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混合层深度及潜沉率季节循环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来源 :海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8833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第五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中的地球系统模式(ESM2M),结合Argo观测数据和由Ishii等整理的再分析数据集,分析现在气候背景和辐射强迫极端增强下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海域(10°~40°N,110°~160°W)混合层深度(MLD)和潜沉率的季节变化特征,研究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在现在气候背景下,二者最大值均出现在冬季。潜沉率的主要贡献项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差异,1-5月主要受侧向潜沉率的变化控制,6-12月则由风应力旋度导致的埃克曼抽吸速度变化主控。全球变暖后,季节循环信号的主控要素不变。但受风应力旋度等要素变化的影响,各季节的MLD减小,大值区范围收缩。由于冬季减小幅度远大于夏季,MLD季节波动幅度(振幅)显著变小。长期看,MLD呈现持续变浅的趋势,其空间不均匀性减弱引起的MLD锋面减弱是控制侧向潜沉率减弱,最终导致总潜沉率减弱的关键。由于埃克曼抽吸速度的季节变化信号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较小,因此总潜沉率在冬季受全球变暖的影响最为强烈。上述结果表明,构成潜沉率的两个关键要素对总潜沉率的贡献比例是随着季节变化而改变的:冬季MLD锋面强盛时期,侧向潜沉率的影响将显著增强。全球变暖前后二者截然不同的变化会显著改变潜沉率的季节循环振幅,可能对该区域模态水的形成和输运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他文献
为弄清剪叶和施肥次数对烟苗素质的影响,在四川西昌进行膜下小苗育苗试验。试验为施肥方式×剪叶次数(2×2)全因子处理设计。结果表明,施肥2次的比1次的苗高、茎高、茎围、根系体积、根系干重、地上部和烟苗整株干重分别显著增加28.87%、44.08%、26.36%、5.22%、27.83%、64.32%和57.14%,施肥次数对成苗率、壮苗率、大田返青时间和还苗率无显著影响。不剪叶比剪叶的处理苗高、茎高
会宁县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见效最快、成效最显著的职教特色扶贫方式,在助推脱贫攻坚、切实改善民生和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新形势下,会宁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与乡村振兴战略对当地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根本目标,转变观念,改革创新,使职业教育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
用Wadley法评价吡唑醚菌酯和氰烯菌酯混配对3种重要的植物真菌病原菌厚垣镰刀菌、烟草疫霉菌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2种药剂混用对3种病原菌的抑制均无拮抗作用,混配对厚垣镰刀菌和烟草疫霉菌的抑制效果表现出相同的规律,除吡唑醚菌酯和氰烯菌酯为3∶1表现为加成外,其他配比从2∶1到1∶3都表现为增效作用,且增效程度与氰烯菌酯比例增大成正相关;对立枯丝核菌,除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3∶1配比表现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超表面的宽带圆极化微带天线。天线包括两层辐射结构,上层为4乘4的截角方形贴片阵构成的超表面层,超表面层能够引入额外谐振来拓展天线带宽;下层为在对角方向开长方形豁口的圆形贴片,馈电方式为同轴馈电,同轴内径与小长方形贴片相连,进而将能量耦合到上层辐射贴片上。经过仿真优化,最终优化得到的工作频带为7.8-12GHz,带宽为40%,在该频带内,S11 <-10 dB,AR<3 dB,增益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红外测温仪这一"非接触式"测量方法采集人体在递增负荷运动中特定部位的皮肤温度,探究皮肤温度变化与摄氧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实时心率以及摄氧量分析运动过程中的能量消耗EEm(kcal/min),并尝试建立运动状态下皮肤温度与能量消耗之间的预测模型。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名18-30岁男性健康被试,所有被试在测试前三个月内无下肢伤病或手术。实验室温度恒定在26摄氏度,相对湿度和室
在动物行为研究中,繁殖偏态(Reproductive skew,Rs)概念的提出主要为了解决个体如何在多个潜在的配偶间分配繁殖权的问题。它被主要应用于合作繁殖系统的研究中,被认为是优势者调节合作群内冲突的重要手段。在鸟类中,婚外交配(Extra-pair copulation,EPC)行为的存在意味着个体繁殖权的分配问题不仅在合作繁殖系统中存在,在双亲抚育的家庭中也广泛存在。当繁殖者面对EPC机会
罗兰·巴特以“写作”为基本概念,以一种辩证的视角谈论文学及文学史问题,建构了其特有的写作观。在巴特的写作观中,他通过对语言形式的剖析,展开了意义生产的具体过程,实现了对意识形态神话的批判。这种从语言形式入手来实现个体对社会的介入,被理论界视为一种对主体介入方式的又一探索。
余甘果(Phyllanthus Emblica L.)最早记载于《太平御览》,历史悠久,常作为治疗胆道疾病、支气管炎、糖尿病等。现代研究表明,余甘果的生物活性成分有余甘多糖、单宁、酚酸、黄酮、木脂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护肝、降血糖等功效。目前,对余甘果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余甘多糖和余甘多酚方面,随着研究越来越深入,其提取技术也逐渐向绿色、经济、高效可循环的方向发展,使得余甘果的应用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活动在提高甲状腺术后颈部功能锻炼达标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3月于本科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患者69例作为对照组,调查该组患者的颈部功能锻炼方法是否正确、患者依从性高低、患者锻炼方法是否正确、患者体位是否正确、护士的宣教是否到位等,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头脑风暴法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再选取2021年4~6月于本科行手术治疗的甲状腺患者63例作为实验组,对该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