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研究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并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条件和办学定位,结合“科教融合”的基本概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的理念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科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相对于学术型本科院校而言的,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办学定位,是目前国内数量较大的本科院校群体。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有本科高校1145所(不含独立学院),其中1999年以来由专升本而新建的本科高校有646所,约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的56%,此外全国还有三百余所的独立学院。以上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多为地方本科高校,其原先的专业设置多以自身行业背景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基础,因此,其办学定位理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即所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但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不顾自身基础与实力,一味追求传统老牌大学的办学定位,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学术型人才。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中40%是应用型人才,60%为学术型人才,而美国、欧盟等国的高校毕业生中,80%是应用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学校办学定位的不明和培养模式的不合理,导致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较大、就业质量不高,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困难重重。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也给予了统计数据的支撑。据统计,排在第一位的是985高校,第二位是高职院校,第三位是211大学,第四位是独立学院,第五位是新建本科院校。
因此,如何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应用技术和应用能力是目前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大命题。本文拟结合《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中有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任务和要求,研究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方法,以此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现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在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后,基本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色,但也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办学定位不明确。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摇摆不定,既想保持自身原有的行业背景和地方服务优势,又想盲目追求高层次发展,甚至不顾自身基础与实力,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培养学术型人才。办学定位的不明确和不合理,导致学校发展困难重重,前景不明。
其次是专业设置不合理。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过分注重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指标排名与攀比,开设一些高水平、高规格、与地方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的学科专业,造成产销不对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
第三是培养模式不科学。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弱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致使毕业生从事理论研究则功底不深,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又不足,“上不顶天,下不立地”。
第四是考核机制不完善。现状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和晋升标准都是采用同一种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在理论研究项目和论文上的比重,而忽视了对教学和技术创新上的要求,导致不少教师无心于教学,相关科研项目也很难反哺于应用型人才上的培养。
从以上的问题分析可知,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明确办学定位,优化办学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趋势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本科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定位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又具有较强的地方服务性,其所开展的应用型和技术型科学研究工作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将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水平还将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正是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近年来,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高校自身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选择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并已初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目前从国家层面已经正在研究考虑加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培育,教育部在结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要求,并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这应该说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明确的情况之下,如何加强学生培养质量,其关键是要提出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培养模式,而“科教融合”培养模式则被认为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尝试。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理念解析
科教融合是現代大学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种基本大学理念。从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向全球扩散开始,教学与科研相融合就成为了当代大学教育的核心根基。中国老牌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科学研究与教学融合是最重要的协同创新,只有科教融合才能真正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而对于大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技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以工程技术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应用型”才是这些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工程师才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核心,探索有别于老牌研究型本科大学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一是要开展应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要培养应用开发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中的“科”应更注重于面向社会的、与学校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应用型课题,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攻关型课题为主,即所谓的“横向课题”。通过该类课题和项目的研究,一方面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了解社会和地方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机构和能力的要求,并将实践中的技术和经验总结反哺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研究课题之中,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感悟到自身学理论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方向,从工程技术和应用能力上得到充分提高,真正做到“学研结合、学创结合、学以致用”。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需求,结合“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培养”三方面研究提出“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理论教学方面
理论教学是“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基础。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堂理论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进行知识的灌输。首先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要充分体现应用型的要求,不一定要求“厚基础”,但一定要求“实基础”,即不一定要求学生知识面宽和广,但对学生今后会用到的知识点应讲解清楚,学生理解深刻,因此,应对目前的教材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其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利用实际案例讲解知识点的做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剖析,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是“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核心。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下,首先,在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需增加课程设计和实践作业的数量,在具体的课程成绩考核中加大实践部分的比重;其次,在既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专门设置相应的学年设计,加大独立实践教学学时的数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训练。
(三)素质培养方面
素质培养是“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提升。这里所指的素质主要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素质培养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成果的融合和提升。一方面,采用“導师制”等准研究生式的培养模式,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结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能参与到老师的研究课题中,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系统性地培养;另一方面,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专业学科竞赛等方式,设立基于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微课题”,且“真题真做”,让学生以独立的方式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六、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应该说,“科教融合”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研究提出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是在作者的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可为相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科教融合”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虞丽娟. 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及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2:86-90;
[2] Clark B R. The Moder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ctivities with Learning and Teaching [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97, 68(03): 242;
[3] 周光礼, 马海泉. 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 8:15-23;
[4] 涂自力. 论科教融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专业课教学的视角[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 10:43-44;
[5] 张洪田, 孟上九, 秦进平, 郭秀颖.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86-88;
[6] 钟秉林. 推进大学科教融合,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 5:4-7;
[7] 孙 丽, 刘永臣, 常 绿. 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01): 143-145;
[8] 许晓东, 杨坤涛, 冯向东. 基于学科平台课程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3: 23-26.
