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效控制空气污染最有效的办法即为适当应用脱硫技术,而此种技术大多用于水泥厂、玻璃陶瓷厂或者燃煤电厂,上述类别工厂主要涵盖具有燃烧反应的空气净化系统。而随着我国环境保护要求持续增强,对于污染空气排放的区域控制更为严格。因此,提高脱硫效率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主要就半干法脱硫技术展开细致研究,并深入分析制约半干法脱硫技术的主要因素,进而概括提升其脱硫效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半干法脱硫;技术问题;脱硫效率
1.引言
脱硫技术是严控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之一,依据传统划分方式具体可分为干法脱硫与湿法脱硫。具体而言,干法脱硫技术主要指完成脱硫程序后,顺利将生成物转化为固体物质,而该项技术以其反应过程为基础又能够分为固态、气态及液态反应。湿法脱硫技术与干法略有不同,其主要具备占地面积偏大,设备较为复杂且生成物转化较为复杂等特点,但其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即脱硫效率较高,化学反应生成物能够实现二次利用。文章主要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常用的半干法脱硫技术,并针对其各自的特征深入分析了制约因素,以期为提升此种技术的脱硫效率提供基础。
2.半干法脱硫技术主要分类
现阶段我国相关领域常用的半干法脱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即烟气循环流化床技术、喷雾千燥脱硫技术。
2.1烟气循环流化床技术
该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除尘器、吸收塔、吸收剂制备、脱硫灰再循环及控制系统等。而此项技术通常选用固态的消石灰粉作为吸收剂,除此之外,也能够选用其它能够有效吸附二氧化硫气体的浆液或者干粉作为吸附剂。
由设备设施内排放的未经过处置的污染气体由流化床或者吸收塔流入,而气体流经次装置内时流速逐渐增快,并在此期间与极其细微的化学制剂相互融合,互相之间形成剧烈摩擦,进而生成流化床。而后加入较为均匀的喷雾能够有效降低温度,促使气体中的二氧化硫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CaSO4或者CaSO3。而经过脱硫后的气体则由吸收塔内排放出来,转入再循环除尘装置,经过此装置,分离颗粒与气体,由此反复,方可增加吸收剂的在此利用。
2.2喷雾干燥脱硫技术
此项技术主要指通过钙化氧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够被吸附的生成物,而后将其送至吸收塔内部,运用喷雾旋转对其进行雾化,进而能够吸收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比如,二氧化硫能够被喷雾液滴吸附,与此同时在化学反应下蒸发其中水分,而被吸附的污染气体则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固态脱硫生成物。
如果钙碱比值处于15左右,则喷雾干燥脱硫技术的脱硫效果达到最佳,通肠胃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之间。但其缺点主要为化学反应形成的生成物并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
3.影响半干法脱硫技术脱硫效率的主要原因
3.1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在半干法脱硫技术中,对于脱硫效率而言,烟气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与之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如果相关设备内形成的烟气与吸收塔内的吸附剂停留时间过长,则能够提升脱硫效率。对于喷雾干燥脱硫技术而言,装置内烟气流动的速度平均为12米-18米每秒。故而,在此种速度下,设备设施中的烟气应该在吸收塔内的最佳停留时间为8秒-12秒。另一方面,如果运用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则最好将烟气停留时间严格控制在6秒-8秒内,在此时间段内,脱硫效率达到最佳。
3.2钙硫比
具体而言,钙硫比与半干法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成正比,换言之,如果钙硫比持续增加,则脱硫效率亦会进一步提升。此外,影响烟气脱硫效率的因素钙硫比与吸收塔中烟气停摆的时间具有密切联系,即使钙硫比偏低的情形下,如果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则半干法脱硫技术亦可以获取极高的脱硫效率。故此,为进一步节省原料,整体提升脱硫效率,要严格控制烟气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并且确保钙硫比处于与之相适应的数值范围内。
3.3吸附剂液滴粒半径
就喷雾干燥脱硫工艺来说,吸附剂的液体滴剂粒径若果偏小,则其接触面越大,此举极易促使污染空气与吸附剂发生反应。而旋转喷雾器的旋转速度与吸收剂液滴的粒径及所产生的压力呈反比,如果旋转喷雾器压力与转速保持在较快的速度,则吸附剂的粒径偏小,反之则越大。然而,在具体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如果滴液偏小,在吸附时则极易在吸收塔内快速蒸发,吸收烟气的作用较差,进而减小脱硫效率。故而,在喷雾干燥脱硫技术中,需相关人员严控喷雾转速,进而促使吸附剂的滴液粒径处于最优位置,整体提升脱硫速率。
3.4液气比
对于半干法脱硫技术使用时,液气比是制约其脱硫效率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吸附剂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是,则液气比相对较大,此时吸附剂中的滴液则极易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但与此同时,液气比过高也极易促使反应生成的物质含水量偏高,导致吸收塔内部污染物堆积严重,长此以往,极易造成相关设备设施的损坏,并且减少脱硫量。
4结语
总而言之,半干法脱硫技术相较于湿法脱硫技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而与此同时,也需要深入探索此种方式所产生的生成物商业用途,上述问题皆为后期半干法脱硫技术的研发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干法及半干法脱硫技术[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8(1).
[2] 王宏伟.顺流喷雾半干法脱硫工艺[J].化工管理,2017(9).
[3] 郝建璋,黎建明,张金阳.半干法脱硫灰的綜合利用途径探讨[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4(3).
