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坦言,身边有“影子爸爸”;近60%的受访者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部分父亲心存依赖思想、责任感薄弱,是造成“影子爸爸”最主要的原因。上海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2006-2016年,孩子教育主要由父亲负责的比例从30%下降到20%。根据国家贫困儿童研究中心的报告,没有父教的男生比有父教的男生逃学的可能性增加一倍,犯罪的可能性增加两倍,长大后需接受心理治疗的可能性增加三倍。
最近,《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一文被一些公众号不断转发。该文着重谈到:“爸爸”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一不小心就成了醒目的缺席者。画家刘墉说过:“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是没有手的。为什么?因为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那么,在生活中,“影子爸爸”是如何产生的?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么样的危害?父教如何才能不缺位?
“远”爸爸,“近”爸爸?
口述/南三晓 整理/潘学艺
2016年9月,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班上五六十个孩子,很多不懂上课的规矩,尤其是那些一刻也停不下来的“调皮小子”,更让我想说“爱你不容易”。
开学不久,我们班召开第一次家长会。毫无例外,参会的家长除了寥寥无几的“爸爸”“爷爷”外,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会后,一个身材魁梧的家长走到我的面前:“潘老师,我是梁一多的爸爸。冒昧问一句,能否请您把刚才家长会上的PPT发到我邮箱?您刚刚讲的内容,有些我还没来得及记录。”他扬了扬手中的记录本,满脸真诚地说。
“梁一多……”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开学没几天,能让我在芸芸众“生”中记住他的名字,源于这孩子的与众不同。
一天,我正埋头批改孩子们的课堂作业,忽然,一个稚嫩的童声在耳边响起:“潘老师,您辛苦了!”我抬头一看,一个男孩朝我鞠了一躬。我心生感动,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你叫什么名字?”他大大的眼睛里盛满了真诚:“我叫梁一多。”后来,我不断发现他的优点:思维敏捷、乐于助人、表达能力强,还颇具管理才能。“优秀的儿子背后一定有一位优秀的爸爸。”在见到他的爸爸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一次,与一多妈妈聊天时,我惊奇地发现一多爸爸竟然常年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来。但他平时会借助微信的视频聊天跟一多交流。一多会向爸爸倾诉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爸爸不仅认真倾听,还会耐心开导,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每到周末,爸爸会带着一多爬山、溜冰、打篮球……一到晚上,“家庭故事会”就拉开了序幕,爸爸、妈妈、一多,还有读幼儿园的妹妹,轮流讲故事。
空间的距离并没有阻隔爸爸对儿子的爱,在一多心目中,这位远距离爸爸是如此之“近”。
我不由得想起了班上的另一名男孩——小偉。开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小伟的爸爸从未露面。小伟头脑灵活,但控制力极差,课上经常做小动作,总是与同学发生摩擦。
有一次,小伟妈妈满脸愁容地对我说:“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了。我说他一句,他就有十句在那等着我。”我回答:“不妨让他的爸爸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小伟妈妈长叹一声之后,向我倒起了苦水:“哎,别提他爸爸了!整天忙工作,连我都见不着人影,何况孩子?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们一家人连聚在一起吃顿晚饭都觉得奢侈。”我不禁为之唏嘘,一个明明近在眼前的爸爸却是那样遥不可及!
“远”爸爸乎?“近”爸爸乎?孩子心中自有答案。
妈妈肩上的风景
口述/陈 丹 整理/何 楠
那天,看一档综艺节目,里面有个问题:爸爸最喜欢和孩子做什么游戏?排名第一的是“举高高”。在玩拼装“航空母舰”的儿子停下手里的积木块,抬起头好奇地问:“妈妈,什么叫‘举高高’?”我心不在焉地说:“就是爸爸把小孩子举过头顶,再放下,再举起,再放下,反复这样做。”
八岁的儿子正读小学二年级,他对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每天总是问个不停。可这次我说完后,儿子却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沉默数秒钟后,他突然说:“那样一定很酷!你能不能让爸爸早点回来?我也想和他玩‘举高高’,再过几年,我长高了,变重了,他就举不动我了。”
我心猛地一沉。孩子爸从事建筑工作,在孩子一岁时,因为一场事故,不幸遇难。孩子两岁时,我告诉他:“等你上幼儿园爸爸就回来。”等他上幼儿园后,我告诉他:“等你读小学后爸爸就回来。”如今,孩子读了小学,我说:“你棒棒的,爸爸就回来。”
为了不让孩子感到父爱的缺失,我把自己打造成“女超人”。我陪他在广场踢球,在户外探险,玩刺激的游乐项目。孩子小时候,我带他去动物园、海洋馆看动物表演。为了让他的视线能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也会像其他孩子爸那样,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肩上。尽管身单力薄的我,被他压得两腿发抖,可还是咬牙硬撑着。
我原本以为,我的绕指柔加百炼钢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父爱的缺失,可一件事给了我一记耳光。
那天,儿子在小区里玩耍时,和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孩子扭打起来。我把儿子拉走,批评他不该和小朋友吵架。儿子哭着说:“本来是他不对,是他先把我从秋千上推下来的!”
