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高校健康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提高自救与互救能力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调查丽水学院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现状与意愿,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 键 词] “健康中国”;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现状与意愿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30-0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对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高校突发意外事件频发,大学生维护自身健康能力不足,尤其是急救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把安全应急与避险作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提高大学生自救与互救能力已成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调查丽水学院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现状及意愿,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急救水平。
一、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丽水学院在校全日制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45份,有效率为92.1%。其中,男生占37.4%,女生占62.6%。本科大学生占89.5%,专科大学生占10.5%。大一学生占38.8%,大二学生占
37.7%,大三学生占21.4%,大四学生占2.1%。“90后”大学生占32.7%,“95后”大学生占64%,“00后”大学生占3.3%。
(二)调查方法
根据中国红十字总会急救培训操作和心肺复苏指南,结合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现状与需求调查》,对丽水学院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調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状况、获取来源、普及意愿。
(三)统计分析
通过Excel录入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统计学描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总体状况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平均知晓率为61%,从高到低分别是突发性公共事件急救知识(平均知晓率84.3%)、日常生活急救常识(平均知晓率73.1%)、运动创伤急救知识(平均知晓率63.1%)、心肺复苏术知识(平均知晓率33.9%)。(见表1)突发性公共事件急救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均超过80%。日常生活急救常识知晓情况不平衡,运动创伤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相对均衡,心肺复苏术知晓率最低。
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中,网络占比最高(54.7%),其次是电视和广播(47.4%),参加培训获得的仅24.9%。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多从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中获得,参加培训的比例较低。
(二)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意愿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态度平均值为3.95±0.68,说明大学生普遍认识到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重要性。具体维度上,认为有必要在校园内普及急救知识达到88.2%,但有兴趣、认为有能力参加培训的大学生比例相对较低,有和非常有的比例和不超过70%。在施救意愿上,面向熟悉人群愿意或非常愿意施救的达到80.6%,面向陌生人愿意或非常愿意施救的仅57.9%。
以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态度为因变量,以性别、生源地等因素为自变量,由高到低分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赋值,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影响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态度,差异显著。(P<0.05)。性别、年龄、年级、地区维度上大学生急救知识需求态度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P>0.05)。(见文末表2)
(三)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需求
在需求内容上,第一感兴趣的心肺复苏术和创伤急救选择最多。第二感兴趣的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术、呼吸道梗塞急救选择最多。第三感兴趣的呼吸道梗塞急救、动物咬伤抓伤急救、中毒急救三项最多。总体上看,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创伤急救(占72.1%)、心肺复苏术(占62.7%)、呼吸道梗塞急救(占35%)。
三、讨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不平衡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平均知晓率为61%,部分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状况不良。同时,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状况不平衡,突发性公共事件急救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这与刘翠[2]、贾颜[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近年来学校加大对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逃生知识的普及和反复演练,使突发性公共事件急救知识普及程度较高。大学生日常急救知识知晓程度参差不齐,这可能与大学生多从网络、电视中获得的急救知识零碎片面,未经过系统的培训有关。大学生运动创伤急救知识知晓程度相对均衡。大学系统体育课程的开设以及校运会等赛事对运动创伤急救知识的普及有一定的效果。大学生心肺复苏术知晓率最低,心肺复苏术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专业的培训和反复的练习很难掌握。仅有24.9%的大学生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是导致该项目知晓率低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主动学习和施救意愿有待加强
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普及急救知识,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方面相对较低,这反映出大学生主动维护个人健康素养的意识相对薄弱。健康不仅是一种状态,更体现着一种素养与能力。学校应着力转变大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的态度。同时,在施救意愿上对熟悉的人的施救意向高于对陌生人的施救意向。缺乏系统的急救知识培训、担心口对口呼吸感染传染病、出于对自己能力的担心、怕背黑锅以及面对突发事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是影响施救意向的主要原因。
(三)树立“大健康”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
高校应树立“大健康”的理念,整合学科、专业、师资等资源,坚持问题导向与学生健康需求相结合,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1)加强对急救知识与技能教育系统教育,通过军训、体育课、尔雅课等课堂系统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2)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宣传。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新媒体等加强普及宣传,特别要加强对日常急救常识的系统普及,转变大学生对生活中急救常识的错误认知。(3)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与红十字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合作,以情景模拟等大学生喜好的模式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逐步提高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覆盖面,提升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7-06-19].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1707/t20170710_308998.html.
[2]刘翠,李涛,万衍,等.十堰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认知和培训需求调查[J].重庆医学,2017(23):3248-3250.
[3]贾颜,王柳行.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急救知识认知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9):1177-1179.