[4] 林炜,罗妮娜,骆倩.回风系统提升了半干法脱硫工艺的适用性[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5).
关键词:半干法脱硫;技术问题;脱硫效率
1.引言
脱硫技术是严控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之一,依据传统划分方式具体可分为干法脱硫与湿法脱硫。具体而言,干法脱硫技术主要指完成脱硫程序后,顺利将生成物转化为固体物质,而该项技术以其反应过程为基础又能够分为固态、气态及液态反应。湿法脱硫技术与干法略有不同,其主要具备占地面积偏大,设备较为复杂且生成物转化较为复杂等特点,但其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即脱硫效率较高,化学反应生成物能够实现二次利用。文章主要阐述了现阶段我国常用的半干法脱硫技术,并针对其各自的特征深入分析了制约因素,以期为提升此种技术的脱硫效率提供基础。
2.半干法脱硫技术主要分类
现阶段我国相关领域常用的半干法脱硫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即烟气循环流化床技术、喷雾千燥脱硫技术。
2.1烟气循环流化床技术
该项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除尘器、吸收塔、吸收剂制备、脱硫灰再循环及控制系统等。而此项技术通常选用固态的消石灰粉作为吸收剂,除此之外,也能够选用其它能够有效吸附二氧化硫气体的浆液或者干粉作为吸附剂。
由设备设施内排放的未经过处置的污染气体由流化床或者吸收塔流入,而气体流经次装置内时流速逐渐增快,并在此期间与极其细微的化学制剂相互融合,互相之间形成剧烈摩擦,进而生成流化床。而后加入较为均匀的喷雾能够有效降低温度,促使气体中的二氧化硫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CaSO4或者CaSO3。而经过脱硫后的气体则由吸收塔内排放出来,转入再循环除尘装置,经过此装置,分离颗粒与气体,由此反复,方可增加吸收剂的在此利用。
2.2喷雾干燥脱硫技术
此项技术主要指通过钙化氧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能够被吸附的生成物,而后将其送至吸收塔内部,运用喷雾旋转对其进行雾化,进而能够吸收烟气中的有害物质。比如,二氧化硫能够被喷雾液滴吸附,与此同时在化学反应下蒸发其中水分,而被吸附的污染气体则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固态脱硫生成物。
如果钙碱比值处于15左右,则喷雾干燥脱硫技术的脱硫效果达到最佳,通肠胃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之间。但其缺点主要为化学反应形成的生成物并不具备任何商业价值。
3.影响半干法脱硫技术脱硫效率的主要原因
3.1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时间
在半干法脱硫技术中,对于脱硫效率而言,烟气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与之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一般而言,如果相关设备内形成的烟气与吸收塔内的吸附剂停留时间过长,则能够提升脱硫效率。对于喷雾干燥脱硫技术而言,装置内烟气流动的速度平均为12米-18米每秒。故而,在此种速度下,设备设施中的烟气应该在吸收塔内的最佳停留时间为8秒-12秒。另一方面,如果运用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则最好将烟气停留时间严格控制在6秒-8秒内,在此时间段内,脱硫效率达到最佳。
3.2钙硫比
具体而言,钙硫比与半干法脱硫技术的脱硫效率成正比,换言之,如果钙硫比持续增加,则脱硫效率亦会进一步提升。此外,影响烟气脱硫效率的因素钙硫比与吸收塔中烟气停摆的时间具有密切联系,即使钙硫比偏低的情形下,如果烟气在吸收塔内停留的时间较长,则半干法脱硫技术亦可以获取极高的脱硫效率。故此,为进一步节省原料,整体提升脱硫效率,要严格控制烟气在吸收塔内的停留时间,并且确保钙硫比处于与之相适应的数值范围内。
3.3吸附剂液滴粒半径
就喷雾干燥脱硫工艺来说,吸附剂的液体滴剂粒径若果偏小,则其接触面越大,此举极易促使污染空气与吸附剂发生反应。而旋转喷雾器的旋转速度与吸收剂液滴的粒径及所产生的压力呈反比,如果旋转喷雾器压力与转速保持在较快的速度,则吸附剂的粒径偏小,反之则越大。然而,在具体应用时要特别注意,如果滴液偏小,在吸附时则极易在吸收塔内快速蒸发,吸收烟气的作用较差,进而减小脱硫效率。故而,在喷雾干燥脱硫技术中,需相关人员严控喷雾转速,进而促使吸附剂的滴液粒径处于最优位置,整体提升脱硫速率。
3.4液气比
对于半干法脱硫技术使用时,液气比是制约其脱硫效率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吸附剂中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是,则液气比相对较大,此时吸附剂中的滴液则极易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但与此同时,液气比过高也极易促使反应生成的物质含水量偏高,导致吸收塔内部污染物堆积严重,长此以往,极易造成相关设备设施的损坏,并且减少脱硫量。
4结语
总而言之,半干法脱硫技术相较于湿法脱硫技术,进步的空间还很大。而与此同时,也需要深入探索此种方式所产生的生成物商业用途,上述问题皆为后期半干法脱硫技术的研发指明道路。
参考文献:
[1] 王小明.干法及半干法脱硫技术[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8(1).
[2] 王宏伟.顺流喷雾半干法脱硫工艺[J].化工管理,2017(9).
[3] 郝建璋,黎建明,张金阳.半干法脱硫灰的綜合利用途径探讨[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4(3).
[4] 林炜,罗妮娜,骆倩.回风系统提升了半干法脱硫工艺的适用性[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