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代表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通过分析2018年452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成果奖,有助于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立足岗位探索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建设,积累形成国家级教学成果。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培养模式;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014-03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represents the highest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in China.Through the analysis of 452 national aw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achievements in 2018,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o explore the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position, to guide its ow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struction, and to accumulate and form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s.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teaching reform; training mode; system construction
一、介绍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被视为与国家科技成果三项奖励并列的国家级奖励。近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清单,包括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452个获奖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代表了目前國家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反映的是一所大学在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是评价一所大学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1-3]
452项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来自全国220所高校(含2所香港1所澳门高校,另有15所军队院校)和1家教育部直属单位。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分别有2所和32所无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百多所非双一流高校脱颖而出,但主要集中在二等奖项目,闯进一等奖的双非学校有5所,而此次综合排名前50的高校全部都是双一流学校,在显示出双一流高校均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在2018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成果奖中,不同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模式创新上思路创新、实践创新,做出了很好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奖项的导向作用,本文依据2018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清单,分析在高等教育的舞台如何深度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模式创新,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人才。[4-5]
二、教学成果奖热词分析
本次452项教学成果奖,项目名称中的高频词有“实践”347次、“培养”285次、“人才”239次、“创新”203次、“模式”162次、“体系”127次,……,“教学”94次、……,“协同”50次,……, “创业”27次,……这些热词,反映出,面对新形势的深水区,需要在教学改革新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模式或体系,协同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6]
进一步,可用4个字,涵盖了452项教学成果,分别是:
1. 课,关联有课堂、课程、课程群等,452项项目名称中,出现“课”63次;学校教育离不开上课,抓住了课堂和课程,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关键;
2. 培,关联有培育、培养、培养模式、培养体系等,452项项目名称中出现“培”294次;高校是培育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如何优化培养模式及培养体系,这一块已有许多进展,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3. 创,关联有创立、创设、创建、创意、创新、创业、创客等,452项项目名称中出现“创”281次;国家发展需要创新性人才,学生成才需要创新性教育,面对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创新思维,面对未知的领域,也需要创造新的作品和产品;
4. 实,关联有实施、实证、实践、夯实等,452项项目名称中出现“实”391次,这是项目名称中的最高频字,显示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通过实际来验证和支撑,理论结合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三、教学成果切入点分析
不同工作岗位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火热的教育领域,如何立足本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成果,下面分别从课程、专业、学科、学校层面来分析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启发教改思路、探索可行做法。
(一)面向课程教改
课程是高校的基本教学形式,是师生相互联系的纽带,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落实的载体。立足课程,以一门课或一类课和课程群为对象,探索其教学改革,在452项成果中,这一类有60项。
本届这一类教学成果里面,有思政课、通识课、大学语文、大学物理、工科数学、大学数学、政治经济学课程群、教学法、数字移动通信、机械类专业课、中国电影史论、油画艺术、管理定量方法、土地信息技术、大国方略、法律职业伦理、矿物岩石学、数学文化十讲、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海洋测绘、生物生产机器人、临床、工程索道类、基础力学课程群等等。 如今,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新时代呼唤课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7]
(二)面向专业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指在一定的现代思想指导下培养出特定的专门人才,以专業为基础,侧重于学业。人才培养模式包含教育理念、指导思想、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需要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漫长时间的打磨,需要尊重学生的多重个性,赋予学生的多种学习可能。在452项成果中,这一类有134项。
本届这一类教学成果里面,有语言学、法学、政治学、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新闻传播、古代文学、世界史、历史学、哲学、编剧、音乐表演、数学、化学、化学化工、力学、工程力学、宇航材料、集成电路、计算机、物联网工程、光电、体育、矿物加工工程、金融统计、会计学、测绘、工业设计、机械、建筑、水利工程、铁道工程、地理信息、软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纺织工程、食品工程、水利工程、森林保护、网络安全、临床医学、药学、推拿学、兽医、经济学、物流、工程管理、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工艺美术、艺术设计、民族艺术等等。
(三)面向学科建设
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最主要体现是学科水平,学科是基础,侧重于学术。大学竞争的基石是学科的竞争,学科建设构筑起高等学校核心竞争能力,学科建设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关系着大学发展的全局。在452项成果中,这一类有143项。
