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集合论为基础,采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选取长江三角洲3个站点1981-2000年夏季(7、8、9月)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并将舒适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金项目】
:
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资助项目BS2006059.致谢本文在修改过程中得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泽宇副研究员和吕达仁院士悉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集合论为基础,采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选取长江三角洲3个站点1981-2000年夏季(7、8、9月)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并将舒适程度分为很舒适、舒适、较舒适和不舒适4个等级,对长江三角洲夏季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评判,并结合天空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舒适度分布,时间上9月份很舒适,很舒适程度比例均在70%以上;7、8月较舒适,较舒适水平也在60%以上;空间上具有显著的相似性,仅有微小的差别,具体表现为南京略好一点,上海和杭州相当。
其他文献
将欧洲区域气候模式REMO首次应用于东亚区域,利用该模式对1980年和1990年东亚季风季节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比较,以检验该模式对东亚季风的
西藏萨迦寺保存有大量的精美壁画,艺术价值极高,由此而被誉为第二个敦煌。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萨迦寺壁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地仗空鼓、颜料层起甲、画面污染等多种
通过对1993年9月~2003年11月瓦里关地区(36.17°N,100.53°E)Brewer资料和TOMS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瓦里关Brewer臭氧光谱仪的观测数据与卫星的TOMS观测数据之间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