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 引言
在舞蹈艺术领域有这样一句格言叫作:“要做台上人,先做世上人”。这句话听似简单,但细品其中含义却也深奥非常。所谓“台上人”自然是指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所饰演的角色人物,但要做好这“台上人”则需要演员千锤百炼的表演功力及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艺术悟性。一个舞蹈演员除了要学习与掌握好舞蹈表演艺术的各种基本功外,还需谙熟"辨八形"(富、贫、贱、痴、疯、病、醉等)与"内八功"(喜、怒、悲、哀、惊、疑、呆、癫等)以及"外八功"(头、眼、口、手、腰、腿、裆、罡等等。)此等功夫的练就虽说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情,但若能够忍受非常之苦累,并能够做到持之以恒、矢志不移的话终会达到熟练掌握表演技能的境地,如再经过舞台上的反复锤炼后定能成为一个起码的“角儿”或成就一种演技上的流派。
一个舞蹈演员若要想真正地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高大完善地艺术形象,并被称之为德高望重或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绝非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一个舞蹈演员的修养必然要包括“台上”与“台下”的内容。如果说“台上”修养为舞蹈演员提供了表演的有力手段,那么“台下”修养则能够为舞蹈演员的表演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极大地帮助。我们应该认识到:“台上”与“台下”的修养共同对演员的艺术创造劳动产生着重要地作用,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二者之间存在着共同作用与辨证统一的关系。舞蹈演员“台下”修养的范畴甚广,我个人以为应着重从以下几点着力提高:
1 艺术素养的修养:
在舞蹈表演的天地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优秀的舞蹈演员所塑造与刻画的舞台人物形象总是闪耀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光彩,并感人至深、令人难忘;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有的演员虽练就了各种基本功甚至具有极高难度的艺术技巧,可是他们在舞台上塑造的艺术形象却不那么感人。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上的表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因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造成的感受和认识生活程度上的不同;有因性格、爱好的差异而造成的在表达能力、审美情趣上的悬殊;也有因气质、文化或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在表达方式、想象能力等艺术创造能力上的差异。但是,这一切归根结蒂都是艺术素养的差异。
舞蹈演员的艺术素养修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品格的修养,二是文化修养及专业理论修养,也就是演员知识结构的具备和对艺术普遍规律的把握。这两个方面是构成舞蹈演员艺术素养修养的决定性因素。
舞蹈演员的艺术素养决定着舞蹈演员在表演水平与层次上的高低。素养虽然是无形的,但反映在舞蹈演员的具体表演上却是让人容易感受得到的。同样一个节目,到了艺术素养水平较高地优秀舞蹈艺术家那里就是另一番天地;他们所扮演得人物尽管是我们在舞台上最为熟悉的形象,但却能给我们留下更多地认识和审美的价值;人们从他们的表演中可以生动形象地感觉到人物形象鲜活地性格面貌和全新地精神境界。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这些优秀的舞蹈艺术家内在的艺术素养加深了人物形象的感人力量,它蕴含着舞蹈艺术家卓越的见地与独特地理解以及艺术家的品格、情操等在这些人物身上所寄托的情感。他们的节目无论演多少次都会在再体验与再体现的创造过程中闪现出艺术创造的魅力。相反,一些艺术素养水平较低的舞蹈演员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他们的表演刻板守旧,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缺少灵感与生气;他们的艺术劳动少了许多新意,多了些许“匠人”之气。
2 文化素养的修养
舞蹈表演原本属于人类精神物质活动中的一种意识活动——即文化活动的范畴。因此,舞蹈演员文化素养的修养至关重要。舞蹈演员应在掌握表演基本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并应努力加强文化素养方面的修养。