本届这一类教学成果里面,既有教育、化工、化学、生物学、经济、机械、建筑、能源动力、材料、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轻工食品、公路交通、农业科技、美术、设计类等本科教育创新教育体系、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或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各类前沿、精英、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教学,还有涵盖教育、外语、工商管理、财会、航空航天、油气勘探、微电子、食品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建设。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建有国家教育学科领域唯一的试点学院,是国内教育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为了培养学术基础(Academic)扎实、实践能力(Practical)丰富、教育之爱(Love)赤诚、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宽阔和创新精神(Creative)持续的的“APLIC教育领袖人才”,按照教育学一级学科在本科开始阶段进行大类招生和培养,在高年级阶段设置多样化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兴趣、志向发展和能力提升等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造教育领域精品学科,为学生的进一步读研深造或创新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面向学校特色
高等教育的落脚点是人才培养,涉及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每一个学校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或者具有行业背景、或者具有地域色彩,或者积累了文化底蕴,或者有着时代烙印等等或显著或有待挖掘的学校特色,这里,以获得特等奖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为代表。在452项成果中,这一类有115项。
其中,获得特等奖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前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课后的学习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上进行加固升级,使学生老师能在浓郁的教学环境里互相促进,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升学习。其特点为全要素课堂改革、全过程-非标准学业评价、全方式推动课程个性化培养。后者将信息技术深度结合学校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本科培养的体系优势。
本届这一类教学成果里面,还有清华的学堂计划、天津大学的新工科、北京协和的职业素养、哈工大威海的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杭州师大的浙派名师引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山大学博雅模式、香港中文大学的跨学科全球实地体验、华南农大的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工科人才培养、浙江大学的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西北大学的“五位一体”大学生信息设计创新能力分类培养、北京交通大学的轨道交通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现代化创新领军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等等。
四、培育教学成果的启示
分析国内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优秀工作,对高等教育领域不同岗位的教师,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如下启示:
(一)需求导向
本届成果奖的研究主题集中在改革实践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建设专业标准等方面,呼应教育热点需要在需求导向下,创新思路,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可见,学校培育教学成果需要立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致力于解决教学改革中普遍性的热点问题,回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趋势。
(二)突出特色
破解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教育特色和地域特征,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培育要立足于在现阶段所在学校的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整体办学水平,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办学理念。其中,西部高校要充分发挥西部地方特色,普通本科高校要避免高校建设的同质化,注重行业特色,差异化发展。
(三)要素协同
教学成果培育过程中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利用,多部门、院系、专业联合协同开展教学改革,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现了综合改革的思路。同时,开放办学, 加强校企联合与国际交流合作,而同类型高校在寻求共性基础上优势互补,避免资源浪费。本届获奖成果中由多个学校或机构联合申报有51项,充分体现了挖掘社会资源联合组建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校地协同共享实践资源,发挥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职能,增强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有效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8]
(四)注重实效
注重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课程教育应该投入实践,将所学到的现代教学哲学化为现实的教育方法,将晦涩难懂的课堂知识转变成熟练的操作。在学生的大学四年里插入一些实习实践,在丰富其社会经验的同时作为第二课堂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 (五)团队持续
从成果承担的人员组成看,一、二等奖获奖成果中95%以上的完成人主要集中于5人或5 人以上,这說明教学成果奖的形成需要一个团队持续的努力。而且成果承担人员的职务背景,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关注程度,与最终的教学成果质量紧密相关。其中,行政领导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学建设的方向、深度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日趋明显。[9]
另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教学改革可以双管齐下。课堂改革侧重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教学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改革。将这两者归一化处理,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如果我们将川大的教学改革和北师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放在一起实施,以45分钟课堂为基础,在学生的课堂课下给予适当的帮助,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自由,不断开阔视野。
教学成果的培育是一项投入资源多、花费时间久的系统工程,一项教学成果的培育,不能仅仅以是否获得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来判断成果培育是否成功,获得奖励承认固然可喜,但是,在学校政策的扶持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学生反响较好,教学和科研均取得丰富的成果,对学校的教学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即使没能获得教学成果奖,也应认为项目的培育是成功的。因此,高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成果培育观念,避免唯评奖而培育的误区,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探索培育成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7-9]
五、结束语
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依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教育形式让教学改革方案适应时代变化。作为高等学校主导的教师,面向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立足本职工作,借鉴新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的工作,将有助于探索切入金课课堂、丰富专业内涵、加强学科建设、深化学校特色的路径,教学相长,教育培养适应新要求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一顺,蒋香仙.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奖的现状与趋势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9):86-89.
