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总理”俞复玲:在平凡和琐碎中绽放光芒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4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纱厂下岗女工到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从基层社区书记到党的十八大代表,俞复玲凭借满腔热情、辛勤付出,把一个基础设施差、特殊群体多的老社区逐步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人文和谐的全国样板,10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居委会、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等30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称号,让无数人惊叹!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社区一把手专攻“老、大、难”
  


  宁波市江东区划船社区(居委)是建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老社区,随着房子渐渐老旧,青年人和有钱的人渐渐搬离,剩下的多为困难人口、外来人口和老年人口。社区有楼房104幢,墙门275只,居民3900多户,人口1.42万。面对这样一个条件差且又“三多”棘手的社区居委会,没人愿意去当“头儿”。2003年初,45岁的下岗女工俞复玲受命出任划船社区党委书记。
  刚上任不久,俞复玲就遇到了麻烦。划船社区由4个小区合并,小区与小区间的铁门要拆除,一部分居民同意拆门说出入方便,另一部分居民却坚决不同意拆,说不安全。
  “我觉得大家在一个社区,就不该隔着,两边都是一家人,拆了大家进出都方便。”可任凭俞复玲磨破嘴皮子,一部分人就是不买账。在听证会上,反对拆门的居民竟放出狠话:“要是敢拆门,我们就每天泼脏东西到社区!”这可怎么办?俞复玲脑子一转,她突然想到:“硬骨头”不能一起啃,先把最硬的“啃”了,后面的就好办了。荷花小区居民老郑是闹得最凶的一个,他以为自己说了狠话绝话,俞复玲是怎么都不会再找他了。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俞复玲照常每天来找他,与他拉家常、套近乎,还请他到自己家做客,让丈夫陪他喝酒。俞复玲的热情和真诚打动了老郑,气氛一缓和,他就松了口。其他居民见领头的老郑没了脾气,也就不再坚持了。划船社区原先的4个老小区融为一体,哪家有困难,整个社区都会动起来。久而久之,居民们终于领悟到俞复玲的良苦用心。她坚持要拆的,不只是阻隔道路的那道铁门,还有阻隔居民和谐的那道“心门”。
  物业管理一直是困扰社区的一个“头疼”问题。社区太老了,水管说爆就爆,电线说断就断,居民不满意,物业很无奈,社区干着急。俞复玲上任后,觉得解决物业这个老大难问题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从根子上想办法。
  那段日子,俞复玲几乎天天跑楼道进商铺,连续开了7次协调会,最后她想出一个办法,吸纳居委会、住户、物业公司三方党员组成“物居”联合党支部,共同管理物业。接着,她又四处“化缘”,筹集了20余万元资金,解决了迫在眉睫的水管老化问题。随后,她又率联合党支部先后解决了社区化粪池堵塞、公共绿化场地少等难题,物业费的收缴率从原来的30%上升到了97%。
  社区和谐,始终是俞复玲的工作目标。她刚到划船社区的时候,社区失业下岗的人很多,“对这些居民来说,没了‘饭碗’,就像天塌了一样,家庭又怎么会和谐呢?”为此,俞复玲成立了“为民活页社”,根据失业人员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进行A、B、C、D分类管理,并和社工们一起通过网络、电话、走访等,联系辖区单位及周边企业,收集各类工作岗位信息,千方百计为居民提供就业渠道。连续三年,俞复玲组织了12场“春风就业招聘会”,为200多人找到了工作。
  如今漫步划船社区,绿树成荫,花草成片,俨然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然而,12年前,这里完全是另一番模样,空中各种电线电缆纵横交错,地下污水肆意横流,刮风灰飞沙扬,下雨积水难行……面对着这样的场景,如何给居民一片幸福安宁的家园,俞复玲操碎了心。每遇开会有发言的机会,她就替居民说困难的事。2007年政府决定投入2000多万元,对划船社区实施背街小巷改造。得知这个消息,居民们奔走相告。而俞复玲却陷入了思考,改造工程涉及3900多户居民,实施起来谈何容易?
  果然,没过几天居民就各自打起了“小算盘”,“有车族”盼着能多增加停车位,老年人希望多一些活动空间,低层住户建议把高大遮阳的绿化树挪走……这些都满足,不实际;不满足,又不行。俞复玲带着居委会一班人一家一家介绍方案、征求建议,一个月下来,她足足瘦了8斤。最终,改造方案一次性全票通过,原本计划两年的改造工程8个月就顺利完工,且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俞复玲对此深感欣慰。居民们也都竖起大拇指夸奖:“俞书记能干,办事公道,我们服她!”
