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圣诞节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西方世界最盛大的节日。近年来在东方非基督教国家也出现了越来越热的“过洋节”现象。本文探讨了圣诞节庆祝仪式在中国天津地区的本土化情况,以天津山西路教堂圣诞仪式为参考样本。天津山西路教堂是目前天津最大的基督教活动场所。本文立足于文献与田野调查法,对天津圣诞纪念仪式做了初步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基督教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督;圣诞节;本土化
一、圣诞节在中国发展历程
中国有关耶稣诞生最早的文献见于明朝天启五年(公元 1625 年)。在前长安出土的景教碑文上刻有“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观耀以来贡”。在传入中国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圣诞节仅仅出现在有宗教信仰的教徒视野内,并没有在社会上造成大的反响。在晚清至民国时期,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圣诞节在当时社会上相当流行。新中国时期,然而随着政策改变宗教复兴,作为宗教节日的圣诞节又重回教徒视野。作为传统宗教节日,只有基督教教徒用传统的宗教庆祝方式庆祝圣诞。圣诞节期间,教徒集中在教堂内做弥撒,聆听主教的圣诞祝词,唱圣歌,有些教堂还会举行圣体降福等宗教仪式。也有教会举行的圣诞晚会,其节目主要是音乐崇拜,如唱诗和唱诗班的器乐演奏,还有小品和圣剧。晚会进入尾声时牧师会宣召,呼吁还未接受福音的人们皈信基督。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圣诞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联络感情的交际工具。
纵观圣诞节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可以发现,今天的圣诞节已经不仅仅拘泥于信众和教会之间,还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从一个宗教行为转变为经济和交际工具。
1.天津山西路教堂概述
目前天津市有16个市辖区,有大小教堂几十个,其中包括基督教、天主教、英国国教等不同的教堂,本文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基督教山西路教堂开展田野工作。山西路教堂于1872年由卫理公会牧师达吉瑞创办,原名维斯理教堂。维斯理的堂名则是为了纪念该会的创始人约翰·维斯理。维斯理堂最初借住在紫竹林圣道堂,随后在海大道买地建造教堂。1903年,卫理公会把旧堂出售,在法租界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购地3亩多。1913年,建成新堂,建筑面积达2249平方米。当时的维斯理堂是天津最大的基督教堂,也是天津卫理公会的中心教堂。1958年,基督教会实行联合礼拜,维斯理堂成为四座联合教堂之一,更名为滨江道教会。后因原维斯理教堂损毁严重,1996年4月,在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与山西路交口建成新堂,占地面积为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192平方米,是天津最大的基督教活动场所,也系天津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基督教务委员会驻地。自此更名为天津基督教山西路教堂。[1]
基督教堂与天主教堂不甚相同,天主教堂高大、威严,象征着无尽的权威,建筑式样也有规律可循。而基督教堂的建筑形式多样,承载着新教的革新精神。新建山西路教堂的主建筑为圣殿楼,钢混结构三层。圣殿楼是宗教活动的中心部分,它有大小礼拜堂、圣诗班室、儿童班室等。礼拜堂仍然保留了原维斯理堂的造型,平面为八边型,周边外檐亦保留老堂的风格,并在转角处增建一个造型美观的钟楼,楼顶耸立十字架。大礼拜堂设1120个席位,小堂有350个席位,并在小堂配备两架闭路电视,播放大堂崇拜仪礼,以供小堂的信众之用。是全国各地教堂中,规模较大,功能、设备较齐全的会堂。办公楼为砖混结构四层。办公楼西端楼梯间屋顶建四面型顶亭,与钟楼协调呼应。大堂门窗与办公楼上层窗户均采用圆形拱状,增添了基督宗教的气氛。
