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展开教学,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在美术教育中,主要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关键字: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民族自豪感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22-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新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形成初步的价值观、人生观。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内容、生活方式、价值观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正慢慢影响和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初步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教师所承担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职责,更多的是育人的任务,所以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展开教学,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在美术教育中,主要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促其对生命的热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社会上出现很多低俗、粗糙的东西,这些东西通过网络、不法商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们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美术课的目标正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观念,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教师要利用优秀的作品使学生感受什么是美,以形成学生对生活,生命的热爱。
在美术欣赏课中经常会接触到关于人体的绘画或雕塑作品,学生经常表现出惊奇的状态,女学生会感到羞涩不敢直视画面,男同学会乘机喧哗、起哄等。对此现象教师不能用言语直接刺激,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但必须保持有序的秩序。我采用委婉的说法:“凡是怪叫的同学都没有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作品”,学生安静下来后教师必须正面地、严肃告诉学生:“为什么人体是画家积极表现的题材?”首先因为人体是非常完美的艺术,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祭祀活动、体育活动都是以裸体出现,以此显示人体的崇高、神圣。尤其是青春、健康、充满活力的人体构成了自然界中最完美的一部分。
二、加强集体观念,培养合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在亲人的百般呵护下成长,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了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形成健全的人格,必须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这样才能让他们脱离自我的小空间,从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另外集体观念中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通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体现。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有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也为小组团体的荣誉负责。
三、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推动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优秀的名作、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学生在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中领略爱国情怀,唤起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
1.发掘教材的闪光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1利用传统的、固定的绘画符号,画家的事迹,感受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到现在仍在发展,其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传达画家情感的符号。如中国古代文人偏爱“梅、兰、竹、菊”的题材。正是由于这些题材寄托了文人的理想,反映了画家高尚的情操。尤其是郑思肖《墨兰图》不仅通过画面,还通过改名字、题款延用宋朝的年号,把田产变为寺产等行为表现出对元朝统治阶级的憎恨,以及对于旧王朝的怀恋之情。
1.2利用文物史迹,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介绍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在欣赏故宫建筑时,分析了故宫的三种建筑样式:重檐顶、庑殿顶、歇山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我用我们淮安地区的建筑设计了一道连线题,学生在感受到故宫的威严、宏大时,心灵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时再出示本地的建筑,把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这些国宝有哪些坎坷命运?为此我专门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故宫系列片之国宝大流迁,外国侵略者掠夺祖国艺术瑰宝,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使他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营造教学氛围,搭建情感桥梁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很有帮助。在欣赏中国民间美术时,根据教学的内容,我自己制作了剪纸,收集了精致的布老虎、苏州的乱针绣、民间刺绣的鞋垫,以及蜡染的护腕。在上课时摆放到教室里,这样学生不仅能从图片中获取信息,而且可以触摸到这些作品,从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并且在课堂上我还简单地示范了剪纸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通过亲自接触和制作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感受画家崇高的品质、祖国不朽的文化遗产,于潜移默化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寓教于情感之中,使学生的情趣受到陶冶,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
参考文献:
[1]于文森,郑金州主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
关键字: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民族自豪感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7-022-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新课程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形成初步的价值观、人生观。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内容、生活方式、价值观等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某些不良的社会现象正慢慢影响和侵蚀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初步形成的价值观、人生观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教师所承担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职责,更多的是育人的任务,所以教师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展开教学,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在美术教育中,主要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一、提高审美品位,培养高尚情操,促其对生命的热爱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社会上出现很多低俗、粗糙的东西,这些东西通过网络、不法商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们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美术课的目标正是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观念,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教师要利用优秀的作品使学生感受什么是美,以形成学生对生活,生命的热爱。
在美术欣赏课中经常会接触到关于人体的绘画或雕塑作品,学生经常表现出惊奇的状态,女学生会感到羞涩不敢直视画面,男同学会乘机喧哗、起哄等。对此现象教师不能用言语直接刺激,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但必须保持有序的秩序。我采用委婉的说法:“凡是怪叫的同学都没有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作品”,学生安静下来后教师必须正面地、严肃告诉学生:“为什么人体是画家积极表现的题材?”首先因为人体是非常完美的艺术,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祭祀活动、体育活动都是以裸体出现,以此显示人体的崇高、神圣。尤其是青春、健康、充满活力的人体构成了自然界中最完美的一部分。
二、加强集体观念,培养合作精神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在亲人的百般呵护下成长,逐渐形成了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了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形成健全的人格,必须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这样才能让他们脱离自我的小空间,从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另外集体观念中的团队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通常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体现。小组合作是通过组内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每位学生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有对小组其他成员负责,也为小组团体的荣誉负责。
三、爱国主义教育
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推动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优秀的名作、遗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学生在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中领略爱国情怀,唤起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
1.发掘教材的闪光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1利用传统的、固定的绘画符号,画家的事迹,感受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历经数千年的历史到现在仍在发展,其中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传达画家情感的符号。如中国古代文人偏爱“梅、兰、竹、菊”的题材。正是由于这些题材寄托了文人的理想,反映了画家高尚的情操。尤其是郑思肖《墨兰图》不仅通过画面,还通过改名字、题款延用宋朝的年号,把田产变为寺产等行为表现出对元朝统治阶级的憎恨,以及对于旧王朝的怀恋之情。
1.2利用文物史迹,深化爱国主义思想,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其中无不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介绍这些文物史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在欣赏故宫建筑时,分析了故宫的三种建筑样式:重檐顶、庑殿顶、歇山顶。为了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我用我们淮安地区的建筑设计了一道连线题,学生在感受到故宫的威严、宏大时,心灵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这时再出示本地的建筑,把知识进行生活化的处理,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帝的寝宫,收藏着许多奇珍异宝,这些国宝有哪些坎坷命运?为此我专门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故宫系列片之国宝大流迁,外国侵略者掠夺祖国艺术瑰宝,至今仍有许多稀世珍品为他国所占有的历史史实,使他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营造教学氛围,搭建情感桥梁
良好的教学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很有帮助。在欣赏中国民间美术时,根据教学的内容,我自己制作了剪纸,收集了精致的布老虎、苏州的乱针绣、民间刺绣的鞋垫,以及蜡染的护腕。在上课时摆放到教室里,这样学生不仅能从图片中获取信息,而且可以触摸到这些作品,从中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并且在课堂上我还简单地示范了剪纸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表现出极大兴趣。通过亲自接触和制作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接受美的感染和熏陶,感受画家崇高的品质、祖国不朽的文化遗产,于潜移默化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寓教于情感之中,使学生的情趣受到陶冶,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净化,智慧受到启迪。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艺术教育的教育功能,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美称。
参考文献:
[1]于文森,郑金州主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福建教育出版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