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归纳了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的主要因素,及厂址选择和总平面布置的经验。
[关键词]厂址;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9-0380-01
厂区规划及设计是涉及面较广,现根据多年的经验和理解并结合工程实例,主要从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1、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在踏勘现场的基础上,收集拟建厂址的基础资料,经过方案详细论证,比选多个厂址的优缺点,最终确定拟建厂址。
1.1 厂址选择基础资料的收集
①cad电子版厂址地形图,建议比例1:500或1:1000,等高线间距0.25~1m;定位坐标及坐标体系。
②气象条件:最热月的最高干球与湿球温度;各年逐月平均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采暖期日数,不采暖地区连续最冷5天的平均温度;历年和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一次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雨量计连续最长降雨天数;全年、夏季、冬季的主导风向及平均和最大风速、风力。
③交通运输:邻近公路等级、路面、路基宽度,最大坡度,最小半径,进厂道路连接位置、坐标、里程、标高、地形地质,运输特种产品需了解所经过的桥梁等级和隧道大小。
④工程地质:厂址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⑤给水排水:城市管网布置及供水可靠性,连接点的管径、坐标、标高及保证的压力,水质分析,供水方式;污水排放情况,了解城市下水系统,可能连接点的坐标、标高、管道埋深、管径、坡度、排入水量,排放污水的净化程度。
⑥能源供应:热力可能供给的热源及其热媒参数,热量,连接点的坐标、标高、管径、及其距厂区的距离。
⑦供电:供电电源位置及其与厂区的距离,可能的供电量、供电电压、电源回路数,线路敷设方式(架空或电缆)及长度。
1.2 厂址选择
应充分了解工厂的生产性质,充分估计工厂的用地面积,工厂的生产性质不同,对选址的要求不同。比如火工品类生产性质的工厂,有外部安全距离及内部安全距离的要求,对厂区选址及用地面积影响较大,在选址时尽量远离居民区、工厂、建筑密集区域及主要交通公路、铁路、航线、高压输电线路、城市规划区等,以减少拆遷及移民,内部安全距离的要求直接增大了工厂的用地面积,应优先选择利用自然地形作为防护屏障的有利地形(如多支较宽阔山谷地带及平地较多的丘陵地带);运输为主的厂址选择,厂址首先选择在铁路货运站、公路配套较好的周边附近用地,厂址需满足铁路、公路及转运站房的运输要求;污染严重的工厂,选址应远离城市规划区、居住区,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侧、河流的下游,并采取相应的污染处理措施;其他机械加工类生产性质的工厂,在满足生产工艺及运输的前提下,工厂用地的形状尽量简单,矩形场地长宽比控制在1:1.5之内,场地应平缓,地形有利于厂房布置、运输联系及场地排水。
应充分了解气象、水文地质情况,风向、风速、高温、高湿、云雾、风砂和雷击地区对生产的影响,地下水位的高度及蓄水层水量,地下水对建筑基础的腐蚀情况。某项目的选址,当时有三块用地供选择,三块用地的用地面积均满足工厂用地面积的要求,其他条件条件基本接近,1#、2#用地紧邻,3#用地距离1#用地约5公里的距离,1#、2#用地的南侧是已有的工作、生活区,当地的风向是西南风,2#用地在1#用地的下风向,最终选择2#用地为建设场地,条件基本接近,风向成为了选址的主要因素。
应充分了解当地的工程地质、地震震级情况,应避开地震断层、泥石流、滑坡、流砂、溶洞等有危害的地段,避开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采空区、古井、古墓、坑穴密集区,避开不能保证安全的水库与防洪提附近,避开高压输电线路及地下工程管道通过地区,尽量避开较厚的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一级膨胀土土等地质恶劣区场地,地基的承载力不应低于0.1MPa,在地震基本烈度高于七度地区,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土壤分布区域。
应充分了解周边的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的交通运输情况和工厂的货运量、物料性质、运输距离、路线;应充分了解周边电力、燃料、燃气、蒸汽、水源等供应情况及污水排放情况,能否满足工厂所需电量、回路及水质、水量的可靠性要求。上述实例中,3#用地未选中,主要原因是在厂址的位置较远,水、电供应较远,与已有生活、工作区较远。
1.3 厂址的方案比选:
厂址的方案比选应从主要技术条件、建设费用及经营费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比较方案的优缺点。
