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
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手于2009年组织专家对省内161种科技期刊(含驻陕部队8家)进行了审读,从中评选出精品科技期刊24种、优秀科技期刊52种、特色科技期刊18种,其余67种评为合格期刊。对未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而不参加审读的4种科技期刊,给予了通报批评。
2010年4月16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合在西安召开了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比表彰暨办刊经验交流大会,认真总结审读评比工作,向获得“精品”、“优秀”、“特色”荣誉称号的杂志社和编辑部颁发了获奖证书,并请5家杂志社在大会上介绍了办刊经验。这次大会由170多名代表参加,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陆柯仑出席大会并讲话,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党广录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处处长王农也出席了大会。至此,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比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在这次科技期刊审读活动实践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审读办法的调研和制定
2009年3月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長办公扩大会议,专门成立了以副理事长为组长的“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办法起草小组”,由3名副理事长分别担任由学术类、技术类、综合指导类期刊组组长。结合陕西省科技期刊的实际情况,三个起草小组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活动,借鉴和参考全国乃至兄弟省市的审读评比办法,起草了“陕西省学术类科技期刊、技术类科技期刊和科普综合类科技期刊的审读评优办法”。
2009年6月17日,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在西北大学召开了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专门对起草小组起草的“陕西省学术类科技期刊、技术类科技期刊和综合类科技期刊的审读办法”(草案)进行了讨论和审议。由于会议时间有限,一些常务理事还专门留下了书面意见和建议。
2009年6月25日,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联合在西安石油大学召集审读办法起草人,结合常务理事会议讨论的情况和常务理事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专题研究。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主任薛耀晗和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大良、分管学术的副理事长姚远、副理事长石应江、阎磊和吴文桢以及秘书长权艳梅、副秘书长张忠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审读办法进行逐项讨论和修改,并讨论起草了《关于评选陕西省精品、优秀和特色科技期刊的请示报告》和《陕西省精品、优秀和特色科技期刊评选的通知》。会议决定,这些文件连同三类科技期刊的审读办法一起上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
二、审读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本次审读,将科技期刊分为学术类期刊、技术类期刊和综合指导类期刊三个组,结合不同类别期刊的特点分别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1)学术期刊评价标准。针对学术类期刊的特点,评价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和出版质量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分配有相应的权重:学术质量占70%、编校质量占25%、出版质量占5%。评价学术质量的指标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总引比、基金论文比、权威数据库收录和以往获奖情况五个方面。针对五个指标在学术质量表征方面的重要程度,通过同行的定性分析给出不同的权重,具体权重分配结果是:影响因子占19%、总被引频次占19%、他引总引比占10%、基金论文比占5%、权威数据库收录占10%和以往获奖占5%。为了保证审读评价出来的精品优秀期刊不仅仅是省内的优秀,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名副其实的,对影响因子等统计指标进行了必要的处理,将所评价的期刊放到全国同类期刊中进行比较。如:某刊的影响因子得分=19×[(某刊影响因子-所在学科的最小值影响因子)/(所在学科的最大值影响因子-学科的最小值影响因子)]。总引文频次、基金论文比和他引总引比等指标的得分以此类推。
编辑校对质量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出版法规情况,执行法定计量单位情况,图表、文字和标点符号使用情况以及参考文献著录。组织专家,选出被审读期刊的特定页码和篇章,进行全面、仔细的阅读检查,根据检查出来的差错数量扣减该项的分值。同样,出版质量也是列出封面、版权页项目齐全、印刷装帧精美和按时出版并送交样刊等项目进行人工检查,并给出相应的分值。
