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常规诱发电位变化的临床意义(附两个家系调查报告)

来源 :山东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rplu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下称WD),是一种较少见的由于铜代谢紊乱所致的家族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的典型症状为肝豆状核变性、角膜K-F环及小叶性肝硬化,实验室检查发现血清铜水平升高和铜蓝蛋白水平降低。1999年3月至2000年2月,我们研究了两个家系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及其6例直系家属的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体感诱发电位(SEP)变化,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长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发展,应注意解决产业集中度不高、核心城市现代化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促进地区产业发展政策的协调、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协调、生态化与工业
老年性痴呆(AD)是以智能减退为特征的脑退行性变性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是AD早期临床表现之一。ApoE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存在于AD患者大脑皮层老年斑中,与AD的发病有关。研究证明,ApoE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三大社会效应为目标,其具体措施应从健全社会机制入手,建立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