舞蹈演员的文化素养不单指一般性的文字修养。舞蹈演员对作品中的每句伴唱唱词、每段伴奏音乐、每个身段动作设计只做到心里明白还远远不够,还要能讲出一番道理,并要在知其然的同时也要知其所以然、甚至对潜意识(潜台词)的深刻含义都要做到娴熟自如地理解。要做好这一切就需要文化素养。舞蹈演员要把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并指导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这就需要广博地文化知识。诸如哲学、美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一切与舞蹈表演有关的知识。总而言之,舞蹈演员加强文化素养的修养就是要加强对表演艺术创作共同的基本规律的修养和舞蹈艺术创作特有的基本规律的修养。
已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曾说过:"我把什么都联系上文化。比如我们评剧传统的表演方法:要说哭就真的鼻涕眼泪向下流,演员张着大嘴恨不能叫观众连小舌头都看得见;还有的演员用低级、色情的表演讨好观众,我认为这都是没有文化的原因;还有的演员唱词不固定,乱加些没有用的闲字、垫字,让人听着俗气;有些前辈艺人的演唱真有功夫、技术很高、嗓子也真好,但太高、太尖、太噪,缺乏含蓄、缺少深度,我也觉得这是没有文化的原因。"(新凤霞:《以苦为乐》)
舞蹈演员只有经过对文化知识的不断刻苦学习和钻研,才能将文化知识化作舞蹈表演所需要的艺术养料渗透到塑造角色的创作之中,并对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品位、气度产生作用。
"修养"其实就是兼容、就是吸收、就是锤炼,文化素养的修养对于舞蹈演员的表演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有助于演员在艺术实践中加以提高,加以深化,如分析作品、研究把握角色人物性格,进而充实演员的综合艺术素质等。这里所说的文化素养也不单指文化水平的高低与识字的多少,而是包含着广泛地文化艺术方面的素养积累,尤其是对相关的艺术门类的知识积累。
3 生活素养的修养:
舞蹈艺术是塑造形象的艺术,生活是艺术形象的基础;舞蹈演员要以生活的本质为基础来塑造艺术形象,来塑造作品与舞台中的各类人物。舞蹈演员为了实现在艺术上的塑造与刻画均获成功,就必须要对生活有较为深刻地理解感悟与体察体验,并能对所体察与体验的生活加以分析与总结。已故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大师金山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体验,无从体现;没有体现,何必体验;体验要深,体现要真。”这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生活基础在一切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为此,作为舞蹈演员就应注意对生活的积累,并要提高对生活的识别能力;同时应加深对生活的现象和本质的研究与分析,并要高度概括与充分认识生活的本质。若要实现这一方面的提高就要提高生活素养方面的修养。
舞蹈演员的生活积累一般来说源于两个方面:即直接生活的积累和间接生活的积累。舞蹈演员为再现自己所表演的艺术对象常常需要置身到对象所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他们的行为、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这叫直接生活积累。由于舞蹈作品中的角色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往往表现出时过境迁或现实生活中已不复存在的特点,如一些表现传统历史舞蹈中的人与事。为了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出角色人物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演员常常需要借助有关历史资料、历史遗迹或其它艺术门类中的有关记载来加以描绘与转述,这叫间接生活积累。
舞蹈艺术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艺术形象,反映的是高度集中的社会本质生活。因此,舞蹈演员就不能局限于一般地生活体验,也不能一般地掌握现实或历史的生活知识层面;而应该从人类生活历史的大千世界中去捕捉千姿百态的人物和气象万千地社会生活。
很多舞蹈演员由于长期生活在群众之中,所以他们的表演除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外还具有深刻地生活本质反映;其中,不乏一些有心于生活的演员。当他们感受到当地山川奇异、鬼斧神工的灵气后便创造出了不少的特技表演。如有些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从戏剧的"变脸"、"藏刀";"耍牙"、"滚灯"、"飞叉";"板凳功"、"耍伞"、"耍稻草";"鸳鸯踩莲"、"六月歇凉"、"糖蜂采花"、"边鱼上滩"、"鸭子浮水"等身段套路和扇舞套路中借鉴发展、巧妙运用了许多动作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其它一些艺术形式中所少见的。
