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音乐”是近几年来逐渐成为一种风潮,它起源于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相对主义文化价值观的萌发,它伴随着多元化,全球化的意识发展壮大起来。“世界音乐”这词最早被运用是在1965年美国威斯里安大学的民族音乐学教学大纲中,[1]但世界音乐最早被注意到并在学校中提倡则全都要仰赖被誉为美国民族音乐教父家孟托·胡德(Mantle Hood),1958年起他在加州大学担任音乐学系教师时鼓励学生演奏非西方的音乐。我们现在对国外的音乐的了解更多的是集中于如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等这些以音乐家为代表的西方艺术音乐。而对于世界音乐的含义,其包括的音乐类别等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
目前作为中小学的音乐课,其教材更多的还是以西方艺术音乐和我国的民族音乐为主。学生对周边国家的音乐了解多少?对世界音乐了解多少?我们知道我们周边有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缅甸等等国家,再离我们远一些的,非洲、大洋洲,那么他们的音乐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作为一般人来说,除了来自学校的知识体系之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世界音乐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1什么是世界音乐
在讨论世界音乐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结合运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理清到底什么才是“世界音乐”呢?
对于“世界音乐”如果想了解其具体所指,那么首先我们就要从其具体概念入手。笔者主要是对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音乐领域中学者提到的“世界音乐”的定义做整理,通过对这些学者文章所涉及的“世界音乐”的定义到的整合,可以对“世界音乐”在中国大陆的具体含义,以及其的具体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为之后的文章的研究打下基础。在搜集到的文章中,对世界音乐的概念做出明确的范围的数量有限,将世界音乐进行定义的主要是在世界音乐研究和多元音乐教学研究的文章。
在世界音乐研究中对世界音乐进行定义的文章代表性的有陈自明的《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2]和洛秦的《世界音乐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和文化意义》以及汤亚丁的《走向现实生活的世界音乐》[3],陈自明是中国大陆地区研究世界音乐的先驱,在其文章中主要是对世界上存在的音乐进行了划分,其将世界上现存的音乐文化按地区大致可分为9至10种,即西欧、东欧、北美、东亚、南亚、东南亚、阿拉伯(西亚、北非)中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拉丁美洲、大洋洲这些地区,而在洛秦的文章中对世界音乐的定义是这样说的“世界音乐的概念不同于世界历史或世界地理,它并不是简单的地域概念下的音乐所涉及的范围。从广义和狭义不同层面来理解,世界音乐的概念将涉及地域、商业、创作、学术和文化等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广义的概念包括了世界音乐所涉及的是世界所有的音乐,也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所有方面,包括城市/乡村、古典/民间、现代/传统、宗教/世俗、经典/通俗、严肃/娱乐等不同范畴和类型,以及相关的行为和活动的音乐,之后逐层递进,有中层、次中层和狭义的概念。汤亚丁的定义则是立足在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世界音乐是世界各国面临西方冲击、为维护自己的民族标识所作出的反应。也是人们对抗西方文化及文化帝国主义的手段。按后现代的话语,则是以多元化对抗一体化,以弱势文化对抗强势文化。还有别的学者说,“世界音乐是一门研究一切民族音乐以及西洋地区以外的一切种类的音乐艺术”[4]。这些都是在对世界音乐的具体范围和概念下定义的中国大陆学者的代表。
此外还有一些是在提出多母音乐文化教育的文章中对世界音乐进行定义的,主要的文章有周耘的《用多母音乐塑造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世界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5];尚建科的《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观——语境、范式与意义》[6]以及周新华的《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乐》[7],其中周耘在其文章中是这样说的“世界音乐是在批判欧洲中心主义的前提下,对人类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创造的一切音乐文化的包容,是除了欧洲古典音乐(即所谓专业艺术音乐)和本民族传统音乐(对中国学生而言即指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外的人类音乐文化”。在这一类的文章中,大多数是在讨论世界音乐文化课程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侧重点更多的是其多元化的作用及意义上,但以上列举的这些文章都在行文中对首先对世界音乐做了定义,这样的概念具有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化的意义。
这是目前笔者所找的中国大陆学者对世界音乐做出定义的文章。从大陆世界音乐的先驱陈自明再到现在的一些年轻一辈的学者,虽然现在的世界音乐更多的体现是在具体的世界音乐乐种的研究和多母音乐文化的研究,但是这些对世界音乐的划分,抑或是多世界音乐具体含义的界定,这都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先决作用,只要理解了其的具体含义,才能更好的看待这些音乐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和传播。
2世界音乐课程教学
