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品《荒野的呼唤》和《海狼》以其对动物和人物的描写,揭示了人和动物间的本性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揭露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社会伦理道德的变化和变化背后的必然性。本文通过对比《荒野的呼唤》和《海狼》中的人物和动物本性,分析杰克·伦敦如何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和文化思想生动地体现于其作品中的人和动物身上。
关键词: 《荒野的呼唤》 《海狼》 人性化 动物性
一、引言
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876—1916)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作品是对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主要思潮的反映。其代表作《荒野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和《海狼》(The Sea Wolf)虽然分别是对狼狗和人的描写,但两者都同是在写美国的社会现实下的人。《荒野的呼唤》的主角是一只被人类文明驯化而最终从人类的文明社会返祖到原始狼群中的狼狗布克。当时美国人受到淘金热的驱使,来到北方争夺黄金,到处是凶残和野蛮行径。《海狼》中除了大海中的鱼以外就没有其他动物了,真正的主角是被叫做“海狼”的“魔鬼号”船长赖森。“海狼”和船上的水手们都几乎像野兽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一点文明痕迹,生命在这里一文不值,这两部作品中的角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二、人性在动物身上的体现
杰克·伦敦在《荒野的呼唤》中,把布克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会思考、会学习的动物。在人类文明世界时,它用人类文明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表现得温顺、通情达理,有人一样的自尊心,不做自己不齿的事情。到了条件艰苦的北方后,布克就像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一样,抛弃了文明社会的道德标准,学会战胜冰雪、拉雪橇。它根据自己的推理和判断,明白了在残酷的生活环境下,自己要如何才能生存下来,而且生活得更好。于是,它懂得了像其他野蛮狗一样,为了能吃饱和不被欺负,它必须开始盗窃甚至杀戮。
杰克·伦敦用了拟人的手法来描写布克的思想和行为动机。在他的眼里,布克就是当时的一个人。在布克身上不仅有人的智慧,而且有人类的残暴和贪婪。在《荒野的呼唤》中,布克的转变过程形象地体现了当时的美国人在利益和金钱的驱动下逐渐撕破文明的面纱,暴露出赤裸裸的残酷贪婪的本性。
三、人的动物性
在《海狼》中没有出现书名中所谓的狼,但处处都似在写狼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一条名叫“魔鬼号”的船,男主角是船长赖森,人的动物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最明显。船长赖森可谓饱读群书,然而却只从书中过滤他自己需要的人生哲学。他蔑视生命,认为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吃掉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弱小的生命就应该被强者吃掉,这样强者才能更加强壮。在他的身上,人残暴、自私、野蛮的本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与其说他是个文明的人,还不如说他更像凶猛的动物。
《海狼》中的船员虽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冷血无情、自私自利的野蛮人。无论是贪婪、狡诈的厨子,还是沆瀣一气地抛弃赖森的其他船员,他们的“文明性”在“魔鬼号”上已经被磨灭了,他们也默认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最终也以这个法则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如果说赖森是一匹狼的话,那么这些水手们则是狼群。
《荒野的呼唤》中的人因为受到了利益和金钱的驱使,不惜一切手段地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他们奉行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布克赢不了拿有棒子的红衣人,查尔斯、梅西迪斯和哈尔战胜不了自然界,善良的约翰·桑顿丧命于野蛮的印第安人之手,这一切都体现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思想。人跟动物一样,要跟自己的同类和自然环境作斗争,他们的动物本性此时也暴露出来。