应该说舞蹈演员的“台下”修养远远不止上述三点,它还有着非常宽泛地内容。作为一名有为的舞蹈演员应着力加强与提高这三个方面的修养,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加强与提高其它方面的“台下”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台下”修养全方位的提高,并与“台上”修养相映成辉、相得益彰;一个舞蹈演员如果具备了上档次、高水平的“台上”与“台下”修养,其表演艺术必然能功成名就、凯歌高奏,并能够在艺术上真正达到“登大坟而小丘”与出神入化地高远境界。
在舞蹈艺术领域有这样一句格言叫作:“要做台上人,先做世上人”。这句话听似简单,但细品其中含义却也深奥非常。所谓“台上人”自然是指舞蹈演员在舞台上所饰演的角色人物,但要做好这“台上人”则需要演员千锤百炼的表演功力及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艺术悟性。一个舞蹈演员除了要学习与掌握好舞蹈表演艺术的各种基本功外,还需谙熟"辨八形"(富、贫、贱、痴、疯、病、醉等)与"内八功"(喜、怒、悲、哀、惊、疑、呆、癫等)以及"外八功"(头、眼、口、手、腰、腿、裆、罡等等。)此等功夫的练就虽说属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事情,但若能够忍受非常之苦累,并能够做到持之以恒、矢志不移的话终会达到熟练掌握表演技能的境地,如再经过舞台上的反复锤炼后定能成为一个起码的“角儿”或成就一种演技上的流派。
一个舞蹈演员若要想真正地在观众心目中树立起一个高大完善地艺术形象,并被称之为德高望重或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绝非一件轻而易举之事;一个舞蹈演员的修养必然要包括“台上”与“台下”的内容。如果说“台上”修养为舞蹈演员提供了表演的有力手段,那么“台下”修养则能够为舞蹈演员的表演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极大地帮助。我们应该认识到:“台上”与“台下”的修养共同对演员的艺术创造劳动产生着重要地作用,并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二者之间存在着共同作用与辨证统一的关系。舞蹈演员“台下”修养的范畴甚广,我个人以为应着重从以下几点着力提高:
1 艺术素养的修养:
在舞蹈表演的天地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优秀的舞蹈演员所塑造与刻画的舞台人物形象总是闪耀着与众不同的艺术光彩,并感人至深、令人难忘;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有的演员虽练就了各种基本功甚至具有极高难度的艺术技巧,可是他们在舞台上塑造的艺术形象却不那么感人。舞蹈演员在舞台表演上的表现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产生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因个人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造成的感受和认识生活程度上的不同;有因性格、爱好的差异而造成的在表达能力、审美情趣上的悬殊;也有因气质、文化或思维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在表达方式、想象能力等艺术创造能力上的差异。但是,这一切归根结蒂都是艺术素养的差异。
舞蹈演员的艺术素养修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品格的修养,二是文化修养及专业理论修养,也就是演员知识结构的具备和对艺术普遍规律的把握。这两个方面是构成舞蹈演员艺术素养修养的决定性因素。
舞蹈演员的艺术素养决定着舞蹈演员在表演水平与层次上的高低。素养虽然是无形的,但反映在舞蹈演员的具体表演上却是让人容易感受得到的。同样一个节目,到了艺术素养水平较高地优秀舞蹈艺术家那里就是另一番天地;他们所扮演得人物尽管是我们在舞台上最为熟悉的形象,但却能给我们留下更多地认识和审美的价值;人们从他们的表演中可以生动形象地感觉到人物形象鲜活地性格面貌和全新地精神境界。这其中的奥秘就在于这些优秀的舞蹈艺术家内在的艺术素养加深了人物形象的感人力量,它蕴含着舞蹈艺术家卓越的见地与独特地理解以及艺术家的品格、情操等在这些人物身上所寄托的情感。他们的节目无论演多少次都会在再体验与再体现的创造过程中闪现出艺术创造的魅力。相反,一些艺术素养水平较低的舞蹈演员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他们的表演刻板守旧,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缺少灵感与生气;他们的艺术劳动少了许多新意,多了些许“匠人”之气。
2 文化素养的修养
舞蹈表演原本属于人类精神物质活动中的一种意识活动——即文化活动的范畴。因此,舞蹈演员文化素养的修养至关重要。舞蹈演员应在掌握表演基本功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并应努力加强文化素养方面的修养。
