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
最早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穆怀中教授认为,社会保障水平是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要素,也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从量上看,社会保障水平的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质上说,社会保障水平具体测定标准是要求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1、山西省及全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與增长速度比较
由表2-1可知,在2001——2006年间,山西省及全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总额都在逐年增长,从支出额上比较,山西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额低于全国水平;从增长速度上比较,山西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但是在2003年和2004年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2001-2006年山西统计年鉴
2、山西省及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比较
由表2-2可知,山西省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山西省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但是山西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
资料来源:2001-2006年山西统计年鉴,全国统计年鉴
三、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判断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主要通过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进行研究。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公式为: CSS=RSSL/RGDP,其中:CSS为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RSSL为社会保障水平(SSL)增长率,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反映。RGDP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
资料来源:2001-2006年全国统计年鉴
通过对表3-1和表3-2的比较可以看出,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在0.70-1.60之间,平均值为0.91。即在这六年时间里,山西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单位,山西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平均增长0.91个单位。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二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过程,其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表现为低水平适应—不适应—高水平适应的变动趋势。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2001——2006年间,山西省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其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要使山西省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其与经济协调发展。
1、构建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应对当前面临的老龄化危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应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家庭、企业、国家等主体的作用,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最主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基础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2、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切实有效的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应该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城乡人均收入、物价指数等等指标来不断动态调整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做到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适应,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努力实现制度全覆盖。对已经有了制度安排的社会保障项目,要不断降低准入机制,让制度覆盖更多人群;对于正在试点的社会保障项目,要加快试点步伐,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人被制度覆盖;对于制度缺失的社会保障项目,要尽快建立保障制度,尽快实现制度全覆盖。
作者简介
李敏燕(1991-)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学生,社会保障系硕士在读,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住房社会保障制度。
最早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穆怀中教授认为,社会保障水平是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要素,也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的指标。从量上看,社会保障水平的衡量方法是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质上说,社会保障水平具体测定标准是要求社会保障支出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1、山西省及全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與增长速度比较
由表2-1可知,在2001——2006年间,山西省及全国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总额都在逐年增长,从支出额上比较,山西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额低于全国水平;从增长速度上比较,山西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但是在2003年和2004年增长速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来源:2001-2006年山西统计年鉴
2、山西省及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比较
由表2-2可知,山西省与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逐年增长,山西省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平均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但是山西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低于全国。
资料来源:2001-2006年山西统计年鉴,全国统计年鉴
三、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判断
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主要通过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进行研究。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公式为: CSS=RSSL/RGDP,其中:CSS为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RSSL为社会保障水平(SSL)增长率,用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率反映。RGDP为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增长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反映。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表示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
资料来源:2001-2006年全国统计年鉴
通过对表3-1和表3-2的比较可以看出,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的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系数在0.70-1.60之间,平均值为0.91。即在这六年时间里,山西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单位,山西省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平均增长0.91个单位。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二者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伴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过程,其社会保障水平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表现为低水平适应—不适应—高水平适应的变动趋势。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2001——2006年间,山西省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相对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且其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要使山西省的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其与经济协调发展。
1、构建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了应对当前面临的老龄化危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应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家庭、企业、国家等主体的作用,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最主要的是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基础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2、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切实有效的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生活。应该根据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城乡人均收入、物价指数等等指标来不断动态调整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做到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相适应,让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扩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努力实现制度全覆盖。对已经有了制度安排的社会保障项目,要不断降低准入机制,让制度覆盖更多人群;对于正在试点的社会保障项目,要加快试点步伐,扩大试点范围,让更多人被制度覆盖;对于制度缺失的社会保障项目,要尽快建立保障制度,尽快实现制度全覆盖。
作者简介
李敏燕(1991-)女,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学生,社会保障系硕士在读,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专业,研究方向:住房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