二、2019己亥年天津山西路教堂圣诞仪式概况与流程梳理
1. 活动时间
自明末,12.25日这天被称为“外国冬至”。民国以后,逐渐以“圣诞节”之名流行至今。圣诞节从最初信徒的节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消费符号,这里讨论的是作为耶稣诞辰的基督教圣诞节仪式。基督教会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圣诞节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也称“耶稣圣诞瞻礼”,顾名思义,纪念耶稣的生日。而新约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对耶稣的生日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在公元三世纪前,耶稣的生日都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直至公元354年,罗马主教指定儒略历12月25日为耶稣诞生日,后来教会普遍将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12月25日这天,不论是否为礼拜天,各教会都会进行崇拜仪式。
2.主要参与者
据田野实地考察情况,采用现场随机调查的方式,共采访了30人,其中22个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均为宗教信仰者。5个为15岁以下的儿童,是宗教信仰的家人,为陪同人群。3个为20岁到30岁的青年,是猎奇人群,仅仅为了感受圣诞节独特的气氛。由此可见,来参加仪式的人群大部分对基督教十分了解甚至是此教会的信徒。
仪式过程中用“基督徒”来代指场下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他们之间也用兄弟姊妹相称(这点在圣剧和唱诗环节中有所体现)
3.仪式具体流程
整场共分为20个环节。分为静乐,会众唱诗,宣召,使徒诵经,读经,会众唱诗,祈祷,献诗,舞蹈,圣剧,证道,祝福,应唱。表演人员有牧师,主领人,会众,圣诗班,圣剧班,青年团契。节目参与度高,尤其在唱诗和祈祷环节,需要全体人员起立参与。
(1)圣剧
中世纪,教堂音乐从“神秘剧”和“仪式剧”中演变出描写耶稣诞生的剧本,称其为“圣剧”那时的圣剧分为“通俗圣剧”和“拉丁圣剧”,中世纪的的“圣剧”由身着教会服饰的圣职人员和隐修院学生在教堂中使用拉丁语表演,剧情简单,一般只是牧羊人在马棚边的交谈。13世纪之后,加入了“东方三博士的朝拜”和“牧羊人剧”等主题的戏剧。本调查小组参考山西路教堂的圣剧《犹大的伯利恒》,前文提到,12月25日举行的耶稣诞辰活动仪式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而12月25日是前人推测出来的耶稣的降生日,此圣剧选用新约圣经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稣诞生的事迹进行编排,从玛利亚和大卫家族约瑟的订婚到后来奇迹般地怀孕再到生下耶稣,将耶稣降生的全部過程事无巨细地展现在全体信众面前。“看哪,童贞女要怀孕生子,人要称他‘以马内利’”,选自《以赛亚书》7章14节,由此开始了圣剧的表演。圣剧展现了耶稣的诞生和圣诞节的由来,场景不断转换,人员按照《圣经》记载的顺序出场,当天使宣布“今天在伯利恒降生了救主,就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儿包着布躺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的时候,由天使组成的唱诗班证道《那就是记号了》。圣剧通俗易懂,在还原《圣经》的基础上,还带入了天津的本土特色,全程用天津话进行表演,增添了诙谐幽默的效果,而在耶稣降临后,带领全体兄弟姊妹祷告,将全场的气氛带入高潮。 (2)圣诞颂歌