我告诉他:“就算他不对,他比你强壮很多,你动手只能吃亏,你应该让妈妈帮你解决困难。”儿子不服气地说:“要是爸爸在,他才不会这样说!”
我大吃一惊,他不满地瞟了我一眼说:“小宇的爸爸就告诉小宇,就算被打得头破血流,男子汉也不能退缩,男人的事应该自己解决。”
那一瞬间,我如梦初醒。儿子长大了,他已经有性别意识,就算我再怎么装作“强大”,在他心中,充其量是个“女汉子”,始终替代不了他心中“顶天立地”的爸爸。
“不过,妈妈,即使爸爸不能和我玩‘举高高’的游戏,我也没什么遗憾。因为,我坐在您的肩头看到很多看不见的风景,已经很满足了。”儿子的话把我的思绪扯回现实。我笑着说:“妈妈陪你玩‘举高高’,好不好?” “那怎么可以?”儿子一本正经地说,“你是女生我是男生,老师说男生不可以欺负女生。”“可妈妈想玩‘举高高’,妈妈力气大得很。”我故意抬起胳膊,攥着拳头,冲他挥了挥。
“等我长大了咱们再玩吧——不过,那时候,被举高的人是妈妈你!”儿子说完,得意地笑了。我紧紧抱住了他,泪却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再忙,也能陪着孩子成长
口述/李一民 整理/木非木
我总以工作忙为理由而疏忽儿子,且习以为常。一天晚上,读四年级的儿子递给我算术本,让我出口算题。我翻看之前给他出的题目,竟然有几道题目被他改了数字:把“375×28”里的“75”涂掉了,把“571 578”涂改成了“571 5”。这样一来,题目难度大大降低。我既想笑,又气恼,问他:“你为什么改题目?”他赌气地说:“反正你也不管我,这样口算就比较方便……”那一次,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决定改变自己。
于是,节假日,我尽量陪伴着儿子。一次,周末朋友聚会。我征得朋友的同意,把儿子也带去。儿子不愿意出门,我好说歹说,他才不情愿地答应了。上了公交车后,他选到一个座位坐在一边。我坐在他的后排,旁边还有一个位置。我拉了拉他的衣服,希望他坐在我的旁边。他双手护在胸前,对我依旧不予理睬。我无计可施,便掏出手机:“来,给你玩,20分钟。”他还是“大义凛然”,不为所动的样子。我把手机放在他的怀里。渐渐地,他松开了手,接过手机。看他开心地玩游戏,我轻声说:“来,和爸爸坐在一起……”他没有吭声,但默默地起身,坐在我的身边,我轻轻地搂住他。
吃饭时,儿子渐渐变得很开心。他还离开座位,躲到旁边和我玩捉迷藏。吃完后,我和朋友们在走廊里拍了一张合影。回到家,我把照片发到亲友微信群,孩子大姨对我儿子说:“你怎么和年纪大的老师们在一起哦?”儿子竟然这样回答:“他们年纪大,但都很有学问哦!”看来,我和朋友们聊天时,儿子仔细倾听了,切切实实地有了收获。后来,我多次带儿子参加朋友们的聚会。时间一长,我感觉很有益处:一来可以让儿子感受大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二来也可以让他学会餐桌礼仪。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增强我和儿子的感情。
我没有时间送儿子上学,接他放学,但我会关注家长微信群,留心班级的动态。一天中午,我在出差的途中,看见老师在班级微信群发消息,说四年级准备举行成语比赛,每个班级选拔5名代表。我觉得儿子这方面积累的知识很不错,但当时没有办法征求儿子的意见,就直接给他报了名。傍晚,我安顿下来后,给孩子妈打电话,告诉儿子要参加比赛的消息。儿子有些不情愿,说没有征得他同意。我鼓励他:“得不到名次没有关系,主要是锻炼自己。”“好吧。”他最后有一些不情愿地答应。
几天后,我还在加班,接到儿子的电话:“爸爸,我感觉成语比赛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我笑说:“没有关系,你这次敢于参与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见我没有责备,电话那头的他似乎才放心下来。没有想到,一个星期后,学校门口的显示屏公布了获奖名单,儿子在四年级成语比赛获得一等奖!