①主要技术条件比较:厂址位置,用地面积,用地形状、地势和坡度,总图布置条件(风向、日照等),地质条件,(土壤、地下水、地基承载力等),土石方工程量,厂址现在使用情况,现有建构筑物情况、所有权、拆迁、及赔偿数量,交通运输条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和影响,对大气、河流、居民点等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对本场的影响,与邻近企业协作可能性,施工条件等。
②建设费用比较:区域开拓费(土石方工程与场地平整、拆除原建构筑物、迁移费、购置土地、青苗赔偿等),场外铁路、道路工程,给水、排水、动力工程等。
③经营费比较:原燃料及成品运输和装卸费,供排水设施,供电设施,排污排渣设施等费用。
厂址选择时如有地震断裂带、泥石流、滑坡、流砂、溶洞、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采空区、古井、古墓、坑穴密集区等,在选址时,如不重视或没有勘测到,该项目就不得不重新选址;用地面积紧凑或缺少发展用地的,该用地不是理想拟选厂址。在实际的工程厂址选择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不尽相同,有的是厂址位置起决定因素,有的是场外交通运输、有的是水电动力、有的是土石方搬迁等造价等起决定因素。
2、总平面布置
经现场踏勘及厂址方案比选,确定厂址后,紧接着进行总平面布置。
工厂的生产性质,对总平面布置起主要作用,不同的生产性质,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总平面布置时采取的防火、安全、环保、卫生等措施也不同。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生产性质及工艺流程进行功能分区,以生产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将各功能分区紧密、有序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应考虑发展空间和预留发展用地。如某工厂工艺流程如下:
总平面布置时分为原材料区、金属件加工及探伤区、非金属件加工及探伤区、装料装配区、试验区、库区,使各区之间依据生产的先后顺序、交通组织及充分利用地形,使各区有机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产性质的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总平面布置也截然不同,总之,总平面布置需分析工厂的生产性质、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外条件、气象等结合地形详细设计。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资料集5(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06.
[关键词]厂址;规划
中图分类号:G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9-0380-01
厂区规划及设计是涉及面较广,现根据多年的经验和理解并结合工程实例,主要从厂址选择、总平面布置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1、厂址选择
厂址选择在踏勘现场的基础上,收集拟建厂址的基础资料,经过方案详细论证,比选多个厂址的优缺点,最终确定拟建厂址。
1.1 厂址选择基础资料的收集
①cad电子版厂址地形图,建议比例1:500或1:1000,等高线间距0.25~1m;定位坐标及坐标体系。
②气象条件:最热月的最高干球与湿球温度;各年逐月平均最大、最小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采暖期日数,不采暖地区连续最冷5天的平均温度;历年和平均、最大、最小降雨量,一次暴雨持续时间及其最大雨量计连续最长降雨天数;全年、夏季、冬季的主导风向及平均和最大风速、风力。
③交通运输:邻近公路等级、路面、路基宽度,最大坡度,最小半径,进厂道路连接位置、坐标、里程、标高、地形地质,运输特种产品需了解所经过的桥梁等级和隧道大小。
④工程地质:厂址的岩土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⑤给水排水:城市管网布置及供水可靠性,连接点的管径、坐标、标高及保证的压力,水质分析,供水方式;污水排放情况,了解城市下水系统,可能连接点的坐标、标高、管道埋深、管径、坡度、排入水量,排放污水的净化程度。
⑥能源供应:热力可能供给的热源及其热媒参数,热量,连接点的坐标、标高、管径、及其距厂区的距离。
⑦供电:供电电源位置及其与厂区的距离,可能的供电量、供电电压、电源回路数,线路敷设方式(架空或电缆)及长度。
1.2 厂址选择