在圣诞仪式中,圣诞颂歌是纪念仪式中相当重要的部分。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与基督教教会音乐是息息相关的,基督教中圣剧,舞台剧,唱诗等礼仪中的音乐也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堂音乐。基督教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其自身特用的音乐,而是常常选用犹太教《诗篇》中的唱词进行宗教仪式,同时又根据《新约圣经》中的“福音书”而创造出许多“福音颂歌”,如《以色列颂》、《尊主颂》等这两首颂歌作为基督教的感恩颂歌和降临节颂歌。中世纪教堂音乐以“福音颂歌”和“受难曲”为两大主题,而后渐渐发展出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即圣剧(清唱剧)。中世纪的教堂音乐在其发展中逐渐构成了如下四种形式:1.经文歌,单音无伴奏合唱。2.弥撒曲,是教堂大型礼仪音乐,有多种形式,如“大弥撒曲”、“奉献弥撒曲”等。3.赞美诗,复调的分解歌曲,无和声无伴奏。4.合唱赞美诗,即四声部合唱圣歌。现今的赞美诗多采用合唱赞美诗,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曲调。[2]
以本文所调查的天津山西路教堂为例,三个多小时的仪式中,包含三次会众唱诗,分别是:圣诞佳音歌、以马内利来临歌和齐来崇拜歌,以及应唱阿门颂。十五六世纪时,圣诞歌开始蓬勃,但由于清教教义主张严肃的生活与简单的宗教仪式,因此对圣诞歌有诸多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纪末才稍放松。当十九世纪后半期,圣诞歌又起了崭新的变化,有不少名音乐家都参与圣诞歌的编作及修订,一时圣诞歌如雨后春笋,成为热潮,据悉有四百多首圣诞颂歌。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最富盛名的第73首《天使初报圣诞佳音》以及应唱《阿门颂》。《天使初报圣诞佳音》的英文歌名为「The First Noel」,Noel 是法文,从拉丁文引用而来,其意为“生日”。根据路加福音第二章10-12节记载: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路加第二章记载的第一个圣诞庆祝的情形,与今天世俗的圣诞庆祝完全不同。这一次破天荒的圣诞庆祝,是在伯利恒的野地里举行的。四面环绕着的,只有青山绿水,明月浮云,幽马鸣虫,和闲花瑞草。当日的环境,何等天真安静。不像今天世俗庆祝圣诞的豪华布置及奢侈浪费。当年第一个圣誕是在夜间牧羊人按着更次,看守羊群的时候举行。牧人在黑夜里,忠心耿耿,儆醒看守,与世人在罪恶中金迷纸醉,日夕狂欢,有天渊之别。第一个圣诞庆祝的讲道,是由天使担任,讲辞虽短,但其中的意义却甚深颖。对牧人说「不要惧怕」并报告关乎万民的「大喜信息」。“耶稣基督”——永远是我们传讲信息的主题和中心。而这首「天使初报圣诞佳音」正是描述主耶稣降生的故事。
应唱《阿们颂》在本次仪式的第19个环节,“阿们”这个词不仅仅出现在这首颂歌中,也贯穿于整场仪式,每进行完一个环节或是一次祷告,主领人都会带领信众们默念“阿们”,因此“阿们”经常会被误认为是环节或仪式的结束语,自身不代表任何含义。其实,“阿们”的意思十分广泛,与“阿弥陀佛”相似,是经典的宗教语言,但两者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内涵。“阿们”来源于希伯来语,译为“希望这样”、“会是这样”、“诚心所愿”……在不同场合下“阿们”的意义有所变化,例如在《旧约》中“阿们”表示赞同和回应。我们归纳了《圣经》中“阿们”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意义:1.主耶稣的自称:如启3:14(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2.赞美神:如诗篇106:48(愿众民都说:“阿们!”)3.在祷告祝福时常用到:(祷告奉耶稣的名,阿们!),上文可见,“阿们”即是祷告仪式的结束词,也是一个誓言,对上帝的认可和信奉。
三、圣诞仪式在天津的本土化
