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收入增长滞缓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笔者试图从农民收入的构成入手,分析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政策因素、体制因素以及农民自身素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45-01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增幅却每年都在减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带来的问题很多。一是制约了农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二是制约了农民对农业再生产的投入,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后劲;三是农民购买力不能提高,会影响到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四是如果广大农民富裕不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这需要各方面措施的协调配合。所以,应该先对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寻求解决之道。
一、农民收入的构成
研究农民收入问题,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农民收入由哪些部分构成。农民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家庭生产经营收入;二是劳务收入;三是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四是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收入;五是其他收入,如接受捐赠、银行存款利息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是由于构成农民收入的部分或全部因素增长缓慢所造成的。在农民收入中,只要这些部分增长了,农民收入自然而然地也就会增加。
二、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1、政策因素
(1)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比重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尽管如此,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
(2)农村经济失去金融支持,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一是由于金融战线在农村全面收缩阵地,乡镇一级仅剩下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收紧,现在的农民除了能在信用社获得很少的小额贷款外,在其他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只能存不能贷,来自农村的融资都大量流向了城市。
(3)现行的土地政策造成了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狭小,规模不经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加之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至农产品的成本过高,不利于与国际大市场接轨,难以长期支撑农民收入的增长。
2、体制因素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采取城乡分治体制,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各种资源得不到配置,农民收入渠道难以拓宽。
(2)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农、工、商分离,贸、工、农脱节的局面,导致农产品流通困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不利于农民从产品的加工、转化等产后环节中获取收益。收入面的狭窄,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3、农民自身素质因素
从总体上看,农民的文化、科技、管理及其技能方面的素质与农民收入是成正比的。当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尤其是文化知识水平比较差。全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总年数仅为7.4年,而在发达国家,早在80年代末就已达到了11年,现在已达到了12年以上。农民素质的低下,致使农民接受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也比较缓慢,许多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得不到有效地推广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很困难,这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1、从政策方面着手
(1)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提高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和国家基本建设资金用于農业的比重,提高农业中、长期低利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的比重;其次,改变农业投资方式,优化投资结构,要变分散投资为集中投资。投资重点要选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如兴修水利、科技创新、良种推广、加工和贸易等,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应加强对农业资金投入的管理,防止农业资金被用于非农业方面,确保有限的农业资金能真正用于农业。
(2)积极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对于确能增收的项目给予资金、贷款支持。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设置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出资,提供资金。主要支持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收购,支持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农产品储备系统的建设等;二是建立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着大量具有竞争性的产业和企业,如各类乡镇工商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养殖业、林业、果业等。对于这些部门和企业,也应该按照一般商业银行的规定来提供资金,这既有利于提高农村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有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活动的增长;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参加者自愿互利的原则下,为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提供小额的短期贷款服务。
(3)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促使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集中。应进一步强化农民土地的经营权,赋予拥有土地长期经营权的农民类似于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如出售权、转让权和抵押权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要有前提条件,要有一定的组织来承办。把农户所拥有的暂时闲置或利用率低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的转让,同时实行严格的土地农转非用途的管理制度。
2、从体制方面着手
(1)实施城乡平衡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一是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打破城乡隔绝发展的状态;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握小城镇建设的数量、规模和水平;三是要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合理组合分配各项资源。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一般来说,农产品基础、加工企业是关键环节,必须优先进行发展。本着因地制宜,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支持相对薄弱的环节。
3、从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着手
进一步强化农村义务教育,调整农村办学方向,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技术教育,把单纯的升学教育转移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素质教育上来,把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办学方向逐步调整到基础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方向上来,最大限度地遏制有文化、无技术的新“科盲”的产生。大力培养农村大、中专生,为农村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性农民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振国.《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业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
[2] 朱杰,赵云平.《推进农业投资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十一期.
[3] 李浩然,楚永生.《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性障碍及解决途径》.人文杂志,2004年第六期.
[4] 毕泗生.《解决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增加收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20卷第六期.
[5] 关郁波.《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探讨》.农业经济,2001年第三期.
