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极强、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森林消防工作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加强对森林消防工作的研究,对保护森林资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调查了文成县森林消防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剖析森林火灾发生的规律以及当前防火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旨在提高文成县的森林消防整体水平。
关键词:森林消防;现状;预防对策;浙江文成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森林化为灰烬。由于森林被毁,林地失去覆盖,引起水土流失,殃及水利和农业。一场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林木,而且烧毁林区房屋和珍贵动植物,为扑救森林火灾,势必耗费大批人力物力。总之,发生森林火灾必然给国家和当地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加强森林消防工作,是关系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坚决抓好抓实。
1 文成县森林消防工作现状
文成县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木葱茏的国家级生态县。全县拥有林业用地1358万亩,其中原始森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59.5%,活立木总畜积量160.07万立方米,常年采伐量1万立方米。建有4个国有林场,有树龄百年以上,胸径1米以上的古树250多株,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18种。毛竹主要分布在双溪、汇溪及叶胜、石垟林场,蓄积量562万株,年采伐量104万株。文成县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典型山地的地貌。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其安全问题,尤其是森林消防工作已成为当前文成县生态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森林消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植被附属物多,森林自身抗火能力低下
文成县森林类型大多数属于可燃物载量大的次生林,且林相残缺不全。植被主要以极易引发森林火灾蔓延的针叶林、芒草等为主。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条件完全具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的实施和封山育林力度的逐步加大,林木郁闭度大大提高,森林植被和林内可燃物迅速增厚增强。一些地方的林内可燃物载量甚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形成森林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之客观条件。
2.2 野外火源复杂,管理难度大
从区域分布上看火源比较集中的区域主要是城镇周围、公路沿线、田边等重点地段。从时间上看可分季节性用火和常年性用火。季节性火源主要是生产性用火、上坟烧纸钱、烧坟草、放鞭炮、点蜡烛等。这类火源相对集中在春秋防火期内,更有甚者,因为迷信思想严重,上山烧香求神拜佛。这种野外用火随意性较强,发生的具体时间难以预测。常年性火源主要指常年在林区用火的火源,如依山而居的山区群众的生活用火、种植杨梅烧底肥的生产用火等。这类火源虽较容易控制,但因为常年存在仍然防不胜防。可见,随着森林面积的明显增加、进山入林活动人员的骤增、气候的异常变化,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成为文成县的森林防火工作重点。
3 预防对策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森林消防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促经济发展和加强林业及生态建设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做好森林消防工作,建议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3.1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提高森林自身防火性能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控制阻隔森林火灾发生与蔓延、提高森林自身抗御火灾能力最有效措施。因此,从营林措施入手,在森林火灾易发、多发地段建设好生物防火带,营造林以阔叶林及抗火力强树种,以南方的木荷、油茶为主要树种,不断提高森林抗火能力和防控能力,做到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以实现长治久安。
3.2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野外火源本身具有发生可能性、随意性和危险性等特点,所以说火源管理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分类指导,综合防范,扎扎实实抓好森林防火各项措施的落实,把森林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3.3 建立基层防火应急预案
基层应以村级为单位,编制防火预案,要从火情受理、人员组织、物资调配、火场指挥、应急管理等,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可行性的方案。以致临危不乱,从容指挥,科学扑火,将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 结束语
森林消防工作,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幸福和谐社会构建。随着森林经营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气候的变化,森林中林下可燃物负荷量普遍超标,林区人为活动频繁,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非森林防火期潜在的森林火灾隐患依然严重,随时都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各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門应牢固树立警钟长鸣的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措施,精心组织,严格执法,广泛宣传,严格制度,畅通信息,多管齐下,群防群治,切实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范志国.《关于森林防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林业,2010(12):p44