基督教传入中国已有超过两百年的历史,20世纪初,受到“东学西渐”的影响,圣诞节作为基督教文化的重要一环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基督教文化在中国历经起伏,基于中国文化对自身有所更新,耶稣诞辰纪念形式在中国越来越“本土化”。
在对天津市基督教会山西路教堂的圣诞仪式的实地考察中发现仪式与国外教堂的耶稣诞辰仪式不甚相同。有些传统的仪式因为天津当地的文化背景没有被选用,如重要的仪式子夜弥撒:在夜间12点时,随着圣诞钟声敲响,教友会齐唱颂歌“耶稣诞生白冷郡城,可亲可爱可敬圣婴……”,教堂还会搭起圣诞马棚,用来迎圣婴。为了纪念破晓时天使报佳音给牧羊的人,教堂会举行黎明弥撒。待到天明之际还要举行天明弥撒来纪念耶稣的诞生。[3]这一重要的仪式在天津山西路教堂被舍弃了。但同时又在融合了中国民间的艺术成分后诞生了许多新兴的圣诞夜节目内容。如前文所提到的在圣诞剧中身处社会底层的角色使用活泼俏皮的天津方言交谈,为严肃单调的圣诞剧加入了滑稽幽默的笑料元素,受到天津当地人的认同和喜爱。
1.舞蹈
舞蹈《彩虹》是传统的中国民间舞蹈,表演者是山西路教堂舞蹈组的信教徒,都为女性,身穿蓝粉相间的中式舞蹈服装,舞蹈着重突出身韵、身法和技巧,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特点,这是山西路堂圣诞仪式的创新和本土化之一。
2.音乐剧
音乐剧表演《信仰之路》是由山西路堂的青年团契剧组出演,是一个仅有一年历史的团队,由此可以推测音乐剧这种表演形式是山西路教堂的圣诞耶稣庆典仪式中的新节目。音乐剧《信仰之路》与传统的圣诞剧不同,其中加入了很多中国本土元素,并且着重体现了信教的年轻人在平衡工作、生活和信仰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该音乐剧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基督教信仰者小玉的故事。小玉在加入了基督教会以后,工作日和周末常常要求教会参加礼拜和唱诗活动,因此减少了承担家中事务的时间,家人埋怨她不承担家中的责任,导致与父亲和姐姐的关系不似以往融洽,经常发生口角,父亲认为小玉为了并不存在的耶稣基督而忽略了家庭职责,向小玉发问“你的耶稣在哪里?”。因为信仰基督,小玉遵守基督教的教义,在道德方面坚守基督教的道德标准以马太福音第五、六、七章为例,其中论到天国的圣洁、公义、爱人、施舍、爱仇敌、禁食、祷告、进入光明、毋爱钱财、毋论断人、真诚无欺、听道行道等,在此种道德标准的规范下,小玉在工作中严词拒绝老板做假账的要求,更劝说老板和同事应该真诚待人、诚信做事,却得到了上司和同事的嘲笑,上司同样向小玉发问“你的耶稣在哪里?”,“耶稣给你发工资吗?”等疑问,并且辞退了小玉。小玉丢了工作,本想与男朋友一起去看演唱会,可男朋友却提出了在外过夜的要求,而基督教教义是绝对反对婚前性行为的,认为婚前性关系单纯强调性吸引关系,亵渎了婚姻的神圣性,违反了神的诫命,放纵情欲是种犯罪行为,性行为只能在夫妻间发生。所以小玉谨遵圣经中的要求,拒绝了男友在外过夜的提议,男友非常愤怒,遂与小玉分手,并再一次提出“你的耶稣在哪里?”的疑问。经历了家人、同僚和男友的不理解的小玉情绪低落,忧伤的来到了教堂,对教会的兄弟姐妹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和胸中的疑惑。教会众人挽着手一起为小玉颂歌祈祷,小玉在兄弟姐妹的歌声中找到了自己虔心皈依的神——耶稣基督。
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主角小玉因为信仰基督不再做过去做的错事,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一心向善。虽然身边的人不理解她的行为,甚至对基督提出质疑,但最后小玉在教会兄弟姐妹们的颂歌中求得了真理和内心深处的安宁。
3.沙画
山西路的圣诞纪念仪式中用沙画的形式展现了耶稣降临的过程,用沙画的方式讲述故事是一种新兴手段。沙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结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依托基督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概念和观赏效果的完美结合,很受大众欢迎。不仅能让在场的观众充分、清晰的了解基督诞生的这段历史,还能拥有视觉上的享受。作画过程提前录制好,以视频的形式投影在舞台上,同时有六名身着白衣,戴着翅膀和花环的教徒扮成天使在舞台中央歌唱基督教圣歌。