(2)技术类期刊的评价标准。结合技术类期刊的特点,评价的内容主要有5个方面:技术含量,编校出版质量,广告经营,既往获奖和入选核心期刊情况。另外考虑到技术类期刊的办刊灵活性,专门设立了一项“综合评价”,由专家根据刊物的整体情况进行主观评价。满分100分,具体权重分配是:技术含量为56分,主要是以引文频次和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在考虑期刊在全国的排名以外还考虑其本地区的影响力,通过对期刊在全国和省内排名的名次赋值,计算期刊的每项指标的得分;编校出版质量为20分,检查的内容同学术期刊,但依据的是本次审读和上一年度审读的结果的平均值排名并根据名次赋值;既往获奖为5分,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分;广告经营为12分,2008年陕西省首届科技期刊广告专题审读的结果计分2分,本次审读记10分;根据期刊入选核心期刊的数量分别记分,满分为4分;综合评价为5分,由专家组成员对该刊进行总体评价。
(3)综合指导类期刊的评价标准。综合指导类期刊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学术及社会影响、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编校质量、传播情况、获奖情况和经营情况5个方面,另外增加一项综合评价。满分100分,具体权重分配如下:学术及社会影响20分、政策法规执行情况5分、编校质量30分、传播情况20分、获奖情况5分和经营情况15分、综合评价5分。在学术及社会影响评价方面,综合考虑了影响因子、基金论文、获奖论文、期发行量等方面,并专门对文摘类期刊区别对待。传播情况主要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2007年度统计报告中“大陆”和“海外”机构用户分布数、个人读者分布情况进行排名。经营情况则以广告的数量、期刊理事会的建立和其他活动的开展情况来评价。
三、审读的组织工作
(1)审读的组织领导
成立“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领导小组”。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陆柯仑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校长乔学光任组长;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出版管理处处长王农、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主任薛耀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审读办公室,主任由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权艳梅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副主任张国凡、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忠智担任。
学会提出了由28人组成的审读专家组的建议名单,报请审读领导小组审定,并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选聘。
(2)审读的范围与对象
经审读领导小组确定:凡在陕西省注册登记的具有正式刊号的科技期刊均须参加审读,未经批准不按要求参加审读的科技期刊将依相关规定作出处理。鉴于2008年未进行期刊审读,并入2009年一起进行。审读样刊缴送:半月刊为2009年第10期,2008年第18期;月刊为2009年第5期,2008年第9期;双月刊为2009年第2期,2008年第5期;季刊为2009年第2期,2008年第3期。
(3)审读工作的实施
2009年12月19日到21日, 28名审读专家封闭了两天,分学术期刊、技术期刊和综合指导期刊三个组,对161种科技期刊进行了认真审读。12月19日下午报到,晚上7:30就集中召开了“专家组工作会议”。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大良代表理事长主持会议,宣布了专家的分组和各组组长,并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了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的通知”和相关的期刊审读标准。
对于主观评价项目,采取按指标分小组进行评价打分,实行2人一组,共同审读、商定后打分并签字备查,尽力保证标准掌握的一致性。对于客观项目,由专人进行统计、计算。最后将两部分分数合计排序,作为原始审读的记录集中保存。
2009年12月28日,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行政办公楼6楼会议室,召开由审读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专家组的组长参加的复审会。主要讨论确定的事项有:在尊重专家的认定和评分的前提下,对于分数的统计和计算进行抽查;对于专家会议以后送审的期刊,按标准进行专门的审读,给出分数后列入整体期刊排名之中;根据三类期刊申报的数量,对各类期刊的获奖比例进行了调整,保持三类期刊的获奖覆盖面基本一致;排名并列时增加高一级奖次名额的同时减少低一级奖次的名额,特色并列时增加名额,但尽量做到总数不增加。
四、几点经验和存在不足
(1)领导重视。审读领导小组组长、省新闻出版局陆柯仑副局长多次过问、听取有关审读工作的汇报并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审读领导小组副组长、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主任薛耀晗全程参与,现场指导;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参与审读的全部过程,并与专家一起承担审读任务。