编辑 王 敏
[关 键 词] “健康中国”;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现状与意愿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30-0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对高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提出新的要求。近年来高校突发意外事件频发,大学生维护自身健康能力不足,尤其是急救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把安全应急与避险作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提高大学生自救与互救能力已成为高校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调查丽水学院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现状及意愿,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提高大学生的急救水平。
一、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以丽水学院在校全日制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45份,有效率为92.1%。其中,男生占37.4%,女生占62.6%。本科大学生占89.5%,专科大学生占10.5%。大一学生占38.8%,大二学生占
37.7%,大三学生占21.4%,大四学生占2.1%。“90后”大学生占32.7%,“95后”大学生占64%,“00后”大学生占3.3%。
(二)调查方法
根据中国红十字总会急救培训操作和心肺复苏指南,结合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现状与需求调查》,对丽水学院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随机分层整群抽样調查。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状况、获取来源、普及意愿。
(三)统计分析
通过Excel录入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统计学描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总体状况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平均知晓率为61%,从高到低分别是突发性公共事件急救知识(平均知晓率84.3%)、日常生活急救常识(平均知晓率73.1%)、运动创伤急救知识(平均知晓率63.1%)、心肺复苏术知识(平均知晓率33.9%)。(见表1)突发性公共事件急救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均超过80%。日常生活急救常识知晓情况不平衡,运动创伤急救知识知晓情况相对均衡,心肺复苏术知晓率最低。
大学生获取急救知识的途径中,网络占比最高(54.7%),其次是电视和广播(47.4%),参加培训获得的仅24.9%。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多从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中获得,参加培训的比例较低。
(二)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意愿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态度平均值为3.95±0.68,说明大学生普遍认识到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重要性。具体维度上,认为有必要在校园内普及急救知识达到88.2%,但有兴趣、认为有能力参加培训的大学生比例相对较低,有和非常有的比例和不超过70%。在施救意愿上,面向熟悉人群愿意或非常愿意施救的达到80.6%,面向陌生人愿意或非常愿意施救的仅57.9%。
以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态度为因变量,以性别、生源地等因素为自变量,由高到低分别对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行赋值,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影响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需求态度,差异显著。(P<0.05)。性别、年龄、年级、地区维度上大学生急救知识需求态度有一定差异,但不显著。(P>0.05)。(见文末表2)
(三)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需求
在需求内容上,第一感兴趣的心肺复苏术和创伤急救选择最多。第二感兴趣的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术、呼吸道梗塞急救选择最多。第三感兴趣的呼吸道梗塞急救、动物咬伤抓伤急救、中毒急救三项最多。总体上看,大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创伤急救(占72.1%)、心肺复苏术(占62.7%)、呼吸道梗塞急救(占35%)。
三、讨论与建议
(一)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不平衡
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平均知晓率为61%,部分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状况不良。同时,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状况不平衡,突发性公共事件急救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这与刘翠[2]、贾颜[3]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似。近年来学校加大对公共性突发事件的逃生知识的普及和反复演练,使突发性公共事件急救知识普及程度较高。大学生日常急救知识知晓程度参差不齐,这可能与大学生多从网络、电视中获得的急救知识零碎片面,未经过系统的培训有关。大学生运动创伤急救知识知晓程度相对均衡。大学系统体育课程的开设以及校运会等赛事对运动创伤急救知识的普及有一定的效果。大学生心肺复苏术知晓率最低,心肺复苏术有较强的专业性,没有专业的培训和反复的练习很难掌握。仅有24.9%的大学生参加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是导致该项目知晓率低的重要原因。
(二)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主动学习和施救意愿有待加强
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普及急救知识,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方面相对较低,这反映出大学生主动维护个人健康素养的意识相对薄弱。健康不仅是一种状态,更体现着一种素养与能力。学校应着力转变大学生对学习急救知识的态度。同时,在施救意愿上对熟悉的人的施救意向高于对陌生人的施救意向。缺乏系统的急救知识培训、担心口对口呼吸感染传染病、出于对自己能力的担心、怕背黑锅以及面对突发事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是影响施救意向的主要原因。
(三)树立“大健康”理念,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
高校应树立“大健康”的理念,整合学科、专业、师资等资源,坚持问题导向与学生健康需求相结合,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培训。(1)加强对急救知识与技能教育系统教育,通过军训、体育课、尔雅课等课堂系统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学习。(2)加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宣传。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新媒体等加强普及宣传,特别要加强对日常急救常识的系统普及,转变大学生对生活中急救常识的错误认知。(3)充分利用好社会资源,与红十字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长期合作,以情景模拟等大学生喜好的模式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逐步提高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普及覆盖面,提升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7-06-19].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1707/t20170710_308998.html.
[2]刘翠,李涛,万衍,等.十堰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急救认知和培训需求调查[J].重庆医学,2017(23):3248-3250.
[3]贾颜,王柳行.医学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急救知识认知的比较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9):1177-1179.
编辑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