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村镇建筑是当地居民最大不动产之一和山洪灾害中的主要承灾体。通过典型山洪事件灾后调查,将山洪对村镇建筑的破坏方式总结为:对建筑迎流面的冲击和顺流面的磨蚀、地基侵蚀、淤埋和浸泡5种类型。除了山洪作用强度,建筑的破坏程度还与自身因素相关。现有的建筑抗洪加固技术包括:抬高建筑标高、设置钢管混凝土防撞桩、格宾石笼及挡墙、采取干式和湿式防洪策略、围墙合理开洞、优化建筑及房间布局。现有抗洪加固技术都只是对常规山洪防治措施的补充。今后需要加强对单体建筑破坏机理、建筑群遮掩效应作用规律和工程-生态协同减灾措施应用的研究。研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D11004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90434,419250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镇建筑是当地居民最大不动产之一和山洪灾害中的主要承灾体。通过典型山洪事件灾后调查,将山洪对村镇建筑的破坏方式总结为:对建筑迎流面的冲击和顺流面的磨蚀、地基侵蚀、淤埋和浸泡5种类型。除了山洪作用强度,建筑的破坏程度还与自身因素相关。现有的建筑抗洪加固技术包括:抬高建筑标高、设置钢管混凝土防撞桩、格宾石笼及挡墙、采取干式和湿式防洪策略、围墙合理开洞、优化建筑及房间布局。现有抗洪加固技术都只是对常规山洪防治措施的补充。今后需要加强对单体建筑破坏机理、建筑群遮掩效应作用规律和工程-生态协同减灾措施应用的研究。研
其他文献
消除砂土地基振动液化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课题。微生物岩土工程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土体加固技术,通过低压技术向砂土地基中注入菌液和诱导液,最终快速析出方解石晶体,进而改善土体的抗液化能力。基于微生物矿化机理,总结了消除饱和砂土地基振动液化的原理和技术,重点对消除砂土液化的微生物矿化技术及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在实验室条件下,该技术与传统消除饱和砂土地基液化的技术相比,微生物矿化后砂柱的抗液化能力显著提高;在实现提高土体抗液化能力的同时,具备绿色环保的优势。目前,该技术处于理论研究和初步实践阶段,仍需
文中以北半球高纬度地区MGEX跟踪站数据为基础,对比分析了GNSS多系统伪距单点定位精度。试验结果表明,高纬度地区BDS-2/BDS-3、BDS-3、GPS各频率水平精度优于1 m,高程精度优于1.6 m, Galileo、GLONASS各频率定位精度较差,水平精度优于2 m,高程精度优于3 m, BDS-2相比其他系统定位精度最低。
桃山-诸广铀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花岗岩型铀成矿带,产铀花岗岩体主要有桃山复式岩体、诸广山复式岩体(南部)、贵东复式岩体(东部)。对铀成矿带内近年来与铀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基性岩和铀矿化作用的年代学数据进行收集,总结带内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进展,进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统计结果表明,近年来高精度的年代学数据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年代学的精度,促进了对花岗岩、基性岩与铀成矿关系的认识。但是,带内年代学数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花岗岩锆石U-Pb测年结果存在数据偏少、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ean squared weigh
为了解决传统探雷器易受复杂土壤环境和各种干扰物的影响造成误报率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磁感应(EMI)和探地雷达技术(GPR)的复合探测系统及其设计方案,通过将两种完全不同探测机理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协同工作,提取地雷目标特征信号,结果表明:可有效提高地雷的探知率并降低误报率,克服采用单一探测技术探雷器难以解决的原理性虚警问题;通过样机试验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临河凹陷是河套盆地的一部分,黄河由西向东流经,其内发育了巨厚的沉积地层,是第四纪环境演变的理想场所。通过分析临河凹陷中QK3钻孔地层的粒度特征,结合年代地层重建了研究区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过程:189.9 ka.BP~220.26 ka.BP表现为滨湖相沉积;117.47 ka.BP~189.9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沉积;117.47 ka.BP~189.9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沉积;38.5 ka.BP~117.47 ka.BP表现为河流边滩和河漫湖泊的交替沉积环境;13.49 ka.
近年来,由燃气泄漏引起的爆炸事故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为探究燃气泄漏规律以及其爆炸对建筑物损毁效应,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别模拟了燃气在密闭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泄漏扩散,同时运用Autodyn软件的Remap技术模拟了密闭空间的三种墙壁在燃气爆炸作用下的损毁过程,研究了墙壁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压力、速度以及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燃气在密闭空间的扩散速度小于在开放空间的扩散速度;两种空间的燃气泄漏口处观察点在0~15 s时的质量分数变化趋势一致,15 s后密闭空间的质量分数继续增加,而开放空间的质量分数基本保持不
为了指导湍流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结构设计,基于自行研制的两路进气式湍流等离子体发生器,采用实验的手段探究了主气和保护气流量对湍流等离子体发生器工作特性(热效率、热焓值、弧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湍流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弧压随着主气流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受保护气流量的影响很小;另外,弧压随着弧电流增加而降低。湍流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热效率随着主气流量的增加而升高,但随着弧电流的增加而降低;保护气流量对热效率的影响随着弧电流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湍流等离子体发生器的热焓值随着主气和保护气流量的增加而减小,但随着弧电流的增加而
深度学习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和特征分类能力,能够在海量、多源和高维测量数据中进行特征提取,具有不依赖人工干预而进行模型诊断和泛化的能力,广泛应用于设备故障诊断领域。阐述了深度学习的典型模型:深度置信网络(DBN)、卷积神经网络(CNN)和自编码器(AE),重点论述了深度学习在轴承故障诊断领域的应用进展。最后讨论了深度学习在轴承故障诊断领域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随钻方位伽马成像测井是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规随钻伽马测井相比,方位伽马成像测井仪利用多个伽马探测器,将带有方位信息的测量数据上传到地面,精确指导井眼轨迹调整,确保维持在目的层的有利位置钻进。根据上下伽马曲线和成像图的8个响应特征将常见的水平井井眼轨迹与地层接触关系划分为简单模式和复合模式,简单模式细分为5大类8种情形,同时给出了不同井眼轨迹与地层接触关系下地层视倾角的计算方法。在鄂尔多斯盆地H井区的应用表明,随钻方位伽马成像测井可提供及时且准确的导向建议,显著提高了钻井效率,长水平段水平
为充分掌握采气井、抗滑桩等埋地构筑物受采动损害程度,文中以东胜煤田深部矿区某煤矿为例铺设相似材料模型,采用BOTDA(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技术监测得到极不充分采动到充分采动过程中距离采空区不同位置处的覆岩竖向应力表征值,并分析其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横向光纤监测结果拉应变最大值发生在岩体最大弯曲处或者砌体岩梁破裂处,这一现象与力学分析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