四、人与动物本性的统一
在《海狼》与《荒野的呼唤》中,动物与人类在作者的眼里是统一的,两者的思想、行为和生存法则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对动物布克还是海狼赖森或者其他人的描写,杰克·伦敦的目的都是写人,两者统一于人性的残暴、自私、贪婪。
1.布克与海狼形象的统一
《荒野的呼唤》中的拟人化的布克形象与《海狼》中赖森的形象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杰克·伦敦笔下的布克和海狼赖森都比同类更有智慧、能力,同时也一样野蛮、凶猛、狡诈、贪婪。作者把他们都作为同等的人来对待,突出了人在脱离人类文明后暴露的原始本性,遵循同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
2.布克与亨甫莱·凡·卫登形象的统一
《荒野的呼唤》的主角布克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野性逐渐被唤醒,尤其在尝到了血的味道后,它甚至开始喜欢血腥。布克的“文明性”在遇到约翰·桑顿后曾一度被找回。但桑顿最后被当地野蛮的印第安人杀害。布克将杀害桑顿的人全部杀死,对血腥味的痴迷彻底被唤醒,从此它的“文明性”消失了,它返回到了狼群中,并最后成为狼群首领。布克的返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残酷、贪婪和自然环境的冷峻唤醒了布克野蛮、贪婪的本性。
《海狼》故事的叙述者亨甫莱·凡·卫登是个典型的文明人士,受过高等教育,是个有道德心和同情心的文明人。然而,面对“魔鬼号”上的船长和船员,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道德标准,与厨子决斗,与船长周旋。他用行动承认了船长赖森的生存理念:弱肉强食。卫登残酷的一面也是被船上的人和自然环境唤醒的,或者说是逼迫的,他的改变也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两部小说中其余人的本性统一
无论是《荒野的呼唤》中充当配角的人类,还是在《海狼》中“魔鬼号”上的船员,都不同程度地对其他人或者事物表现出了冷漠、残酷的一面。《荒野的呼唤》中处处可见人与人之间为了金钱和利益互相残杀的场面。他们不在乎为其卖命的狗的性命,也漠视其他人的生死。《海狼》中的船员同样冷眼看着船长折磨他们中的成员,嘲笑卫登被厨子欺负。道德和同情在他们身上都不存在,余下的只有血腥和暴力。两部小说中的人物本性都得到了统一。
参考文献:
[1]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6.
[2]杰克·伦敦著.罗天华译.海狼.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3-10.
[3]赵景云.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本性互动.语文学刊,2008.
[4]兰守亭.兽性意识的张扬者——杰克·伦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
关键词: 《荒野的呼唤》 《海狼》 人性化 动物性
一、引言
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876—1916)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具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其作品是对美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主要思潮的反映。其代表作《荒野的呼唤》(The Call of the Wild)和《海狼》(The Sea Wolf)虽然分别是对狼狗和人的描写,但两者都同是在写美国的社会现实下的人。《荒野的呼唤》的主角是一只被人类文明驯化而最终从人类的文明社会返祖到原始狼群中的狼狗布克。当时美国人受到淘金热的驱使,来到北方争夺黄金,到处是凶残和野蛮行径。《海狼》中除了大海中的鱼以外就没有其他动物了,真正的主角是被叫做“海狼”的“魔鬼号”船长赖森。“海狼”和船上的水手们都几乎像野兽一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没有一点文明痕迹,生命在这里一文不值,这两部作品中的角色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二、人性在动物身上的体现
杰克·伦敦在《荒野的呼唤》中,把布克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会思考、会学习的动物。在人类文明世界时,它用人类文明社会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使自己表现得温顺、通情达理,有人一样的自尊心,不做自己不齿的事情。到了条件艰苦的北方后,布克就像一个处于逆境中的人一样,抛弃了文明社会的道德标准,学会战胜冰雪、拉雪橇。它根据自己的推理和判断,明白了在残酷的生活环境下,自己要如何才能生存下来,而且生活得更好。于是,它懂得了像其他野蛮狗一样,为了能吃饱和不被欺负,它必须开始盗窃甚至杀戮。
