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我设置了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我在课前播放视频《父亲》。筷子兄弟的经典歌曲《父亲》深受学生喜爱,沙画版视频更是感人至深。学生可以跟着边唱边体会,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能让学生较好地进入情境,引导他们说出心中的感动。
学生会抓住画面中的细节,如父亲的眼角的皱纹,鬓旁的白发,期待的目光,温暖的大手……
我适时点拨:“生活是诗意而充满感动的,却往往被我们忽略。在匆忙的生活中,你是否丢失了感动?请大家以“感动是……”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感动。”
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素材,提炼出感动点,形成文字。学生有的关注亲情,有的关注心灵,有的关注自然。诸如,感动是父母一句亲切的叮咛;感动,是朋友一次患难中的援助;感动是一湾清流,洗涤疲惫脏污的心灵;感动是初升的太阳,映照世间万物……又如,感动是春风吹拂下慢慢融化的冰封小河;感动是白茫茫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的红梅;感动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感动是无边暗夜里那一轮明月……就这样,学生的心扉打开了。
这时我引导:“感动是心灵开出的最美花朵,清香优雅,沁人心脾。在作文中我们要善于捕捉触动心灵的细节,抒写心中的感动。这样才能让文章充满个性,真切动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细节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呢?也许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也许只是天上的一抹霞光,路边的一朵小花……抒写心灵的感动,就要善于捕捉这些触动我们的细节。”
要引导学生理解,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描绘的一种方法。它是记叙文的血肉。诚如池莉所言,“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第二步,品读经典,体味感动
我选用了两则小片段,分别是朱自清《背影》和龙应台的《目送》。以学生齐读、个读,我范读的形式,引导学生领悟:感动,是朱自清笔下父亲蹒跚的脚步,是父亲令儿子潸然泪下的背影。感动,是龙应台文中母亲深情的凝眸,对孩子饱含期盼的目送。进而归纳出“感动是饱含深情的动作,感动是充满期待的眼神,感动是丰富感性的内心,感动是最美的人间真情”等基本认识。
第三步,欣赏画面,捕捉感动
该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时掌握捕捉“感动点”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触动心灵的细节能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主题。
我选择了曾获得普利策新闻获奖的图片《阿富汗少女》。引导学生观察:那双让人感动但充满了惊恐的清澈的大眼睛!引导学生思考:是战争让她和家人背井离乡,一路流浪。引导学生想象:少女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投奔难民营。引导学生感受:青春的朝气驱赶不了少女对死神的恐惧!无需任何言语,她那双清澈而充满惊恐的眼睛打动了我们,让我们读懂她和她的祖国的遭遇。学生从“眼睛”这个细节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将这种体会形诸文字,就能以小见大,反映深刻主题,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力度。
在此基础上,我精心选择了四组图片:留守儿童的眼神,空巢老人的孤独,环境的恶化,自然的呼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交流,捕捉图片中触动心灵、牵动情思、引发思考、启迪认识的细节,进而思考图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四步,学以致用,抒写感动。
通过以上搜集感动、品读经典、赏析画面的活动,同学们捕捉到了细节中的感动点,经过充分品读、欣赏、讨论和展示,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借助细节抒写感动的知识得以内化,能力初步养成。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及时尝试练笔,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
我这样启发学生:“感动是春夏秋冬动人的风景,感动是最美的人间真情,感动是引发思考的社会问题;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就在你的心中…让我们拿起笔,用心捕捉触动你心灵的细节,写出妙笔文章。”具体要求学生写一则触动心灵的细节片段,然后学生小组内展示、互评、推举,最后我对学生推举的文章做点拨,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五步,归纳小结,理性升华
最后,我想说:“情”是文学作品之“根”,也是学生写作之“根”。生命因感动而精彩,作文因细节而生动。这堂课我针对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洞,找不到感动点的问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用一颗柔软之心关注身边的感动,敏锐捕捉感动点,用细节描写展现感动点,最终使学生掌握了这种描写方法。最后让学生明白,只有心存感动,用欣赏的目光去关照自然、社会、亲情,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细节,用细腻的笔触反映生活,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文章。
