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年徒步汉江,古栈道闯入视野。后来写过一个很长的稿子,不卖座,也就丢下了。谁承想,前两年贴了一些在网上,竟然招来东京电话,原来是NHK看到了,他们要拍古栈道。
老实说。这个电话让我心里有点慌,有点虚。看到过一个资料,日本人对其古代道路的研究深度让人感叹:他们甚至应用空间摄影等技术,测量了当年修筑的10-15米的沟状通过台地和凿开丘陵的道路痕迹。这些道路是在公元七世纪(600年代)由大和政权建设的,当时以首都平城京(今奈良市郊外)为中心,有通向本州、四国、九州三岛及附属诸岛的七条干线道路,全长大约6500公里,被称为“七道驿路”……
可我们呢?我们做过些什么?
几年前漂流汉江,才又捡起古栈道一次次重新跑。行走在秦巴山中汉江两岸,行走在自然和祖先宽大的胸怀中,我满心惶惑和茫然,觉得有一种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迷宫的感觉。觉得自己触摸到了一种美——一种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被我们一直忽视的然而却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美。
莽莽秦岭分界我国南北气候,巍峨挺拔,高峻险陡,栈道的选线大多是在羊肠小道的基础上因水而成,沿着河谷前进。因远古时无水文资料,分布于河谷近侧的道路每遇洪水常被淹没。于是,就只有将路基逐渐升高。年复一年,越升越高。如褒斜道南段汉魏时下游高约8米,中游高约5米,上游高约2至3米。隋唐以后,谷口一段已高达20至30米了。至明清,谷口一段高70至300米,中段也达30至70米了。有些地方仅升高路基还是不行,这时,真正的“栈道”出现了。何谓栈道?诸葛亮先生总结说:“其阁梁一头人山腹,一头立柱于水中”;又一古人顾祖禹说:“缘坡岭行,有缺处,以木续之成道,如桥然,所谓栈道也”;今人郭荣章先生说;“何谓栈阁,即在陡峻的山崖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所构成的通道”。
这几条艰险的古栈道,是一个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也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级“高速公路”。与那条后来不知怎么被侍弄成中华民族象征的绕国大墙相比,它们的主要作用不在防御而在沟通。从现存资料看,早在传说中的周武王伐纣时,就有来自南方的庸、蜀、羌、髦、微、陆、彭、濮等古国和古民族参战,这说明,早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秦岭已经不可阻挡兵马。战国时文献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之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褒斜、故道、傥骆、子午、荔枝、文川、金牛、米仓、阴平等十余条古栈道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并不很远的民国年问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几十年前才有铁路之前,先民们的沟通主要就是靠着这几条古栈道。
我们寻访秦岭古道的行程首先从陕西宁强出发,向南往四川方向走。一路走一路佩服我们的先民——当今信息时代川陕间最重要的公路316国道的选线,竟然基本和当年的古栈道重台,可见当年古栈道开辟的科技含量。
过了省界,正在修棋盘关隧道,堵车,和当地老人闲聊。老人日:什么棋盘关?应该叫七盘关!怎么怎么留下来的,老人一说就说到几千年。我们相信他。因为关口旁边就有清清楚楚的古栈道遗迹,很长很长的一段石台阶,宽过武当山古神道。再找,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有古关口、石墙、石门臼之类遗迹横七竖八历历在目。
继续往南,就进了四川,扑面而来是著名天险老虎嘴,公路盘旋在山岩上炸出的凹槽里,脚下嘉陵江水滔滔,再往前。被圈起一块收门票,为旅游名胜明月峡。那里我见到了几年来见过的最完整的古栈孔遗迹,成排成片,蔚为壮观。不过,有两段是CCTV拍三国电视片时留下的仿制品,游览时需仔细鉴别。
过了日月月峡就是广元,武则天大皇帝的故里。再南行,过剑门蜀道,成都府便遥遥在望。芙蓉城现有“五牛牌”香烟,大约也与这“五丁道”有关。