  打造特殊人群的温馨之家
  


  让残疾人活得有尊严,是俞复玲一直牵挂的事。2006年3月,她自掏腰包租下两间房屋,办起了残疾人庇护工场——梦工坊,再联系爱心单位,揽来简单的来料加工活,组织社区志愿者教残疾人做工艺品义卖。这样,有15名残疾人每人每月可拿到500元的报酬。曾几何时,这些身体或智力有残缺的“折翼天使”,蜷缩在家里绝望无助,如今,他们在梦工坊中找回了翅膀。居民老王因精神疾病长年待业在家,生活拮据,平时没少受社区帮助,但他有一手养花的好本事。一年冬天,老王特意送给社区几盆水仙花。看着那些含苞待放的花,俞复玲开始琢磨怎么帮老王一把。随后,俞复玲在梦工坊专门给老王设了个花卉“超市”。开张第一天,见自己养的花草被抢购一空,老王感叹:“呵,我也会赚钱了!”
  军军患自闭症20多年,不愿出门,不愿与人交流,严重时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母亲不得不辞职照顾他。俞复玲领着军军进了梦工坊,每天都抽时间陪他聊天。终于有一天,军军望着俞复玲轻轻地喊出了一声“书记阿姨”,让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俞复玲也欣喜万分。此后,在梦工坊欢乐的氛围中,军军能与大伙交流了,还代表社区参加文艺演出。心理医生表示,军军的转变简直是个奇迹。军军母亲几次流着眼泪说:“是俞书记救了我们一家。”在社区内,俞复玲还聘请了三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承接“心理话聊室”,定期对个别精神病患者、吸毒人员等进行心理疏导。   除此之外,俞复玲也时刻关注着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2005年的一天,俞复玲到一位老人家中走访,看到老人煮了一大锅大头菜,因为不愿浪费,居然接连吃了三四天。这件事触动了俞复玲,她的脑海里有了办一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念头。在街道的扶助下,不到一个月时间,划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老年食堂”就诞生了。按照服务承诺,“中心”的社工志愿者每日为孤寡老人提供送餐服务,一年365天,大年初一也不休息。7元成本价的饭菜,包括一荤一素一汤,且分量足、品种多,每周菜谱不重样。俞复玲说:“根据老人特点,我们还要求菜要少放些油,肉要煮得烂一些,送餐的饭盒要盖上棉套。”这样的服务一晃10年了,老人们至今都非常满意。
  “微心愿”认领活动,是划船社区的又一亮点。这个活动专门收集孤寡老残者的心愿,由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帮助完成。仅2014年,他们就帮助183位居民实现了微心愿。“人人都有梦想,我们要帮他们圆梦。”俞复玲自豪地说。社区还先后组织了文艺创作队、时装队、腰鼓队等15支居民文艺队伍,让众多老年朋友自娱自乐。
  很难想象,面对居民外向开朗、能说会道的俞复玲,在家里却是尽可能少说话。原来,她的喉咙一直不好。2010年11月,俞复玲喉咙突然疼得厉害,去医院检查,发现长了息肉,医生说必须马上手术。可当时临近年底,工作特别忙,如果手术,至少10天不能说话。俞复玲没把这事告诉家人,而是悄悄将手术延后了一个多月。临近春节,当家家户户准备过年时,俞复玲却躺上了手术台,她说这样大年初七她便可照常上班。直到现在,很多居民都不知道她动手术的事。
  “社区梦”在最佳服务中放飞
  俞复玲每天都拎着一只竹篮子上下班,篮子里装的是她当天的午餐盒饭。俞复玲说:“社区工作没准点,自带盒饭可以随时接待群众来访,处理各种事情,灵活方便。”于是,大家便送给俞复玲一个雅号“盒饭书记”。即使这样,她也很少完整吃过一顿午饭。有时候刚热好饭菜,有居民来找她办事,她二话不说放下碗筷便投入到工作中。饭菜热了凉,凉了再热,经常要热上好几遍。
  除了天天拎盒饭,俞复玲还有一个“早巡”习惯。严寒酷暑,春秋冬夏,早晨刚过7点,她就开始满社区转。社区不少问题就是通过“早巡”发现并解决的。在一次“早巡”中,有志愿者反映,一名独居老人家里发生煤气泄漏,差点酿成大祸。俞复玲当即与社区其他领导商量,决定组织志愿者每月定期对独居、空巢、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家庭进行煤气、电器安全检查,杜绝此类隐患……俞复玲有40多本民情日记,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居民的需求和心声,旁边还细细标注着工作感悟和设想。
  在俞复玲看来,社区管理没有捷径。“我始终坚信,最好的服务才是最好的管理,而且,只有文化才是传递情感、凝聚共识的精神内核。”俞复玲从踏进社区的第一天起,就绞尽脑汁地搞起了“墙门文化”,这在划船社区成了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每走过一个墙门,就能看见门边挂着一块棕色木板,刻着墙门名字和背后的故事。“行健楼”“渔悦楼”“利群楼”“思源楼”“同心楼”……“这些名字大多是复玲书记给我们起的。”居民们笑眯眯地说。“每个墙门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每个墙门都有自己的活动。像‘同心楼’‘利群楼’等有吃墙门‘年夜饭’的传统,每户人家准备两个菜,大家热热闹闹一起吃饭真是开心。”75岁的刘敏仙说得神采飞扬。
  “墙门文化”就是一种“楼道文化。”俞复玲笑着说,“这种文化可以看成是居民们坐下来交流的生活文化。比如端午节,你家包粽子,他家裹香袋,一起围坐下来过节,彼此间其乐融融,亲如一家,这样自然而然会化解不少邻里矛盾。”划船社区的“墙门文化”还曾被央视《焦点访谈》作过典型报道。