应充分了解工厂的生产性质,充分估计工厂的用地面积,工厂的生产性质不同,对选址的要求不同。比如火工品类生产性质的工厂,有外部安全距离及内部安全距离的要求,对厂区选址及用地面积影响较大,在选址时尽量远离居民区、工厂、建筑密集区域及主要交通公路、铁路、航线、高压输电线路、城市规划区等,以减少拆遷及移民,内部安全距离的要求直接增大了工厂的用地面积,应优先选择利用自然地形作为防护屏障的有利地形(如多支较宽阔山谷地带及平地较多的丘陵地带);运输为主的厂址选择,厂址首先选择在铁路货运站、公路配套较好的周边附近用地,厂址需满足铁路、公路及转运站房的运输要求;污染严重的工厂,选址应远离城市规划区、居住区,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侧、河流的下游,并采取相应的污染处理措施;其他机械加工类生产性质的工厂,在满足生产工艺及运输的前提下,工厂用地的形状尽量简单,矩形场地长宽比控制在1:1.5之内,场地应平缓,地形有利于厂房布置、运输联系及场地排水。
应充分了解气象、水文地质情况,风向、风速、高温、高湿、云雾、风砂和雷击地区对生产的影响,地下水位的高度及蓄水层水量,地下水对建筑基础的腐蚀情况。某项目的选址,当时有三块用地供选择,三块用地的用地面积均满足工厂用地面积的要求,其他条件条件基本接近,1#、2#用地紧邻,3#用地距离1#用地约5公里的距离,1#、2#用地的南侧是已有的工作、生活区,当地的风向是西南风,2#用地在1#用地的下风向,最终选择2#用地为建设场地,条件基本接近,风向成为了选址的主要因素。
应充分了解当地的工程地质、地震震级情况,应避开地震断层、泥石流、滑坡、流砂、溶洞等有危害的地段,避开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采空区、古井、古墓、坑穴密集区,避开不能保证安全的水库与防洪提附近,避开高压输电线路及地下工程管道通过地区,尽量避开较厚的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一级膨胀土土等地质恶劣区场地,地基的承载力不应低于0.1MPa,在地震基本烈度高于七度地区,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土壤分布区域。
应充分了解周边的铁路、公路、水运、空运的交通运输情况和工厂的货运量、物料性质、运输距离、路线;应充分了解周边电力、燃料、燃气、蒸汽、水源等供应情况及污水排放情况,能否满足工厂所需电量、回路及水质、水量的可靠性要求。上述实例中,3#用地未选中,主要原因是在厂址的位置较远,水、电供应较远,与已有生活、工作区较远。
1.3 厂址的方案比选:
厂址的方案比选应从主要技术条件、建设费用及经营费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比较方案的优缺点。
①主要技术条件比较:厂址位置,用地面积,用地形状、地势和坡度,总图布置条件(风向、日照等),地质条件,(土壤、地下水、地基承载力等),土石方工程量,厂址现在使用情况,现有建构筑物情况、所有权、拆迁、及赔偿数量,交通运输条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和影响,对大气、河流、居民点等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对本场的影响,与邻近企业协作可能性,施工条件等。
②建设费用比较:区域开拓费(土石方工程与场地平整、拆除原建构筑物、迁移费、购置土地、青苗赔偿等),场外铁路、道路工程,给水、排水、动力工程等。
③经营费比较:原燃料及成品运输和装卸费,供排水设施,供电设施,排污排渣设施等费用。
厂址选择时如有地震断裂带、泥石流、滑坡、流砂、溶洞、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采空区、古井、古墓、坑穴密集区等,在选址时,如不重视或没有勘测到,该项目就不得不重新选址;用地面积紧凑或缺少发展用地的,该用地不是理想拟选厂址。在实际的工程厂址选择中,起决定性的因素不尽相同,有的是厂址位置起决定因素,有的是场外交通运输、有的是水电动力、有的是土石方搬迁等造价等起决定因素。
2、总平面布置
经现场踏勘及厂址方案比选,确定厂址后,紧接着进行总平面布置。
工厂的生产性质,对总平面布置起主要作用,不同的生产性质,生产工艺流程不同,总平面布置时采取的防火、安全、环保、卫生等措施也不同。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生产性质及工艺流程进行功能分区,以生产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将各功能分区紧密、有序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应考虑发展空间和预留发展用地。如某工厂工艺流程如下:
总平面布置时分为原材料区、金属件加工及探伤区、非金属件加工及探伤区、装料装配区、试验区、库区,使各区之间依据生产的先后顺序、交通组织及充分利用地形,使各区有机的紧密联系在一起。
生产性质的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总平面布置也截然不同,总之,总平面布置需分析工厂的生产性质、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场外条件、气象等结合地形详细设计。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计资料集5(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