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矿区在已知大茧厂沟铅锌矿床和双庙沟铅锌矿床的西部,地质环境极为相似,同在太平哨断裂带内,围岩均为盖县组矽线黑云片麻岩、片岩,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
关键词:铅锌矿;断裂;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1 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凤城凸起的东部。
区内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上元古界、中生界及新生界。以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为主,由下而上为 :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及盖县组,属地槽型沉积。
本区岩浆岩有早元古代侵入岩、中元古代侵入岩、中生代白垩世侵入岩。早元古代侵入岩:杨木杆花岗杂岩,零星分布在区域西南部;中元古代侵入岩:坦甸子单元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本区东部、中部和西部。西大坡单元角闪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本区西北部;中生代白垩世侵入岩:莲江单元辉石闪长岩,分布于中西部。腰岭子单元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北部;小岭组火山岩岩相:沉积—爆发相、爆发相、喷溢相,在本区有大面积出露,主要分布在本区北部;小岩脉零星分布于全区,多呈NE向分布,其中有:石英脉、花岗斑岩脉、正长斑岩脉、细粒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伟晶岩脉、斜长角闪岩、煌斑岩脉。
本区褶皱构造不明显,以断裂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属滨太平洋断裂构造体系,北东~北北东向系统,辽东系,太平哨带。太平哨断裂带走向N40~45°E倾向NW,倾角55°,宽约2km,长约7km;五岭断裂走向N60°E,倾向NW,倾角45°,长约750m;另外,在石榴堡南有一糜棱岩带(M1),长约350m,宽约5m,走向S60°E。
依据1986年开展的1:20万桓仁县幅化探资料,区域上圈出杨木杆子硼(AS—Ⅲ—12)、钓鱼台砷、金(AS—Ⅱ—23)及双庙子沟铅锌(AS—Ⅰ—17)3处水系沉积物异常。其中双庙子沟铅锌异常(AS—Ⅰ—17),分布于矿区及外围,目前该异常区内已发现2处铅锌矿床。
2矿区地质特征
2.1一般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盖县组一段,为含墨黑云变(浅)粒岩、透闪透辉岩、含墨含石榴矽线黑云变粒岩、变质二云石英砂岩、含墨矽线二长黑云片岩;盖县组二段,为黑云浅粒岩、石墨透闪透辉岩、石榴黑云片岩;第四系:残坡积砂砾石。
区内岩浆岩出露较为简单,只出露有闪长玢岩脉和伟晶岩脉。
区内构造主要为受太平哨断裂带控制的NE向断裂构造,表现为石英脉、闪长玢岩和伟晶岩脉沿断裂充填。
2.2地球化学特征
普查区内存在1:20万水系沉积物铅锌异常(AS—Ⅰ—17),且地表发现有铅锌矿体露头,通过土壤测量工作,该区显示出了较强的成矿信息。
土壤异常特征:Pb异常下限91.77×10-6, Zn异常下限282.40×10-6,共圈出组合异常5处。其中Pb、Zn-3号异常规模最大,面积为42931m2,呈近东西向的条带状分布,通过槽探揭露,已发现三条铅锌矿体。
3矿(化)体特征
矿区铅锌矿体受裂隙控制,呈脉状者居多,在同一产地往往出现多条矿体。赋矿岩石为石英脉,矿体规模受断裂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为方铅矿、白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铅锌品位有贫有富,不稳定。
矿区在已知大茧厂沟铅锌矿床和双庙沟铅锌矿床的西部,地质环境极为相似,同在太平哨断裂带内,围岩均为盖县组矽线黑云片麻岩、片岩,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
矿区内现已发现的3条铅锌矿体均产于断裂带内,延长362 -708m不等,厚1-5m不等 。矿体品位多数较低,但矿体数量较多,且沿走向连续性较好,具备一定规模,具体特征为:
Pb①号矿体长708m,最宽处5米,最窄处1米,产状10°∠50°,Pb最高品位2.24%,最低品位0.87%,平均品位1.50%,Zn最高品位0.87%,最低品位0.52%,平均品位0.67%。
Pb②号矿体长378m,最宽处2米,最窄处1米,产状10°∠50°,Pb平均品位1.34%,Zn平均品位0.71%。
Pb③號矿体长362m,最宽处2米,最窄处1米,产状15°∠45°,Pb平均品位1.22%,Zn平均品位0.52%。。
4成矿条件分析
矿区在已知大茧厂沟铅锌矿床和双庙沟铅锌矿床的西部,地质环境极为相似,同在太平哨断裂带内,围岩均为盖县组矽线黑云片麻岩、片岩,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
