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分层教学法尊重了大学生不同的运动基础与个性差异,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了分层施教,使位于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在篮球学练方面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帮助了篮球教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文章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对大学生篮球采用分层教学的必要性,结合教学工作实践经验,探索了在高校篮球分层教学中可采取的一些措施与方法。
关键词 分层教学 篮球运动 大学生 方法 措施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0(c)-0000-00
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布局的引领下,发挥出个人在校期间所学的科技与才智,实现理想、回报社会、奉献人生。但他们都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素质为重要支撑。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是大学生普遍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可以因陋就简地开展。篮球运动能集娱乐性、休闲性、健体悦心性于一体,在欢悦的运动氛围中还能起到释放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的功用。为此,普通高校的篮球教学应发挥出篮球运动的魅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以便踏入工作岗位后依然能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篮球知识与运动技能,为个人、为工作群体、为所聚居的社区体育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因为入学时的篮球知识与运动基础参差不齐,为实现上述的理想愿景,就应对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因层施教,逐步培养他们的终身篮球意识。
1 大学生篮球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一教学班的大学生来源与不同的地方学校,他们在中小学期间所接受的篮球启蒙教育不同,所以导致了他们对篮球运动的认知水平不同、篮球运动技能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授同一教学内容、采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大学生,对部分基础差的大学生而言难度颇大,他们就会躲避或者采用应付态度,无法增加个人在篮球运动中的情感体验。为此,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不同基础的大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不同的篮球运动技能,不同层次水平的大学生感觉难易度非常适合自己,没有心理重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进而就能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
1.2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发挥体育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具有情绪稳定、意志顽强、道德品行良好的人格,新一轮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注重体育课程的人本回归,强调了体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之方向。健康大纲进一步强调指出“在体育改革进程中,要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维度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将康水平。”为此,在篮球教学实践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与方法,秉承了新课改精神,讓位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大学生在心理上都能积极主动地、乐意地接受体育教师下达的学练任务及要求,而不是从害怕挂科原因而被迫地接受。其次,分层教学能够针对大学生的篮球理论知识与实战水平,分别给予指点和帮助,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营造一种和谐欢悦的教学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能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
1.3 有利于落实以生为本的体育新课改精神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为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能够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篮球教学实践中,采用层次教学法,能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篮球实际技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从而适应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模式中,高校篮球教学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基础分层,开展有差异性的教学,使大学生享受“特殊的帮扶”,心理上得到宽慰,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大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重视,篮球热情和兴趣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开发,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保持对篮球的持久兴趣,并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
1.4 有利于成功体育教学方法的落实
采用分层教学法,目的就是让具有不同篮球运动水平的大学生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篮球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个人的努力,都能获得长足的进步,让他们享有一种通过个人努力付出获得回报的快乐体验,这种快乐体验就是一种自我成就效能,让大学生从心理上感知“我不笨、我能行!”进而树立自信心,提高了参与篮球运动积极性与主动性,从更大范围保证了篮球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成功体育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1.5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篮球运动习惯