在目前中小学中的艺术音乐课堂中,世界音乐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加入到了课程要求中,而世界音乐教学是多元文化概念的产物。目前在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世界音乐的课程,而中小学的课堂中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世界音乐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在以前的旧的音乐教材中主要是以中国和西方的艺术音乐为主,在西方艺术音乐的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音乐家主要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等;而中国部分其音乐主要是以民族民间音乐和近现代音乐家的作品为主,如李叔同的《送别》、以及一些曲艺类的作品,如《荔枝颂》(粤曲)、《蝶恋花·答李淑一》(苏州弹词)等等。而关于世界音乐部分的内容则几乎没有。而在新课改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教材(其具体称谓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课的教材“)《音乐鉴赏》[8]中,专门有一部分标题为“绚丽的世界音乐”。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分为歌唱篇、器乐篇、舞蹈篇,着三个部分来介绍世界音乐的内容,其中在歌唱篇主要介绍了瑞士的约德尔(Yodel)山歌、印度尼西亚的恰克(Chak)合唱、保加利亚的女声重唱、西非的格里奥说唱以及朝鲜的板索里说唱等等;在器乐篇主要介绍的是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日本的雅乐、墨西哥的玛里阿契音乐、非洲鼓乐、阿拉伯音乐;在舞蹈篇介绍的有巴西的桑巴、西班牙的弗拉门戈以及阿根廷的探戈。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其涉及的了亚洲、非洲、欧洲等地方的音乐。在之前高中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中并没有设置一个完整的世界音乐的章节,只在其中“外国民歌”的章节中加入了一些外国音乐如,日本、朝鲜、波兰等地区的民歌而已。[9]如朝鲜民歌《阿里郎》、日本民歌《樱花》、俄罗斯民歌《草原》等这些,而在器乐曲方面则几乎没有。与旧教材对比而言新课改之下的教材其世界音乐部分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并且更丰富。但细细分析之下我们可以发现其分为并不是十分的全面,而且其涉及的都是一些比较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乐种,对于一些较少为我们所知的歌唱类型、乐器种类等都没有进行介绍。但总体而言,这样的改变这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了更重要的意义,而相对的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挑战。教师在教授世界音乐这一部分的内容是,由于资源的有限,如介绍世界音乐的乐器时,无法像钢琴、小提琴、竹笛、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一样,可以很方便的看到实物,因此更多的只能是通过现代的教学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下面通过列举笔者在教学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的实践经历来阐述世界音乐教学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其乐器包括钢片琴、铜片琴或竹片琴等,有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铜锣敲击乐,还有竹笛、鼓和其他乐器,是印尼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并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音乐。它用途广泛、常为舞蹈、戏剧、皮影戏伴奏,最有代表性的是信奉印度教的巴厘岛音乐,充满生活气息,活泼而欢快。在进行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的教学时,首先根据教材对学生说明甘美兰音乐的定义是什么,接着对于甘美兰音乐表演的场合,人数,其包含的乐器有哪些,各个乐器的名称等这些内容,如果光依靠教材附录的图片是无法让学生对这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的,这时候就要用到现代教学技术了。通过多媒体将表演的形式,乐器的图片等呈现出来一一讲解,这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同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有更多的视觉上冲击。在介绍完表演形式,乐器等这些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甘美兰音乐到底是什么,与西方的管弦乐有什么样的区别,音乐音响则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播放甘美兰音乐的纯音响,让学生的耳朵接受这样一种新鲜的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并通过之前展示的图片,一一给学生听这些乐器的具体的音响效果是如何的。在学生对这些乐器的发声效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开始呈现甘美朗音乐的完整的表演视频,这时候学生就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一起了解这一美妙的印度尼西亚甘美朗音乐。整堂课下来,学生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可以说既了解了乐器的具体概貌,同时对其音响效果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要很好的完成世界音乐的教学,或者说要让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和丰富多彩,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与以前老的老师教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目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音乐课堂更加的富有色彩,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而这样的教学也可以让老师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可以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说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在目前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可小觑的。