四、结语
耶稣基督对西方文化有巨大的塑造作用,但目前仍缺乏该仪式的本土化研究。圣诞节作为西方文化意义体系的符号而存在,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体现了西方社会文化基础。本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结合耶稣诞辰仪式的意义内涵和发展历程,介绍了天津耶稣诞辰纪念仪式,探索了耶稣诞辰仪式在“天津”这一地点的本土化发展历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探索西方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参考文献:
[1]于学蕴,刘琳:《天津老教堂》,天津文艺出版社,2005年。
[2]卓新平:《基督教文化1600问》,东方出版社,2005年。
[3]毕文波:《圣诞节庆文化》,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关键词:基督;圣诞节;本土化
一、圣诞节在中国发展历程
中国有关耶稣诞生最早的文献见于明朝天启五年(公元 1625 年)。在前长安出土的景教碑文上刻有“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观耀以来贡”。在传入中国之后的数百年时间里,圣诞节仅仅出现在有宗教信仰的教徒视野内,并没有在社会上造成大的反响。在晚清至民国时期,受新文化新思潮的影响圣诞节在当时社会上相当流行。新中国时期,然而随着政策改变宗教复兴,作为宗教节日的圣诞节又重回教徒视野。作为传统宗教节日,只有基督教教徒用传统的宗教庆祝方式庆祝圣诞。圣诞节期间,教徒集中在教堂内做弥撒,聆听主教的圣诞祝词,唱圣歌,有些教堂还会举行圣体降福等宗教仪式。也有教会举行的圣诞晚会,其节目主要是音乐崇拜,如唱诗和唱诗班的器乐演奏,还有小品和圣剧。晚会进入尾声时牧师会宣召,呼吁还未接受福音的人们皈信基督。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圣诞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成为联络感情的交际工具。
纵观圣诞节在中国的本土化历程可以发现,今天的圣诞节已经不仅仅拘泥于信众和教会之间,还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从一个宗教行为转变为经济和交际工具。
1.天津山西路教堂概述
目前天津市有16个市辖区,有大小教堂几十个,其中包括基督教、天主教、英国国教等不同的教堂,本文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基督教山西路教堂开展田野工作。山西路教堂于1872年由卫理公会牧师达吉瑞创办,原名维斯理教堂。维斯理的堂名则是为了纪念该会的创始人约翰·维斯理。维斯理堂最初借住在紫竹林圣道堂,随后在海大道买地建造教堂。1903年,卫理公会把旧堂出售,在法租界福煦将军路(今滨江道)购地3亩多。1913年,建成新堂,建筑面积达2249平方米。当时的维斯理堂是天津最大的基督教堂,也是天津卫理公会的中心教堂。1958年,基督教会实行联合礼拜,维斯理堂成为四座联合教堂之一,更名为滨江道教会。后因原维斯理教堂损毁严重,1996年4月,在天津市和平区哈密道与山西路交口建成新堂,占地面积为2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192平方米,是天津最大的基督教活动场所,也系天津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基督教务委员会驻地。自此更名为天津基督教山西路教堂。[1]
基督教堂与天主教堂不甚相同,天主教堂高大、威严,象征着无尽的权威,建筑式样也有规律可循。而基督教堂的建筑形式多样,承载着新教的革新精神。新建山西路教堂的主建筑为圣殿楼,钢混结构三层。圣殿楼是宗教活动的中心部分,它有大小礼拜堂、圣诗班室、儿童班室等。礼拜堂仍然保留了原维斯理堂的造型,平面为八边型,周边外檐亦保留老堂的风格,并在转角处增建一个造型美观的钟楼,楼顶耸立十字架。大礼拜堂设1120个席位,小堂有350个席位,并在小堂配备两架闭路电视,播放大堂崇拜仪礼,以供小堂的信众之用。是全国各地教堂中,规模较大,功能、设备较齐全的会堂。办公楼为砖混结构四层。办公楼西端楼梯间屋顶建四面型顶亭,与钟楼协调呼应。大堂门窗与办公楼上层窗户均采用圆形拱状,增添了基督宗教的气氛。
