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媒评论应把握好“五对关系”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dswzjh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从适应竞争的客观需求来说,还是从履行职责的必然需要来说,加强和改进评论都是党报工作重中之重。评论写作质量的提升,根本上取决于评论人提升职业素养、练就过硬基本功。主流媒体评论人应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五对关系”:“才”与“识”的关系,既有良好的文字驾驭能力,又有见识、胆识;“博”与“专”的关系,首先做“杂家”,增加知识广度,再做“专家”,以专业性提升评论含金量;“快”与“深”的关系,既有敏感度、时效性,又有深度、思想性;“锐”与“偏”的关系,既思想敏锐、观点鲜明,又有理有节、克制情绪;“知”与“行”的关系,既通过读书思考积累知识,又深入实践寻找评论灵感。将这“五对关系”融入学习、思考和实践中去,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思想认识水平,才能在深刻变化的媒体格局中守好党的新闻舆论阵地,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关键词】党媒评论;才识兼备;专业深度; 知行合一;把握平衡
  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媒体影响力、引导力的重要载体。在当前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这一观点非但没有过时,反而在日趋激烈的影响力竞争、话语权争夺中得到更为深刻的印证。
  互联网信息传播以海量计,而受众的时间、精力和注意力都是有限的,从传播者角度,如何最大程度提供有效信息、精準吸引受众;从受众角度,如何分析评价、深度解读,这些都显得更加重要,从而使得评论的地位非但不会削弱,还会更加强化。评论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媒体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媒体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成对信息整合、深度观察、观点表达的比拼。一篇优秀的评论文章可以让“洛阳纸贵”,也可以产生“10万 ”的传播效果,互联网媒体的叠加效应会更加放大评论的影响力。
  《安徽日报》作为省级党报,其定位、职能决定了必须担负起凝心聚力、指引方向、鼓舞斗志的重任。无论从适应竞争的客观需求来说,还是从履行职责的必然需要来说,加强和改进评论工作都是其重中之重。为此,《安徽日报》原“焦点时评”版在2017年底进行了改版,与原理论版合并为“思想周刊”,每周一期刊出。2018年9月,“思想周刊·时评”又进行了调整,增加了“皖江评论”“青年论见”两个固定栏目,同时创新评论工作机制,组建了特约评论员队伍。这些举措都突出了评论的重要地位,扩大了评论的影响力,激发了评论队伍的内在活力。
  改版创新使得安徽日报的评论工作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所提升,但说到底,改版创新依然是外在的手段,它为提升评论质量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与氛围,是做好评论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从根本上来说,评论写作质量的提升,取决于从事这项工作的评论人提升职业素养、练就过硬基本功。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深感,主流媒体评论人应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五对关系”,才能为评论工作打下深厚的基础,构建清晰的思维,保持可持续的动力,也才能在深刻变化的媒体格局中守好党的新闻舆论阵地,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一、正确处理和把握好“才”与“识”的关系
  “才”即才能。评论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每天与文字打交道,驾驭文字的能力可以说是基本功。在大学教育普及的情况下,看似这项基本功成了“低门槛”,实则不然,在人人能说会写的情况下做到说好、写好,对评论人提出的是更高的要求。但是,做好评论工作,仅仅有“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识”。“识”就是一个人认识他人、认识社会,以及由此生发的选择、判断、决断的能力。这种“识”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基础之上的,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唯书、不唯上。这种“识”也是建立在坚定的政治立场之上的,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对所从事的“讲政治”的工作有着崇高的责任感和清晰的辨别力。这种“识”还建立在高尚的道德情操之上,要建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立业为公、诚实守信、清正廉洁、不谋私利,为坚持真理无所畏惧。这种“识”意味着评论人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视野透视社会发展、把握时代脉搏,言人所未言,识人所未识,以独树一帜、鞭辟入里的观点吸引受众、说服受众,用思想力彰显影响力和传播力。这种“识”也意味着切实把好评论的事实关、导向关,评论的基本观点必须客观理性,评论引用的事实必须真实准确,不能一味炫耀才华、因文害意,更不能动辄“拍砖”、片面偏激,决不能不辨真伪妄加评说。只有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辩证意识,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众声喧哗中发出主流声音,在观点交锋中发挥主导作用,才能使主流媒体评论成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定音鼓、压舱石。
  二、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博”与“专”的关系