[关键词]农民收入 影响因素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45-01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每年都有所增加,但增幅却每年都在减少。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带来的问题很多。一是制约了农民生活的改善和提高,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致使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二是制约了农民对农业再生产的投入,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后劲;三是农民购买力不能提高,会影响到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就达不到预期目标;四是如果广大农民富裕不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农民收入的增加,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这需要各方面措施的协调配合。所以,应该先对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寻求解决之道。
一、农民收入的构成
研究农民收入问题,首先要了解的就是农民收入由哪些部分构成。农民收入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一是家庭生产经营收入;二是劳务收入;三是乡镇企业得到的收入;四是从集体统一经营中得到的收入;五是其他收入,如接受捐赠、银行存款利息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是由于构成农民收入的部分或全部因素增长缓慢所造成的。在农民收入中,只要这些部分增长了,农民收入自然而然地也就会增加。
二、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1、政策因素
(1)国家用于农业的投资比重呈下降趋势,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比重基本上维持在10%左右。尽管如此,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仍呈下降趋势。
(2)农村经济失去金融支持,农村资金大量流向城市。一是由于金融战线在农村全面收缩阵地,乡镇一级仅剩下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另一方面是由于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收紧,现在的农民除了能在信用社获得很少的小额贷款外,在其他的金融机构基本上都是只能存不能贷,来自农村的融资都大量流向了城市。
(3)现行的土地政策造成了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狭小,规模不经济,导致劳动生产率低。加之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至农产品的成本过高,不利于与国际大市场接轨,难以长期支撑农民收入的增长。
2、体制因素
(1)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体制,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由于长期以来我国采取城乡分治体制,农村富余劳动力得不到有效利用,严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各种资源得不到配置,农民收入渠道难以拓宽。
(2)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农、工、商分离,贸、工、农脱节的局面,导致农产品流通困难,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不利于农民从产品的加工、转化等产后环节中获取收益。收入面的狭窄,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3、农民自身素质因素
从总体上看,农民的文化、科技、管理及其技能方面的素质与农民收入是成正比的。当前,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尤其是文化知识水平比较差。全国农民的平均受教育总年数仅为7.4年,而在发达国家,早在80年代末就已达到了11年,现在已达到了12年以上。农民素质的低下,致使农民接受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也比较缓慢,许多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得不到有效地推广和利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很困难,这已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1、从政策方面着手
(1)增加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首先,要提高政府财政预算内资金和国家基本建设资金用于農业的比重,提高农业中、长期低利息贷款等政策性贷款的比重;其次,改变农业投资方式,优化投资结构,要变分散投资为集中投资。投资重点要选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方面,如兴修水利、科技创新、良种推广、加工和贸易等,努力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还应加强对农业资金投入的管理,防止农业资金被用于非农业方面,确保有限的农业资金能真正用于农业。
(2)积极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对于确能增收的项目给予资金、贷款支持。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设置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由政府出资,提供资金。主要支持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收购,支持大、中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农产品储备系统的建设等;二是建立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着大量具有竞争性的产业和企业,如各类乡镇工商企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养殖业、林业、果业等。对于这些部门和企业,也应该按照一般商业银行的规定来提供资金,这既有利于提高农村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有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活动的增长;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参加者自愿互利的原则下,为分散经营的小规模农户提供小额的短期贷款服务。
(3)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促使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集中。应进一步强化农民土地的经营权,赋予拥有土地长期经营权的农民类似于土地所有权的权利,如出售权、转让权和抵押权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要有前提条件,要有一定的组织来承办。把农户所拥有的暂时闲置或利用率低的土地集中起来,进行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的转让,同时实行严格的土地农转非用途的管理制度。
2、从体制方面着手
(1)实施城乡平衡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一是要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实现农村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打破城乡隔绝发展的状态;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把握小城镇建设的数量、规模和水平;三是要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合理组合分配各项资源。
(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建立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一般来说,农产品基础、加工企业是关键环节,必须优先进行发展。本着因地制宜,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支持相对薄弱的环节。
3、从提高农民素质方面着手
进一步强化农村义务教育,调整农村办学方向,加强农村中、小学生的技术教育,把单纯的升学教育转移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素质教育上来,把以基础教育为主的办学方向逐步调整到基础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方向上来,最大限度地遏制有文化、无技术的新“科盲”的产生。大力培养农村大、中专生,为农村输送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永久性农民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振国.《走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农业经济》.中国经济出版社.
[2] 朱杰,赵云平.《推进农业投资体制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业投入》.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第十一期.
[3] 李浩然,楚永生.《农民收入增长的制度性障碍及解决途径》.人文杂志,2004年第六期.
[4] 毕泗生.《解决农民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增加收入》.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20卷第六期.
[5] 关郁波.《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探讨》.农业经济,2001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