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夜,我又梦到小时候居住的老房子,十几年前生活过的情景又历历的浮现在眼前。醒来不禁嗟叹。都十几年了,老房子早已拆除,但梦到最多的依然是老房子,老房子依然同十几年前的生活一般光景。老房子,已深深融入我的生命中,成了我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小到现在,我分别住过土坯房,杆栏式的半地楼房,砖混小平房,以及现在住的商品房。而小时候所住的,又与父母的建房盖房的奋斗历史分不开。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曾和父母住过一段时光的茅草房,但那时我还没有记忆,只能从父母的嘴上听到一些零零碎碎的叙述。真正有记忆的,是从住土坯房开始。那时,我已四岁,有了一些记忆。土坯房,原来也是我家的老宅基,但解放后,由于我家是地主,土坯房等系列房子就被規划给集体作仓库用。改革开放后,离休回家的祖父,通过贷款的方式,用当时600元的人民币从集体买回了原来的老宅基。经过了几十年的沧桑,我们再入住土坯房子时,土墙四周已经布满了老鼠洞,墙体支离破碎。每天晚上,老鼠肆无忌惮的到处游荡。由于房子曾经用作仓库,两扇大门大得很。因为门大,所以我家平常只开一扇门,另一扇门就常常关着;因为门大,小时候的我,每次外出时都不能把门关好,成为我懊恼的事。
在土坯房子里,在我刚有记忆的4岁的时候,刚刚平反离休了一年的祖父就离我们而去。祖父离去后,之前贷款从集体购回老屋的债,就全落在父母亲的肩上。父母是农民,在当时农村,600元的贷款就是一笔巨额的债。每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到家追债时,父母便一边热情的忙着煮饭招待信用社工作人员,一边好话说了再说,最后才拿出当年卖农产品换来的少许收入结清了当年的利息……每年冬季,都是我们家最难过也是最担忧的季节。那时,我常常看到父母愁眉苦脸,私底下听到他们唉声叹气。这样的日子,大概延续了九年之久,父母才好不容易将老房子的“贷款”还清。
当把土坯房的“房贷”还清后,土坯房的“寿命”已经垂垂可危——墙体支离破碎,柱子,椽子等已经腐烂不堪,残垣断壁,遇到雨天,人在屋下,随时有生死之忧。所以,建盖一幢新的房子,又成为父母当时紧迫的任务和首要的目标。
按照壮族当时新潮的房子,就是杆栏式的半地楼房。盖一幢杆栏式结构的半地楼房,要用很多的木材。所以父母稍微节省得点钱,就到远处的山上物色木料,然后垦请亲朋帮扛来家里。因为房子不知何年盖得起,为防止木料生虫,从山上扛回来的木料往往先拉到河边浅水处埋下一两年,然后再挖出来,晒干,收藏好。经过这样处理的木料,黝黑结实,经久耐用。1992年,我家终于搬进了充满木香味的崭新的杆栏式半地楼房,全家人笑逐颜开。
在杆栏式半地楼房里,全家人过了几年安宁舒坦的日子。但几年后,村里多数人家又开始盖起平房。当时农村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多数人家盖平房,砖是自己打,自己烧,盖房子的工力,都是全村人家相互帮忙,家里出资的,就是购买材料费和伙食费。虽然这样,但想盖上一幢平房,还真不容易!看到村里家家都在打砖烧砖,父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东借西凑,然后打砖,烧砖,又通过人力搬运,一块一块砖的搬回来家中收藏好,为盖平房的梦想努力。那时,我在念高中,每年寒暑假回到家中,主要任务就是从砖窑里把烧好了的红砖一块一块的搬回到家中。通过一家人几年的努力和奋斗,2005年我们又如愿以偿的搬进了小平房。那年,我正读大二。
如今,我已经工作了11年。在我将近四十岁的人生中,住房变迁从土坯房到杆栏式半地楼房,再到平房,以及现在住在县城里的商品房,住房的历史变迁,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虽说是个人和家庭在时间长河中艰苦奋斗与生活变化的历程,但折射出的是国家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和强大这个时代大主题。如今,举国上下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决胜关键阶段,“两不愁,三保障”以及CD级危房清零行动,确保了广大人民住有所居,住上安全舒适的住房。我想,当年被秋风吹破茅屋的杜甫如果地下有知,看到今天人民这般美好的生活,也该含笑九泉了。
