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环境问题极其复杂,有不同类型的污染及生态破坏现象,由于地方基层政府对环境治理工作的不重视,再加上农村城镇化步伐的不断推进,必然会使农村环境污染愈发严峻,从而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着重探讨了现阶段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并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否安全与国家繁荣发展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当前,从国家发展战略上来看,国家发展逐渐呈现出“九大城市圈”、“沿海经济带”等趋势,而农村的发展问题一直被忽视,尤其是环境治理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引起农村整体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民生存环境恶劣,农民生命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遭到严重的威胁。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探究
(一)农村城镇化产生的生活垃圾堆积
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愈来愈多的来自城市的生活污染、垃圾废弃物等堆积到农村,这对农村环境的自净带来极大的压力。并且,在农村城镇化发展期间,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全面推进,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高效地处理[1]。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都存在随意排放问题,而且基本上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并未得到循環利用。
(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蔓延
由于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染净化能力不断下滑,对此,很多来自城市的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例如:废水、废渣等逐渐污染农村的河流、土壤等,这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是致命的。最严重的是,个别企业把有毒的废弃物丢弃到农村,继而对农民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一些学者指出“污染转移”是指一些污染问题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农村乡镇等转移,尤其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的现象令人极其担忧。
(三)农业活动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农村企业污染
我国是生产及使用农业最多的一个国家,不过其有效利用率还不足35%,与发达国家的55%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过多的化肥农药的适用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使其长期滞留在农产品或土壤内[2]。并且,一些农村地区大规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更多的禽畜粪便或饲料残渣的积累,这也是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另外,随着农村工业的不断发展,造纸、化工、建材等产业相继在乡镇扎根,由于很多乡镇企业的工业设备比较滞后,产业技术更新慢,从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峻,这也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一)提高环境监管力度,增强环保素质
首先,需要完善农村环保组织管理架构。现今,农村基层环保单位是县属机关,县级以下政府并未配设独立的环保机构及职员。对此,需要增设乡镇级别的专门环保部门,并安排专员到基层工作,由此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污染问题,并给予有效控制及上报。其次,提高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一直以来,农村环境问题是环境监管及治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基本上是存在“放任不管”的思想,导致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大的短板,对此,一定要不断完善基层环保基础设施体系,例如:修建沼气池、建立农村水污染处理厂、设立集中垃圾处理站等。因为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对此,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大投资力度,并增强环保意识及素质[3]。只有地方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地方人民的环保意识及责任,才能够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二)加强污染源控制,促进农村自发自行发展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源一般有三种: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对于工业污染源来说,一般是指废水、废渣、噪音、辐射等。由于乡镇企业的分布过于分散、核心技术落后、管理策略不健全等,所以需要积极建立综合工业园区,将分散的乡镇企业集中在一起,实施统筹管理,这不但能够提高环境保护治理效率,而且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乡镇企业对农村造成的污染力度[4]。对于生活垃圾污染源、农业污染源来说,需要从思想上改变农村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一系列物理防治手段等,促使农村生活垃圾得到集中处理,而对农药造成的污染需要通过一些物理、机械等技术进行有效防治。对此,村委会等基层单位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利用村民自治模式,积极整合集体力量,通过改变农村陋习、加强村民环境保护法律效应等手段,对其广大村民实施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教育及管理工作。
(三)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得到国家、地方及农民的全面重视。尤其是农村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特征,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全面体现出监管与引导职能。对此一定要不断完善发展理念,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自身的监管职能。所以,地方政府不仅要调整投资方向、更新招商引资理念,而且还需要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入驻,积极完善环境规划机制,把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5]。同时还需要加大农村基层卫生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尽快在农村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乡镇环境卫生体系,对农村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排放实施一体化管理。
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需要得到国家、地方政府、村民的共同支持。只有三者的利益相结合,并利用政策引导的方式加强协调力度,方可创建长效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促使农村环境治理问题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青山绿水,进而增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洁.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安全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No.542(06):113-114.
[2]樊凯,董红.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9).
[3]樊莉.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安全问题研究[D].2014.
[4]李静,郜慧.河南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81-82.