五丁道通达四川以后,继续向南延伸,还有一条汉中人张骞努力开辟的、至少在汉代已经通达大夏(今阿富汗一带)却至今未能彻底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南丝绸之路”。
想想秦巴之间,汉江为横,栈道为纵,就这么构成了与外界沟通、联络四方的庞大网络!这个网络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不信我一条一条数给你看。
陕西汉中市北十多公里,褒河出秦岭处,现在是个大水库,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用于交通的人工隧道沉睡水底。《石门铭》记述其往昔盛况日:“穹窿高阁,有车麟麟。威夷石道,驷牲其骃。千载绝轨,百辆更新。”“石门”之名来自皇帝诏书,可见这在当时也算一件大事,时在东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差不多两千年前的事情了。
石门是古褒斜栈道的一部分,先民们在二千年前怎样打通这个隧道的?文献高度概括地记载:“积薪一炬石为坼,锤凿既加如削腐”。石门声名远播,不仅在于这个利用岩石热胀冷缩物理特性创造的世界第一,更在于石门隧道内壁以及南北山崖间的总计百余种摩崖石刻。当年修建褒斜水库时,有一部分文物被搬迁到了汉中市博物馆,著名的就是“石门十三品”,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华书局版《辞海》封面二字,即从其中《石门颂》所拓。当年石门建成后,凡遇栈道通塞、修葺之事,历代过往的文人骚客、达官显贵感慨之余常就地题刻以抒怀,留下被后世称之为“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多晶体的文化珍品”。专家说,这些摩崖石刻代表了我国古代书法演变的重要阶段——由篆而隶。从中,可窥见篆体之遗风、汉隶之神韵、楷书之先河,可称书体演变的天然教科书,被誉为“国之瑰宝”和“书法宝库”—这几乎是贯穿汉江的十余条古栈道中被保存的最好的文物了。更多的遗迹,大多在修路筑坝时被炸毁或者沉没荒野。
诸条古栈道中,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是最便捷也最艰险的一条,其南口曰傥,在陕西洋县傥水河口,北口在陕西周至县西骆峪,故名。
傥骆道长约四百八十华里,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人烟稀少猛兽出没。诗仙李太白《蜀道难》云:…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石梯石栈相钩连……难以考证他老人家是不是走过傥骆道,百姓们却是至今还把他当做太白神仙供奉,为三太白。史书上倒是郑重记载了李白时代走过傥骆道的几个名人:公元784年,大唐德宗建中年间,德宗皇帝李适的大女儿唐安公主走出秦岭大山,过了傥水河口不久,就不堪艰险暴病而亡,年仅23岁,洋县城西20公里马畅镇现存唐安公主墓。是年,大诗人白居易12岁,离他在日后在傥骆道北口的周至县做主管政法的县官,还有数十年。
唐安公主是随父亲躲避兵变而逃亡的,百年之后,大唐盛世还有一位皇帝僖宗李儇,因为差不多的原因,也从傥骆道亡命奔逃,《旧唐书》载:“广明元年(880年)庚辰朔、辛巳,贼据潼关……是曰,上与诸王、妃、侯数百骑,自子城含光殿、金光门出幸山南。文武百官不知,并无从者,京城宴然……”皇帝做成这样,千年之后我等草民除了觉得惶惑不解,兴趣其实不大。我更感兴趣另一位正史上没有、但可能真从傥骆道逃亡过的名女人——杨贵妃。民间有传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在陕西兴平马嵬坡上吊的,只是一个替死鬼。玄宗皇帝处理了儿女情长,从褒斜古栈道入了四川,38岁的杨玉环女士则被偷偷安排过傥骆道沿汉江达长江到扬州,后来竟漂洋过海去了日本,至今该岛国的山口县向津具半岛尚存“杨贵妃故里”,留下不少古迹。有人还从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找出这个传说具有真实性的证据:比如“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等等。白居易写下这些的时候,距事件发生也就几十年,当事者有些还在人世,掌握实情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尚在本朝,宣传纪律不可能允许将实情和盘托出可以想见,只好遮遮掩掩埋下伏笔,后人看不懂,那是智商问题。