3结语
虽然得益于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提出,使得世界音乐的教育得以进入了中国的教学体系之中,但就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高校中开设世界音乐课程的学校在全国高校比例中是非常少的,而且开设的学校除了专业的音乐院校、艺术类院校之外,大多数为师范类的学校,这对于在年轻人群中传播世界音乐是非常不足的;在中小学的的教学课程中,由于中国大陆地区升学压力导致音乐课程一般而言都会遭到忽视,因此对于世界音乐的相关的知识重视度也是十分薄弱的。再由于新课改之后才加入的世界音乐方面的内容,对于很多在中小学任教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对世界音乐知识的缺乏,所以很多时候这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只能流于形式,只能通过书籍所配备的CD进行教学。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目前的世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确实为世界音乐在教育体系的传播创造了客观条件,但因为起步较晚,知识体系的不完备,因此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著作
1.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音乐教材编写组编着 《音乐鉴赏》(2004)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2. 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2000)《音乐欣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俞人豪(1997)《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页232
硕士论文
1. 郑佳(2009)〈陈自明对“世界音乐”在中国传播的贡献〉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尚建科(2007)〈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观——语境、范式与意义〉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页20
期刊文章
[1]拓植元一着,王北成译(1985),〈世界的音乐〉,《中国音乐》,第3期,页27
[2]陈自明(1997)〈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民族艺术》,第4期,页9
[3]汤亚丁(2002)〈走向现实生活的世界音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第3期,页16-19
[4]俞人豪(1997)《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页232
[5]周耘(2009)《用多元音乐塑造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世界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黄钟——武汉音乐学报》,第1期,页177-178
[6]尚建科(2007)〈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观——语境、范式与意义〉.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页20
[7]周新华(2001)〈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乐〉,《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第2期,页18-21
[8]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音乐教材编写组编着(2004)《音乐鉴赏》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9]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2000)《音乐欣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前作为中小学的音乐课,其教材更多的还是以西方艺术音乐和我国的民族音乐为主。学生对周边国家的音乐了解多少?对世界音乐了解多少?我们知道我们周边有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缅甸等等国家,再离我们远一些的,非洲、大洋洲,那么他们的音乐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作为一般人来说,除了来自学校的知识体系之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世界音乐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1什么是世界音乐
在讨论世界音乐教学与现代教学技术的结合运用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理清到底什么才是“世界音乐”呢?
对于“世界音乐”如果想了解其具体所指,那么首先我们就要从其具体概念入手。笔者主要是对目前在中国大陆的音乐领域中学者提到的“世界音乐”的定义做整理,通过对这些学者文章所涉及的“世界音乐”的定义到的整合,可以对“世界音乐”在中国大陆的具体含义,以及其的具体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为之后的文章的研究打下基础。在搜集到的文章中,对世界音乐的概念做出明确的范围的数量有限,将世界音乐进行定义的主要是在世界音乐研究和多元音乐教学研究的文章。
