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气象影视制作是提高节目质量的重要手段,采取有效的制作方法,能够有力提升节目的服务水平。在日常的节目制作中,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节目制作模式和方法,做出更多更好的气象节目,使其能够在公共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
[关键词]地市级;气象影视;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302-01
前言:气象部门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在各级电视台的重点时段播出,快捷、实用的气象信息不仅丰富了电视节目类型,还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气象信息和预报的最直接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气象节目已经越来越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入新时期的气象影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相应地对气象影视服务内容上、技术上、質量上和管理上也有了新的要求。
1 地市级气象影视发展遇到的问题
1.1 地市级独立制作节目存在的问题
1.1.1 制作设备更新不到位
由于地市级资金有限,无法对设备及时更新或升级,导致各项技术指标达不到电视台播出要求,严重制约节目质量的提升。
1.1.2 技术力量薄弱
地市级制作人员大多兼职,制作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较少对节目进行改版、创新,降低了节目的可视性和收视效果。
1.1.3 科学信息量偏少
地市级节目提供的预报时效偏短,基本局限在48h内,难以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特别是灾害性天气来临之际,深度加工制作有困难,在防灾减灾中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1.2 节目播出时效性差
与中央及省一级电视台不同的是,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大多都在晚间播出,很少有在白天实时播出的,这种模式极大的制约了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观众需要的是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信息的服务时效偏短,仅局限在48小时内,而电视又是广大观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这使得节目的可视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尤其是汛期复杂性天气增多,遇到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电视天气预报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出去,难以满足公众的需要。
1.3 节目制作设备老化,技术力量薄弱
地市级气象影视制作受资金、规模影响,气象影视设备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媒体发展的要求。同时,从业人员大多气象行业半路出家,缺少影视专业知识,没受过规范的专业培训,致使节目创新能力不足,多数地市级影视气象节目内容复制省里的老版本。这些都是制约气象影视质量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另外,广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适应不了日益快速发展的广告媒体经营的需求。
1.4 发布渠道多样化,导致气象电视媒体受众流失
信息时代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电话、手机、车载移动电视、电梯视讯等已是传播气象信息最为广泛的工具。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收看电视影视节目获取气象信息不再是唯一手段。传播媒体渠道增加,导致电视受众的相对减少。电视公众气象服务节目面临着受众碎片化,媒体自身也将日益走向细分化的趋势。
2 地市级气象影视今后发展的经营对策
2.1 加强与影视媒体的合作,拓宽气象影视节目
播出平台电视媒体是气象影视节目的主要载体,增进与电视台的沟通,注意电视台动向,及时调整气象影视的经营策略,更好地与电视媒体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气象影视资源和理想的播出时段,为气象影视发展提供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气象影视可改变原有与电视媒体单一的合作方式,寻求多方合作方式,如车载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网络电视等,促进多渠道、多平台的经营模式,增强气象影视产业的对外竞争能力。
2.2 提高气象影视产业的管理及制作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
地市级气象影视发展壮大需要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骨干人才,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提高管理及制作水平。电视传播媒体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要求气象影视不断创新。目前各级气象影视节目及制作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受设备及自身素质的限制,制作出的节目、广告产品创新不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通过人才引进或专业技术培训,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管理制作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改进开发出新颖、独特的适应受众和市场需要的节目。使节目创新、广告创意满足市场及客户的需求。
2.3 地市代县制作节目
①为便于节目的精细化制作,给制作人员进行策划和后期编辑的时间,建议有条件的地市级可建设第二演播厅,用于各县级节目的制作。②为县级节目聘用专门的主持人,主持人解说稿由县级提供。由县级提供主持人稿件有利于突出当地的特色,并与市级建立沟通制度,便于在节目中体现当地的重要活动或特别内容。同时,为了减少主持人视频的制作,可采用特色相近区域的县局共享视频,这样既可体现区域性特色,又减少主持人视频的制作,有效提高节目的差异性。
