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影响因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40名行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选择合适的弹力网状绷带套或夹板加固固定留置针,对照组予常规静脉留置针透明贴固定。观察两组留置针留置情况。结果研究组78例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对照组为153例。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主要因素是液体渗漏,其次是套管堵塞、套管脱出及静脉炎。结论选择合适的弹力网状绷带套或夹板加固固定留置针,可减少置管并发症,提高留置时间,减少患者的痛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14-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医疗技术及其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弹力网状绷带套或夹板正确的加固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该种静脉留置针能够在患儿静脉处留置3-7日,不仅能够减少患儿穿刺时的痛苦,而且还能确保静脉的通畅,患儿及其家属对其较为满意,从而提升留置的成功率及时间,进而提升治疗疗效,本文主要就我科640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资料选择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新生患儿年龄1天-28天,共640例。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2组,单日组为研究组,选择合适的弹力网状绷带套或夹板加固固定留置针,双日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留置针透明贴固定。各组均为320例,新生儿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用药情况经统计学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仪器材料选用山东威高洁瑞公司生产的24G型号,0.7mm×19mm小儿静脉留置针及3M敷贴,6-7cm一次性医用透气胶布。自制夹板及海绵夹板,其他用物同常规静脉输液。
1.3方法
1.3.1使用方法①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及其血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选择头皮血管时,应选用弹性较好、粗直程度适中、血流较为丰富、静脉沟较深的血管,如额分支等较粗直血管、颞浅静脉以及额正中静脈等;而选择手背、足背静脉时,则应选择避开关节及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1]。②穿刺部位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新生儿剃光毛发距预定穿刺点直径大于8cm,以15-20度角行静脉穿刺,进针时需缓慢推入,防止刺破血管的后壁,在回血后及时将穿刺的角度降低,并沿血管的前壁再前行0.1-0.2cm。此时,右手将针芯固定,左手将外套管推入[2]。③在固定无菌透明贴时,要以穿刺的点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敷贴。延长管连接好后将其反折,并将其固定;为避免静脉压过高时的回血现象,固定时需高过穿刺的点。加固新生儿头皮针时,患儿头部应予长度适宜的6cm弹力网状绷带,减少或避免留置针因枕头、盖被、穿脱衣服、患儿手拉等各种外力的摩擦而脱管[3]。④封管:一般患儿输液完毕后,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接头将预先配置的封管液25u/ml肝素盐水3-5ml从肝素帽处缓慢连续不间断推注2-3ml,边推边一个方向旋转拔除针头,使管内充满液体。确保延伸管的外端高于穿刺点,应选择静脉留置针近端作为回血夹闭的部位,降低堵管或导管回血的几率,延长留置的时间。
1.3.2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儿补液时留置针处的皮肤有无条索状或红肿;固定胶带以及3M贴膜处有无松脱或卷边,夹板四周的皮肤有无压疮或破损等。若通管不畅需观察有无折叠、托管或是小血栓阻塞等情况,若有应及时处理;此外还应观察透明敷贴受污染的情况,如出现空气、渗血、渗液或出汗时应及时更换[4]。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2结果
2.1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患儿哭闹出汗多时,敷贴易脱落,留置时间明显缩短。留置时间<3日为留置失败,共231例,应及时查找失败原因;留置时间在3-5天之间的患儿335例;留置时间>5日、且患儿皮肤未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儿74例,但均在规定留置时间(7日内)拔针。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固定;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85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114-02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医疗技术及其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弹力网状绷带套或夹板正确的加固固定小儿静脉留置针,该种静脉留置针能够在患儿静脉处留置3-7日,不仅能够减少患儿穿刺时的痛苦,而且还能确保静脉的通畅,患儿及其家属对其较为满意,从而提升留置的成功率及时间,进而提升治疗疗效,本文主要就我科640名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资料选择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本院住院新生患儿年龄1天-28天,共640例。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2组,单日组为研究组,选择合适的弹力网状绷带套或夹板加固固定留置针,双日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静脉留置针透明贴固定。各组均为320例,新生儿年龄、性别、病情轻重、用药情况经统计学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仪器材料选用山东威高洁瑞公司生产的24G型号,0.7mm×19mm小儿静脉留置针及3M敷贴,6-7cm一次性医用透气胶布。自制夹板及海绵夹板,其他用物同常规静脉输液。
1.3方法
1.3.1使用方法①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及其血管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选择头皮血管时,应选用弹性较好、粗直程度适中、血流较为丰富、静脉沟较深的血管,如额分支等较粗直血管、颞浅静脉以及额正中静脈等;而选择手背、足背静脉时,则应选择避开关节及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1]。②穿刺部位常规碘酒、酒精消毒。新生儿剃光毛发距预定穿刺点直径大于8cm,以15-20度角行静脉穿刺,进针时需缓慢推入,防止刺破血管的后壁,在回血后及时将穿刺的角度降低,并沿血管的前壁再前行0.1-0.2cm。此时,右手将针芯固定,左手将外套管推入[2]。③在固定无菌透明贴时,要以穿刺的点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敷贴。延长管连接好后将其反折,并将其固定;为避免静脉压过高时的回血现象,固定时需高过穿刺的点。加固新生儿头皮针时,患儿头部应予长度适宜的6cm弹力网状绷带,减少或避免留置针因枕头、盖被、穿脱衣服、患儿手拉等各种外力的摩擦而脱管[3]。④封管:一般患儿输液完毕后,用注射器连接头皮针接头将预先配置的封管液25u/ml肝素盐水3-5ml从肝素帽处缓慢连续不间断推注2-3ml,边推边一个方向旋转拔除针头,使管内充满液体。确保延伸管的外端高于穿刺点,应选择静脉留置针近端作为回血夹闭的部位,降低堵管或导管回血的几率,延长留置的时间。
1.3.2护理方法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儿补液时留置针处的皮肤有无条索状或红肿;固定胶带以及3M贴膜处有无松脱或卷边,夹板四周的皮肤有无压疮或破损等。若通管不畅需观察有无折叠、托管或是小血栓阻塞等情况,若有应及时处理;此外还应观察透明敷贴受污染的情况,如出现空气、渗血、渗液或出汗时应及时更换[4]。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1.0软件,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2结果
2.1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患儿哭闹出汗多时,敷贴易脱落,留置时间明显缩短。留置时间<3日为留置失败,共231例,应及时查找失败原因;留置时间在3-5天之间的患儿335例;留置时间>5日、且患儿皮肤未发生机械性静脉炎,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儿74例,但均在规定留置时间(7日内)拔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