在世界音乐研究中对世界音乐进行定义的文章代表性的有陈自明的《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2]和洛秦的《世界音乐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和文化意义》以及汤亚丁的《走向现实生活的世界音乐》[3],陈自明是中国大陆地区研究世界音乐的先驱,在其文章中主要是对世界上存在的音乐进行了划分,其将世界上现存的音乐文化按地区大致可分为9至10种,即西欧、东欧、北美、东亚、南亚、东南亚、阿拉伯(西亚、北非)中亚、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拉丁美洲、大洋洲这些地区,而在洛秦的文章中对世界音乐的定义是这样说的“世界音乐的概念不同于世界历史或世界地理,它并不是简单的地域概念下的音乐所涉及的范围。从广义和狭义不同层面来理解,世界音乐的概念将涉及地域、商业、创作、学术和文化等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广义的概念包括了世界音乐所涉及的是世界所有的音乐,也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所有方面,包括城市/乡村、古典/民间、现代/传统、宗教/世俗、经典/通俗、严肃/娱乐等不同范畴和类型,以及相关的行为和活动的音乐,之后逐层递进,有中层、次中层和狭义的概念。汤亚丁的定义则是立足在反对欧洲中心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认为世界音乐是世界各国面临西方冲击、为维护自己的民族标识所作出的反应。也是人们对抗西方文化及文化帝国主义的手段。按后现代的话语,则是以多元化对抗一体化,以弱势文化对抗强势文化。还有别的学者说,“世界音乐是一门研究一切民族音乐以及西洋地区以外的一切种类的音乐艺术”[4]。这些都是在对世界音乐的具体范围和概念下定义的中国大陆学者的代表。
此外还有一些是在提出多母音乐文化教育的文章中对世界音乐进行定义的,主要的文章有周耘的《用多母音乐塑造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世界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5];尚建科的《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观——语境、范式与意义》[6]以及周新华的《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乐》[7],其中周耘在其文章中是这样说的“世界音乐是在批判欧洲中心主义的前提下,对人类不同民族、不同群体创造的一切音乐文化的包容,是除了欧洲古典音乐(即所谓专业艺术音乐)和本民族传统音乐(对中国学生而言即指我国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以外的人类音乐文化”。在这一类的文章中,大多数是在讨论世界音乐文化课程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侧重点更多的是其多元化的作用及意义上,但以上列举的这些文章都在行文中对首先对世界音乐做了定义,这样的概念具有更加直观,更加具体化的意义。
这是目前笔者所找的中国大陆学者对世界音乐做出定义的文章。从大陆世界音乐的先驱陈自明再到现在的一些年轻一辈的学者,虽然现在的世界音乐更多的体现是在具体的世界音乐乐种的研究和多母音乐文化的研究,但是这些对世界音乐的划分,抑或是多世界音乐具体含义的界定,这都对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先决作用,只要理解了其的具体含义,才能更好的看待这些音乐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和传播。
2世界音乐课程教学
在目前中小学中的艺术音乐课堂中,世界音乐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国家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加入到了课程要求中,而世界音乐教学是多元文化概念的产物。目前在许多高校已经开设了世界音乐的课程,而中小学的课堂中随着新课改的进行世界音乐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在以前的旧的音乐教材中主要是以中国和西方的艺术音乐为主,在西方艺术音乐的部分出现频率较高的音乐家主要有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等等;而中国部分其音乐主要是以民族民间音乐和近现代音乐家的作品为主,如李叔同的《送别》、以及一些曲艺类的作品,如《荔枝颂》(粤曲)、《蝶恋花·答李淑一》(苏州弹词)等等。而关于世界音乐部分的内容则几乎没有。而在新课改的普通高中的音乐课教材(其具体称谓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必修课的教材“)《音乐鉴赏》[8]中,专门有一部分标题为“绚丽的世界音乐”。在这一部分中主要分为歌唱篇、器乐篇、舞蹈篇,着三个部分来介绍世界音乐的内容,其中在歌唱篇主要介绍了瑞士的约德尔(Yodel)山歌、印度尼西亚的恰克(Chak)合唱、保加利亚的女声重唱、西非的格里奥说唱以及朝鲜的板索里说唱等等;在器乐篇主要介绍的是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日本的雅乐、墨西哥的玛里阿契音乐、非洲鼓乐、阿拉伯音乐;在舞蹈篇介绍的有巴西的桑巴、西班牙的弗拉门戈以及阿根廷的探戈。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其涉及的了亚洲、非洲、欧洲等地方的音乐。在之前高中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中并没有设置一个完整的世界音乐的章节,只在其中“外国民歌”的章节中加入了一些外国音乐如,日本、朝鲜、波兰等地区的民歌而已。[9]如朝鲜民歌《阿里郎》、日本民歌《樱花》、俄罗斯民歌《草原》等这些,而在器乐曲方面则几乎没有。与旧教材对比而言新课改之下的教材其世界音乐部分的内容更加多元化,并且更丰富。但细细分析之下我们可以发现其分为并不是十分的全面,而且其涉及的都是一些比较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乐种,对于一些较少为我们所知的歌唱类型、乐器种类等都没有进行介绍。但总体而言,这样的改变这对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了更重要的意义,而相对的教师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挑战。教师在教授世界音乐这一部分的内容是,由于资源的有限,如介绍世界音乐的乐器时,无法像钢琴、小提琴、竹笛、二胡、琵琶等这些乐器一样,可以很方便的看到实物,因此更多的只能是通过现代的教学技术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下面通过列举笔者在教学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的实践经历来阐述世界音乐教学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其乐器包括钢片琴、铜片琴或竹片琴等,有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铜锣敲击乐,还有竹笛、鼓和其他乐器,是印尼历史最悠久、最有特点,并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音乐。它用途广泛、常为舞蹈、戏剧、皮影戏伴奏,最有代表性的是信奉印度教的巴厘岛音乐,充满生活气息,活泼而欢快。