現在,我很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有一句话说,父母是有期限的。当我们乐于当“影子爸爸”时,失去的是珍贵的亲情,还有孩子成长的引导……
父爱不缺席,是对权利和责任的坚守
嘉宾 谭旭东(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部儿童阅读中心主任)
我觉得中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三个严重的问题:一是以“隔代教育”取代“亲子教育”,二是以师生关系取代亲子关系,三是父母给孩子的物质满足过度,而精神陪伴与引领不够。其中,“父爱缺席”属于第三个问题,特别值得反思。
造成“影子爸爸”的原因何在呢?我觉得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作祟。长期以来,很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只管在外做事,挣钱,不管孩子,也不管家务。二是一些男性有“大男子主义”倾向,总觉得生孩子、养孩子就是女性的事。三在一些女性看来,丈夫只要能挣钱,就可以不管孩子,不带孩子,不参与孩子的教育。四是一些男性不符合做父亲的资格,有的男性本身就是在爷爷奶奶和父母宠爱下长大的,属于“妈宝式”男性,他都严重地依赖父母,有的还属于“啃老族”,怎么有能力做合格的父亲?
无论如何,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爱。父爱和母爱一样重要,都不能缺席。父亲和母亲都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影子爸爸”容易对家庭和孩子造成三个方面的伤害:一是导致夫妻关系不平等,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二是让孩子产生偏见,以为父亲就是这样的,将来长大了,也可能难以胜任父亲的角色。三是“影子爸爸”会使孩子很难感受到家的温暖,难以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影子爸爸”可能给孩子造成情绪或性格的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避免做“影子爸爸”呢?我觉得,为人父者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改变传统观念,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做好监护养育工作。其实,做父亲不只是付出,也是得到。做父亲,不只是劳累,也是收获。做父亲,也是一次历练,一次对权利和责任的坚守。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男孩,父亲所起的教导作用是母亲很难代替的。
第二,要付诸实践,积极参与家庭教育,陪伴孩子,引导孩子。父亲再忙,也要尽可能地多给孩子读书,多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多倾听孩子的声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给女儿写了一本诗集,也经常带女儿逛书店,陪女儿出去吃饭。要知道,不陪伴孩子,不和孩子交流,孩子长大了,就很难理解父亲,两代人之间容易形成代沟,而产生精神的隔膜。
第三,父亲要善于学习,做一个爱学习的父亲,很容易赢得孩子的尊敬。不爱学习,知识不更新,也难以跟上形势,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父亲不能帮助孩子,就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
总而言之,父亲要爱孩子,要做孩子的引路人,要以切实的行动担负起父亲的责任,做合格的父亲,给孩子家的温暖。做“影子爸爸”,是自私、任性的爸爸,也是不懂爱不懂法的爸爸,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
延伸阅读
告别影子爸爸,从做好小事开始
做个好玩的父亲;做个学习型的父亲;
做个讲理的父亲;做个蹲下来的父亲;
做个坚忍的父亲;和孩子一起记账;
至少教会孩子下一种棋;与孩子一起“异想天开”;
和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和孩子一起感受奇妙的艺术世界;带孩子参观著名的大学;
对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和孩子一起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
带孩子看看粮食是怎么来的;和孩子一起招待客人;
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最近,《爸爸,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一文被一些公众号不断转发。该文着重谈到:“爸爸”在孩子们的成长中,一不小心就成了醒目的缺席者。画家刘墉说过:“许多爸爸在孩子图画里是没有手的。为什么?因为在孩子的记忆里,爸爸像一团影子,总是抓不住。”那么,在生活中,“影子爸爸”是如何产生的?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么样的危害?父教如何才能不缺位?