[2]陆国栋,徐展斌,张聪,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26-30.
[3]薛欣欣,刘军伟.高校教学改革的反思——对近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2):58-66.
[4]宋乃庆,范涌峰.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探析——基于数据分析[J].人民教育,2019(4):22-26.
[5]肖念,张萍.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特点分析——来自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81-84.
[6]陆斌.教育信息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作品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8(10):75-78.
[7]曾尔雷,唐苏琼.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1):39-42.
[8]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对近三届国家教学成果奖部属院校理工科专业获奖项目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3):95-100.
[9]吕立杰,张鹏.我国各省份高等教育教学竞争力研究——基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4):91-97.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学改革;培养模式;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4-0014-03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represents the highest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in China.Through the analysis of 452 national aw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 achievements in 2018,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o explore the law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based on position, to guide its ow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struction, and to accumulate and form national teaching achievements.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award; teaching reform; training mode; system construction
一、介绍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是国务院确定的国家级奖励,被视为与国家科技成果三项奖励并列的国家级奖励。近日,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了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清单,包括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452个获奖项目充分展现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代表了目前國家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反映的是一所大学在教学方面做出的努力,也是评价一所大学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1-3]
452项获奖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来自全国220所高校(含2所香港1所澳门高校,另有15所军队院校)和1家教育部直属单位。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中,分别有2所和32所无缘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百多所非双一流高校脱颖而出,但主要集中在二等奖项目,闯进一等奖的双非学校有5所,而此次综合排名前50的高校全部都是双一流学校,在显示出双一流高校均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
在2018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成果奖中,不同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模式创新上思路创新、实践创新,做出了很好的工作。为了更好地发挥该奖项的导向作用,本文依据2018年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清单,分析在高等教育的舞台如何深度推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人才模式创新,培养出适应新时代的创新人才。[4-5]
二、教学成果奖热词分析
本次452项教学成果奖,项目名称中的高频词有“实践”347次、“培养”285次、“人才”239次、“创新”203次、“模式”162次、“体系”127次,……,“教学”94次、……,“协同”50次,……, “创业”27次,……这些热词,反映出,面对新形势的深水区,需要在教学改革新理念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教育模式或体系,协同培养新时代的创新创业人才。[6]
进一步,可用4个字,涵盖了452项教学成果,分别是:
1. 课,关联有课堂、课程、课程群等,452项项目名称中,出现“课”63次;学校教育离不开上课,抓住了课堂和课程,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学校的关键;
2. 培,关联有培育、培养、培养模式、培养体系等,452项项目名称中出现“培”294次;高校是培育培养人才的地方,而如何优化培养模式及培养体系,这一块已有许多进展,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3. 创,关联有创立、创设、创建、创意、创新、创业、创客等,452项项目名称中出现“创”281次;国家发展需要创新性人才,学生成才需要创新性教育,面对教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需要创新思维,面对未知的领域,也需要创造新的作品和产品;
4. 实,关联有实施、实证、实践、夯实等,452项项目名称中出现“实”391次,这是项目名称中的最高频字,显示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通过实际来验证和支撑,理论结合实际,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三、教学成果切入点分析