舞蹈演员的文化素养不单指一般性的文字修养。舞蹈演员对作品中的每句伴唱唱词、每段伴奏音乐、每个身段动作设计只做到心里明白还远远不够,还要能讲出一番道理,并要在知其然的同时也要知其所以然、甚至对潜意识(潜台词)的深刻含义都要做到娴熟自如地理解。要做好这一切就需要文化素养。舞蹈演员要把自己的艺术实践总结上升为理论,并指导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这就需要广博地文化知识。诸如哲学、美学、历史、文学、音乐、美术,以及一切与舞蹈表演有关的知识。总而言之,舞蹈演员加强文化素养的修养就是要加强对表演艺术创作共同的基本规律的修养和舞蹈艺术创作特有的基本规律的修养。
已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曾说过:"我把什么都联系上文化。比如我们评剧传统的表演方法:要说哭就真的鼻涕眼泪向下流,演员张着大嘴恨不能叫观众连小舌头都看得见;还有的演员用低级、色情的表演讨好观众,我认为这都是没有文化的原因;还有的演员唱词不固定,乱加些没有用的闲字、垫字,让人听着俗气;有些前辈艺人的演唱真有功夫、技术很高、嗓子也真好,但太高、太尖、太噪,缺乏含蓄、缺少深度,我也觉得这是没有文化的原因。"(新凤霞:《以苦为乐》)
舞蹈演员只有经过对文化知识的不断刻苦学习和钻研,才能将文化知识化作舞蹈表演所需要的艺术养料渗透到塑造角色的创作之中,并对自己所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品位、气度产生作用。
"修养"其实就是兼容、就是吸收、就是锤炼,文化素养的修养对于舞蹈演员的表演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有助于演员在艺术实践中加以提高,加以深化,如分析作品、研究把握角色人物性格,进而充实演员的综合艺术素质等。这里所说的文化素养也不单指文化水平的高低与识字的多少,而是包含着广泛地文化艺术方面的素养积累,尤其是对相关的艺术门类的知识积累。
3 生活素养的修养:
舞蹈艺术是塑造形象的艺术,生活是艺术形象的基础;舞蹈演员要以生活的本质为基础来塑造艺术形象,来塑造作品与舞台中的各类人物。舞蹈演员为了实现在艺术上的塑造与刻画均获成功,就必须要对生活有较为深刻地理解感悟与体察体验,并能对所体察与体验的生活加以分析与总结。已故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大师金山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没有体验,无从体现;没有体现,何必体验;体验要深,体现要真。”这段话言简意赅地说明了生活基础在一切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作用。为此,作为舞蹈演员就应注意对生活的积累,并要提高对生活的识别能力;同时应加深对生活的现象和本质的研究与分析,并要高度概括与充分认识生活的本质。若要实现这一方面的提高就要提高生活素养方面的修养。
舞蹈演员的生活积累一般来说源于两个方面:即直接生活的积累和间接生活的积累。舞蹈演员为再现自己所表演的艺术对象常常需要置身到对象所生活的环境中去观察他们的行为、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这叫直接生活积累。由于舞蹈作品中的角色和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往往表现出时过境迁或现实生活中已不复存在的特点,如一些表现传统历史舞蹈中的人与事。为了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出角色人物的生活面貌和思想感情,演员常常需要借助有关历史资料、历史遗迹或其它艺术门类中的有关记载来加以描绘与转述,这叫间接生活积累。
舞蹈艺术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艺术形象,反映的是高度集中的社会本质生活。因此,舞蹈演员就不能局限于一般地生活体验,也不能一般地掌握现实或历史的生活知识层面;而应该从人类生活历史的大千世界中去捕捉千姿百态的人物和气象万千地社会生活。
很多舞蹈演员由于长期生活在群众之中,所以他们的表演除了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外还具有深刻地生活本质反映;其中,不乏一些有心于生活的演员。当他们感受到当地山川奇异、鬼斧神工的灵气后便创造出了不少的特技表演。如有些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从戏剧的"变脸"、"藏刀";"耍牙"、"滚灯"、"飞叉";"板凳功"、"耍伞"、"耍稻草";"鸳鸯踩莲"、"六月歇凉"、"糖蜂采花"、"边鱼上滩"、"鸭子浮水"等身段套路和扇舞套路中借鉴发展、巧妙运用了许多动作模式等等。这些都是其它一些艺术形式中所少见的。
应该说舞蹈演员的“台下”修养远远不止上述三点,它还有着非常宽泛地内容。作为一名有为的舞蹈演员应着力加强与提高这三个方面的修养,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加强与提高其它方面的“台下”修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台下”修养全方位的提高,并与“台上”修养相映成辉、相得益彰;一个舞蹈演员如果具备了上档次、高水平的“台上”与“台下”修养,其表演艺术必然能功成名就、凯歌高奏,并能够在艺术上真正达到“登大坟而小丘”与出神入化地高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