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声音作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和画面组合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研究声音的产生过程和人耳如何感知声音是一个声音艺术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在影视艺术创作当中,声音和画面都是整部作品不可分割的部分。
关键词:声音;电影;艺术
电影发展到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声音丰富多彩。创作者已经越来越注重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在人们的印象中,那些优秀的配音,悠扬的音乐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每每提及总是激动不已,声音早影视作品中的创作已经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不像一般的纯音乐的写作,想到什么感觉不错就记录下来,而电影中的音乐是要和画面进行搭配,是这门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创作是要根据不同的情节做变化的,短的音乐可能就几秒,长的音乐会一直贯穿影片的始终。而且音乐要和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才是电影对音乐的要求。
一、声音的分类
众所周知,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声音信息,不同的声音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兴奋、开心、愤怒、烦躁等等。对声音进行分类的目的是在浩瀚的声音海洋中寻找共性、对比和模式,便于在设计我们想象得到的、最具有冲击力的电影声音时,提升我们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那么声音具体是如何分类的呢?不同的资料中对声音的分类也不相同。在《声音设计》这本书中是对声音这样分类的:根据客观特性(声学的)、主观特点(心理声学)、含义(语义)、情绪/美学(音乐和叙事)、技术(电影处理技巧)来划分。而影视中的声音按照创作主体和创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人声。人声主要是由对话、独白、解说词三种形式组成的。对话进入超叙事时空,作为人物内心的运动,更深入的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独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物的内心声音,另一种是人物或叙事者在非叙事时空对事件的评价;解说词是非事件空间的创作者对事件空间所发生的事件的评价或解释。
不同的影视作品内容、样式、形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不仅是与画面、文字、蒙太奇等因素相互联系,而且也与人的声音紧紧联系一起。事实上,在战争片、武打片、警匪片和纪实性等影视作品中,各自有自己的声音处理方式和方法,它们之间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类是音乐。在无声电影时代,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与情节的需要,音乐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无声的局面;当跨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影视音乐的创作更得以喷涌发展。针对不同的影片,音乐的创作也各不相同,通过影片画面内容和音乐传达给观众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没有好的音乐来衬托,算不上一部完整的電影。影视音乐、人声、音响混合在一起使影片的丰富的寓意表现出来。它们能够深化主题思想、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渲染环境气氛,激活整部影视作品。这也是奥斯卡从1934年开始设立音乐类型奖的原因。
第三类是音响。音响是影视节目中除了人声和音乐以外的所有声音的统称。它几乎包括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声和效果声。自然界中存在的任何声音只要是画面需要都可以用来制作电影音响,无论是恐怖的,惊悚的还是轻快的。而音响的制作方式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有时候我们在电影中听到的声音并不是真实的原始物体发出的声响,比如说打拳击的声音一般采用手捶打碎牛肉的声音,虽然并不是真实的击打拳击发出的声响,但是产生的效果比真实的声音会更准确。这种方式也极大的拓展了电影中音响的应用方式,这给声音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去找尋不一样的音乐。
二、人耳对声音的感知
声音产生首先需要有声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声音,发出能量。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质量和力量的相互作用,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现在,声音都伴随着产生。大自然孕育出生物开始,就赋予了我们听觉,耳朵是我们接触外界声音的工具。耳朵的功能和耳朵的结构密切相关,正如声音进入耳朵和我们的感知相关一样。而我们如果要感知声音的存在,振动必须穿过声源与人类耳朵之间的空间,即我们所说的媒介。声音传播的媒介一般认为有三种,气体、液体、固体。声音是一种压力波,物体之间的振动,会引起周围空气产生疏密变化,产生声波,声波向外发射出去,一直到消失为止。
声音的主要属性可以分成节奏、强度、音调、音色、声音的发生速度等类别,不同的节奏对应不同的画面内容,对人产生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画面中比较紧张的内容肯定需要搭配节奏比较快的音乐,这也会带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浸入到画面当中,因为不确定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所以观众的内心受画面和声音的影响会一直保持着紧张的状态。强度高的声音很容易会让听力产生损伤,长时间在超过100分贝的环境中,对听力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喷气式飞机起飞前的这段时间会产生巨大的轰鸣声,在机场工作人员也都需要做好耳朵的保护工作。人耳可以很清楚的分别出钢琴声和笛子声,这是因为不同的乐器或者不同的人他们发出的声音都是很独特的,通过大脑之前的记忆,很清楚的就可以对声音的音色进行分辨。不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声音还是后天人类创造出的新的声音,它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人的耳朵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影片中声音的应用