杰克·伦敦用了拟人的手法来描写布克的思想和行为动机。在他的眼里,布克就是当时的一个人。在布克身上不仅有人的智慧,而且有人类的残暴和贪婪。在《荒野的呼唤》中,布克的转变过程形象地体现了当时的美国人在利益和金钱的驱动下逐渐撕破文明的面纱,暴露出赤裸裸的残酷贪婪的本性。
三、人的动物性
在《海狼》中没有出现书名中所谓的狼,但处处都似在写狼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一条名叫“魔鬼号”的船,男主角是船长赖森,人的动物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最明显。船长赖森可谓饱读群书,然而却只从书中过滤他自己需要的人生哲学。他蔑视生命,认为一个人被另一个人吃掉是天经地义的事,因为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世界,弱小的生命就应该被强者吃掉,这样强者才能更加强壮。在他的身上,人残暴、自私、野蛮的本性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与其说他是个文明的人,还不如说他更像凶猛的动物。
《海狼》中的船员虽各有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冷血无情、自私自利的野蛮人。无论是贪婪、狡诈的厨子,还是沆瀣一气地抛弃赖森的其他船员,他们的“文明性”在“魔鬼号”上已经被磨灭了,他们也默认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最终也以这个法则来支配自己的行动。如果说赖森是一匹狼的话,那么这些水手们则是狼群。
《荒野的呼唤》中的人因为受到了利益和金钱的驱使,不惜一切手段地尔虞我诈,互相残杀。他们奉行的是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法则。布克赢不了拿有棒子的红衣人,查尔斯、梅西迪斯和哈尔战胜不了自然界,善良的约翰·桑顿丧命于野蛮的印第安人之手,这一切都体现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思想。人跟动物一样,要跟自己的同类和自然环境作斗争,他们的动物本性此时也暴露出来。
四、人与动物本性的统一
在《海狼》与《荒野的呼唤》中,动物与人类在作者的眼里是统一的,两者的思想、行为和生存法则都是一样的。无论是对动物布克还是海狼赖森或者其他人的描写,杰克·伦敦的目的都是写人,两者统一于人性的残暴、自私、贪婪。
1.布克与海狼形象的统一
《荒野的呼唤》中的拟人化的布克形象与《海狼》中赖森的形象在本质上是统一的。杰克·伦敦笔下的布克和海狼赖森都比同类更有智慧、能力,同时也一样野蛮、凶猛、狡诈、贪婪。作者把他们都作为同等的人来对待,突出了人在脱离人类文明后暴露的原始本性,遵循同一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生存法则。
2.布克与亨甫莱·凡·卫登形象的统一
《荒野的呼唤》的主角布克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野性逐渐被唤醒,尤其在尝到了血的味道后,它甚至开始喜欢血腥。布克的“文明性”在遇到约翰·桑顿后曾一度被找回。但桑顿最后被当地野蛮的印第安人杀害。布克将杀害桑顿的人全部杀死,对血腥味的痴迷彻底被唤醒,从此它的“文明性”消失了,它返回到了狼群中,并最后成为狼群首领。布克的返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的残酷、贪婪和自然环境的冷峻唤醒了布克野蛮、贪婪的本性。
《海狼》故事的叙述者亨甫莱·凡·卫登是个典型的文明人士,受过高等教育,是个有道德心和同情心的文明人。然而,面对“魔鬼号”上的船长和船员,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道德标准,与厨子决斗,与船长周旋。他用行动承认了船长赖森的生存理念:弱肉强食。卫登残酷的一面也是被船上的人和自然环境唤醒的,或者说是逼迫的,他的改变也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两部小说中其余人的本性统一
无论是《荒野的呼唤》中充当配角的人类,还是在《海狼》中“魔鬼号”上的船员,都不同程度地对其他人或者事物表现出了冷漠、残酷的一面。《荒野的呼唤》中处处可见人与人之间为了金钱和利益互相残杀的场面。他们不在乎为其卖命的狗的性命,也漠视其他人的生死。《海狼》中的船员同样冷眼看着船长折磨他们中的成员,嘲笑卫登被厨子欺负。道德和同情在他们身上都不存在,余下的只有血腥和暴力。两部小说中的人物本性都得到了统一。
参考文献:
[1]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6.
[2]杰克·伦敦著.罗天华译.海狼.学苑音像出版社,2004-3-10.
[3]赵景云.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本性互动.语文学刊,2008.
[4]兰守亭.兽性意识的张扬者——杰克·伦敦.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