二、2019己亥年天津山西路教堂圣诞仪式概况与流程梳理
1. 活动时间
自明末,12.25日这天被称为“外国冬至”。民国以后,逐渐以“圣诞节”之名流行至今。圣诞节从最初信徒的节日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消费符号,这里讨论的是作为耶稣诞辰的基督教圣诞节仪式。基督教会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圣诞节又称耶诞节,译名为“基督弥撒”,也称“耶稣圣诞瞻礼”,顾名思义,纪念耶稣的生日。而新约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对耶稣的生日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因此在公元三世纪前,耶稣的生日都是在不同的日子庆祝的,直至公元354年,罗马主教指定儒略历12月25日为耶稣诞生日,后来教会普遍将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12月25日这天,不论是否为礼拜天,各教会都会进行崇拜仪式。
2.主要参与者
据田野实地考察情况,采用现场随机调查的方式,共采访了30人,其中22个为55岁以上的老年人,均为宗教信仰者。5个为15岁以下的儿童,是宗教信仰的家人,为陪同人群。3个为20岁到30岁的青年,是猎奇人群,仅仅为了感受圣诞节独特的气氛。由此可见,来参加仪式的人群大部分对基督教十分了解甚至是此教会的信徒。
仪式过程中用“基督徒”来代指场下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他们之间也用兄弟姊妹相称(这点在圣剧和唱诗环节中有所体现)
3.仪式具体流程
整场共分为20个环节。分为静乐,会众唱诗,宣召,使徒诵经,读经,会众唱诗,祈祷,献诗,舞蹈,圣剧,证道,祝福,应唱。表演人员有牧师,主领人,会众,圣诗班,圣剧班,青年团契。节目参与度高,尤其在唱诗和祈祷环节,需要全体人员起立参与。
(1)圣剧
中世纪,教堂音乐从“神秘剧”和“仪式剧”中演变出描写耶稣诞生的剧本,称其为“圣剧”那时的圣剧分为“通俗圣剧”和“拉丁圣剧”,中世纪的的“圣剧”由身着教会服饰的圣职人员和隐修院学生在教堂中使用拉丁语表演,剧情简单,一般只是牧羊人在马棚边的交谈。13世纪之后,加入了“东方三博士的朝拜”和“牧羊人剧”等主题的戏剧。本调查小组参考山西路教堂的圣剧《犹大的伯利恒》,前文提到,12月25日举行的耶稣诞辰活动仪式是为了纪念耶稣的诞生,而12月25日是前人推测出来的耶稣的降生日,此圣剧选用新约圣经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耶稣诞生的事迹进行编排,从玛利亚和大卫家族约瑟的订婚到后来奇迹般地怀孕再到生下耶稣,将耶稣降生的全部過程事无巨细地展现在全体信众面前。“看哪,童贞女要怀孕生子,人要称他‘以马内利’”,选自《以赛亚书》7章14节,由此开始了圣剧的表演。圣剧展现了耶稣的诞生和圣诞节的由来,场景不断转换,人员按照《圣经》记载的顺序出场,当天使宣布“今天在伯利恒降生了救主,就是上帝应许的弥赛亚,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儿包着布躺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的时候,由天使组成的唱诗班证道《那就是记号了》。圣剧通俗易懂,在还原《圣经》的基础上,还带入了天津的本土特色,全程用天津话进行表演,增添了诙谐幽默的效果,而在耶稣降临后,带领全体兄弟姊妹祷告,将全场的气氛带入高潮。 (2)圣诞颂歌
