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批评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要掌握批评的技巧,选择恰当的时机、适宜的地点、正确的方式、激励的言语、因人而异地进行批评,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否则适得其反。
【关键词】学生 批评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04-02
在现代教育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状,就是社会及家长都希望老师对学生多鼓励,以增加其自信心;少批评甚至是不批评以减少其自卑感,即使批评也要用一些婉转的隐晦的词语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实际上是一种赞赏教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原因,我们过分的去追逐这种赞赏教育,并没有意识到如果这种赞赏教育缺少它的另一面——批评教育,那么它就是“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实际上,完整的教育应该是既有赞赏也有批评,是两者的平衡,我们不能走向两个极端和误区。在追求赞赏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那么,在教育过程教师应该如何對学生进行批评呢?
1.选择恰当的时机
对学生进行批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时机不同,效果就会不同。有些事情,批评的时机易于事情结束之后或者正在进行中,比如,有的学生损害公共财物或者乱扔果皮纸屑,类似这样的事情,教师一旦发现就应该立即制止,进行批评;有些事情,批评的时机易于事情弄清楚之后,比如,两个学生打架,这时,教师就不能盲目的去指责某一方,而是先把他们劝开,各自冷静之后,再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化解矛盾。教师要善于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2.选择适宜的地点
我们都知道,表扬可以大张旗鼓,但是批评决不能在公开场合,即使是不点名的批评也是不妥当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不愿意老师在公开场合批评自己,这会让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老师如果在教室、操场、食堂等集体活动的场所对学生进行公开批评,往往起不到教育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很反感,加重学生的错误行为。同时,批评也不能在家长面前进行,这样不仅会让学生会感到非常羞愧,也会让家长感到难堪。对于学生的批评最好是单独进行,切记随意公开批评。
3.选择正确的方式
教师在批评过程中虽然出于好心,但是往往方式不当,效果适得其反。有的教师发泄式的批评,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大声埋怨指责,甚至动用暴力和刻薄的语言羞辱学生;有的教师批评不公正,虽然犯的是同一错误,但是对不同的学生处理的结果却不一样,不能一视同仁;有的教师批评太笼统,指责不明确,不是针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而是泛泛化,这样会使学生茫然失措,不知所云;有的教师经常批评学生,尤其班主任,为了达到学生成绩提高的目的,动辄滔滔不绝说学生这不对、那不对,使学生厌烦至极;有的教师批评不分场合,随意性很大,无论是公开的场合还是不公开的场合,只要看到学生犯错就无所顾忌的大肆批评,不留情面。教师的这种些消极的批评方式使批评失去了应用的功能,有害无益,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4.选择激励的言语
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以完善其人格,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而不是去伤害。但是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批评都是贬义,所以一听到别人的批评心里就很不舒服、很不情愿、甚至会怨恨批评者。所以教师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尽量避免让学生心理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不要用一些否定言语,如“不应该”“不能”“不好”等等,也不要用一些绝对化的言语,如“总是”“从来”“根本”等等,要多用些激励性的、具有进步导向的语言,如“如果……较好”“你很聪明,如果……就更好了”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这是老师的关爱和期望,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并积极改正。
另外,批评也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批评。比如对待易于冲动的学生,教师应该待其平静后,再进行开导;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先了解其心理特点,走进他的心理,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
总之,批评是一门艺术,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掌握和提升批评艺术,让学生在如沐春风中接受批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曹爱香.浅谈教师对学生批评的艺术[J].快乐阅读.2016(08):108
[2]朱慧.小学管理中“批评教育”的策略研究 [D].苏州大学.2014、9
【关键词】学生 批评 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7-0204-02
在现代教育中,出现了这样的一种现状,就是社会及家长都希望老师对学生多鼓励,以增加其自信心;少批评甚至是不批评以减少其自卑感,即使批评也要用一些婉转的隐晦的词语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实际上是一种赞赏教育,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原因,我们过分的去追逐这种赞赏教育,并没有意识到如果这种赞赏教育缺少它的另一面——批评教育,那么它就是“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实际上,完整的教育应该是既有赞赏也有批评,是两者的平衡,我们不能走向两个极端和误区。在追求赞赏教育的同时,我们也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在教育孩子时,批评比表扬还要高深,因为批评一定要讲究方法,这是一门艺术,你用得好,它比表扬的效果还有用。”那么,在教育过程教师应该如何對学生进行批评呢?
1.选择恰当的时机
对学生进行批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时机不同,效果就会不同。有些事情,批评的时机易于事情结束之后或者正在进行中,比如,有的学生损害公共财物或者乱扔果皮纸屑,类似这样的事情,教师一旦发现就应该立即制止,进行批评;有些事情,批评的时机易于事情弄清楚之后,比如,两个学生打架,这时,教师就不能盲目的去指责某一方,而是先把他们劝开,各自冷静之后,再分别找他们谈话,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化解矛盾。教师要善于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较好的达到教育的目的。
2.选择适宜的地点
我们都知道,表扬可以大张旗鼓,但是批评决不能在公开场合,即使是不点名的批评也是不妥当的。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不愿意老师在公开场合批评自己,这会让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老师如果在教室、操场、食堂等集体活动的场所对学生进行公开批评,往往起不到教育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很反感,加重学生的错误行为。同时,批评也不能在家长面前进行,这样不仅会让学生会感到非常羞愧,也会让家长感到难堪。对于学生的批评最好是单独进行,切记随意公开批评。
3.选择正确的方式
教师在批评过程中虽然出于好心,但是往往方式不当,效果适得其反。有的教师发泄式的批评,面对犯错误的学生大声埋怨指责,甚至动用暴力和刻薄的语言羞辱学生;有的教师批评不公正,虽然犯的是同一错误,但是对不同的学生处理的结果却不一样,不能一视同仁;有的教师批评太笼统,指责不明确,不是针对某件事或某个人,而是泛泛化,这样会使学生茫然失措,不知所云;有的教师经常批评学生,尤其班主任,为了达到学生成绩提高的目的,动辄滔滔不绝说学生这不对、那不对,使学生厌烦至极;有的教师批评不分场合,随意性很大,无论是公开的场合还是不公开的场合,只要看到学生犯错就无所顾忌的大肆批评,不留情面。教师的这种些消极的批评方式使批评失去了应用的功能,有害无益,不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4.选择激励的言语
教师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以完善其人格,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理解,而不是去伤害。但是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心理,认为批评都是贬义,所以一听到别人的批评心里就很不舒服、很不情愿、甚至会怨恨批评者。所以教师在批评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尽量避免让学生心理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不要用一些否定言语,如“不应该”“不能”“不好”等等,也不要用一些绝对化的言语,如“总是”“从来”“根本”等等,要多用些激励性的、具有进步导向的语言,如“如果……较好”“你很聪明,如果……就更好了”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这是老师的关爱和期望,从而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并积极改正。
另外,批评也要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教师要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批评。比如对待易于冲动的学生,教师应该待其平静后,再进行开导;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先了解其心理特点,走进他的心理,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疏导。
总之,批评是一门艺术,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掌握和提升批评艺术,让学生在如沐春风中接受批评、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曹爱香.浅谈教师对学生批评的艺术[J].快乐阅读.2016(08):108
[2]朱慧.小学管理中“批评教育”的策略研究 [D].苏州大学.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