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济南

来源 :考试·新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画】
  一座城市有了贯通古今的文化,便能血脉流畅、大气磅礴;一座城市有了汩汩流淌的泉水,就会神采飞扬、神韵倍出;一座城市有了齐鲁先圣思想的浸润,必然洋溢着睿智自信,充满朝气……济南,就是这样一座“文化之城”。
  行走于古街老巷、泉边湖畔,文化气息总会扑面而来。有人说,在济南,只要有柳树,便能看到明月别枝,只要有荷塘,便可听取蛙声一片。济南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棵老树都有一段历史,游走于济南,既能体味到历史文化的积淀,也能看到现代文化的印迹。
  【解说】
  “讲富丽堂皇,济南远不及北平;讲山海之胜,也跟不上青岛。可是除了北平、青岛要在华北找个有山有水、交通方便,即不十分闭塞,而生活程度又不过高的城市,恐怕就得属济南了。”这是老舍对于济南的最终概括。
  提起济南,必然会想到老舍。他对济南情有独钟,把一个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老舍一生67年,他先后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是:英国5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济南4年半、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重庆7年半,美国4年。
  在老舍一生的散文里,他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写了一点留英回忆)、新加坡,写汉口、重庆、成都的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就是北京——也写的并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而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典雅、精致,且富有诗意。
  一些印象
  老舍写济南,首先推出的一组散文,共七篇,总题叫:《一些印象》。
  在《一些印象》里,老舍用了一种近乎诗的语言,把一个遥远的如梦如幻的中古老城,整个地由远而近地推到读者面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这个济南“印象”,不仅酷似一幅写意的宋人水墨山水,而且也颇像一幅印象派的现代油画。
  老舍不仅写了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济南的夏天,还在《春风》中写了济南的春天,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光影驳离,色彩斑斓。
  为了凸现济南独有的魅力,扩展读者想象的空间,老舍不仅信手拈来瑞士、西湖与济南作对比,还不断请出伦敦、芙劳那思(意大利)、南京、北平、青岛等城市与济南相映衬、相参照,使画面的意境更加幽远。诗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写济南,不能不写济南的山和水。
  老舍似乎天生对山有一种由衷的亲近,对水有一种深切的景仰。他的散文中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其说是写,不如说是在“读”,是相看两不厌的“对话”,就难怪是那么鲜活,那么灵动,那么传神,那么富有人情味了。
  请看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山的吧: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的草色在黄绿之间,松是绿的,别的树叶差不多都是红与黄的。就是那没树木的山上,也增多了颜色--日影、草色、石层,三者能配合出种种的条纹,种种的影色。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的躺着,躺到永远。”(《春风》)——这是秋天济南的山。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象是把济南放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一些印象(续六)》——这是冬天济南的山。
  再请看老舍是如何写济南的水的:
  “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一些印象(续四)》)——这是济南的秋水。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了来了。天儿越睛,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一些印象(续五)》)——这是济南的冬日之水。
  试问,从古至今有哪一位文人雅士,能象老舍这样对济南的山水如此相熟、相亲、相知,而又写得这么富有诗意、这么触手可及的呢?