调研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他们工作单位与所生活的住宅小区,能够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多为篮球与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等,因为这些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老少皆宜、且能简易开展。为此,对他们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上,科学施教、层层递进,不仅夯实他们的篮球理论基础,还提高了他们的实战技能与赛场裁判能力。大学生热爱篮球运动的个人体育倾向一旦形成、就会较为固定,不用提示与监督,就会自发地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形成一种执著的篮运动炼爱好,逐步形成一种终身篮球运动习惯。
2 普通高校篮球分层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2.1 分层时要尊重大学生的选择
目前,部分高校(除体育系外)的公体课基本上采用了“三自主”教学模式。选择篮球运动的大学生运动基础不同、篮球理念也迥乎各异。为此,在实施篮球分层教学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应兼顾运动能力与篮球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分组。既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篮球动机、学练态度、篮球悟性等一些重要的自身条件,同时要在分层时要尊重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考虑他们的心理感受,因为体育新课改精神强调应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此,在分层组前做好宣传工作与引导工作,引导大学生做好选择,同时对那些自主选择层组的大学生持欢迎与接纳态度,通过正确引导与分层后的合理流动机制相结合,力争让分层组后同组大学生的篮球水平大抵在同一起跑线上,方便于今后的教学难度递进与期末的篮球教学分层评价的有效实施,同时也避免了少数大学生的误解与抵触情绪。 2.2 明确任务,科学施教
在对大学生分组完毕之后,在开展实际篮球教学时根据所分层次的不同,而对不同层组的大学生设置不同的篮球教学目标与不同的学练任务,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篮球运动需求,进而能够更好的激发大学生对于篮球这门课程学习的心理动机。对于低层组的大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篮球基本功较差,篮球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要求其能够掌握基本的运球、传接球、原地投篮等技术即可;对中层组的大学生而言,则需要要求其在篮球的运球、投篮等基本动作掌握的基础上,还掌握稍有技术难度的技术动作,例如在跑的过程中传接球,接球后三步上篮、或简易、实用的假动作等; 而对于高层组的大学生来说,前两个层次所学知识技术较为容易、继续学练等于耗时做无用功,
为此指导他们学练较为经典突破方法、常用的技战术(挡拆、侧应、下顺)、以及快速反击等技战术,相比较而言,预期目标是希望在高起点上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3 教学内容应多样性
既然分层,就要针对不同的“层组”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內容,这样做除了要致力于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外,目的是合理兼顾体育优等生、中等生与体困生,保证他们都能在原来基础上通过努力汲得新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逐步提高学练兴趣、树立自信心,最终养成终身篮运动习惯,受益终身。例如,在投篮练习中,传球者故意将球传的忽高忽低,优等生要在三分线内随机接住球的同时,不仅要持稳球、还要在一秒内果断出手投篮,且命中率要达到50%以上;中层组可在运球行进间的3-5次过程中,进入三分线后就急停开始跳投;低水平层组,可站在罚球线上,看旁边的教学挂图、回想篮球教师的示范动作后,再进行投篮练习。篮球教师要在巡视中分别给予指导,并指出各层组不同球员的优缺点,并及时进行纠正与反馈,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分层教学的合理性。
2.4 调控好分层后的“合理流动”
篮球分层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在教学目标、内容、运动强度、负荷量
安排等方面,都要遵循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征与心理特点,动作示范由分解到集成,教学难易度也应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同时,体育教师不能分层后就固定不变了,而应采用动态管理的方法,注重分层后的合理流动性,按照大学生的技术动作质量与考核成绩,合理地递进与升级,让每一位大学生处于一种动态分层之中,鼓励大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用个人被全班同学所认可的“实力”正式进入高一层组,分层后的“合理流动”具有灵活性,不仅有利于发挥出个人在篮球方面的潜能,同时还有利于激励本班同学向更高目标奋进,逐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2.5 做好分层后的评价工作
篮球分层式的教学模有必要把评价引入其中,在分层教学评价中,教师按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技术动作的技评、考核时的临场发挥水平,综合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挤既要带有激励的性质,又要客观公正。对于位于不同层次大学生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较差的层次,教师要加大鼓励的力度,细心地去教导、正确地指导大学生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去总结;对于一般层次的大学生,篮球教师要用大学生身边的例子,指明下一步的努力方向。针对较篮球水平高层次的大学生,体育教师要给予肯定,教育大学生不能骄傲,继续弘扬我国民族体育精神,并指导他们在正规比赛中不断积累经验,养成篮球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阚杰.校篮球分层教学与训练模式的构建研究[J].运动,2016(6):102-103.
[2] 季浏.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J].体育教学2006(5):4-6.
[3] 刘明.关于高校篮球分层递进教学思路构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10(5):111-113 .
[4] 李雪艳.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优点、存在问题以及优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5):95-96.
[5] 郭风媛.高校体育分层教学刍议[J].运动,2013(3):121-122.