2.4 加强对节目内容的创新,探索气象影视发展的新出路
多年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形成了固定的老套路,传统的天气预报基本上都是主持人对着卫星云图或天气形势图播报天气情况,24、48小时预报全市各县区相差不大的天气和温度,城市预报则是带字幕的广告画面加配音,观众往往是看了全市的天气形势后就再不愿看后面各县的天气了,这样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整体收视效果。其原因是电视天气预报没有跳出气象专业的圈子,没有把气象和电视真正融合起来。因此,我们要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大力发展气象咨讯类、科普类等节目,增加预报服务的时效、范围和领域。在栏目的方向和定位上下好工夫,避免节目内容、表现形式过于程序化、单一化,大力发展有个性化、人文化的天气预报节目。
2.5 要坚持人性化。
人性化包含生活化、平民化和多元化,尤其地市气象影视节目的受众文化层次,相对于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媒体来说,是比较集中的,具有低学历人口比例高、对天气预报依赖性高、生活化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地市气象影视节目的人性化不能简单地模仿省级气象节目,尤其要防止专业术语化,要从人性需求的角度出发“说阴晴、报冷暖、道安全”,让受众看得赏心悦目,清楚细致,亲切温馨。在节目中,应该适当外延讲解所预报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注意事项,如果再能告诉民众如何克服不利天气影响的办法就更好了。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节目中气象与生活相关方面的各类资讯,从而使气象节目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顾问和朋友,一道免费的不可缺乏的精神生活食粮。此外,还应增加短信互动、网络留言等方式,满足观众的参与热情,逐渐将单向线性传播模式转为双向传播的新格局,这有益于构建一个更加平等的传授关系。
结束语
目前,气象事业正处在大发展的阶段,气象影视工作方面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日趋激烈的挑战和竞争。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改变观念,立足创新,力求在运行机制、设备投入、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新技术开发和设备更新,提高制作水平和能力,不断丰富节目的形式、内容,真正提高气象影视节目的质量,提升节目可视性,不断满足观众的需求。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把气象栏目办出特色、做出精品,提高栏目收视率和知名度,市级气象影视一定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 张冉,吕燕.对气象影视集约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东气象,2009(1):51—53.
[2] 林荣惠.气象影视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气象,2009(3):38—40.
[3] 廖燕珍.地市级气象主持人的培养与管理[J].福建气象,2009(6):53—55.
[4] 何秀恋.气象影视服务“三农”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2(8):58-59.
[5] 刘爱萍.气象影视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5):39—40.
[6] 柏枫.发展地市级气象影视打造全新科普平台[c].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学会论文集,2007.
[关键词]地市级;气象影视;发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TP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1-0302-01
前言:气象部门制作的“天气预报”节目在各级电视台的重点时段播出,快捷、实用的气象信息不仅丰富了电视节目类型,还满足了广大群众对气象信息和预报的最直接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气象节目已经越来越成为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进入新时期的气象影视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相应地对气象影视服务内容上、技术上、質量上和管理上也有了新的要求。
1 地市级气象影视发展遇到的问题
1.1 地市级独立制作节目存在的问题
1.1.1 制作设备更新不到位
由于地市级资金有限,无法对设备及时更新或升级,导致各项技术指标达不到电视台播出要求,严重制约节目质量的提升。
1.1.2 技术力量薄弱
地市级制作人员大多兼职,制作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较少对节目进行改版、创新,降低了节目的可视性和收视效果。
1.1.3 科学信息量偏少
地市级节目提供的预报时效偏短,基本局限在48h内,难以满足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特别是灾害性天气来临之际,深度加工制作有困难,在防灾减灾中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积极作用。
1.2 节目播出时效性差
与中央及省一级电视台不同的是,地市级电视天气预报大多都在晚间播出,很少有在白天实时播出的,这种模式极大的制约了气象影视节目的发展,观众需要的是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信息的服务时效偏短,仅局限在48小时内,而电视又是广大观众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这使得节目的可视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尤其是汛期复杂性天气增多,遇到突发性、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电视天气预报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出去,难以满足公众的需要。
1.3 节目制作设备老化,技术力量薄弱
