成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是指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减少50%以上,没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的出现,没有视觉、感觉等先兆;有效是指治疗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减少25%~49%,偶尔有恶心、头晕、呕吐等症状的出现;无效是指发作频率减少到25%以下,先兆胃肠症状不良反应出现较轻。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者百分率来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用X2或者t检验进行,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显示,实验组18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18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比较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疾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不明确,但认为主要与神经、血管、神经递质三者间相互作用有关。目前用于偏头痛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卡马西平、尼莫地平等。尼莫地平是脂溶性强的钙通道阻滞剂,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与脑部血管平滑肌发挥临床作用,可以对过度的血管收缩气道抑制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从而缓解偏头痛症状[2]。卡马西平是通过阻滞钠通道及增加γ-氨基丁酸在突出后作用,从而减轻相应的神经症状,达到防治偏头痛的作用[3]。本次实验研究采用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用于偏头痛的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实验组18例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72.2%,对照组18例患者中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比较显示,P<0.05,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联合应用卡马西平和尼莫地平用于偏头痛的治疗临床上取得较好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也可以避免长时间使用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临床可以考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杨垠蔚, 姜海山, 韩秀玲. 尼莫地平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05,27(9):630.
[2] 王忠智, 李巨林.尼莫地平加复方丹参液治疗和预防偏头痛[ J] .临床荟萃, 2000 , 15(5):217 .
[3] 杨宝峰.药理学[ M] .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