(2)过程公开透明。将审读的要求和标准发到被审读期刊编辑部,并且在学会的网站上公布,使每个编辑部可以了解审读的项目和评价指标以及每项指标的权重,同时审读结果在学会网站上公示,接受被审读期刊编辑部的监督。
(3)专家认真负责。首先是根据每一位专家的业务特长进行分组、安排所负责审读的项目;其次是在审读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审读”,明确审读的内容和应当掌握的扣分标准;第三是安排2人共同负责一个部分审读指标的评价,既保证标准掌握的一致性,同时又可以随时商量,保证标准掌握的准确性,避免个人能力和水平局限可能产生的偏差;第四是坚持回避的原则,专家是代表新闻出版局和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进行审读,为了避免嫌疑,在审读到与专家本人有利害关系的期刊时,坚持专家回避制度,保持专家审读结果的中立性。
(4)既坚持原则又发扬民主。在整个审读过程之中,始终坚持“以审读标准为依据,按规定办事”的原则。对审读标准的理解发生分歧时,坚持以民主讨论的形式来研究解决,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在审读取得初步结果以后,发现新的矛盾和一些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时,坚持提交到复审会上讨论解决,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审读过程中出现的遗漏和技术性差错。
(5)注意运用以往的审读数据。这次评审还运用2008年期刊广告审读评优及2005、2006两年期刊评优的结果,使期刊评价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6)促进审读成果的转化。评审后有些单位认真解决审读中出现的问题:现代电子技术期刊虽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期刊,当他们通过审读得知英文部分问题较多时,领导立即采取措施,特聘从精品期刊退休的英文编辑把关。另外,通过这次审读发现,不少期刊进步较大,通过安排部分进入精品、优秀科技期刊在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典型经验介绍,扩展审读效益,促进我省科技期刊出版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此次审读是高效、公正、权威的,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
(1)原计划在2009年10月份进行期刊评审,审读标准中规定使用2008年中信所“中国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但因故推到2009年12月份,却没有采用2009年的最新数据。
(2)采用与综合类期刊相同的标准,对科普期刊进行评价,不够准确和科学。
(3)评审结果公示时间太短,没有充分反映出审读中存在的问题。
(4)审读的技术性标准还不完善,致使部分期刊的学术质量得分与期刊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评价的公平性。
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
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手于2009年组织专家对省内161种科技期刊(含驻陕部队8家)进行了审读,从中评选出精品科技期刊24种、优秀科技期刊52种、特色科技期刊18种,其余67种评为合格期刊。对未经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而不参加审读的4种科技期刊,给予了通报批评。
2010年4月16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合在西安召开了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比表彰暨办刊经验交流大会,认真总结审读评比工作,向获得“精品”、“优秀”、“特色”荣誉称号的杂志社和编辑部颁发了获奖证书,并请5家杂志社在大会上介绍了办刊经验。这次大会由170多名代表参加,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陆柯仑出席大会并讲话,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党广录和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处处长王农也出席了大会。至此,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比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在这次科技期刊审读活动实践中,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审读办法的调研和制定
2009年3月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長办公扩大会议,专门成立了以副理事长为组长的“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办法起草小组”,由3名副理事长分别担任由学术类、技术类、综合指导类期刊组组长。结合陕西省科技期刊的实际情况,三个起草小组开展了广泛的调研活动,借鉴和参考全国乃至兄弟省市的审读评比办法,起草了“陕西省学术类科技期刊、技术类科技期刊和科普综合类科技期刊的审读评优办法”。
2009年6月17日,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在西北大学召开了第三次常务理事会,专门对起草小组起草的“陕西省学术类科技期刊、技术类科技期刊和综合类科技期刊的审读办法”(草案)进行了讨论和审议。由于会议时间有限,一些常务理事还专门留下了书面意见和建议。