从1895年放映第一部短片直到1926年第一部有声片问世,在这将近30年的时间里,观影都是悄无声息中度过的。因为当时技术的限制,人们并不能把声音加入到当时的电影放映机上面,所以人们只能看到影像的变化,并不能听到声音,这段时间我们称为默片时代。以《淘金时代》《独裁者》《战舰波将金号》为代表的作品是对这个时代电影的最好表述,整部影片中没有任何的人物对白,为了让观众能理解电影中发生的故事,通常采用文字还有演员丰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电影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投身其中,开始对电影进行探索和研究。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无声电影的发展和电影工业的日趋完善,促使了有声电影的诞生,有声电影的出现,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试听综合艺术。 早期有声电影当中,大多以叙事性电影为主,或许是受当时电影美学的限制,图像为叙事服务,声音为图像服务,形成了一种叙事性的声音。这种叙事性声音的应用很好的配合了电影当中的画面,两者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虚拟又真实的试听空间,而这一时期的电影大多都是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表现。随着电影美学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大大提高,这就带动了电影声音的又一次改变。电影声音变的越来越丰富,声音被摆在了一个极度重要的位置。墨西哥著名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第一部作品《愛情是狗娘》的结尾处,画面在展现男主角的处境的同时,背景响起了肆意拨弄的琵琶声,这种如乱麻般的声音,不仅仅是烘托了主角的心境,这种声音的表达,有效的体现出了整个影片的主旨,一种对人生命复杂的无法把握的飘忽不定的感悟。此时的声音强有力的架构了整部影片,可以说,在这里,并不是靠图像,而是通过声音,将整个影片推向高潮。
同样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当中,甄子丹和李连杰在凉亭下面打斗的场面中,充分运用了各种声音,音效。其中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就是,抚琴的老先生,他的存在让琴声出现的顺理成章,通过琴声的快慢来表现打斗场面的激烈。而他们的打斗也都是在有琴声的时候进行的。过程中,雨声,脚步声,金属之间的碰撞声都让画面变的更加充实,让画面在声音的衬托下變的更加完美,让观众能更好的体验这场精彩的打斗戏。试想当你坐在电影院中观看影片时,周围环绕立体声带来的声音效果会充分的迎合你的听觉神经,搭配画面内容,让视觉和听觉产生共鸣,完成一部优秀作品的赏析。如果画面的声音缺少了琴声,只是真实的把现场中出现的声音都表现出来的话,观众就很难体会到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惊心动魄,也就不能领会导演的意图。
就目前的电影组成来看,声音已经成为了电影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是一门试听结合的艺术,他在电影当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平时在进行影片创作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部完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伟,严洁琼.默片时代的“配音”与“配乐”[J].电影新作,2010 (02).
[2]徐栋.声音的语言--谈声音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8 (06).
[3](美)索南夏因(Sonnenschein D) 著;王旭锋 译.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1.
关键词:声音;电影;艺术
电影发展到现在,影视作品中的声音丰富多彩。创作者已经越来越注重声音在电影中的运用,在人们的印象中,那些优秀的配音,悠扬的音乐一直萦绕在我们的脑海中,每每提及总是激动不已,声音早影视作品中的创作已经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不像一般的纯音乐的写作,想到什么感觉不错就记录下来,而电影中的音乐是要和画面进行搭配,是这门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创作是要根据不同的情节做变化的,短的音乐可能就几秒,长的音乐会一直贯穿影片的始终。而且音乐要和画面配合得天衣无缝,这才是电影对音乐的要求。
一、声音的分类
众所周知,我们每天都会接受到大量的声音信息,不同的声音会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兴奋、开心、愤怒、烦躁等等。对声音进行分类的目的是在浩瀚的声音海洋中寻找共性、对比和模式,便于在设计我们想象得到的、最具有冲击力的电影声音时,提升我们感知能力、判断能力和创造能力。那么声音具体是如何分类的呢?不同的资料中对声音的分类也不相同。在《声音设计》这本书中是对声音这样分类的:根据客观特性(声学的)、主观特点(心理声学)、含义(语义)、情绪/美学(音乐和叙事)、技术(电影处理技巧)来划分。而影视中的声音按照创作主体和创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人声。人声主要是由对话、独白、解说词三种形式组成的。对话进入超叙事时空,作为人物内心的运动,更深入的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独白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物的内心声音,另一种是人物或叙事者在非叙事时空对事件的评价;解说词是非事件空间的创作者对事件空间所发生的事件的评价或解释。
不同的影视作品内容、样式、形态往往具有不同的风格,而这种风格的形成不仅是与画面、文字、蒙太奇等因素相互联系,而且也与人的声音紧紧联系一起。事实上,在战争片、武打片、警匪片和纪实性等影视作品中,各自有自己的声音处理方式和方法,它们之间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类是音乐。在无声电影时代,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与情节的需要,音乐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无声的局面;当跨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影视音乐的创作更得以喷涌发展。针对不同的影片,音乐的创作也各不相同,通过影片画面内容和音乐传达给观众的感情也是不一样的。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没有好的音乐来衬托,算不上一部完整的電影。影视音乐、人声、音响混合在一起使影片的丰富的寓意表现出来。它们能够深化主题思想、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渲染环境气氛,激活整部影视作品。这也是奥斯卡从1934年开始设立音乐类型奖的原因。