在圣诞仪式中,圣诞颂歌是纪念仪式中相当重要的部分。西方音乐的发展历史与基督教教会音乐是息息相关的,基督教中圣剧,舞台剧,唱诗等礼仪中的音乐也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教堂音乐。基督教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其自身特用的音乐,而是常常选用犹太教《诗篇》中的唱词进行宗教仪式,同时又根据《新约圣经》中的“福音书”而创造出许多“福音颂歌”,如《以色列颂》、《尊主颂》等这两首颂歌作为基督教的感恩颂歌和降临节颂歌。中世纪教堂音乐以“福音颂歌”和“受难曲”为两大主题,而后渐渐发展出一种全新的音乐形式,即圣剧(清唱剧)。中世纪的教堂音乐在其发展中逐渐构成了如下四种形式:1.经文歌,单音无伴奏合唱。2.弥撒曲,是教堂大型礼仪音乐,有多种形式,如“大弥撒曲”、“奉献弥撒曲”等。3.赞美诗,复调的分解歌曲,无和声无伴奏。4.合唱赞美诗,即四声部合唱圣歌。现今的赞美诗多采用合唱赞美诗,分为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曲调。[2]
以本文所调查的天津山西路教堂为例,三个多小时的仪式中,包含三次会众唱诗,分别是:圣诞佳音歌、以马内利来临歌和齐来崇拜歌,以及应唱阿门颂。十五六世纪时,圣诞歌开始蓬勃,但由于清教教义主张严肃的生活与简单的宗教仪式,因此对圣诞歌有诸多的限制,直到十八世纪末才稍放松。当十九世纪后半期,圣诞歌又起了崭新的变化,有不少名音乐家都参与圣诞歌的编作及修订,一时圣诞歌如雨后春笋,成为热潮,据悉有四百多首圣诞颂歌。
本文主要介绍其中最富盛名的第73首《天使初报圣诞佳音》以及应唱《阿门颂》。《天使初报圣诞佳音》的英文歌名为「The First Noel」,Noel 是法文,从拉丁文引用而来,其意为“生日”。根据路加福音第二章10-12节记载:那天使对他们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你们要看见一个婴孩,包着布,卧在马槽里,那就是记号了。路加第二章记载的第一个圣诞庆祝的情形,与今天世俗的圣诞庆祝完全不同。这一次破天荒的圣诞庆祝,是在伯利恒的野地里举行的。四面环绕着的,只有青山绿水,明月浮云,幽马鸣虫,和闲花瑞草。当日的环境,何等天真安静。不像今天世俗庆祝圣诞的豪华布置及奢侈浪费。当年第一个圣誕是在夜间牧羊人按着更次,看守羊群的时候举行。牧人在黑夜里,忠心耿耿,儆醒看守,与世人在罪恶中金迷纸醉,日夕狂欢,有天渊之别。第一个圣诞庆祝的讲道,是由天使担任,讲辞虽短,但其中的意义却甚深颖。对牧人说「不要惧怕」并报告关乎万民的「大喜信息」。“耶稣基督”——永远是我们传讲信息的主题和中心。而这首「天使初报圣诞佳音」正是描述主耶稣降生的故事。
应唱《阿们颂》在本次仪式的第19个环节,“阿们”这个词不仅仅出现在这首颂歌中,也贯穿于整场仪式,每进行完一个环节或是一次祷告,主领人都会带领信众们默念“阿们”,因此“阿们”经常会被误认为是环节或仪式的结束语,自身不代表任何含义。其实,“阿们”的意思十分广泛,与“阿弥陀佛”相似,是经典的宗教语言,但两者都代表着一定的意义内涵。“阿们”来源于希伯来语,译为“希望这样”、“会是这样”、“诚心所愿”……在不同场合下“阿们”的意义有所变化,例如在《旧约》中“阿们”表示赞同和回应。我们归纳了《圣经》中“阿们”在不同场合所表达的意义:1.主耶稣的自称:如启3:14(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使者说,那为阿们的,为诚信真实见证的)2.赞美神:如诗篇106:48(愿众民都说:“阿们!”)3.在祷告祝福时常用到:(祷告奉耶稣的名,阿们!),上文可见,“阿们”即是祷告仪式的结束词,也是一个誓言,对上帝的认可和信奉。
三、圣诞仪式在天津的本土化
基督教传入中国已有超过两百年的历史,20世纪初,受到“东学西渐”的影响,圣诞节作为基督教文化的重要一环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基督教文化在中国历经起伏,基于中国文化对自身有所更新,耶稣诞辰纪念形式在中国越来越“本土化”。
在对天津市基督教会山西路教堂的圣诞仪式的实地考察中发现仪式与国外教堂的耶稣诞辰仪式不甚相同。有些传统的仪式因为天津当地的文化背景没有被选用,如重要的仪式子夜弥撒:在夜间12点时,随着圣诞钟声敲响,教友会齐唱颂歌“耶稣诞生白冷郡城,可亲可爱可敬圣婴……”,教堂还会搭起圣诞马棚,用来迎圣婴。为了纪念破晓时天使报佳音给牧羊的人,教堂会举行黎明弥撒。待到天明之际还要举行天明弥撒来纪念耶稣的诞生。[3]这一重要的仪式在天津山西路教堂被舍弃了。但同时又在融合了中国民间的艺术成分后诞生了许多新兴的圣诞夜节目内容。如前文所提到的在圣诞剧中身处社会底层的角色使用活泼俏皮的天津方言交谈,为严肃单调的圣诞剧加入了滑稽幽默的笑料元素,受到天津当地人的认同和喜爱。