贯通秦岭的诸条古栈道中,有一条干脆就是因为这个名女人而改名,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这件事。荔枝道,原称间道。杨玉环嗜食荔枝,朝廷遂在四川涪陵建优质荔枝园,并修整四川涪陵至长安的道路,取道达州(今四川达县),从陕西西乡快马入子午谷,至长安不过三日,进呈贵妃的荔枝犹新鲜如初。杜甫曾对之叹曰:“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关于傥骆道他也写过一首诗:“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齿背时,回头却向秦云哭”,令人唏嘘。
遗憾的是,轮到我们走到这里,那个年代的遗迹在人烟稠密处已经看不到什么了。洋县是个偏远地区,还算稍好,城中央有一个唐代古塔,正被圈起来在周边搞“开发”。开明寺塔顶当地人称原来有了不得的佛像,前两年刚被人盗走。
城边本来还有蔡伦墓以及好几个古寺,可是当时天热得人心浮气躁,这些古董斯时于我也就是个古地标,别无意义,便去找古栈道南口傥水河。
站在洋县城边的傥河水库北望苍茫秦岭,不由想起大山另一边我故乡关中周至县的西骆峪水库。斯时残阳如血,天地暗红颜色暧昧,正适合胡思乱想。几个在镜头里蹦蹦跳跳做鬼脸的孩子,不由让我想起我的童年。小时候,我也曾和伙伴们在西骆峪水库嬉戏。从故乡的田野里向南遥望,悠长秦岭也如现在像一堵蓝墙,环卫着八百里秦川。那时每看着水库后面山口里那条遥远的山谷,感觉神秘极了,总觉得里面有无尽的宝藏。水库旁边有几列土质大残墙,大人们说那是古骆峪国留下的。
这秦岭两边一南一北的两个水库,正是傥骆道的南北出口。只是,触目所见,水库坝上游人不少,赏景的不多,大都围着餐桌正吃个红光满面。傥河水库的鱼,正成为当地人隆重推荐的一道名菜。眼见四周食客如云,心中古韵荡然无存。
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弃公路,按照洋县文博馆长周忠庆先生的指点,走四郎乡,奔向秦岭。
这一路开始有点意思了。当然,需要你有极端丰富的想象力。途中有古道山、支锅石、饭菜垭、马道梁、汉王山之类,空留下一些地名和传说,和一般常见的丘陵地带风物无异。快到华阳镇的牛岭才算看到一点像样的古迹:一个巨大的石牛,可惜前两年被雷劈了,四分五裂,碎片淹没在茂密的箭竹林里。不过,认真观察羊肠小道,还是能看出荒草淹没下的一丈多宽的路基,间或还有石阶梯,依稀可见当年繁盛。
在华阳,欣喜地看到大量的栈孔,多曰疲惫烦躁因此一扫而光。华阳位于两河相汇处的一个船形盆地,河口有一石碑,只是不知是洪水冲刷还是另有原因,空空荡荡竟全无一字。
汉中地方志办郭鹏老先生二十年前曾在华阳河边的悬崖上看到过有字的东西——唐代的石刻,4行26字:“建中三年造此得意阁并回河镇,同节度副使张大侠,石工张浚记”,但我们已看不到了,早在修公路的时候就已被炸成碎片,不知所踪。华阳老街的石板路已经铺了水泥,两边的老屋倒还是很多。古镇旁边还有一个不知年代的古城遗址,残存下来的也只有正在成为庄稼地的城墙,随便走走,抠出一大把古瓷片……
从华阳再走傥骆道就进入了长青自然保护区,这一带的保护区众多,国家级的、省级的、县级的,多到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其各自地盘。进保护区,过兴隆岭,翻四十里吊沟,一路阴雨霏霏,整天弯腰穿梭在箭竹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肉体饱受摧残,精神极端愉悦。这一带,现在虽然已经是几个不同保护区的核心区,早已草木茂盛,人迹罕至,但古道的路基还是能时时看见。几天后,走到傥骆道中段周至县的老县城,也是一些残破的古迹,却看得人疲惫不堪,便决定暂且中断古道行程,去爬太白山放松一下。没想到的是,以前的印象里,太白山也就是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之类,这一路竟然看到最多的是古佛像,比我们在南傥骆道看到的全部古迹还令人感叹。
这次行走归来,大家均有同感:逐条古道其实是一部活的中国历史,方方面面都浩如烟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有目的地寻访,会大有收获。
沿途古迹众多,你有慧心、有慧眼,自当目不暇接。
老实说。这个电话让我心里有点慌,有点虚。看到过一个资料,日本人对其古代道路的研究深度让人感叹:他们甚至应用空间摄影等技术,测量了当年修筑的10-15米的沟状通过台地和凿开丘陵的道路痕迹。这些道路是在公元七世纪(600年代)由大和政权建设的,当时以首都平城京(今奈良市郊外)为中心,有通向本州、四国、九州三岛及附属诸岛的七条干线道路,全长大约6500公里,被称为“七道驿路”……
可我们呢?我们做过些什么?