关键词 分层教学 篮球运动 大学生 方法 措施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0(c)-0000-00
大学生毕业后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布局的引领下,发挥出个人在校期间所学的科技与才智,实现理想、回报社会、奉献人生。但他们都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素质为重要支撑。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是大学生普遍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篮球运动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可以因陋就简地开展。篮球运动能集娱乐性、休闲性、健体悦心性于一体,在欢悦的运动氛围中还能起到释放工作与生活中的压力、提升社会交往能力的功用。为此,普通高校的篮球教学应发挥出篮球运动的魅力,帮助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以便踏入工作岗位后依然能运用在校期间所学的篮球知识与运动技能,为个人、为工作群体、为所聚居的社区体育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因为入学时的篮球知识与运动基础参差不齐,为实现上述的理想愿景,就应对大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因层施教,逐步培养他们的终身篮球意识。
1 大学生篮球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1.1 有利于增加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同一教学班的大学生来源与不同的地方学校,他们在中小学期间所接受的篮球启蒙教育不同,所以导致了他们对篮球运动的认知水平不同、篮球运动技能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授同一教学内容、采用同样的标准要求大学生,对部分基础差的大学生而言难度颇大,他们就会躲避或者采用应付态度,无法增加个人在篮球运动中的情感体验。为此,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对不同基础的大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授不同的篮球运动技能,不同层次水平的大学生感觉难易度非常适合自己,没有心理重负,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进而就能在参与过程中获得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
1.2 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为发挥体育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具有情绪稳定、意志顽强、道德品行良好的人格,新一轮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更加注重体育课程的人本回归,强调了体育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之方向。健康大纲进一步强调指出“在体育改革进程中,要在提高学生身体健康的维度上、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将康水平。”为此,在篮球教学实践之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与方法,秉承了新课改精神,讓位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大学生在心理上都能积极主动地、乐意地接受体育教师下达的学练任务及要求,而不是从害怕挂科原因而被迫地接受。其次,分层教学能够针对大学生的篮球理论知识与实战水平,分别给予指点和帮助,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营造一种和谐欢悦的教学氛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能在这种教学氛围中得到有效提升。
1.3 有利于落实以生为本的体育新课改精神
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纲要》中明确指出“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为满足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能够最大限度地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篮球教学实践中,采用层次教学法,能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篮球实际技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从而适应大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分层教学模式中,高校篮球教学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基础分层,开展有差异性的教学,使大学生享受“特殊的帮扶”,心理上得到宽慰,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同时,大学生也能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和重视,篮球热情和兴趣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开发,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保持对篮球的持久兴趣,并养成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
1.4 有利于成功体育教学方法的落实
采用分层教学法,目的就是让具有不同篮球运动水平的大学生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找到适合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篮球教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个人的努力,都能获得长足的进步,让他们享有一种通过个人努力付出获得回报的快乐体验,这种快乐体验就是一种自我成就效能,让大学生从心理上感知“我不笨、我能行!”进而树立自信心,提高了参与篮球运动积极性与主动性,从更大范围保证了篮球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成功体育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1.5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篮球运动习惯
