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津巴布韦,如果不带个数百万,你都不好意思出门。”这是我朋友的一句玩笑话,却准确地概括了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景象。
来哈拉雷的头一天,我在北京用的钱包就被雪藏起来,而那时的汇率只是1美元换几千津元。我的前任领导临走时很慷慨地把她的化妆包给我作钱包用,并传授经验说,其实用国内寄报纸的大信封装钱更方便。
但不过两年,汇率攀升到1美元换10万津元。现在出门要用又大又结实的书包装钱,买大件就得钱箱伺候了。前几天一个朋友去买洗衣机,背了1亿津元进商场,洗衣机还没买,肩膀已被压得生疼。而我和同事去买电脑时,着实为如何装那数亿津元伤脑筋,最后我把行李箱拿出来装钱。当我们把钱从汽车里抬出来交给电脑公司时,我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如释重负”。
中国朋友常叮嘱我,在津巴布韦买东西,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价格涨得太快了。
四月初,我买的一袋大米是300多万,一个多月后已超过900万。我看上了一双皮拖鞋,37.5万时没买,而我买下来时已是350万。渐渐地,我和别人一样学会一次性购买多瓶烹饪油、数袋面粉和几包盐,并在价格上涨后窃喜。
津巴布韦的商家们,特别是那些卖大宗电器的商家也有自己的方法应对贬值。他们往往只在一件商品卖完后才会再进同类商品,所以你会发现店里展示的都是孤品,等它卖掉了,新进货品的价格也涨上去了。
通胀中的另一个生活烦恼就是数钱。如今在津巴布韦,9人吃饭要花三四千万津元。结账时,一沓沓钞票数下来,让人眼发直,头发胀,大拇指抽筋。一次,我跟两个从国内来的朋友吃饭,为了避免争抢付钱的尴尬,大家决定,谁先把钱点好谁就赢得结账权。
每次去超市,办事规矩的当地收银员接过钱后,总要先把钱按正反面一张张理好,然后再10张一沓码好,最后还要把每100万用皮筋扎好,这个过程要持续10分钟到半小时。
于是,点钞机成了津巴布韦最紧俏的商品之一,但价格贵得惊人,从3.5亿到12亿不等。当新同事从北京带来一台点钞机时,我们庆幸终于可以告别手工点钱的痛苦了。
(摘自《女士》2007.1)
来哈拉雷的头一天,我在北京用的钱包就被雪藏起来,而那时的汇率只是1美元换几千津元。我的前任领导临走时很慷慨地把她的化妆包给我作钱包用,并传授经验说,其实用国内寄报纸的大信封装钱更方便。
但不过两年,汇率攀升到1美元换10万津元。现在出门要用又大又结实的书包装钱,买大件就得钱箱伺候了。前几天一个朋友去买洗衣机,背了1亿津元进商场,洗衣机还没买,肩膀已被压得生疼。而我和同事去买电脑时,着实为如何装那数亿津元伤脑筋,最后我把行李箱拿出来装钱。当我们把钱从汽车里抬出来交给电脑公司时,我真切地体会到什么叫“如释重负”。
中国朋友常叮嘱我,在津巴布韦买东西,该出手时就出手,因为价格涨得太快了。
四月初,我买的一袋大米是300多万,一个多月后已超过900万。我看上了一双皮拖鞋,37.5万时没买,而我买下来时已是350万。渐渐地,我和别人一样学会一次性购买多瓶烹饪油、数袋面粉和几包盐,并在价格上涨后窃喜。
津巴布韦的商家们,特别是那些卖大宗电器的商家也有自己的方法应对贬值。他们往往只在一件商品卖完后才会再进同类商品,所以你会发现店里展示的都是孤品,等它卖掉了,新进货品的价格也涨上去了。
通胀中的另一个生活烦恼就是数钱。如今在津巴布韦,9人吃饭要花三四千万津元。结账时,一沓沓钞票数下来,让人眼发直,头发胀,大拇指抽筋。一次,我跟两个从国内来的朋友吃饭,为了避免争抢付钱的尴尬,大家决定,谁先把钱点好谁就赢得结账权。
每次去超市,办事规矩的当地收银员接过钱后,总要先把钱按正反面一张张理好,然后再10张一沓码好,最后还要把每100万用皮筋扎好,这个过程要持续10分钟到半小时。
于是,点钞机成了津巴布韦最紧俏的商品之一,但价格贵得惊人,从3.5亿到12亿不等。当新同事从北京带来一台点钞机时,我们庆幸终于可以告别手工点钱的痛苦了。
(摘自《女士》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