几年前漂流汉江,才又捡起古栈道一次次重新跑。行走在秦巴山中汉江两岸,行走在自然和祖先宽大的胸怀中,我满心惶惑和茫然,觉得有一种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迷宫的感觉。觉得自己触摸到了一种美——一种流淌在我们血脉里的,被我们一直忽视的然而却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美。
莽莽秦岭分界我国南北气候,巍峨挺拔,高峻险陡,栈道的选线大多是在羊肠小道的基础上因水而成,沿着河谷前进。因远古时无水文资料,分布于河谷近侧的道路每遇洪水常被淹没。于是,就只有将路基逐渐升高。年复一年,越升越高。如褒斜道南段汉魏时下游高约8米,中游高约5米,上游高约2至3米。隋唐以后,谷口一段已高达20至30米了。至明清,谷口一段高70至300米,中段也达30至70米了。有些地方仅升高路基还是不行,这时,真正的“栈道”出现了。何谓栈道?诸葛亮先生总结说:“其阁梁一头人山腹,一头立柱于水中”;又一古人顾祖禹说:“缘坡岭行,有缺处,以木续之成道,如桥然,所谓栈道也”;今人郭荣章先生说;“何谓栈阁,即在陡峻的山崖间,凿石架木,下撑以柱,上覆以板所构成的通道”。
这几条艰险的古栈道,是一个早于万里长城的巨大土木工程,也是中国古代的国家级“高速公路”。与那条后来不知怎么被侍弄成中华民族象征的绕国大墙相比,它们的主要作用不在防御而在沟通。从现存资料看,早在传说中的周武王伐纣时,就有来自南方的庸、蜀、羌、髦、微、陆、彭、濮等古国和古民族参战,这说明,早在中国历史上的传说时代,秦岭已经不可阻挡兵马。战国时文献说:“栈道千里,通于蜀汉。”之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褒斜、故道、傥骆、子午、荔枝、文川、金牛、米仓、阴平等十余条古栈道担当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在并不很远的民国年问有了现代意义上的公路、几十年前才有铁路之前,先民们的沟通主要就是靠着这几条古栈道。
我们寻访秦岭古道的行程首先从陕西宁强出发,向南往四川方向走。一路走一路佩服我们的先民——当今信息时代川陕间最重要的公路316国道的选线,竟然基本和当年的古栈道重台,可见当年古栈道开辟的科技含量。
过了省界,正在修棋盘关隧道,堵车,和当地老人闲聊。老人日:什么棋盘关?应该叫七盘关!怎么怎么留下来的,老人一说就说到几千年。我们相信他。因为关口旁边就有清清楚楚的古栈道遗迹,很长很长的一段石台阶,宽过武当山古神道。再找,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有古关口、石墙、石门臼之类遗迹横七竖八历历在目。
继续往南,就进了四川,扑面而来是著名天险老虎嘴,公路盘旋在山岩上炸出的凹槽里,脚下嘉陵江水滔滔,再往前。被圈起一块收门票,为旅游名胜明月峡。那里我见到了几年来见过的最完整的古栈孔遗迹,成排成片,蔚为壮观。不过,有两段是CCTV拍三国电视片时留下的仿制品,游览时需仔细鉴别。
过了日月月峡就是广元,武则天大皇帝的故里。再南行,过剑门蜀道,成都府便遥遥在望。芙蓉城现有“五牛牌”香烟,大约也与这“五丁道”有关。
五丁道通达四川以后,继续向南延伸,还有一条汉中人张骞努力开辟的、至少在汉代已经通达大夏(今阿富汗一带)却至今未能彻底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南丝绸之路”。
想想秦巴之间,汉江为横,栈道为纵,就这么构成了与外界沟通、联络四方的庞大网络!这个网络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
不信我一条一条数给你看。