在进行印度尼西亚甘美兰音乐的教学时,首先根据教材对学生说明甘美兰音乐的定义是什么,接着对于甘美兰音乐表演的场合,人数,其包含的乐器有哪些,各个乐器的名称等这些内容,如果光依靠教材附录的图片是无法让学生对这些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的,这时候就要用到现代教学技术了。通过多媒体将表演的形式,乐器的图片等呈现出来一一讲解,这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同时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有更多的视觉上冲击。在介绍完表演形式,乐器等这些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甘美兰音乐到底是什么,与西方的管弦乐有什么样的区别,音乐音响则成了必不可少的教学部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首先播放甘美兰音乐的纯音响,让学生的耳朵接受这样一种新鲜的印度尼西亚的音乐,并通过之前展示的图片,一一给学生听这些乐器的具体的音响效果是如何的。在学生对这些乐器的发声效果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开始呈现甘美朗音乐的完整的表演视频,这时候学生就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一起了解这一美妙的印度尼西亚甘美朗音乐。整堂课下来,学生对于印度尼西亚的甘美兰音乐可以说既了解了乐器的具体概貌,同时对其音响效果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要很好的完成世界音乐的教学,或者说要让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和丰富多彩,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与以前老的老师教唱,学生跟唱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区别。目前这样的教学方式使音乐课堂更加的富有色彩,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更多接受新鲜事物的机会,而这样的教学也可以让老师有更多的锻炼自己的机会,可以很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说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在目前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所起的作用可以说是不可小觑的。
3结语
虽然得益于多元文化教育概念的提出,使得世界音乐的教育得以进入了中国的教学体系之中,但就目前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在高校中开设世界音乐课程的学校在全国高校比例中是非常少的,而且开设的学校除了专业的音乐院校、艺术类院校之外,大多数为师范类的学校,这对于在年轻人群中传播世界音乐是非常不足的;在中小学的的教学课程中,由于中国大陆地区升学压力导致音乐课程一般而言都会遭到忽视,因此对于世界音乐的相关的知识重视度也是十分薄弱的。再由于新课改之后才加入的世界音乐方面的内容,对于很多在中小学任教的音乐教师来说是全新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对世界音乐知识的缺乏,所以很多时候这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只能流于形式,只能通过书籍所配备的CD进行教学。从这些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在目前的世界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多元化的教育理念确实为世界音乐在教育体系的传播创造了客观条件,但因为起步较晚,知识体系的不完备,因此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参考文献
著作
1.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音乐教材编写组编着 《音乐鉴赏》(2004)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2. 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2000)《音乐欣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俞人豪(1997)《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页232
硕士论文
1. 郑佳(2009)〈陈自明对“世界音乐”在中国传播的贡献〉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尚建科(2007)〈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观——语境、范式与意义〉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页20
期刊文章
[1]拓植元一着,王北成译(1985),〈世界的音乐〉,《中国音乐》,第3期,页27
[2]陈自明(1997)〈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民族艺术》,第4期,页9
[3]汤亚丁(2002)〈走向现实生活的世界音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第3期,页16-19
[4]俞人豪(1997)《音乐学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页232
[5]周耘(2009)《用多元音乐塑造当代大学生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世界音乐〉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黄钟——武汉音乐学报》,第1期,页177-178
[6]尚建科(2007)〈论多元文化音乐教学观——语境、范式与意义〉. 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页20
[7]周新华(2001)〈多元文化中的世界音乐〉,《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第2期,页18-21
[8]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音乐教材编写组编着(2004)《音乐鉴赏》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9]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组织编写(2000)《音乐欣赏》,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