孟娜,教师,现居湖北宜昌。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我在课前播放视频《父亲》。筷子兄弟的经典歌曲《父亲》深受学生喜爱,沙画版视频更是感人至深。学生可以跟着边唱边体会,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能让学生较好地进入情境,引导他们说出心中的感动。
学生会抓住画面中的细节,如父亲的眼角的皱纹,鬓旁的白发,期待的目光,温暖的大手……
我适时点拨:“生活是诗意而充满感动的,却往往被我们忽略。在匆忙的生活中,你是否丢失了感动?请大家以“感动是……”的句式,说说你心中的感动。”
学生回想生活中的素材,提炼出感动点,形成文字。学生有的关注亲情,有的关注心灵,有的关注自然。诸如,感动是父母一句亲切的叮咛;感动,是朋友一次患难中的援助;感动是一湾清流,洗涤疲惫脏污的心灵;感动是初升的太阳,映照世间万物……又如,感动是春风吹拂下慢慢融化的冰封小河;感动是白茫茫雪地里一株傲然挺立的红梅;感动是浓密的丛林中汩汩流淌的一泓清泉;感动是无边暗夜里那一轮明月……就这样,学生的心扉打开了。
这时我引导:“感动是心灵开出的最美花朵,清香优雅,沁人心脾。在作文中我们要善于捕捉触动心灵的细节,抒写心中的感动。这样才能让文章充满个性,真切动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细节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呢?也许只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也许只是天上的一抹霞光,路边的一朵小花……抒写心灵的感动,就要善于捕捉这些触动我们的细节。”
要引导学生理解,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或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场面片断等,加以生动细致描绘的一种方法。它是记叙文的血肉。诚如池莉所言,“我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
第二步,品读经典,体味感动
我选用了两则小片段,分别是朱自清《背影》和龙应台的《目送》。以学生齐读、个读,我范读的形式,引导学生领悟:感动,是朱自清笔下父亲蹒跚的脚步,是父亲令儿子潸然泪下的背影。感动,是龙应台文中母亲深情的凝眸,对孩子饱含期盼的目送。进而归纳出“感动是饱含深情的动作,感动是充满期待的眼神,感动是丰富感性的内心,感动是最美的人间真情”等基本认识。
第三步,欣赏画面,捕捉感动
该步骤的目的是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欣赏画面时掌握捕捉“感动点”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领悟到这样一个道理:触动心灵的细节能以小见大,反映深刻的主题。
我选择了曾获得普利策新闻获奖的图片《阿富汗少女》。引导学生观察:那双让人感动但充满了惊恐的清澈的大眼睛!引导学生思考:是战争让她和家人背井离乡,一路流浪。引导学生想象:少女在冰天雪地中翻山越岭,冒着被轰炸的危险投奔难民营。引导学生感受:青春的朝气驱赶不了少女对死神的恐惧!无需任何言语,她那双清澈而充满惊恐的眼睛打动了我们,让我们读懂她和她的祖国的遭遇。学生从“眼睛”这个细节中,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将这种体会形诸文字,就能以小见大,反映深刻主题,使文章具有一定的力度。
在此基础上,我精心选择了四组图片:留守儿童的眼神,空巢老人的孤独,环境的恶化,自然的呼唤。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交流,捕捉图片中触动心灵、牵动情思、引发思考、启迪认识的细节,进而思考图片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四步,学以致用,抒写感动。
通过以上搜集感动、品读经典、赏析画面的活动,同学们捕捉到了细节中的感动点,经过充分品读、欣赏、讨论和展示,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借助细节抒写感动的知识得以内化,能力初步养成。在此基础上,就需要及时尝试练笔,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
我这样启发学生:“感动是春夏秋冬动人的风景,感动是最美的人间真情,感动是引发思考的社会问题;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就在你的心中…让我们拿起笔,用心捕捉触动你心灵的细节,写出妙笔文章。”具体要求学生写一则触动心灵的细节片段,然后学生小组内展示、互评、推举,最后我对学生推举的文章做点拨,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五步,归纳小结,理性升华
最后,我想说:“情”是文学作品之“根”,也是学生写作之“根”。生命因感动而精彩,作文因细节而生动。这堂课我针对学生作文中内容空洞,找不到感动点的问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用一颗柔软之心关注身边的感动,敏锐捕捉感动点,用细节描写展现感动点,最终使学生掌握了这种描写方法。最后让学生明白,只有心存感动,用欣赏的目光去关照自然、社会、亲情,用敏锐的眼光捕捉细节,用细腻的笔触反映生活,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文章。
孟娜,教师,现居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