陕西汉中市北十多公里,褒河出秦岭处,现在是个大水库,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用于交通的人工隧道沉睡水底。《石门铭》记述其往昔盛况日:“穹窿高阁,有车麟麟。威夷石道,驷牲其骃。千载绝轨,百辆更新。”“石门”之名来自皇帝诏书,可见这在当时也算一件大事,时在东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差不多两千年前的事情了。
石门是古褒斜栈道的一部分,先民们在二千年前怎样打通这个隧道的?文献高度概括地记载:“积薪一炬石为坼,锤凿既加如削腐”。石门声名远播,不仅在于这个利用岩石热胀冷缩物理特性创造的世界第一,更在于石门隧道内壁以及南北山崖间的总计百余种摩崖石刻。当年修建褒斜水库时,有一部分文物被搬迁到了汉中市博物馆,著名的就是“石门十三品”,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中华书局版《辞海》封面二字,即从其中《石门颂》所拓。当年石门建成后,凡遇栈道通塞、修葺之事,历代过往的文人骚客、达官显贵感慨之余常就地题刻以抒怀,留下被后世称之为“人类共有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多晶体的文化珍品”。专家说,这些摩崖石刻代表了我国古代书法演变的重要阶段——由篆而隶。从中,可窥见篆体之遗风、汉隶之神韵、楷书之先河,可称书体演变的天然教科书,被誉为“国之瑰宝”和“书法宝库”—这几乎是贯穿汉江的十余条古栈道中被保存的最好的文物了。更多的遗迹,大多在修路筑坝时被炸毁或者沉没荒野。
诸条古栈道中,傥骆道最靠近秦岭主峰太白山,是最便捷也最艰险的一条,其南口曰傥,在陕西洋县傥水河口,北口在陕西周至县西骆峪,故名。
傥骆道长约四百八十华里,途中要翻越太白山周围的五六座分水岭,人烟稀少猛兽出没。诗仙李太白《蜀道难》云:…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石梯石栈相钩连……难以考证他老人家是不是走过傥骆道,百姓们却是至今还把他当做太白神仙供奉,为三太白。史书上倒是郑重记载了李白时代走过傥骆道的几个名人:公元784年,大唐德宗建中年间,德宗皇帝李适的大女儿唐安公主走出秦岭大山,过了傥水河口不久,就不堪艰险暴病而亡,年仅23岁,洋县城西20公里马畅镇现存唐安公主墓。是年,大诗人白居易12岁,离他在日后在傥骆道北口的周至县做主管政法的县官,还有数十年。
唐安公主是随父亲躲避兵变而逃亡的,百年之后,大唐盛世还有一位皇帝僖宗李儇,因为差不多的原因,也从傥骆道亡命奔逃,《旧唐书》载:“广明元年(880年)庚辰朔、辛巳,贼据潼关……是曰,上与诸王、妃、侯数百骑,自子城含光殿、金光门出幸山南。文武百官不知,并无从者,京城宴然……”皇帝做成这样,千年之后我等草民除了觉得惶惑不解,兴趣其实不大。我更感兴趣另一位正史上没有、但可能真从傥骆道逃亡过的名女人——杨贵妃。民间有传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在陕西兴平马嵬坡上吊的,只是一个替死鬼。玄宗皇帝处理了儿女情长,从褒斜古栈道入了四川,38岁的杨玉环女士则被偷偷安排过傥骆道沿汉江达长江到扬州,后来竟漂洋过海去了日本,至今该岛国的山口县向津具半岛尚存“杨贵妃故里”,留下不少古迹。有人还从白居易著名的《长恨歌》中找出这个传说具有真实性的证据:比如“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等等。白居易写下这些的时候,距事件发生也就几十年,当事者有些还在人世,掌握实情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尚在本朝,宣传纪律不可能允许将实情和盘托出可以想见,只好遮遮掩掩埋下伏笔,后人看不懂,那是智商问题。