“远”爸爸,“近”爸爸?
口述/南三晓 整理/潘学艺
2016年9月,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班上五六十个孩子,很多不懂上课的规矩,尤其是那些一刻也停不下来的“调皮小子”,更让我想说“爱你不容易”。
开学不久,我们班召开第一次家长会。毫无例外,参会的家长除了寥寥无几的“爸爸”“爷爷”外,是清一色的“娘子军”。
会后,一个身材魁梧的家长走到我的面前:“潘老师,我是梁一多的爸爸。冒昧问一句,能否请您把刚才家长会上的PPT发到我邮箱?您刚刚讲的内容,有些我还没来得及记录。”他扬了扬手中的记录本,满脸真诚地说。
“梁一多……”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开学没几天,能让我在芸芸众“生”中记住他的名字,源于这孩子的与众不同。
一天,我正埋头批改孩子们的课堂作业,忽然,一个稚嫩的童声在耳边响起:“潘老师,您辛苦了!”我抬头一看,一个男孩朝我鞠了一躬。我心生感动,仔细打量了他一番:“你叫什么名字?”他大大的眼睛里盛满了真诚:“我叫梁一多。”后来,我不断发现他的优点:思维敏捷、乐于助人、表达能力强,还颇具管理才能。“优秀的儿子背后一定有一位优秀的爸爸。”在见到他的爸爸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
一次,与一多妈妈聊天时,我惊奇地发现一多爸爸竟然常年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来。但他平时会借助微信的视频聊天跟一多交流。一多会向爸爸倾诉学校发生的点点滴滴。爸爸不仅认真倾听,还会耐心开导,与孩子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每到周末,爸爸会带着一多爬山、溜冰、打篮球……一到晚上,“家庭故事会”就拉开了序幕,爸爸、妈妈、一多,还有读幼儿园的妹妹,轮流讲故事。
空间的距离并没有阻隔爸爸对儿子的爱,在一多心目中,这位远距离爸爸是如此之“近”。
我不由得想起了班上的另一名男孩——小偉。开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小伟的爸爸从未露面。小伟头脑灵活,但控制力极差,课上经常做小动作,总是与同学发生摩擦。
有一次,小伟妈妈满脸愁容地对我说:“老师,这孩子我管不了了。我说他一句,他就有十句在那等着我。”我回答:“不妨让他的爸爸做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小伟妈妈长叹一声之后,向我倒起了苦水:“哎,别提他爸爸了!整天忙工作,连我都见不着人影,何况孩子?说出来不怕您笑话,我们一家人连聚在一起吃顿晚饭都觉得奢侈。”我不禁为之唏嘘,一个明明近在眼前的爸爸却是那样遥不可及!
“远”爸爸乎?“近”爸爸乎?孩子心中自有答案。
妈妈肩上的风景
口述/陈 丹 整理/何 楠
那天,看一档综艺节目,里面有个问题:爸爸最喜欢和孩子做什么游戏?排名第一的是“举高高”。在玩拼装“航空母舰”的儿子停下手里的积木块,抬起头好奇地问:“妈妈,什么叫‘举高高’?”我心不在焉地说:“就是爸爸把小孩子举过头顶,再放下,再举起,再放下,反复这样做。”
八岁的儿子正读小学二年级,他对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每天总是问个不停。可这次我说完后,儿子却没有打破砂锅问到底。沉默数秒钟后,他突然说:“那样一定很酷!你能不能让爸爸早点回来?我也想和他玩‘举高高’,再过几年,我长高了,变重了,他就举不动我了。”
我心猛地一沉。孩子爸从事建筑工作,在孩子一岁时,因为一场事故,不幸遇难。孩子两岁时,我告诉他:“等你上幼儿园爸爸就回来。”等他上幼儿园后,我告诉他:“等你读小学后爸爸就回来。”如今,孩子读了小学,我说:“你棒棒的,爸爸就回来。”
为了不让孩子感到父爱的缺失,我把自己打造成“女超人”。我陪他在广场踢球,在户外探险,玩刺激的游乐项目。孩子小时候,我带他去动物园、海洋馆看动物表演。为了让他的视线能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也会像其他孩子爸那样,让孩子坐在自己的肩上。尽管身单力薄的我,被他压得两腿发抖,可还是咬牙硬撑着。
我原本以为,我的绕指柔加百炼钢会让孩子感觉不到父爱的缺失,可一件事给了我一记耳光。
那天,儿子在小区里玩耍时,和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孩子扭打起来。我把儿子拉走,批评他不该和小朋友吵架。儿子哭着说:“本来是他不对,是他先把我从秋千上推下来的!”