  评论工作即时而发,与新闻一样涉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首先要求评论人是一个“杂家”,经济、政治、社会、心理,各个方面的常识都要知晓,常用的重要的基础理论必须把握,天文地理、风土人情,了解的东西越多,视野越开阔,能融入笔下的思想就越丰富。但同时也要看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当下,评论人不可能成为无所不通、无所不晓的“全能人”,甚至可能懂得越多越是皮毛,对做好评论工作并没有太大益处。理想的状态是在“杂家”的基础上做“专家”,对某一领域或行业有深入研究、见解独到,以专家的视野、专业的深度增加评论文章的价值含量。一个对某领域或行业仅具有常识的作者,与一个长期关注此的专家相比,评论相关话题时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如果没有对某一行业、领域的深入了解,评论只是蜻蜓点水式地“期望政府今后如何如何”,会让人有肌无力之感,或者产生戳不到痛处、揭不开盖子的无奈。似曾相识、千文一面,勇于批判、弱于建设是当下评论写作的通病。评论不能“外行指导内行”,而要让人豁然开朗、心服口服,这就必须要在“专”上下功夫,持之以恒地关注、研究。评论的观点或态度能与时俱进,摒弃老生常谈,不说外行话,少谈些主义,多讲些问题;意见和建议有的放矢,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评论才能够更具有前瞻性、引导性、启发性和吸引力。
  三、正确处理和把握好“快”与“深”的关系   “快”即时效性。时政评论对时效的要求必不可少,尤其是在网络媒体传播迅速,动辄“热传”“火遍”的形势下,主流媒体倘若缺乏敏感度、辨识力,错失热点或跟进太慢,都可能会陷入“时效性已过”“能说的别人都说了”的尴尬之境。“快”是基本要求,但客观而言,“快”与“深”之间的确存在一定矛盾:事情本身倘若“反转”,急于表达观点反而错上加错;太过追求时效,未经深入思考,呈现出来的观点往往是直接、感性、大众化的:权威表述少、可参考依据少。但这些矛盾和困难并非不可调和、不能克服。评论人可以通过长期的训练与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找到“快”与“深”的平衡点、准确性与发挥度的协调区。究其根本,“深”,是一种长期训练与培养的思维方式。受众之所以觉得一篇评论写得“深”,一是不是浮在事物表面,而是能够捕捉到其内部的规律性,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是在人云亦云中能够提出新的见解和认识,并且有足够说服力。这就要求评论人对事物不能止于一般意义上的了解,而应有所梳理归纳,有所提炼总结,养成“多问一句、多想一层”的思维习惯,久而久之就能大大拓展评论的深度。多联系实际,从真实的事物而不是从既有的道理出发,也能摆脱成见,说出新意。有扎实的知识功底、深思的思维习惯、求实的角度眼光,评论人才能在“快”与“深”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评论工作才能达到兼具时效性与思想性、深刻性的较高水准。
  四、正确处理和把握好“锐”与“偏”的关系
  “锐”即思想敏锐、观点鲜明、一针见血、批判有力。一般来说,一篇有锐气、有血性、有激情的评论作品更能引起读者共鸣,获得更广泛的传播。但“锐”再往前一步,可能就会走向“偏”。在“人人都有麦克风”而互联网“把关人”制度先天不足的情况下,网上舆论几乎天然存在偏执、极端的缺陷。此时,主流媒体评论人尤其应该保持理性,不能煽风点火、添油加醋,不能刻意追求“語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不能走入片面、偏激的误区。换言之,必须在“锐”与“偏”之间找到合理界限。这条界限表现在兼顾事物及认知的不同方面,而不是只顾其一、不及其余;表现在展示“两极化”评论的代表性观点,引导读者在强烈的对比中得出公允的结论;表现在多一分站在对方角度想一想的感同身受,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苛求他人是“道德完人”;表现在行文时冷静克制、有理有节,而不是发泄情绪、肆意批判。力求做到感性而不情绪化,激情而非滥情,冷静而不冷血,包容而不无原则。这种界限与分寸感,必须经过较多的写作训练才能逐渐养成,从而在评论作品中找到恰到好处的调和点,让评论既观点鲜明又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五、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知”与“行”的关系
  “知”是一个人通过读书、思考而得来的知识、见解,一般来说是间接的。“行”是一个人接触实际、亲自做事,在深入生活、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观念、提升认识的过程。古人提倡“知行合一”,就是两者相互补充,缺一不可。评论同样如此。很多人认为写评论是“室内创作”,结果写出的评论从书本到书本、从道理到道理,或者居高临下、空洞说教,或者老生常谈、毫无新意,或者做出简单的道德判断,看上去理直气壮,其实始终跟现实“隔”了一层,无法吸引受众。事实证明,评论写作的源泉在基层、灵感在基层,必须对那种过于依赖电脑搜集资料再加以整合的评论写作方式有足够警醒。评论人不应在办公室坐而论道,而应该到一线去调查研究,在采访的基础上写评论,通过第一手信息做出判断。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避免事实不清妄下断语的弊端,也能让评论超越电脑前思考的那种简单判断,而多了许多基于现实的理性和情怀,提升了评论的附加值。“行”也是改进评论语言的过程,学习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民间通俗易懂的道理,将它们运用到评论写作中去,深入浅出、以情感人,才能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
  党媒评论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归根到底,评论作品的品格,取决于评论人的品格;评论工作的成效,取决于评论人的职业素养、思想认识水平。从自身来说,要将这“五对关系”融入学习、思考和实践中去,一方面要坐得住,静下心来认真学习研究理论问题、政治问题、政策问题,努力做到胸中有大局、眼中有大势、脑中有大事;另一方面要能耐得住寂寞,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多求实效,对自身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把个人价值融入评论事业发展中,在思想观点的交锋中占据主动地位,真正使主流媒体评论成为时代强音。
  (作者单位: 安徽日报评论部)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高校健美操的开展是高校教育范围的扩展和延伸,相比于文化课的教书育人,健美操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新时期,应该充分发挥健美操教学对培养学生德、体、美的作用,提高学生的
影响火电厂锅炉主汽压力的因素很多,导致在变负荷工况,压力大幅度波动,燃烧恶化,利用功煤比及热耗方案能使变负荷过程中主汽压力动态偏差大幅减小,自动调节品质达到了规程的
目的:针对对西安市中学女生的体育活动动机的现状进行调查,揭示重点中学女生对待体育活动的动机和实践及"阳光体育"工程的开展情况。分析影响她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因素
运用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佤族传统体育在当地中学的传承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佤族聚居区的中学生对佤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较强的认同感,学校发挥的传承作用不及民族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