从小到现在,我分别住过土坯房,杆栏式的半地楼房,砖混小平房,以及现在住的商品房。而小时候所住的,又与父母的建房盖房的奋斗历史分不开。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曾和父母住过一段时光的茅草房,但那时我还没有记忆,只能从父母的嘴上听到一些零零碎碎的叙述。真正有记忆的,是从住土坯房开始。那时,我已四岁,有了一些记忆。土坯房,原来也是我家的老宅基,但解放后,由于我家是地主,土坯房等系列房子就被規划给集体作仓库用。改革开放后,离休回家的祖父,通过贷款的方式,用当时600元的人民币从集体买回了原来的老宅基。经过了几十年的沧桑,我们再入住土坯房子时,土墙四周已经布满了老鼠洞,墙体支离破碎。每天晚上,老鼠肆无忌惮的到处游荡。由于房子曾经用作仓库,两扇大门大得很。因为门大,所以我家平常只开一扇门,另一扇门就常常关着;因为门大,小时候的我,每次外出时都不能把门关好,成为我懊恼的事。
在土坯房子里,在我刚有记忆的4岁的时候,刚刚平反离休了一年的祖父就离我们而去。祖父离去后,之前贷款从集体购回老屋的债,就全落在父母亲的肩上。父母是农民,在当时农村,600元的贷款就是一笔巨额的债。每年农村信用合作社工作人员到家追债时,父母便一边热情的忙着煮饭招待信用社工作人员,一边好话说了再说,最后才拿出当年卖农产品换来的少许收入结清了当年的利息……每年冬季,都是我们家最难过也是最担忧的季节。那时,我常常看到父母愁眉苦脸,私底下听到他们唉声叹气。这样的日子,大概延续了九年之久,父母才好不容易将老房子的“贷款”还清。
当把土坯房的“房贷”还清后,土坯房的“寿命”已经垂垂可危——墙体支离破碎,柱子,椽子等已经腐烂不堪,残垣断壁,遇到雨天,人在屋下,随时有生死之忧。所以,建盖一幢新的房子,又成为父母当时紧迫的任务和首要的目标。
按照壮族当时新潮的房子,就是杆栏式的半地楼房。盖一幢杆栏式结构的半地楼房,要用很多的木材。所以父母稍微节省得点钱,就到远处的山上物色木料,然后垦请亲朋帮扛来家里。因为房子不知何年盖得起,为防止木料生虫,从山上扛回来的木料往往先拉到河边浅水处埋下一两年,然后再挖出来,晒干,收藏好。经过这样处理的木料,黝黑结实,经久耐用。1992年,我家终于搬进了充满木香味的崭新的杆栏式半地楼房,全家人笑逐颜开。
在杆栏式半地楼房里,全家人过了几年安宁舒坦的日子。但几年后,村里多数人家又开始盖起平房。当时农村经济还不是很发达,多数人家盖平房,砖是自己打,自己烧,盖房子的工力,都是全村人家相互帮忙,家里出资的,就是购买材料费和伙食费。虽然这样,但想盖上一幢平房,还真不容易!看到村里家家都在打砖烧砖,父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东借西凑,然后打砖,烧砖,又通过人力搬运,一块一块砖的搬回来家中收藏好,为盖平房的梦想努力。那时,我在念高中,每年寒暑假回到家中,主要任务就是从砖窑里把烧好了的红砖一块一块的搬回到家中。通过一家人几年的努力和奋斗,2005年我们又如愿以偿的搬进了小平房。那年,我正读大二。
如今,我已经工作了11年。在我将近四十岁的人生中,住房变迁从土坯房到杆栏式半地楼房,再到平房,以及现在住在县城里的商品房,住房的历史变迁,居住条件的不断改善,虽说是个人和家庭在时间长河中艰苦奋斗与生活变化的历程,但折射出的是国家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和强大这个时代大主题。如今,举国上下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决胜关键阶段,“两不愁,三保障”以及CD级危房清零行动,确保了广大人民住有所居,住上安全舒适的住房。我想,当年被秋风吹破茅屋的杜甫如果地下有知,看到今天人民这般美好的生活,也该含笑九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