[2] 夏康民.《浅析森林防火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科技,2011(12):p69-70
[3] 韩柏泉.《坚决打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火攻坚战》[J].安徽林业,2009(6):p17
[4] 余林举.《创新机制,抓好森林防火》[J].安徽林业,2009(6):p32-33
关键词:森林消防;现状;预防对策;浙江文成
森林火灾是危害森林的大敌,一场火灾在旦夕之间就能把大片森林化为灰烬。由于森林被毁,林地失去覆盖,引起水土流失,殃及水利和农业。一场森林火灾不仅烧毁林木,而且烧毁林区房屋和珍贵动植物,为扑救森林火灾,势必耗费大批人力物力。总之,发生森林火灾必然给国家和当地人民造成重大损失。因此,加强森林消防工作,是关系到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必须坚决抓好抓实。
1 文成县森林消防工作现状
文成县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木葱茏的国家级生态县。全县拥有林业用地1358万亩,其中原始森林面积1.2万亩。森林覆盖率59.5%,活立木总畜积量160.07万立方米,常年采伐量1万立方米。建有4个国有林场,有树龄百年以上,胸径1米以上的古树250多株,有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树种18种。毛竹主要分布在双溪、汇溪及叶胜、石垟林场,蓄积量562万株,年采伐量104万株。文成县境内山峦起伏,连绵不绝,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5%,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为典型山地的地貌。全境以山地、丘陵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其安全问题,尤其是森林消防工作已成为当前文成县生态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森林消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植被附属物多,森林自身抗火能力低下
文成县森林类型大多数属于可燃物载量大的次生林,且林相残缺不全。植被主要以极易引发森林火灾蔓延的针叶林、芒草等为主。发生森林火灾的物质基础条件完全具备。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的实施和封山育林力度的逐步加大,林木郁闭度大大提高,森林植被和林内可燃物迅速增厚增强。一些地方的林内可燃物载量甚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形成森林火灾形势越来越严峻之客观条件。
2.2 野外火源复杂,管理难度大
从区域分布上看火源比较集中的区域主要是城镇周围、公路沿线、田边等重点地段。从时间上看可分季节性用火和常年性用火。季节性火源主要是生产性用火、上坟烧纸钱、烧坟草、放鞭炮、点蜡烛等。这类火源相对集中在春秋防火期内,更有甚者,因为迷信思想严重,上山烧香求神拜佛。这种野外用火随意性较强,发生的具体时间难以预测。常年性火源主要指常年在林区用火的火源,如依山而居的山区群众的生活用火、种植杨梅烧底肥的生产用火等。这类火源虽较容易控制,但因为常年存在仍然防不胜防。可见,随着森林面积的明显增加、进山入林活动人员的骤增、气候的异常变化,在今后一定时期内成为文成县的森林防火工作重点。
3 预防对策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做好森林消防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促经济发展和加强林业及生态建设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为了做好森林消防工作,建议应积极采取以下措施:
3.1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提高森林自身防火性能
营造生物防火林带是控制阻隔森林火灾发生与蔓延、提高森林自身抗御火灾能力最有效措施。因此,从营林措施入手,在森林火灾易发、多发地段建设好生物防火带,营造林以阔叶林及抗火力强树种,以南方的木荷、油茶为主要树种,不断提高森林抗火能力和防控能力,做到长短结合、标本兼治,以实现长治久安。
3.2 加强野外火源管理
野外火源本身具有发生可能性、随意性和危险性等特点,所以说火源管理是社会性、群众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分类指导,综合防范,扎扎实实抓好森林防火各项措施的落实,把森林火灾发生率降到最低限度。
3.3 建立基层防火应急预案
基层应以村级为单位,编制防火预案,要从火情受理、人员组织、物资调配、火场指挥、应急管理等,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可行性的方案。以致临危不乱,从容指挥,科学扑火,将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4 结束语
森林消防工作,事关生态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幸福和谐社会构建。随着森林经营方式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气候的变化,森林中林下可燃物负荷量普遍超标,林区人为活动频繁,野外火源管理难度加大,非森林防火期潜在的森林火灾隐患依然严重,随时都有发生森林火灾的可能。各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門应牢固树立警钟长鸣的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措施,精心组织,严格执法,广泛宣传,严格制度,畅通信息,多管齐下,群防群治,切实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范志国.《关于森林防火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浙江林业,2010(12):p44
[2] 夏康民.《浅析森林防火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科技,2011(12):p69-70
[3] 韩柏泉.《坚决打好今冬明春森林防火攻坚战》[J].安徽林业,2009(6):p17
[4] 余林举.《创新机制,抓好森林防火》[J].安徽林业,2009(6):p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