  然而,我们的老舍并未就此止笔。
  千佛山、趵突泉和大明湖,是济南的三大名胜。老舍对当时的这三大名胜似乎颇有微词,称它们: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
  但,他还是忍不住有专门的文字描写了它们。除了在多篇文中都为千佛山写上几笔外,老舍还有专篇写趵突泉,专篇写大明湖的。
  在《趵突泉的欣赏》里,他写下了那段脍炙人口、可传千古的文字:
  “泉太好了。泉池差不多见方,三个泉口偏西,北边便是条小溪流向西门去,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是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的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是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写了济南的山水之胜,老舍并没忘济南的物产之美。那鲜、白、伟丽、晶亮、细润、甜津津的济南大葱,那大明湖的水产“三美”--蒲菜、茭白、白花藕,甚至还有那亭亭玉立,既可观赏又可佐酒吃的白莲花(见《吃莲花的》)等,无不见诸于文字。   就这样,济南的山山水水、风风物物,就尽入老舍笔下了。
  济南之思
  如果老舍散文中的济南仅仅限于这些山水之胜,那他就不是具有深刻文化批判意识的老舍,而仅是一个浪漫派的田园诗人或散文家了。
  无论是出于对济南真挚的热爱,还是对当时灰色现状的强烈不满,对中华民族这个古老民族精神和文化心态的深刻思考,老舍都不会不关注这自然美景之下的“人”,都不会不正视那些自然之美中被“人工”造就的不美之处。
  或许是与旅居欧洲的经历有关吧,老舍一到济南,即痛感到济南道路的狭窄、失修和交通工具的落后。
  他在《到了济南(之一)》、《到了济南(之二)》和稍后的《路与车》中,即以幽默的文字描写了济南的瘦马破车,慷慨不平的旧石路,狭窄得车上的人稍微一歪头便有撞到墙上之危险的小巷,在幽默、夸张中,饱含针砭。
  在《趵突泉的欣赏》中,老舍描写了名泉周围的壅塞破烂,嘈杂纷扰,浊气熏天,痛心地说:“这又是个中国人的征服自然的办法,那就是说,凡是自然的恩赐交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把它弄得丑陋不堪。”
  在《大明湖之春》和《更大一些的想象》里,老舍写到当时的大明湖已经不湖:“本来这湖是个‘湖’,而是被人工作成了许多‘水沟’”,“湖中现在已不是一片清水,而是用坝划开的多少块‘地’。‘地’外留着几条沟,游艇沿沟而行,即是逛湖。”
  在《广智院》中,老舍写了济南没有开启民智的社会教育,民众缺乏起码的科学常识,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理由轻慢“洋鬼子”办的广智院。
  在《耍猴》中,老舍写了没有文化的市民不知体育为何物,视现代体育为“耍猴”。
  在《三个月来的济南》和《吊济南》中,老舍痛陈济南的亡城之危,写了面对外侮民众的麻木、散漫和缺乏组织,写了士兵的英勇抵抗,写了官员的敷衍和军阀的昏聩。
  在这些文章中,老舍很留意济南的市政建设,关心社会下层民众的疾苦,更关注他们精神上的贫瘠和缺乏启蒙。
  由此不难看出,在这一系列散文中,老舍是用了两套笔墨、两种色调,“一半恨一半笑的”来写济南的。他用充满诗意的,十分欣赏、赞美的亲切语调来写济南独一无二的山水之胜,而惋惜由于当局的马虎、敷衍、无规划以及民众的贫困、因循、愚昧使这天然之美大为减色;他用幽默、冷峻的笔调来写社会的灰暗、落后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而予以善意的针砭和调侃。
  这些或幽默或庄重、或愤世或嫉俗的文字,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含泪的微笑,一种急欲疗救而导致的焦灼,和因爱之深而产生的恨之切。
  认同济南
  老舍作为济南一位并世无二的知音与知己,不仅表现在他为济南写了一系列无人可以企及的优秀散文,勾画出一个30年代相当完整的济南,那些描写济南山水的不朽文字脍炙人口,可传千古;更体现为他对济南,有一种深刻的文化上的感知与认同。
  由老舍来济南之前的经历看,古都北京旗人文化圈里的生活养成了他早年的文化性格,出国前他对中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1930年初老舍乘海轮由新加坡回国,不久即应邀来到济南。济南以它质朴的情怀接纳了这位在海外漂泊了六年的游子,氤氲着浓郁中原文化气息的古城开阔了老舍的文化视野。
  在这块厚土上很容易找到自己新生命的契合点的老舍,很快就融入到济南的文化环境中。在这里,他愉快地生活了四年,勤奋地创作了四年,深阔地吸纳、思索了四年。济南四载,成为他整个人生历程中一段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
  这一切不能不深深地影响到老舍对济南的感情和认识。应该说,对城市和城市的生活方式,老舍自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判断和城市审美观。对一些城市,他是不喜欢甚或排拒的,而对济南,则是认同的。
  在《吊济南》一文中,他这样写道:“它似乎真是稳立在中国的文化上,城墙并不足拦阻住城与乡的交往;以善作洋奴自夸的人物与神情,在这里是不易找到的。这使人心里觉得舒服一些。一个不以跳舞开香槟为理想的生活的人,到了这里自自然然会感到一些平淡而可爱的滋”。他充满深情地说:这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存在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这种文化和感情上的认同,使老舍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也当成了大半个济南人,他称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即是“第二故乡”,他就常常忍不住要为济南“献计献策”——
  在《大明湖之春》中,老舍出主意说:“假若能把‘地’都收回,拆开土坝,挖深了湖身,它当然可以马上既大且明起来:湖面原本不小,而济南又有的是清凉的泉水呀”;
  在《更大一些想象》中,老舍设想:“城在山下湖在城中。这是不是一个美女似的城市?你再看,或者说再想,那城墙是不是个仙境?”“河岸上,柳荫下假如有些美于济南妇女(这自然是指当时济南劳动妇女笨拙的穿戴--笔者注)的浣纱女儿,穿着白衫或红袄,像些团大花似的,看看自己的倒影,一边洗一边唱?”……
  这是何等的拳拳之心和忧我济南之怀!