[5]刘春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国外经验借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7):287-289.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引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否安全与国家繁荣发展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当前,从国家发展战略上来看,国家发展逐渐呈现出“九大城市圈”、“沿海经济带”等趋势,而农村的发展问题一直被忽视,尤其是环境治理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引起农村整体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民生存环境恶劣,农民生命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遭到严重的威胁。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探究
(一)农村城镇化产生的生活垃圾堆积
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愈来愈多的来自城市的生活污染、垃圾废弃物等堆积到农村,这对农村环境的自净带来极大的压力。并且,在农村城镇化发展期间,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全面推进,从而导致农村生活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高效地处理[1]。通过调查发现,国内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都存在随意排放问题,而且基本上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并未得到循環利用。
(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蔓延
由于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污染净化能力不断下滑,对此,很多来自城市的污染逐渐向农村转移,例如:废水、废渣等逐渐污染农村的河流、土壤等,这对农村生态环境带来的威胁是致命的。最严重的是,个别企业把有毒的废弃物丢弃到农村,继而对农民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一些学者指出“污染转移”是指一些污染问题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农村乡镇等转移,尤其是由沿海地区向内陆转移的现象令人极其担忧。
(三)农业活动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农村企业污染
我国是生产及使用农业最多的一个国家,不过其有效利用率还不足35%,与发达国家的55%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过多的化肥农药的适用远远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使其长期滞留在农产品或土壤内[2]。并且,一些农村地区大规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更多的禽畜粪便或饲料残渣的积累,这也是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另外,随着农村工业的不断发展,造纸、化工、建材等产业相继在乡镇扎根,由于很多乡镇企业的工业设备比较滞后,产业技术更新慢,从而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峻,这也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一)提高环境监管力度,增强环保素质
首先,需要完善农村环保组织管理架构。现今,农村基层环保单位是县属机关,县级以下政府并未配设独立的环保机构及职员。对此,需要增设乡镇级别的专门环保部门,并安排专员到基层工作,由此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污染问题,并给予有效控制及上报。其次,提高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加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一直以来,农村环境问题是环境监管及治理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基本上是存在“放任不管”的思想,导致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大的短板,对此,一定要不断完善基层环保基础设施体系,例如:修建沼气池、建立农村水污染处理厂、设立集中垃圾处理站等。因为农村环境保护是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事业,对此,地方政府一定要加大投资力度,并增强环保意识及素质[3]。只有地方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地方人民的环保意识及责任,才能够携起手来,共同保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二)加强污染源控制,促进农村自发自行发展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污染源一般有三种: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对于工业污染源来说,一般是指废水、废渣、噪音、辐射等。由于乡镇企业的分布过于分散、核心技术落后、管理策略不健全等,所以需要积极建立综合工业园区,将分散的乡镇企业集中在一起,实施统筹管理,这不但能够提高环境保护治理效率,而且能够尽可能地降低乡镇企业对农村造成的污染力度[4]。对于生活垃圾污染源、农业污染源来说,需要从思想上改变农村的环保意识,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一系列物理防治手段等,促使农村生活垃圾得到集中处理,而对农药造成的污染需要通过一些物理、机械等技术进行有效防治。对此,村委会等基层单位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利用村民自治模式,积极整合集体力量,通过改变农村陋习、加强村民环境保护法律效应等手段,对其广大村民实施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教育及管理工作。
(三)地方政府完善政策治理体系,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需要得到国家、地方及农民的全面重视。尤其是农村环境治理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特征,所以,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全面体现出监管与引导职能。对此一定要不断完善发展理念,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自身的监管职能。所以,地方政府不仅要调整投资方向、更新招商引资理念,而且还需要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入驻,积极完善环境规划机制,把地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5]。同时还需要加大农村基层卫生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尽快在农村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乡镇环境卫生体系,对农村污染物的收集、处理、排放实施一体化管理。
结束语
总之,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需要得到国家、地方政府、村民的共同支持。只有三者的利益相结合,并利用政策引导的方式加强协调力度,方可创建长效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促使农村环境治理问题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真正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的青山绿水,进而增强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洁.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安全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No.542(06):113-114.
[2]樊凯,董红.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治理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9).
[3]樊莉.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生态安全问题研究[D].2014.
[4]李静,郜慧.河南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81-82.
[5]刘春霞.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国外经验借鉴[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7):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