我告诉他:“就算他不对,他比你强壮很多,你动手只能吃亏,你应该让妈妈帮你解决困难。”儿子不服气地说:“要是爸爸在,他才不会这样说!”
我大吃一惊,他不满地瞟了我一眼说:“小宇的爸爸就告诉小宇,就算被打得头破血流,男子汉也不能退缩,男人的事应该自己解决。”
那一瞬间,我如梦初醒。儿子长大了,他已经有性别意识,就算我再怎么装作“强大”,在他心中,充其量是个“女汉子”,始终替代不了他心中“顶天立地”的爸爸。
“不过,妈妈,即使爸爸不能和我玩‘举高高’的游戏,我也没什么遗憾。因为,我坐在您的肩头看到很多看不见的风景,已经很满足了。”儿子的话把我的思绪扯回现实。我笑着说:“妈妈陪你玩‘举高高’,好不好?” “那怎么可以?”儿子一本正经地说,“你是女生我是男生,老师说男生不可以欺负女生。”“可妈妈想玩‘举高高’,妈妈力气大得很。”我故意抬起胳膊,攥着拳头,冲他挥了挥。
“等我长大了咱们再玩吧——不过,那时候,被举高的人是妈妈你!”儿子说完,得意地笑了。我紧紧抱住了他,泪却不争气地涌了出来……
再忙,也能陪着孩子成长
口述/李一民 整理/木非木
我总以工作忙为理由而疏忽儿子,且习以为常。一天晚上,读四年级的儿子递给我算术本,让我出口算题。我翻看之前给他出的题目,竟然有几道题目被他改了数字:把“375×28”里的“75”涂掉了,把“571 578”涂改成了“571 5”。这样一来,题目难度大大降低。我既想笑,又气恼,问他:“你为什么改题目?”他赌气地说:“反正你也不管我,这样口算就比较方便……”那一次,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决定改变自己。
于是,节假日,我尽量陪伴着儿子。一次,周末朋友聚会。我征得朋友的同意,把儿子也带去。儿子不愿意出门,我好说歹说,他才不情愿地答应了。上了公交车后,他选到一个座位坐在一边。我坐在他的后排,旁边还有一个位置。我拉了拉他的衣服,希望他坐在我的旁边。他双手护在胸前,对我依旧不予理睬。我无计可施,便掏出手机:“来,给你玩,20分钟。”他还是“大义凛然”,不为所动的样子。我把手机放在他的怀里。渐渐地,他松开了手,接过手机。看他开心地玩游戏,我轻声说:“来,和爸爸坐在一起……”他没有吭声,但默默地起身,坐在我的身边,我轻轻地搂住他。
吃饭时,儿子渐渐变得很开心。他还离开座位,躲到旁边和我玩捉迷藏。吃完后,我和朋友们在走廊里拍了一张合影。回到家,我把照片发到亲友微信群,孩子大姨对我儿子说:“你怎么和年纪大的老师们在一起哦?”儿子竟然这样回答:“他们年纪大,但都很有学问哦!”看来,我和朋友们聊天时,儿子仔细倾听了,切切实实地有了收获。后来,我多次带儿子参加朋友们的聚会。时间一长,我感觉很有益处:一来可以让儿子感受大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二来也可以让他学会餐桌礼仪。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增强我和儿子的感情。
我没有时间送儿子上学,接他放学,但我会关注家长微信群,留心班级的动态。一天中午,我在出差的途中,看见老师在班级微信群发消息,说四年级准备举行成语比赛,每个班级选拔5名代表。我觉得儿子这方面积累的知识很不错,但当时没有办法征求儿子的意见,就直接给他报了名。傍晚,我安顿下来后,给孩子妈打电话,告诉儿子要参加比赛的消息。儿子有些不情愿,说没有征得他同意。我鼓励他:“得不到名次没有关系,主要是锻炼自己。”“好吧。”他最后有一些不情愿地答应。
几天后,我还在加班,接到儿子的电话:“爸爸,我感觉成语比赛的成绩不是很理想。”我笑说:“没有关系,你这次敢于参与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见我没有责备,电话那头的他似乎才放心下来。没有想到,一个星期后,学校门口的显示屏公布了获奖名单,儿子在四年级成语比赛获得一等奖!