2009年6月25日,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联合在西安石油大学召集审读办法起草人,结合常务理事会议讨论的情况和常务理事提出的意见进行了专题研究。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主任薛耀晗和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大良、分管学术的副理事长姚远、副理事长石应江、阎磊和吴文桢以及秘书长权艳梅、副秘书长张忠智参加了会议。会上,对审读办法进行逐项讨论和修改,并讨论起草了《关于评选陕西省精品、优秀和特色科技期刊的请示报告》和《陕西省精品、优秀和特色科技期刊评选的通知》。会议决定,这些文件连同三类科技期刊的审读办法一起上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
二、审读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本次审读,将科技期刊分为学术类期刊、技术类期刊和综合指导类期刊三个组,结合不同类别期刊的特点分别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标准。
(1)学术期刊评价标准。针对学术类期刊的特点,评价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学术质量、编校质量和出版质量三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分配有相应的权重:学术质量占70%、编校质量占25%、出版质量占5%。评价学术质量的指标有: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他引总引比、基金论文比、权威数据库收录和以往获奖情况五个方面。针对五个指标在学术质量表征方面的重要程度,通过同行的定性分析给出不同的权重,具体权重分配结果是:影响因子占19%、总被引频次占19%、他引总引比占10%、基金论文比占5%、权威数据库收录占10%和以往获奖占5%。为了保证审读评价出来的精品优秀期刊不仅仅是省内的优秀,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名副其实的,对影响因子等统计指标进行了必要的处理,将所评价的期刊放到全国同类期刊中进行比较。如:某刊的影响因子得分=19×[(某刊影响因子-所在学科的最小值影响因子)/(所在学科的最大值影响因子-学科的最小值影响因子)]。总引文频次、基金论文比和他引总引比等指标的得分以此类推。
编辑校对质量主要包括:执行国家出版法规情况,执行法定计量单位情况,图表、文字和标点符号使用情况以及参考文献著录。组织专家,选出被审读期刊的特定页码和篇章,进行全面、仔细的阅读检查,根据检查出来的差错数量扣减该项的分值。同样,出版质量也是列出封面、版权页项目齐全、印刷装帧精美和按时出版并送交样刊等项目进行人工检查,并给出相应的分值。
(2)技术类期刊的评价标准。结合技术类期刊的特点,评价的内容主要有5个方面:技术含量,编校出版质量,广告经营,既往获奖和入选核心期刊情况。另外考虑到技术类期刊的办刊灵活性,专门设立了一项“综合评价”,由专家根据刊物的整体情况进行主观评价。满分100分,具体权重分配是:技术含量为56分,主要是以引文频次和影响因子为评价指标,在考虑期刊在全国的排名以外还考虑其本地区的影响力,通过对期刊在全国和省内排名的名次赋值,计算期刊的每项指标的得分;编校出版质量为20分,检查的内容同学术期刊,但依据的是本次审读和上一年度审读的结果的平均值排名并根据名次赋值;既往获奖为5分,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分;广告经营为12分,2008年陕西省首届科技期刊广告专题审读的结果计分2分,本次审读记10分;根据期刊入选核心期刊的数量分别记分,满分为4分;综合评价为5分,由专家组成员对该刊进行总体评价。
(3)综合指导类期刊的评价标准。综合指导类期刊的评价内容主要有学术及社会影响、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编校质量、传播情况、获奖情况和经营情况5个方面,另外增加一项综合评价。满分100分,具体权重分配如下:学术及社会影响20分、政策法规执行情况5分、编校质量30分、传播情况20分、获奖情况5分和经营情况15分、综合评价5分。在学术及社会影响评价方面,综合考虑了影响因子、基金论文、获奖论文、期发行量等方面,并专门对文摘类期刊区别对待。传播情况主要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2007年度统计报告中“大陆”和“海外”机构用户分布数、个人读者分布情况进行排名。经营情况则以广告的数量、期刊理事会的建立和其他活动的开展情况来评价。
三、审读的组织工作
(1)审读的组织领导
成立“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领导小组”。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陆柯仑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校长乔学光任组长;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出版管理处处长王农、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主任薛耀晗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审读办公室,主任由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权艳梅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副主任张国凡、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忠智担任。