地市级气象影视制作受资金、规模影响,气象影视设备的更新远远跟不上媒体发展的要求。同时,从业人员大多气象行业半路出家,缺少影视专业知识,没受过规范的专业培训,致使节目创新能力不足,多数地市级影视气象节目内容复制省里的老版本。这些都是制约气象影视质量水平提高的重要障碍;另外,广告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也适应不了日益快速发展的广告媒体经营的需求。
1.4 发布渠道多样化,导致气象电视媒体受众流失
信息时代电视、报纸、电台、网络、电话、手机、车载移动电视、电梯视讯等已是传播气象信息最为广泛的工具。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不断增多,收看电视影视节目获取气象信息不再是唯一手段。传播媒体渠道增加,导致电视受众的相对减少。电视公众气象服务节目面临着受众碎片化,媒体自身也将日益走向细分化的趋势。
2 地市级气象影视今后发展的经营对策
2.1 加强与影视媒体的合作,拓宽气象影视节目
播出平台电视媒体是气象影视节目的主要载体,增进与电视台的沟通,注意电视台动向,及时调整气象影视的经营策略,更好地与电视媒体的合作,争取更多的气象影视资源和理想的播出时段,为气象影视发展提供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气象影视可改变原有与电视媒体单一的合作方式,寻求多方合作方式,如车载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网络电视等,促进多渠道、多平台的经营模式,增强气象影视产业的对外竞争能力。
2.2 提高气象影视产业的管理及制作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培训力度
地市级气象影视发展壮大需要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骨干人才,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选人用人机制,才能提高管理及制作水平。电视传播媒体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要求气象影视不断创新。目前各级气象影视节目及制作人员均不同程度地受设备及自身素质的限制,制作出的节目、广告产品创新不足。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通过人才引进或专业技术培训,并建立激励机制,促进管理制作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改进开发出新颖、独特的适应受众和市场需要的节目。使节目创新、广告创意满足市场及客户的需求。
2.3 地市代县制作节目
①为便于节目的精细化制作,给制作人员进行策划和后期编辑的时间,建议有条件的地市级可建设第二演播厅,用于各县级节目的制作。②为县级节目聘用专门的主持人,主持人解说稿由县级提供。由县级提供主持人稿件有利于突出当地的特色,并与市级建立沟通制度,便于在节目中体现当地的重要活动或特别内容。同时,为了减少主持人视频的制作,可采用特色相近区域的县局共享视频,这样既可体现区域性特色,又减少主持人视频的制作,有效提高节目的差异性。
2.4 加强对节目内容的创新,探索气象影视发展的新出路
多年来,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形成了固定的老套路,传统的天气预报基本上都是主持人对着卫星云图或天气形势图播报天气情况,24、48小时预报全市各县区相差不大的天气和温度,城市预报则是带字幕的广告画面加配音,观众往往是看了全市的天气形势后就再不愿看后面各县的天气了,这样严重影响了节目的整体收视效果。其原因是电视天气预报没有跳出气象专业的圈子,没有把气象和电视真正融合起来。因此,我们要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大力发展气象咨讯类、科普类等节目,增加预报服务的时效、范围和领域。在栏目的方向和定位上下好工夫,避免节目内容、表现形式过于程序化、单一化,大力发展有个性化、人文化的天气预报节目。
2.5 要坚持人性化。
人性化包含生活化、平民化和多元化,尤其地市气象影视节目的受众文化层次,相对于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媒体来说,是比较集中的,具有低学历人口比例高、对天气预报依赖性高、生活化要求高的特点。因此,地市气象影视节目的人性化不能简单地模仿省级气象节目,尤其要防止专业术语化,要从人性需求的角度出发“说阴晴、报冷暖、道安全”,让受众看得赏心悦目,清楚细致,亲切温馨。在节目中,应该适当外延讲解所预报天气可能带来的影响和注意事项,如果再能告诉民众如何克服不利天气影响的办法就更好了。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节目中气象与生活相关方面的各类资讯,从而使气象节目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顾问和朋友,一道免费的不可缺乏的精神生活食粮。此外,还应增加短信互动、网络留言等方式,满足观众的参与热情,逐渐将单向线性传播模式转为双向传播的新格局,这有益于构建一个更加平等的传授关系。
结束语
目前,气象事业正处在大发展的阶段,气象影视工作方面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日趋激烈的挑战和竞争。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改变观念,立足创新,力求在运行机制、设备投入、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新技术开发和设备更新,提高制作水平和能力,不断丰富节目的形式、内容,真正提高气象影视节目的质量,提升节目可视性,不断满足观众的需求。树立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把气象栏目办出特色、做出精品,提高栏目收视率和知名度,市级气象影视一定会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 张冉,吕燕.对气象影视集约化发展的几点思考[J].山东气象,2009(1):51—53.
[2] 林荣惠.气象影视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陕西气象,2009(3):38—40.
[3] 廖燕珍.地市级气象主持人的培养与管理[J].福建气象,2009(6):53—55.
[4] 何秀恋.气象影视服务“三农”现状分析及对策[J].现代农业,2012(8):58-59.
[5] 刘爱萍.气象影视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5):39—40.
[6] 柏枫.发展地市级气象影视打造全新科普平台[c].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学会论文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