現在,我很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的时间。有一句话说,父母是有期限的。当我们乐于当“影子爸爸”时,失去的是珍贵的亲情,还有孩子成长的引导……
父爱不缺席,是对权利和责任的坚守
嘉宾 谭旭东(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学部儿童阅读中心主任)
我觉得中国的家庭教育主要有三个严重的问题:一是以“隔代教育”取代“亲子教育”,二是以师生关系取代亲子关系,三是父母给孩子的物质满足过度,而精神陪伴与引领不够。其中,“父爱缺席”属于第三个问题,特别值得反思。
造成“影子爸爸”的原因何在呢?我觉得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传统的家庭观念在作祟。长期以来,很多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只管在外做事,挣钱,不管孩子,也不管家务。二是一些男性有“大男子主义”倾向,总觉得生孩子、养孩子就是女性的事。三在一些女性看来,丈夫只要能挣钱,就可以不管孩子,不带孩子,不参与孩子的教育。四是一些男性不符合做父亲的资格,有的男性本身就是在爷爷奶奶和父母宠爱下长大的,属于“妈宝式”男性,他都严重地依赖父母,有的还属于“啃老族”,怎么有能力做合格的父亲?
无论如何,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爱。父爱和母爱一样重要,都不能缺席。父亲和母亲都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影子爸爸”容易对家庭和孩子造成三个方面的伤害:一是导致夫妻关系不平等,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二是让孩子产生偏见,以为父亲就是这样的,将来长大了,也可能难以胜任父亲的角色。三是“影子爸爸”会使孩子很难感受到家的温暖,难以获得身心健康发展。此外,“影子爸爸”可能给孩子造成情绪或性格的不良影响。
那么,如何避免做“影子爸爸”呢?我觉得,为人父者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改变传统观念,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做好监护养育工作。其实,做父亲不只是付出,也是得到。做父亲,不只是劳累,也是收获。做父亲,也是一次历练,一次对权利和责任的坚守。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男孩,父亲所起的教导作用是母亲很难代替的。
第二,要付诸实践,积极参与家庭教育,陪伴孩子,引导孩子。父亲再忙,也要尽可能地多给孩子读书,多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多倾听孩子的声音。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尽管工作繁忙,但他还给女儿写了一本诗集,也经常带女儿逛书店,陪女儿出去吃饭。要知道,不陪伴孩子,不和孩子交流,孩子长大了,就很难理解父亲,两代人之间容易形成代沟,而产生精神的隔膜。
第三,父亲要善于学习,做一个爱学习的父亲,很容易赢得孩子的尊敬。不爱学习,知识不更新,也难以跟上形势,在家庭教育中,当孩子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父亲不能帮助孩子,就容易失去孩子的信任。
总而言之,父亲要爱孩子,要做孩子的引路人,要以切实的行动担负起父亲的责任,做合格的父亲,给孩子家的温暖。做“影子爸爸”,是自私、任性的爸爸,也是不懂爱不懂法的爸爸,不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
延伸阅读
告别影子爸爸,从做好小事开始
做个好玩的父亲;做个学习型的父亲;
做个讲理的父亲;做个蹲下来的父亲;
做个坚忍的父亲;和孩子一起记账;
至少教会孩子下一种棋;与孩子一起“异想天开”;
和孩子一起享受读书的乐趣;带孩子参观博物馆;
和孩子一起感受奇妙的艺术世界;带孩子参观著名的大学;
对孩子说说自己的工作;和孩子一起给妈妈准备生日礼物;
带孩子看看粮食是怎么来的;和孩子一起招待客人;
与孩子一起面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