调研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踏入工作岗位,他们工作单位与所生活的住宅小区,能够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多为篮球与乒乓球、羽毛球、广场舞等,因为这些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老少皆宜、且能简易开展。为此,对他们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与运动技能上,科学施教、层层递进,不仅夯实他们的篮球理论基础,还提高了他们的实战技能与赛场裁判能力。大学生热爱篮球运动的个人体育倾向一旦形成、就会较为固定,不用提示与监督,就会自发地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形成一种执著的篮运动炼爱好,逐步形成一种终身篮球运动习惯。
2 普通高校篮球分层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2.1 分层时要尊重大学生的选择
目前,部分高校(除体育系外)的公体课基本上采用了“三自主”教学模式。选择篮球运动的大学生运动基础不同、篮球理念也迥乎各异。为此,在实施篮球分层教学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应兼顾运动能力与篮球基础,对大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分组。既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篮球动机、学练态度、篮球悟性等一些重要的自身条件,同时要在分层时要尊重大学生的自主选择,考虑他们的心理感受,因为体育新课改精神强调应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此,在分层组前做好宣传工作与引导工作,引导大学生做好选择,同时对那些自主选择层组的大学生持欢迎与接纳态度,通过正确引导与分层后的合理流动机制相结合,力争让分层组后同组大学生的篮球水平大抵在同一起跑线上,方便于今后的教学难度递进与期末的篮球教学分层评价的有效实施,同时也避免了少数大学生的误解与抵触情绪。 2.2 明确任务,科学施教
在对大学生分组完毕之后,在开展实际篮球教学时根据所分层次的不同,而对不同层组的大学生设置不同的篮球教学目标与不同的学练任务,以此来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篮球运动需求,进而能够更好的激发大学生对于篮球这门课程学习的心理动机。对于低层组的大学生来说,由于自身篮球基本功较差,篮球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要求其能够掌握基本的运球、传接球、原地投篮等技术即可;对中层组的大学生而言,则需要要求其在篮球的运球、投篮等基本动作掌握的基础上,还掌握稍有技术难度的技术动作,例如在跑的过程中传接球,接球后三步上篮、或简易、实用的假动作等; 而对于高层组的大学生来说,前两个层次所学知识技术较为容易、继续学练等于耗时做无用功,
为此指导他们学练较为经典突破方法、常用的技战术(挡拆、侧应、下顺)、以及快速反击等技战术,相比较而言,预期目标是希望在高起点上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3 教学内容应多样性
既然分层,就要针对不同的“层组”合理安排不同的教学內容,这样做除了要致力于完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外,目的是合理兼顾体育优等生、中等生与体困生,保证他们都能在原来基础上通过努力汲得新的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逐步提高学练兴趣、树立自信心,最终养成终身篮运动习惯,受益终身。例如,在投篮练习中,传球者故意将球传的忽高忽低,优等生要在三分线内随机接住球的同时,不仅要持稳球、还要在一秒内果断出手投篮,且命中率要达到50%以上;中层组可在运球行进间的3-5次过程中,进入三分线后就急停开始跳投;低水平层组,可站在罚球线上,看旁边的教学挂图、回想篮球教师的示范动作后,再进行投篮练习。篮球教师要在巡视中分别给予指导,并指出各层组不同球员的优缺点,并及时进行纠正与反馈,从而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分层教学的合理性。
2.4 调控好分层后的“合理流动”
篮球分层教学必须循序渐进,在教学目标、内容、运动强度、负荷量
安排等方面,都要遵循大学生的生理发育特征与心理特点,动作示范由分解到集成,教学难易度也应由简到繁,逐步提高。同时,体育教师不能分层后就固定不变了,而应采用动态管理的方法,注重分层后的合理流动性,按照大学生的技术动作质量与考核成绩,合理地递进与升级,让每一位大学生处于一种动态分层之中,鼓励大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用个人被全班同学所认可的“实力”正式进入高一层组,分层后的“合理流动”具有灵活性,不仅有利于发挥出个人在篮球方面的潜能,同时还有利于激励本班同学向更高目标奋进,逐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2.5 做好分层后的评价工作
篮球分层式的教学模有必要把评价引入其中,在分层教学评价中,教师按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进步幅度、技术动作的技评、考核时的临场发挥水平,综合性地对大学生进行评价。评价挤既要带有激励的性质,又要客观公正。对于位于不同层次大学生的评价也是不一样的,较差的层次,教师要加大鼓励的力度,细心地去教导、正确地指导大学生正确运用归因理论去总结;对于一般层次的大学生,篮球教师要用大学生身边的例子,指明下一步的努力方向。针对较篮球水平高层次的大学生,体育教师要给予肯定,教育大学生不能骄傲,继续弘扬我国民族体育精神,并指导他们在正规比赛中不断积累经验,养成篮球运动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 阚杰.校篮球分层教学与训练模式的构建研究[J].运动,2016(6):102-103.
[2] 季浏.正确理解新体育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J].体育教学2006(5):4-6.
[3] 刘明.关于高校篮球分层递进教学思路构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10(5):111-113 .
[4] 李雪艳.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优点、存在问题以及优化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5(5):95-96.
[5] 郭风媛.高校体育分层教学刍议[J].运动,2013(3):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