学会提出了由28人组成的审读专家组的建议名单,报请审读领导小组审定,并由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和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选聘。
(2)审读的范围与对象
经审读领导小组确定:凡在陕西省注册登记的具有正式刊号的科技期刊均须参加审读,未经批准不按要求参加审读的科技期刊将依相关规定作出处理。鉴于2008年未进行期刊审读,并入2009年一起进行。审读样刊缴送:半月刊为2009年第10期,2008年第18期;月刊为2009年第5期,2008年第9期;双月刊为2009年第2期,2008年第5期;季刊为2009年第2期,2008年第3期。
(3)审读工作的实施
2009年12月19日到21日, 28名审读专家封闭了两天,分学术期刊、技术期刊和综合指导期刊三个组,对161种科技期刊进行了认真审读。12月19日下午报到,晚上7:30就集中召开了“专家组工作会议”。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大良代表理事长主持会议,宣布了专家的分组和各组组长,并组织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了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的通知”和相关的期刊审读标准。
对于主观评价项目,采取按指标分小组进行评价打分,实行2人一组,共同审读、商定后打分并签字备查,尽力保证标准掌握的一致性。对于客观项目,由专人进行统计、计算。最后将两部分分数合计排序,作为原始审读的记录集中保存。
2009年12月28日,在西北大学太白校区行政办公楼6楼会议室,召开由审读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以及专家组的组长参加的复审会。主要讨论确定的事项有:在尊重专家的认定和评分的前提下,对于分数的统计和计算进行抽查;对于专家会议以后送审的期刊,按标准进行专门的审读,给出分数后列入整体期刊排名之中;根据三类期刊申报的数量,对各类期刊的获奖比例进行了调整,保持三类期刊的获奖覆盖面基本一致;排名并列时增加高一级奖次名额的同时减少低一级奖次的名额,特色并列时增加名额,但尽量做到总数不增加。
四、几点经验和存在不足
(1)领导重视。审读领导小组组长、省新闻出版局陆柯仑副局长多次过问、听取有关审读工作的汇报并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审读领导小组副组长、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审读室主任薛耀晗全程参与,现场指导;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参与审读的全部过程,并与专家一起承担审读任务。
(2)过程公开透明。将审读的要求和标准发到被审读期刊编辑部,并且在学会的网站上公布,使每个编辑部可以了解审读的项目和评价指标以及每项指标的权重,同时审读结果在学会网站上公示,接受被审读期刊编辑部的监督。
(3)专家认真负责。首先是根据每一位专家的业务特长进行分组、安排所负责审读的项目;其次是在审读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试审读”,明确审读的内容和应当掌握的扣分标准;第三是安排2人共同负责一个部分审读指标的评价,既保证标准掌握的一致性,同时又可以随时商量,保证标准掌握的准确性,避免个人能力和水平局限可能产生的偏差;第四是坚持回避的原则,专家是代表新闻出版局和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进行审读,为了避免嫌疑,在审读到与专家本人有利害关系的期刊时,坚持专家回避制度,保持专家审读结果的中立性。
(4)既坚持原则又发扬民主。在整个审读过程之中,始终坚持“以审读标准为依据,按规定办事”的原则。对审读标准的理解发生分歧时,坚持以民主讨论的形式来研究解决,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在审读取得初步结果以后,发现新的矛盾和一些事前没有预料到的情况时,坚持提交到复审会上讨论解决,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审读过程中出现的遗漏和技术性差错。
(5)注意运用以往的审读数据。这次评审还运用2008年期刊广告审读评优及2005、2006两年期刊评优的结果,使期刊评价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6)促进审读成果的转化。评审后有些单位认真解决审读中出现的问题:现代电子技术期刊虽然被评为陕西省优秀期刊,当他们通过审读得知英文部分问题较多时,领导立即采取措施,特聘从精品期刊退休的英文编辑把关。另外,通过这次审读发现,不少期刊进步较大,通过安排部分进入精品、优秀科技期刊在总结表彰大会上进行典型经验介绍,扩展审读效益,促进我省科技期刊出版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此次审读是高效、公正、权威的,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引起重视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
(1)原计划在2009年10月份进行期刊评审,审读标准中规定使用2008年中信所“中国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但因故推到2009年12月份,却没有采用2009年的最新数据。
(2)采用与综合类期刊相同的标准,对科普期刊进行评价,不够准确和科学。
(3)评审结果公示时间太短,没有充分反映出审读中存在的问题。
(4)审读的技术性标准还不完善,致使部分期刊的学术质量得分与期刊的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评价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