1.舞蹈
舞蹈《彩虹》是传统的中国民间舞蹈,表演者是山西路教堂舞蹈组的信教徒,都为女性,身穿蓝粉相间的中式舞蹈服装,舞蹈着重突出身韵、身法和技巧,是中国古典舞的主要特点,这是山西路堂圣诞仪式的创新和本土化之一。
2.音乐剧
音乐剧表演《信仰之路》是由山西路堂的青年团契剧组出演,是一个仅有一年历史的团队,由此可以推测音乐剧这种表演形式是山西路教堂的圣诞耶稣庆典仪式中的新节目。音乐剧《信仰之路》与传统的圣诞剧不同,其中加入了很多中国本土元素,并且着重体现了信教的年轻人在平衡工作、生活和信仰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
该音乐剧讲述了一个年轻的基督教信仰者小玉的故事。小玉在加入了基督教会以后,工作日和周末常常要求教会参加礼拜和唱诗活动,因此减少了承担家中事务的时间,家人埋怨她不承担家中的责任,导致与父亲和姐姐的关系不似以往融洽,经常发生口角,父亲认为小玉为了并不存在的耶稣基督而忽略了家庭职责,向小玉发问“你的耶稣在哪里?”。因为信仰基督,小玉遵守基督教的教义,在道德方面坚守基督教的道德标准以马太福音第五、六、七章为例,其中论到天国的圣洁、公义、爱人、施舍、爱仇敌、禁食、祷告、进入光明、毋爱钱财、毋论断人、真诚无欺、听道行道等,在此种道德标准的规范下,小玉在工作中严词拒绝老板做假账的要求,更劝说老板和同事应该真诚待人、诚信做事,却得到了上司和同事的嘲笑,上司同样向小玉发问“你的耶稣在哪里?”,“耶稣给你发工资吗?”等疑问,并且辞退了小玉。小玉丢了工作,本想与男朋友一起去看演唱会,可男朋友却提出了在外过夜的要求,而基督教教义是绝对反对婚前性行为的,认为婚前性关系单纯强调性吸引关系,亵渎了婚姻的神圣性,违反了神的诫命,放纵情欲是种犯罪行为,性行为只能在夫妻间发生。所以小玉谨遵圣经中的要求,拒绝了男友在外过夜的提议,男友非常愤怒,遂与小玉分手,并再一次提出“你的耶稣在哪里?”的疑问。经历了家人、同僚和男友的不理解的小玉情绪低落,忧伤的来到了教堂,对教会的兄弟姐妹说出了自己的遭遇和胸中的疑惑。教会众人挽着手一起为小玉颂歌祈祷,小玉在兄弟姐妹的歌声中找到了自己虔心皈依的神——耶稣基督。
这个故事可以看到主角小玉因为信仰基督不再做过去做的错事,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一心向善。虽然身边的人不理解她的行为,甚至对基督提出质疑,但最后小玉在教会兄弟姐妹们的颂歌中求得了真理和内心深处的安宁。
3.沙画
山西路的圣诞纪念仪式中用沙画的形式展现了耶稣降临的过程,用沙画的方式讲述故事是一种新兴手段。沙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结合了现代人的审美观,依托基督教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达到了独特的艺术概念和观赏效果的完美结合,很受大众欢迎。不仅能让在场的观众充分、清晰的了解基督诞生的这段历史,还能拥有视觉上的享受。作画过程提前录制好,以视频的形式投影在舞台上,同时有六名身着白衣,戴着翅膀和花环的教徒扮成天使在舞台中央歌唱基督教圣歌。
四、结语
耶稣基督对西方文化有巨大的塑造作用,但目前仍缺乏该仪式的本土化研究。圣诞节作为西方文化意义体系的符号而存在,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体现了西方社会文化基础。本文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结合耶稣诞辰仪式的意义内涵和发展历程,介绍了天津耶稣诞辰纪念仪式,探索了耶稣诞辰仪式在“天津”这一地点的本土化发展历程。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在探索西方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之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节日。
参考文献:
[1]于学蕴,刘琳:《天津老教堂》,天津文艺出版社,2005年。
[2]卓新平:《基督教文化1600问》,东方出版社,2005年。
[3]毕文波:《圣诞节庆文化》,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