  当然,现在看来,由于时代的局限,老舍的这些设想未必全部妥当,但在总体意识上,却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现代城市治理观。
  不仅如此。离开济南之后,对一个新生的、更清醒更合理的济南的憧憬,对济南无比的怀念,更在老舍的心中凝聚、幻化成一个美好的“济南梦”——
  “我将看到那城河更多一些绿柳,柳荫下有白石的小凳,任人休息。我将看见破旧的城墙变为宽坦的马路,把乡郊与城市打成一家;在城里可望见南山的果林,在乡间可以知道城内的消息。我将看到大明湖还田为湖,有十顷白莲。我将看见趵突泉改为浴场,游泳着健壮的青年男女。我将看见马鞍山前后有千百烟囱,用着博山的煤,把胶东的烟叶制成金丝,鲁北的棉花织成细布,泰山的樱桃,莱阳的梨,肥城的密桃,制成精美的罐头;烟台的葡萄与苹果酿成美酒,供全国的同胞享用。还有那已具雏型的制钟制钢,玻璃磁器,棉绸花边等等工业,都能合理的改进发展,富国裕民。我希望济南成为全省真正的脑府,用多少条公路,几条河流,和火车电话,把它的智慧热城的清醒的串送到东海之滨与泰山之麓。”(《吊济南》)   老舍在《三个月来的济南》中,坚定地说:“从一上车,我便默默的决定好:我必须回济南,必能回济南!济南将比我所认识的更美更尊严,当我回来的时候”。
  然而,遗憾的是,此一去,老舍终于没有能再回到济南。
  (资料源自李耀曦《品读济南》、《老舍与济南》)
  【文荟】
  济南,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特点,富饶的土地上涌现出千百条清冽泉脉。汩汩泉水,生生不息,滋养着济南这块千年历史土地,孕育着泉城的文明之脉。
  文人雅士诵济南
  济南的文化,就不能不说文人墨客和他们留下的文章诗句。且不说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李攀龙、马国翰等地地道道的济南籍“本土”作家,即便是曾经旅居在此的文坛领袖也有不少,如李白、杜甫、苏轼、苏辙、黄庭坚、元好问……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杜甫
  东藩住皂盖,北渚临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惧物役,从公难重过!
