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童书籍插画与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guiyea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插画是文学与绘画的完美结合,它运用可视化图形来表达书中的思想内容。插画在书籍中具有解释文字、强调意图、补充想法的作用,在书籍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以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让读者对书中的主题和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一个好的插画可胜过千言万语。对于孩子来说,图画是最直接、最一目了然、最有成效的学习方法,对启迪孩子的思维意识和心智提供了重要帮助。因此,儿童书籍插画要结合不同时期儿童审美心理发展的特点,利用鲜明的色彩和有趣的游戏,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同时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
  一、儿童审美心理的发展
  儿童审美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受环境和教育的交叉影响,表现出年龄增长的量变、心理成熟的质变。儿童的审美心理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审美心理的开端萌芽期(0~3岁)
  新生的婴儿还没有审美心理结构,但是具有产生审美心理结构的生物学潜质。在标准的社会审美文化和教育氛围的影响下,普通儿童已经有了审美心理结构和心理潜能的雏形。这个阶段早期,儿童的美感会表现不太一致,到末期时大多数女孩会稍微突出,这主要表现在她们对于着装的反应上,当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时,她们会觉得非常高兴,甚至还有炫耀心理。
  (二)审美心理的初步形成期(3~7岁)
  3~7岁的儿童处于学前阶段,其审美意识开始分化并出现明显的审美偏向。大一点的孩子开始有一般的审美意识,年幼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审美意识。幼儿开始学习简单的绘画和舞蹈,自己制作手工。在这个阶段,由于审美能力有限,他们无法欣赏更深刻的艺术作品。
  (三)审美心理的逐步成熟期(7~9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审美成熟许多,有一定的丑与美的标准,在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完善自己的审美意识、审美感受、审美评价、审美欲望和审美理想。
  (四)审美心理的渐次提高期(9~12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审美,但审美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对象不同,感受就不同,儿童需要在成长与判断的过程中不断否定自我、肯定自我,以提升自身审美能力。所以,儿童对一些不曾接触过的事物缺乏认知,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艺术领域无法体会和理解。但是,正如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成长是一个不断提高自身审美能力的过程,儿童在发现矛盾、解决矛盾中重复和丰富着审美想象,促进其审美情感的发展。
  二、儿童书籍插画特点
  (一)色彩的鲜明性
  色彩是儿童书籍插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由于儿童的审美心理特点与年龄的限制,他们更偏好颜色鲜艳的视觉体验,这类色彩对他們有较强的感染力。在儿童的绘画作品中,人们可以看到很多原色与纯色,这是儿童最有把握、最有信心的颜色。因此,儿童读物插图也应大胆使用丰富的色彩,利用强烈的反差,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设置的游戏性
  儿童最喜欢做游戏,把这种游戏性带入儿童书籍插画设计中会对孩子更有吸引力。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书籍插画创作中的游戏性要更倾向于引起儿童的兴趣,让他们有参与感,在玩耍中建立自信心,学习知识。比如可以涂抹的书籍,目的就是让儿童在观察、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情感技能,获得创造性的美的熏陶。儿童书籍插画中的游戏性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使他们的感知、联想、思维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三、结语
  儿童读物的内容主要由插图和文字组成。大多数儿童插图的书籍是以画面作为主旋律,文字用来配合、补充、说明插图内容。还有一部分儿童书籍的插图和文字分量相当,相互补充说明对方,或者双方表述的内容互不重叠,但都表达了相同的主题。在文字为主的儿童书籍中,插图也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儿童书籍插画这种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艺术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所关心和服务的对象是单纯、好奇的孩子,正是这一点,图像特征的语言总是跟随孩子的兴趣不断变化。其功能在于用图像的方式呈现出对儿童的希冀、关爱和教育,展示出这个时代包含的真、善、美,这是儿童美术创作的宗旨,也是儿童书籍插画设计的责任。