  2012年5月的一天,有网友给划船社区微博发来私信,反映栎木巷19幢居民在装修房屋后未及时清理堆放在路面上的垃圾。收到这一民情后,包片社工第一时间向俞复玲做了报告。这是需要马上办结的事项,俞复玲让社工立即联系上小区物业,说明了相关情况。15分钟后,物业对堆放的垃圾进行了清理。此事获得网友赞许。
  像这样通过网络收集、分析民情,快速处置居民反映问题的做法,仅是“俞复玲365社区服务工作法”的一个缩影。“365社区服务工作法”是以俞复玲为代表,在划船社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提炼出的工作法。2015年6月,中组部、国家民政部要求在全国倡导推广俞复玲的365社区服务工作法。
  俞复玲的手机24小时开机。她向居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事情,随时找我。”一天晚上11点多,有些疲惫的她正准备上床休息,突然接到一位居民的电话:“麻烦你到荷花路门岗来一下,我有事找你。”凭经验,俞复玲知道此类电话有时是恶作剧,但还是赶去了。到了门岗,她看见一名男子满脸通红,一身酒气。俞复玲不放心,就陪对方聊天,直到20多分钟后,那名男子逐渐清醒,俞复玲又陪他找到他的家人才回家休息。
  俞复玲常说:“社区书记不是一个独唱演员,而是一个乐队指挥。”发挥好党员作用,是俞复玲管理社区的又一张王牌。划船社区在职的447名党员,几乎都被俞书记“激活”。在俞复玲的筹划下,社区“阳光乐园”、“周五帮办组”、“四点钟学校”、“新宁波人之家”、“爱心超市”、“老娘舅”调解室、姐妹“话聊”室等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社工组织横空出世,渗透到社区的每个角落,极大而有效地满足了居民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全方位的服务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很多居民在享受服务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其中,使整个社区成了温馨和谐的大家庭。
  几年来,外地一拨又一拨的人前往划船社区参观,无不为社区的和谐美丽与各项人性化管理而赞叹!慕名前来考察的国外人士已有15批,大多来自美、德、法、英、日、意、韩等发达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参观考察了划船社区后感慨:“划船社区的治理经验值得世界各国分享。”在这样的赞扬下,俞复玲并没有停下脚步,仍在继续前行……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这一小节我们将会讲述什么是白平衡,如何正确使用白平衡,为什么错误的白平衡也可以转变正确的白平衡。业余摄影师并不会对白平衡有太大的关注。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潜意识的期
我在参加湖北省云梦县税务局所得税汇算账务检查中,发现一家基层供销社在:“应收款”科目有减方余额17万元,进一步检查后,方知这种不正常现象,是企业想隐瞒利润、偷漏所得税
光宝宝和电宝宝的接力光宝宝们会随时冲进眼睛里,在视网膜上形成图像。可是,随后呢,就要由电宝宝把图像信息传送到大脑了。电宝宝向大脑传送信号,也是要经过好几茬的接力,才
尊敬的老师:您好!我想咨询一个心理问题:我和我老公结婚四年了,还算幸福。最近老公换了个工作,平时晚上很晚回来,应酬多了,我就缺乏安全感,总吵架。我知道这样会影响感情,但
武汉市财政、会计、珠算学(协)会于1982年3日24日同时召开第一届年会和理论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省、市、区、县的财政、会计、税务等有关领导、专家、教授和会员代表共300
一、面临的问题(一)地方性法规相对滞后。在地名管理方面,国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技术规范。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1996年民政部根据《条例》制订颁发了
今年1月26日《文汇报》第3版载有《刘长瑜喜说“红灯史”》一文,其中第四段这样写道:“如今站在台上的新‘铁梅’耿巧云,是刘长瑜1977年在戏校挑中的。刘长瑜充满爱怜地说,
主演熊猫人:银版执行副主编。猫头、猫眼、猫鼻子、猫脸。人海茫茫怎么发现他呢?盯着美女流口水的那个便是。七月:金版执行副主编,为了体现自己的帅,总是拉着颜值较低的熊猫
这种制度既符合制度人性化安排,又能保障大多数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广西日前推出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时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政策,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支持声认为此举
和睦幸福是每个人对家庭生活的最大企盼和追求。不论是传统中国的完全家庭主义,还是当代社会个人平等主义,中国婚姻家庭中夫妻双方的观念和财产分配方式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