第三类是音响。音响是影视节目中除了人声和音乐以外的所有声音的统称。它几乎包括了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自然声和效果声。自然界中存在的任何声音只要是画面需要都可以用来制作电影音响,无论是恐怖的,惊悚的还是轻快的。而音响的制作方式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有时候我们在电影中听到的声音并不是真实的原始物体发出的声响,比如说打拳击的声音一般采用手捶打碎牛肉的声音,虽然并不是真实的击打拳击发出的声响,但是产生的效果比真实的声音会更准确。这种方式也极大的拓展了电影中音响的应用方式,这给声音艺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空间去找尋不一样的音乐。
二、人耳对声音的感知
声音产生首先需要有声源,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声音,发出能量。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质量和力量的相互作用,从宇宙大爆炸开始到现在,声音都伴随着产生。大自然孕育出生物开始,就赋予了我们听觉,耳朵是我们接触外界声音的工具。耳朵的功能和耳朵的结构密切相关,正如声音进入耳朵和我们的感知相关一样。而我们如果要感知声音的存在,振动必须穿过声源与人类耳朵之间的空间,即我们所说的媒介。声音传播的媒介一般认为有三种,气体、液体、固体。声音是一种压力波,物体之间的振动,会引起周围空气产生疏密变化,产生声波,声波向外发射出去,一直到消失为止。
声音的主要属性可以分成节奏、强度、音调、音色、声音的发生速度等类别,不同的节奏对应不同的画面内容,对人产生的情绪也是不一样的。画面中比较紧张的内容肯定需要搭配节奏比较快的音乐,这也会带动观众的情绪,让观众浸入到画面当中,因为不确定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所以观众的内心受画面和声音的影响会一直保持着紧张的状态。强度高的声音很容易会让听力产生损伤,长时间在超过100分贝的环境中,对听力的损伤是非常大的,喷气式飞机起飞前的这段时间会产生巨大的轰鸣声,在机场工作人员也都需要做好耳朵的保护工作。人耳可以很清楚的分别出钢琴声和笛子声,这是因为不同的乐器或者不同的人他们发出的声音都是很独特的,通过大脑之前的记忆,很清楚的就可以对声音的音色进行分辨。不管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声音还是后天人类创造出的新的声音,它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人的耳朵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
三、影片中声音的应用
从1895年放映第一部短片直到1926年第一部有声片问世,在这将近30年的时间里,观影都是悄无声息中度过的。因为当时技术的限制,人们并不能把声音加入到当时的电影放映机上面,所以人们只能看到影像的变化,并不能听到声音,这段时间我们称为默片时代。以《淘金时代》《独裁者》《战舰波将金号》为代表的作品是对这个时代电影的最好表述,整部影片中没有任何的人物对白,为了让观众能理解电影中发生的故事,通常采用文字还有演员丰富的肢体动作来表达。电影的出现代表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他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艺术家投身其中,开始对电影进行探索和研究。二十世纪初期,随着无声电影的发展和电影工业的日趋完善,促使了有声电影的诞生,有声电影的出现,将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试听综合艺术。 早期有声电影当中,大多以叙事性电影为主,或许是受当时电影美学的限制,图像为叙事服务,声音为图像服务,形成了一种叙事性的声音。这种叙事性声音的应用很好的配合了电影当中的画面,两者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虚拟又真实的试听空间,而这一时期的电影大多都是采用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表现。随着电影美学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创造美的能力大大提高,这就带动了电影声音的又一次改变。电影声音变的越来越丰富,声音被摆在了一个极度重要的位置。墨西哥著名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图的第一部作品《愛情是狗娘》的结尾处,画面在展现男主角的处境的同时,背景响起了肆意拨弄的琵琶声,这种如乱麻般的声音,不仅仅是烘托了主角的心境,这种声音的表达,有效的体现出了整个影片的主旨,一种对人生命复杂的无法把握的飘忽不定的感悟。此时的声音强有力的架构了整部影片,可以说,在这里,并不是靠图像,而是通过声音,将整个影片推向高潮。
同样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当中,甄子丹和李连杰在凉亭下面打斗的场面中,充分运用了各种声音,音效。其中有一个很好的设计就是,抚琴的老先生,他的存在让琴声出现的顺理成章,通过琴声的快慢来表现打斗场面的激烈。而他们的打斗也都是在有琴声的时候进行的。过程中,雨声,脚步声,金属之间的碰撞声都让画面变的更加充实,让画面在声音的衬托下變的更加完美,让观众能更好的体验这场精彩的打斗戏。试想当你坐在电影院中观看影片时,周围环绕立体声带来的声音效果会充分的迎合你的听觉神经,搭配画面内容,让视觉和听觉产生共鸣,完成一部优秀作品的赏析。如果画面的声音缺少了琴声,只是真实的把现场中出现的声音都表现出来的话,观众就很难体会到当时的场景是多么的惊心动魄,也就不能领会导演的意图。
就目前的电影组成来看,声音已经成为了电影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是一门试听结合的艺术,他在电影当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平时在进行影片创作的时候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声音和画面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一部完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伟,严洁琼.默片时代的“配音”与“配乐”[J].电影新作,2010 (02).
[2]徐栋.声音的语言--谈声音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J].电影评介,2008 (06).
[3](美)索南夏因(Sonnenschein D) 著;王旭锋 译.声音设计电影中语言、音乐和音响的表现力[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