不同工作岗位的教育工作者,面对火热的教育领域,如何立足本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成果,下面分别从课程、专业、学科、学校层面来分析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所进行的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启发教改思路、探索可行做法。
(一)面向课程教改
课程是高校的基本教学形式,是师生相互联系的纽带,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落实的载体。立足课程,以一门课或一类课和课程群为对象,探索其教学改革,在452项成果中,这一类有60项。
本届这一类教学成果里面,有思政课、通识课、大学语文、大学物理、工科数学、大学数学、政治经济学课程群、教学法、数字移动通信、机械类专业课、中国电影史论、油画艺术、管理定量方法、土地信息技术、大国方略、法律职业伦理、矿物岩石学、数学文化十讲、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海洋测绘、生物生产机器人、临床、工程索道类、基础力学课程群等等。 如今,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新时代呼唤课程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探索。[7]
(二)面向专业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指在一定的现代思想指导下培养出特定的专门人才,以专業为基础,侧重于学业。人才培养模式包含教育理念、指导思想、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需要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漫长时间的打磨,需要尊重学生的多重个性,赋予学生的多种学习可能。在452项成果中,这一类有134项。
本届这一类教学成果里面,有语言学、法学、政治学、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新闻传播、古代文学、世界史、历史学、哲学、编剧、音乐表演、数学、化学、化学化工、力学、工程力学、宇航材料、集成电路、计算机、物联网工程、光电、体育、矿物加工工程、金融统计、会计学、测绘、工业设计、机械、建筑、水利工程、铁道工程、地理信息、软件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纺织工程、食品工程、水利工程、森林保护、网络安全、临床医学、药学、推拿学、兽医、经济学、物流、工程管理、经济管理、工商管理、工艺美术、艺术设计、民族艺术等等。
(三)面向学科建设
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最主要体现是学科水平,学科是基础,侧重于学术。大学竞争的基石是学科的竞争,学科建设构筑起高等学校核心竞争能力,学科建设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关系着大学发展的全局。在452项成果中,这一类有143项。
本届这一类教学成果里面,既有教育、化工、化学、生物学、经济、机械、建筑、能源动力、材料、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轻工食品、公路交通、农业科技、美术、设计类等本科教育创新教育体系、拔尖人才培养实践或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各类前沿、精英、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教学,还有涵盖教育、外语、工商管理、财会、航空航天、油气勘探、微电子、食品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点建设。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建有国家教育学科领域唯一的试点学院,是国内教育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为了培养学术基础(Academic)扎实、实践能力(Practical)丰富、教育之爱(Love)赤诚、国际视野(International)宽阔和创新精神(Creative)持续的的“APLIC教育领袖人才”,按照教育学一级学科在本科开始阶段进行大类招生和培养,在高年级阶段设置多样化课程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兴趣、志向发展和能力提升等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造教育领域精品学科,为学生的进一步读研深造或创新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面向学校特色
高等教育的落脚点是人才培养,涉及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每一个学校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或者具有行业背景、或者具有地域色彩,或者积累了文化底蕴,或者有着时代烙印等等或显著或有待挖掘的学校特色,这里,以获得特等奖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为代表。在452项成果中,这一类有115项。
其中,获得特等奖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一流本科教育川大实践”、“深度融合信息技术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与探索实践”,前者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课后的学习过程,在每一个环节上进行加固升级,使学生老师能在浓郁的教学环境里互相促进,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升学习。其特点为全要素课堂改革、全过程-非标准学业评价、全方式推动课程个性化培养。后者将信息技术深度结合学校运行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将学校的科研优势转化为本科培养的体系优势。
本届这一类教学成果里面,还有清华的学堂计划、天津大学的新工科、北京协和的职业素养、哈工大威海的跨区域跨校在线开放课程、杭州师大的浙派名师引领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中山大学博雅模式、香港中文大学的跨学科全球实地体验、华南农大的协同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工科人才培养、浙江大学的基于软硬件课程贯通和分级分层次的系统能力培养、西北大学的“五位一体”大学生信息设计创新能力分类培养、北京交通大学的轨道交通行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现代化创新领军人才“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等等。
四、培育教学成果的启示
分析国内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优秀工作,对高等教育领域不同岗位的教师,培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有如下启示:
(一)需求导向
本届成果奖的研究主题集中在改革实践教育、培养卓越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建设专业标准等方面,呼应教育热点需要在需求导向下,创新思路,营造创新教育环境,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可见,学校培育教学成果需要立足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状,致力于解决教学改革中普遍性的热点问题,回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趋势。