关键词:科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相对于学术型本科院校而言的,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办学定位,是目前国内数量较大的本科院校群体。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有本科高校1145所(不含独立学院),其中1999年以来由专升本而新建的本科高校有646所,约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的56%,此外全国还有三百余所的独立学院。以上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多为地方本科高校,其原先的专业设置多以自身行业背景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基础,因此,其办学定位理应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即所谓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但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不顾自身基础与实力,一味追求传统老牌大学的办学定位,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着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学术型人才。相关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中40%是应用型人才,60%为学术型人才,而美国、欧盟等国的高校毕业生中,80%是应用型人才,20%是学术型人才。学校办学定位的不明和培养模式的不合理,导致一些地方本科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较大、就业质量不高,高校自身的发展也困难重重。教育部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排名也给予了统计数据的支撑。据统计,排在第一位的是985高校,第二位是高职院校,第三位是211大学,第四位是独立学院,第五位是新建本科院校。
因此,如何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应用技术和应用能力是目前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面前的一大命题。本文拟结合《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中有关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任务和要求,研究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现方法,以此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现状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在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后,基本初步形成了自身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特色,但也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办学定位不明确。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办学定位上摇摆不定,既想保持自身原有的行业背景和地方服务优势,又想盲目追求高层次发展,甚至不顾自身基础与实力,向教学研究型或研究型大学目标靠拢培养学术型人才。办学定位的不明确和不合理,导致学校发展困难重重,前景不明。
其次是专业设置不合理。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过分注重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指标排名与攀比,开设一些高水平、高规格、与地方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的学科专业,造成产销不对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导致大量毕业生就业困难。
第三是培养模式不科学。不少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强调“宽口径,厚基础”,过于强调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弱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致使毕业生从事理论研究则功底不深,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又不足,“上不顶天,下不立地”。
第四是考核机制不完善。现状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机制和晋升标准都是采用同一种模式,过于强调教师在理论研究项目和论文上的比重,而忽视了对教学和技术创新上的要求,导致不少教师无心于教学,相关科研项目也很难反哺于应用型人才上的培养。
从以上的问题分析可知,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明确办学定位,优化办学模式,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趋势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我国本科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定位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又具有较强的地方服务性,其所开展的应用型和技术型科学研究工作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将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水平还将较大程度地影响到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正是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因素考虑,近年来,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和高校自身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和目标选择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并已初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目前从国家层面已经正在研究考虑加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应用技术大学的培育,教育部在结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要求,并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等单位发起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联盟,这应该说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定位明确的情况之下,如何加强学生培养质量,其关键是要提出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培养模式,而“科教融合”培养模式则被认为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尝试。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理念解析
科教融合是現代大学发展过程中贯穿始终的一种基本大学理念。从美国研究型大学模式向全球扩散开始,教学与科研相融合就成为了当代大学教育的核心根基。中国老牌的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科学研究与教学融合是最重要的协同创新,只有科教融合才能真正提高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大学的创新能力。而对于大批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而言,其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技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以工程技术和应用能力培养为主,“应用型”才是这些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工程师才是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核心,探索有别于老牌研究型本科大学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前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无法回避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问题。 笔者认为,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一是要开展应用型、技术型科学研究,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要培养应用开发型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中的“科”应更注重于面向社会的、与学校所在地方经济社会和产业关联度较高的应用型课题,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攻关型课题为主,即所谓的“横向课题”。通过该类课题和项目的研究,一方面培养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了解社会和地方上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机构和能力的要求,并将实践中的技术和经验总结反哺至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研究课题之中,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用人单位的需求,感悟到自身学理论学习和能力提高的方向,从工程技术和应用能力上得到充分提高,真正做到“学研结合、学创结合、学以致用”。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构建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需求,结合“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本文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素质培养”三方面研究提出“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理论教学方面
理论教学是“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基础。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课堂理论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进行知识的灌输。首先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上,要充分体现应用型的要求,不一定要求“厚基础”,但一定要求“实基础”,即不一定要求学生知识面宽和广,但对学生今后会用到的知识点应讲解清楚,学生理解深刻,因此,应对目前的教材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其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利用实际案例讲解知识点的做法,通过实际问题的剖析,使学生对知识点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践教学方面
实践教学是“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核心。实践教学的质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科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下,首先,在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需增加课程设计和实践作业的数量,在具体的课程成绩考核中加大实践部分的比重;其次,在既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专门设置相应的学年设计,加大独立实践教学学时的数量,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相关的实践教学训练。
(三)素质培养方面
素质培养是“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提升。这里所指的素质主要是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素质培养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成果的融合和提升。一方面,采用“導师制”等准研究生式的培养模式,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结对”,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能参与到老师的研究课题中,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系统性地培养;另一方面,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专业学科竞赛等方式,设立基于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微课题”,且“真题真做”,让学生以独立的方式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六、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应该说,“科教融合”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研究提出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是在作者的实际教学改革过程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可为相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科教融合”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虞丽娟. 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及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5, 2:86-90;
[2] Clark B R. The Moder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ctivities with Learning and Teaching [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1997, 68(03): 242;
[3] 周光礼, 马海泉. 科教融合:高等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 8:15-23;
[4] 涂自力. 论科教融合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专业课教学的视角[J]. 中国高校科技. 2012, 10:43-44;
[5] 张洪田, 孟上九, 秦进平, 郭秀颖. 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86-88;
[6] 钟秉林. 推进大学科教融合,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J]. 中国大学教学. 2012, 5:4-7;
[7] 孙 丽, 刘永臣, 常 绿. 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30(01): 143-145;
[8] 许晓东, 杨坤涛, 冯向东. 基于学科平台课程的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探索[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6, 3: 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