贯通秦岭的诸条古栈道中,有一条干脆就是因为这个名女人而改名,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就是这件事。荔枝道,原称间道。杨玉环嗜食荔枝,朝廷遂在四川涪陵建优质荔枝园,并修整四川涪陵至长安的道路,取道达州(今四川达县),从陕西西乡快马入子午谷,至长安不过三日,进呈贵妃的荔枝犹新鲜如初。杜甫曾对之叹曰:“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关于傥骆道他也写过一首诗:“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齿背时,回头却向秦云哭”,令人唏嘘。
遗憾的是,轮到我们走到这里,那个年代的遗迹在人烟稠密处已经看不到什么了。洋县是个偏远地区,还算稍好,城中央有一个唐代古塔,正被圈起来在周边搞“开发”。开明寺塔顶当地人称原来有了不得的佛像,前两年刚被人盗走。
城边本来还有蔡伦墓以及好几个古寺,可是当时天热得人心浮气躁,这些古董斯时于我也就是个古地标,别无意义,便去找古栈道南口傥水河。
站在洋县城边的傥河水库北望苍茫秦岭,不由想起大山另一边我故乡关中周至县的西骆峪水库。斯时残阳如血,天地暗红颜色暧昧,正适合胡思乱想。几个在镜头里蹦蹦跳跳做鬼脸的孩子,不由让我想起我的童年。小时候,我也曾和伙伴们在西骆峪水库嬉戏。从故乡的田野里向南遥望,悠长秦岭也如现在像一堵蓝墙,环卫着八百里秦川。那时每看着水库后面山口里那条遥远的山谷,感觉神秘极了,总觉得里面有无尽的宝藏。水库旁边有几列土质大残墙,大人们说那是古骆峪国留下的。
这秦岭两边一南一北的两个水库,正是傥骆道的南北出口。只是,触目所见,水库坝上游人不少,赏景的不多,大都围着餐桌正吃个红光满面。傥河水库的鱼,正成为当地人隆重推荐的一道名菜。眼见四周食客如云,心中古韵荡然无存。
这样不是办法。于是弃公路,按照洋县文博馆长周忠庆先生的指点,走四郎乡,奔向秦岭。
这一路开始有点意思了。当然,需要你有极端丰富的想象力。途中有古道山、支锅石、饭菜垭、马道梁、汉王山之类,空留下一些地名和传说,和一般常见的丘陵地带风物无异。快到华阳镇的牛岭才算看到一点像样的古迹:一个巨大的石牛,可惜前两年被雷劈了,四分五裂,碎片淹没在茂密的箭竹林里。不过,认真观察羊肠小道,还是能看出荒草淹没下的一丈多宽的路基,间或还有石阶梯,依稀可见当年繁盛。
在华阳,欣喜地看到大量的栈孔,多曰疲惫烦躁因此一扫而光。华阳位于两河相汇处的一个船形盆地,河口有一石碑,只是不知是洪水冲刷还是另有原因,空空荡荡竟全无一字。
汉中地方志办郭鹏老先生二十年前曾在华阳河边的悬崖上看到过有字的东西——唐代的石刻,4行26字:“建中三年造此得意阁并回河镇,同节度副使张大侠,石工张浚记”,但我们已看不到了,早在修公路的时候就已被炸成碎片,不知所踪。华阳老街的石板路已经铺了水泥,两边的老屋倒还是很多。古镇旁边还有一个不知年代的古城遗址,残存下来的也只有正在成为庄稼地的城墙,随便走走,抠出一大把古瓷片……
从华阳再走傥骆道就进入了长青自然保护区,这一带的保护区众多,国家级的、省级的、县级的,多到我至今也没搞清楚其各自地盘。进保护区,过兴隆岭,翻四十里吊沟,一路阴雨霏霏,整天弯腰穿梭在箭竹茂密的原始森林中,肉体饱受摧残,精神极端愉悦。这一带,现在虽然已经是几个不同保护区的核心区,早已草木茂盛,人迹罕至,但古道的路基还是能时时看见。几天后,走到傥骆道中段周至县的老县城,也是一些残破的古迹,却看得人疲惫不堪,便决定暂且中断古道行程,去爬太白山放松一下。没想到的是,以前的印象里,太白山也就是自然风光和野生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之类,这一路竟然看到最多的是古佛像,比我们在南傥骆道看到的全部古迹还令人感叹。
这次行走归来,大家均有同感:逐条古道其实是一部活的中国历史,方方面面都浩如烟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有目的地寻访,会大有收获。
沿途古迹众多,你有慧心、有慧眼,自当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