  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
  黄庭坚
  山光扫黛水挼蓝,闻说樽前惬笑谈。伯氏清修如舅氏,济南潇洒似江南。
  屡陪风月乾吟笔,不解笙簧醉舞衫。只恐使君乘传去,拾遗今日是前衔。
  阳关词三首答李公择
  苏轼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
  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
  大明湖底蕴厚重
  提到济南的大明湖,都会联想起电视剧《还珠格格》里“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这句经典台词。事实上,无论是趵突泉还是大明湖,文化底蕴都很厚重。
  不信,请看徐北文(1924年4月-2005年12月,著名学者,山东省文史馆馆员,被誉为“当代济南首席名士”)《诗情画意大明湖》。
  诗情画意大明湖
  徐北文
  贾宝玉说:“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一座城市如果没有水,岂不是好似没有妇女的家庭——太“土气”了吧。幸而我们的济南是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闻名于世的“泉城”。
  济南七十二名泉,形成四个大的泉群。处于西南方的趵突泉、金线泉等泉水汇成两道溪流,一支向北与西边的五龙潭泉群会合形成一条淙淙北去的泺河;一支向东与黑虎泉泉群会合形成另一条由东折而北去的娥英河。唯独位于旧城中心的美丽的珍珠泉,用她那千万条摇曳多姿的珍珠串儿,连同附近的芙蓉泉、朱砂泉、溪亭泉等十几处泉水一起流向北边,从而汇集成碧波粼粼的大明湖。
  济南又是四面环山。城南青峰为屏,若在城南千佛山上凭栏俯望,城市宛如放在绿绒毯上的一件彩色上衣,泺河与娥英河连接起来,形成一串翡翠项链,围绕着一面银光闪烁的宝镜,那就是大明湖了。清清的水啊,您把济南打扮得多么秀气而又俏丽!
  我站在千佛山上远望十里之遥的大明湖。此时此刻您若是漫步于大明湖的西岸,或许您凝视清澈的湖水时便会看见青绿分明的千佛山倒映于湖中。虽然这幅活生生的倒影绘画是如此清晰工致,但您大概找不到山上的我,因为我已融化在万绿丛中,变成岚光一片了。这一奇观,便是刘鹗在《老残游记》中津津乐道的“佛山倒影”。“佛山倒影”美丽但又奇特,为什么湖水能把相距十几里而又不太高的青山映照出来?这个光学道理,有待于物理学家的具体分析。但欣赏到它,需要阳光澄明、空气纯净和水面平滑等诸多条件皆备,可遇而不可求。即使您暂时看不到也不必遗憾,因为大明湖有更多更美的诗情画意供人们欣赏。
  走进大明湖公园的正门,向北纵望浩渺的湖水,湖中心有几道百米高的人工喷泉,如玉龙腾空,像珠帘倒挂,雾气霏霏,凉意拂拂。这一组水的立体造型,会使你暑气顿消,进入清凉世界。从人工喷泉极目北望,但见北岸绿色葱茏,亭阁错落,犹如一幅以石青黛绿绘制成的风景长卷,这不是唐代杜牧所吟哦的“千里莺啼绿映红……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江南风光吗?宋代江西诗派领袖黄山谷“济南潇洒似江南”的名句,的确道出济南“北人南相”的风貌特色。还是借用双桨划过去,到那“绿映红”的“十里楼台”中去吧。
  北岸是在千万株垂柳掩映之下的。垂地拂水、抚摸着游人头发的、长长的柳丝是软的——遂使这里的清风是软的,水波是软的,游艇是软的,而那树间的绵蛮鸟声也软软的。这是一个柔和的、清爽的所在,以致我这个山东大汉,每逢踏上这个杨柳之国,也不由得多情善感,连动作也变得温文尔雅起来。柳树是济南的市树,而荷花,则是济南的市花,在大明湖的杨柳丛中观赏鲜艳的荷花是最自然不过的了。看荷花要到铁公祠畔的“小沧浪”。它由八角亭子、曲折的游廊及荷池等建筑组成。其设计是采用了苏州沧浪亭的借景法,将园外的水与园内的亭台假山花木等连成一气,用以扩大园景。所以其南面不筑围墙,而是架以长廊,把湖光山色引进园中来,因此题名“小沧浪”。坐在小沧浪亭的红漆栏杆之上,南望大明湖的湛湛绿波。假如这是夏季的早晨,顺着湖岸软软的杨柳风,您会闻到一阵阵甜香,这香气也是软软地漫不经心向您扑来,这正是沧浪亭侧池塘的荷瓣乍开,从那嫩黄的莲心中沁出的新鲜香风。于是您回眸凝视,那池塘中的朵朵千叶红莲正在抿嘴微笑,从而齿颊流芳,花气袭人。香味是淡淡的,红莲的颜色却是浓浓的;微风是凉凉的,然而这调子、这情意却是暖暖的。那么置身于这幅图画中的游人呢?恐怕正像遨游于湖中的鱼儿一样,自由自在地忘记了自己,也会纵身一跳,打个浪花儿,消失在这柔情蜜意之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吧。