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按产出特征可划分为NE、NNE、NNW、EW及近EW向构造。其中NE向构造最为发育,是矿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它直接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分布。
关键词:铅锌矿;断裂;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1 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胶辽台隆,营口-宽甸台拱,凤城凸起的东部。
区内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上元古界、中生界及新生界。以下元古界辽河群地层为主,由下而上为 :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及盖县组,属地槽型沉积。
本区岩浆岩有早元古代侵入岩、中元古代侵入岩、中生代白垩世侵入岩。早元古代侵入岩:杨木杆花岗杂岩,零星分布在区域西南部;中元古代侵入岩:坦甸子单元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本区东部、中部和西部。西大坡单元角闪二长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本区西北部;中生代白垩世侵入岩:莲江单元辉石闪长岩,分布于中西部。腰岭子单元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北部;小岭组火山岩岩相:沉积—爆发相、爆发相、喷溢相,在本区有大面积出露,主要分布在本区北部;小岩脉零星分布于全区,多呈NE向分布,其中有:石英脉、花岗斑岩脉、正长斑岩脉、细粒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伟晶岩脉、斜长角闪岩、煌斑岩脉。
本区褶皱构造不明显,以断裂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属滨太平洋断裂构造体系,北东~北北东向系统,辽东系,太平哨带。太平哨断裂带走向N40~45°E倾向NW,倾角55°,宽约2km,长约7km;五岭断裂走向N60°E,倾向NW,倾角45°,长约750m;另外,在石榴堡南有一糜棱岩带(M1),长约350m,宽约5m,走向S60°E。
依据1986年开展的1:20万桓仁县幅化探资料,区域上圈出杨木杆子硼(AS—Ⅲ—12)、钓鱼台砷、金(AS—Ⅱ—23)及双庙子沟铅锌(AS—Ⅰ—17)3处水系沉积物异常。其中双庙子沟铅锌异常(AS—Ⅰ—17),分布于矿区及外围,目前该异常区内已发现2处铅锌矿床。
2矿区地质特征
2.1一般地质特征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盖县组一段,为含墨黑云变(浅)粒岩、透闪透辉岩、含墨含石榴矽线黑云变粒岩、变质二云石英砂岩、含墨矽线二长黑云片岩;盖县组二段,为黑云浅粒岩、石墨透闪透辉岩、石榴黑云片岩;第四系:残坡积砂砾石。
区内岩浆岩出露较为简单,只出露有闪长玢岩脉和伟晶岩脉。
区内构造主要为受太平哨断裂带控制的NE向断裂构造,表现为石英脉、闪长玢岩和伟晶岩脉沿断裂充填。
2.2地球化学特征
普查区内存在1:20万水系沉积物铅锌异常(AS—Ⅰ—17),且地表发现有铅锌矿体露头,通过土壤测量工作,该区显示出了较强的成矿信息。
土壤异常特征:Pb异常下限91.77×10-6, Zn异常下限282.40×10-6,共圈出组合异常5处。其中Pb、Zn-3号异常规模最大,面积为42931m2,呈近东西向的条带状分布,通过槽探揭露,已发现三条铅锌矿体。
3矿(化)体特征
矿区铅锌矿体受裂隙控制,呈脉状者居多,在同一产地往往出现多条矿体。赋矿岩石为石英脉,矿体规模受断裂控制。矿石矿物组合为方铅矿、白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英、方解石等,铅锌品位有贫有富,不稳定。
矿区在已知大茧厂沟铅锌矿床和双庙沟铅锌矿床的西部,地质环境极为相似,同在太平哨断裂带内,围岩均为盖县组矽线黑云片麻岩、片岩,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
矿区内现已发现的3条铅锌矿体均产于断裂带内,延长362 -708m不等,厚1-5m不等 。矿体品位多数较低,但矿体数量较多,且沿走向连续性较好,具备一定规模,具体特征为:
Pb①号矿体长708m,最宽处5米,最窄处1米,产状10°∠50°,Pb最高品位2.24%,最低品位0.87%,平均品位1.50%,Zn最高品位0.87%,最低品位0.52%,平均品位0.67%。
Pb②号矿体长378m,最宽处2米,最窄处1米,产状10°∠50°,Pb平均品位1.34%,Zn平均品位0.71%。
Pb③號矿体长362m,最宽处2米,最窄处1米,产状15°∠45°,Pb平均品位1.22%,Zn平均品位0.52%。。
4成矿条件分析
矿区在已知大茧厂沟铅锌矿床和双庙沟铅锌矿床的西部,地质环境极为相似,同在太平哨断裂带内,围岩均为盖县组矽线黑云片麻岩、片岩,矿体受NE向断裂控制。
本区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按产出特征可划分为NE、NNE、NNW、EW及近EW向构造。其中NE向构造最为发育,是矿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它直接控制着矿体的形态和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