  (咸阳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李含笑(1989-),女,陕西咸阳人,讲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二胡作为民族乐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尤其是二胡表演深受大众欢迎,这也意味着人们对二胡表演的舞台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二胡演奏时表演者出现紧张情绪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提高专注度、模拟舞台效果的具体解决措施来有效克服舞台紧张,从而提高二胡表演艺术的舞台效果,让表演者发挥出正常水平。  二胡作为传统乐器,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不少情趣。现今社会
期刊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正确的呼吸能使歌唱者获得良好的气息支持,从而更好地表现歌曲内容。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聲乐学习的基础,歌唱者对气息支点的掌握至关重要,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的说法。本文将从气息在歌唱中的作用、呼吸方法、如何进行呼吸训练等方面论述呼吸对歌唱的重要性。  在歌唱时,正确地运用气息十分重要。“气动则发声”,没有气息对声带的作用,声带则不会发声,气息是歌唱发声的动力,只有科学地运用
期刊
爱德华·马奈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一生热爱绘画,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著名作品。他虽然是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却从未参加过印象主义画派的画展。他后期的作品主要追求光与色彩的表现,而往往忽略了物体的形体轮廓,没有了早期作品的严谨性和色彩  的沉着。  一、马奈的人生经历及作品风格  (一)马奈的人生经历  马奈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父亲奥古斯特是一名司法部高官,母亲乌杰奴·德西蕾·夫尼耶是法国驻
期刊
《古典戏曲声乐论著丛编》是我国著名的俗文学研究专家、藏书家傅惜华编写的一部讲习歌唱理论和方法的戏曲声乐理论著作,其中收录有《唱论》《词林须  知》《曲律》《方诸馆曲律》《度曲须知》《闲情偶寄》《南曲入声客问》《乐府传声》和《顾误录》等跨越元、明、清三个朝代的九部著作。笔者将其中涉及声乐作品“度句”的内容归纳并进行阐述、研究,以期对声乐研习者有所  启发。  《唱论》曰:“歌之格调:抑扬顿挫,顶叠垛
期刊
《筝箫吟》是储望华创作的一首钢琴曲,作品力求通过钢琴展现筝与箫这两件民族传统乐器的音色和意境。全曲采用前奏曲体裁,将西方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风格相融合,把筝与箫的特殊演奏技术在钢琴中体现出来,使筝与箫的意蕴贯穿全曲,佳韵天成,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对钢琴作曲、演奏技法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筝箫吟》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筝箫吟》是我国钢琴家、作曲家储望华的钢琴作品,出自他的《钢琴前奏曲六首
期刊
艺术原理本是一门课程,是培养艺术家必备的知识素养的课程。笔者不愿照本宣科,想谈谈自己对艺术的一些看法,内容虽简,但贵在真诚,贵在真实。  一、艺术  (一)艺术的本质  若引以马克思的方法论来看,艺术的本质分为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层面,即艺术的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但在笔者看来,真正开始被称为艺术的并不是那些被描绘在潮湿墙壁、瓶瓶罐罐上的远古时期的产物,而是那第一个知道将事物按照自身的
期刊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不断追求物质、金钱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就导致人们以金钱的多少、社会地位的高低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最终以追求这些身外之物为人生目标而忽略了对自己精神世界的建设。以伊壁鸠鲁为代表的一派主张快乐或幸福是人生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该学派认为“快乐和幸福并不是指物质和感官的享乐,而是指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平静”。通过对伊壁鸠鲁快乐主义的探究,人们可以发现心灵宁静才是真正的快乐,在欲
期刊
舞蹈作品的核心是舞者。舞者的身体虽能反映出某个时代、某个地域的身体运动特点,却难以营造出与其身体运动相关的文化语境。缺乏相关的语境,一些独特的文化经验会被屏蔽。那么,“如何运用道具来营造语境”就应该纳入舞蹈研究的范畴。本文通过稻的文化意义来关照《流浪者之歌》,从视觉审美经验的角度对作品中的“稻谷”进行解析,试图理清这该作品对社会和文化所作的思考,并阐述作品中的“道具”对当下的意义。  过去,由于网
期刊
原始社会,图腾和原始歌舞已经出现,二者均起源于巫术活动,它们是原始社会极具代表性的审美形式。当时,人们已经可以制作石器和陶器,上面刻有很多美丽的花纹,它们不仅仅用来装饰器物,更重要的是表达原始人对部落图腾的崇拜。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图腾之美、原始歌舞之美和刻画之美。  一、图腾之美  图腾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活动。山顶洞人时期就有撒红粉的活动(一种祭祀活动),山顶洞人选择红色就,旨在吓唬野兽,保护
期刊
猫咪为什么活着  猫咪和猫咪不同,这是毋庸置疑的。  猫咪的种类也异常的多,但都可以归成两类:已经驯化的家猫和未经驯化的野猫。但也有极个别的情况,比如家猫未经过彻底驯化,接近人但不完全依附于人,而野猫在成为野猫之前,一直是作为家猫而存在的。  以前在乡下的家里,在那些草木纠缠无处下足之处,偶尔会碰到几只野猫,它们以极快的速度,从我们身前几米远的地方一窜而过,在我们尚未发现时,隐约的身影已经消失在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