  要看荷花,还是从沧浪亭沿岸东行,经过玲珑的月下亭前双双夹桥相对的莲池,便又到了一处洋洋大观的荷花世界。荷花展览馆处于月下亭及高峻的北极阁的西面。这里的荷花有的妖艳欲滴,有的缟素如玉;有的瓣展千叶,层层叠芳;有的朵开瓜剖,单片玲珑;有的花小如金钱,婀娜于浅盘之上;有的萏菡似满月,亭亭于巨饔之中。大小高矮各色各样的荷花,是从国内外搜集的上百个品种,各自争香斗艳,夸异矜奇。但是我却回想着一次难忘的“艳遇”。那是个晓风残月的早晨,我一个人散步于柳阴之下,四周静悄悄的。走到曾公祠的拐角之处,在那露出湖水的一角,绿叶田田中一枝雪白的荷花刚刚开放,好像还带着惺忪的睡意。哦!真个是“门外野风开白莲”啊!这种意境,如此简单平凡,又如此能引发人们的遐思。这使我想到济南词人辛弃疾吟咏元宵灯节的名句,钗影裙踪,士女熙攘,然而却不如“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曾公祠畔的白莲花与西南方的辛稼轩祠隔湖遥遥相对。辛稼轩祠中有一高阁,飞临湖面,在那里凭眺大明湖全景,您不但能饱览济南的市树和市花,也肯定会赞赏那镌刻在其对岸游廊中的绝妙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您瞧,这就是我们的济南啊!
  晓风残月的大明湖既是如此,月白风清的夜晚又是如何?那时的大明湖像披上了银白的轻纱,在晶莹如镜的水面上,那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像一对孪生姊妹伴着画船飘游。
  远处,几个小小岛屿笼罩于千丝万缕的柳枝之下,是绿色的朦胧诗,是淡化了的梦幻曲。月光之下,那湖心最大的绿岛就是历下亭。倘若大明湖是美人的眼睛,那么历下亭就是这“盈盈秋波”中的眸子。大明湖中的历下亭,是这幅天然图画的“画龙点睛”之笔。如果游大明湖不登历下亭,会遗憾终生,因为历下亭不但选择了最恰当的空间而使风景生色,也拉住了漫长的时间以供游人遐想。
  四面环水、荷风扑面的历下亭,可使人追溯到15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笔下关于大明寺旁“客亭”的记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游历济南时曾写下“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诗句。济南也的确人才辈出,汉代经学大师伏生,唐代求法高僧义净,宋代词人李清照、辛弃疾,明代文人李开先、李攀龙等等且不去说,单说历下亭畔的名士轩中就有伟大诗人李白、杜甫和书法家李邕的画像,以及清代诗人兼书法家何绍基的题字。这些中华文化的巨匠,连同苏东坡兄弟和曾巩、赵孟頫等旷代大师,都曾不远千里来过济南,游过大明湖。小说大家蒲松龄还曾以其生花妙笔写下了一篇骈四俪六的《历下亭赋》。美丽的景物如果没有文化的熏陶,便如繁华的城市没有清水的润泽一样,总是缺乏灵秀之气。大明湖是荷花的世界,杨柳的世界,同时也是诗词书画的世界。她的一花一木、一楼一台都饱含着历史的古香,挥发着文化的精气。
  我是济南人,家住繁华的街区,工作于沸腾的建设热潮之中,却在假日时投身于这明媚静谧的大明湖。大明湖是热闹当中的幽静,是马拉松赛程中递来的一杯清凉饮料。我们的济南,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统一的和谐整体;我们的大明湖,常会使我这个顽强拼搏的山东大汉也变得多情善感。所以我在《济南竹枝词》中曾吟道:
  群山飞翠一湖清,七十二泉汇大明。
  春柳夏荷秋夜月,风光无处不多情。
其他文献
1956年发掘清理的湖北蕲春荆端王次妃刘氏墓出土一批银器,有银壶、盂、盏、盒、葫芦瓶及银钱、银锭、银法子等,其中银壶、银盏及银锭、银法子等皆有铭刻。荆端王次妃刘氏墓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