(二)突出特色
破解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带有明显的中国文化教育特色和地域特征,教学成果奖的项目培育要立足于在现阶段所在学校的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整体办学水平,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和办学理念。其中,西部高校要充分发挥西部地方特色,普通本科高校要避免高校建设的同质化,注重行业特色,差异化发展。
(三)要素协同
教学成果培育过程中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有效利用,多部门、院系、专业联合协同开展教学改革,构建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现了综合改革的思路。同时,开放办学, 加强校企联合与国际交流合作,而同类型高校在寻求共性基础上优势互补,避免资源浪费。本届获奖成果中由多个学校或机构联合申报有51项,充分体现了挖掘社会资源联合组建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校地协同共享实践资源,发挥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职能,增强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有效促进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协调发展。[8]
(四)注重实效
注重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课程教育应该投入实践,将所学到的现代教学哲学化为现实的教育方法,将晦涩难懂的课堂知识转变成熟练的操作。在学生的大学四年里插入一些实习实践,在丰富其社会经验的同时作为第二课堂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 (五)团队持续
从成果承担的人员组成看,一、二等奖获奖成果中95%以上的完成人主要集中于5人或5 人以上,这說明教学成果奖的形成需要一个团队持续的努力。而且成果承担人员的职务背景,对教育教学问题的关注程度,与最终的教学成果质量紧密相关。其中,行政领导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教学建设的方向、深度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日趋明显。[9]
另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教学改革可以双管齐下。课堂改革侧重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而教学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改革。将这两者归一化处理,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发展。如果我们将川大的教学改革和北师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放在一起实施,以45分钟课堂为基础,在学生的课堂课下给予适当的帮助,在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自由,不断开阔视野。
教学成果的培育是一项投入资源多、花费时间久的系统工程,一项教学成果的培育,不能仅仅以是否获得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来判断成果培育是否成功,获得奖励承认固然可喜,但是,在学校政策的扶持下,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学生反响较好,教学和科研均取得丰富的成果,对学校的教学建设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即使没能获得教学成果奖,也应认为项目的培育是成功的。因此,高校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成果培育观念,避免唯评奖而培育的误区,在日常教学中充分探索培育成果,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7-9]
五、结束语
未来的教学改革需要依循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中心,以多元化教育形式让教学改革方案适应时代变化。作为高等学校主导的教师,面向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立足本职工作,借鉴新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的工作,将有助于探索切入金课课堂、丰富专业内涵、加强学科建设、深化学校特色的路径,教学相长,教育培养适应新要求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一顺,蒋香仙.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奖的现状与趋势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3(9):86-89.
[2]陆国栋,徐展斌,张聪,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26-30.
[3]薛欣欣,刘军伟.高校教学改革的反思——对近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实证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9(2):58-66.
[4]宋乃庆,范涌峰.2018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探析——基于数据分析[J].人民教育,2019(4):22-26.
[5]肖念,张萍.高校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特点分析——来自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报告[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81-84.
[6]陆斌.教育信息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作品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8(10):75-78.
[7]曾尔雷,唐苏琼.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1):39-42.
[8]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对近三届国家教学成果奖部属院校理工科专业获奖项目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3):95-100.
[9]吕立杰,张鹏.我国各省份高等教育教学竞争力研究——基于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分析[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4):9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