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随之也带来了物质崇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导致了道德缺失等一系列弊端,这些不正风潮甚至已经开始往校园蔓延。如何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环境里守住教师的一方心灵净土,在乱象丛生的信息文化中保住学生的一片精神家园,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深思考的问题。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滨湖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提倡高尔基所说的“书籍是人类不可分离的精神伴侣和导师”这一观点,坚信阅读可以使人明智、可以净化心灵、可以塑造人格魅力、可以滋养生命。在学校内倾力打造书香校园。该校以“建设书香校园,提高人文素养”为指导,借助各种读书活动的开展,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营造人人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现今,学校已实现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让书籍点亮人生、让书香溢满校园这一美好的理想追求,成为当地一所闪烁着智慧阅读光芒的教育星辰。
湖南省常德市滨湖小学建校于1987年,原名滨湖路小学,1989年改为现名。学校坐落于洞庭大道北侧与武陵大道中段交汇之处——滨湖小区,虽处城市中心地段,却避开闹市的喧嚣独寻幽静与安宁,是一处读书育人的理想佳园。学校先后获得常德市首批示范性学校、合格学校、安全文明学校、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模范教工之家、示范性家长学校、巾帼文明岗、芙蓉标兵岗、绿色学校等殊荣。学校被评为武陵区文明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安全单位等荣誉称号,硕果盈枝,享誉社会。
环境熏陶,建设阅读园地,营设雅致书香氛围
著名学者朱永新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史。”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阅读是人类得以进步的阶梯,学校教育离不开阅读,民族发展更离不开阅读。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揭示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创设一个浓郁、氤氲的书香环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进而让他们沐浴书香、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拓展人生。
学校在抓好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与现代化的同时,突出体现学校的书香特色,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校处处都昭示书香醉人、诗情画意。进入教学楼大厅内,左侧是刻有不同字体的“学”字的浮雕墙,右侧墙壁上则是《劝学篇》的木刻,步入古朴雅致的书香氛围;走在教学楼各层走廊上,抬头可见悬挂着的数百张匾额,上面书写着全校师生收集的中外经典名言警句和具有鼓励、教育、警示作用而有人性化的古人古语,让师生徜徉在书韵墨香的熏陶和感染中;教学楼后面,是实木修建的仿古建筑“静思亭”和“曲径通幽”游廊,建筑内木栏横陈连缀,石桌石凳静置,实在是读书思索的好去处。这样,师生的心灵时时处处接受着文化美、自然美、生活美的浸润和滋养,真正地实现了“处处景点会说话,面面墙壁都育人”。
创设书吧,氛围升华
在书海中遨游,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净化心灵。学校始终坚持把图书馆的建设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根据地”。学校将极其有限的办公室和会议室辗转腾挪,在图书室的两侧新添了“学生书吧”“教师书吧”。“学生书吧”内添置了造型可爱的沙发、书架和桌椅数套,铺设木地板,安装了吊顶和灯饰,书架和书桌上摆满了最新购买的少儿图书,环境温馨宜人,好书目不暇接,孩子来这里总是流连忘返;“教师书吧”布置了古色古香的书架、宽大舒适的布艺沙发和摆放着精美茶具的茶几,可读书、可写作,宜静思、宜座谈。近年来,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有针对性地添置图书。学校现有纸质图书超2万册,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办理借书证,规定班级每两周一次集体借阅刷卡,其余时间全天向学生开放借阅,每人每班的借阅率一目了然。在着力做好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同时,狠抓班级、办公室“图书角”“书橱”的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班级成立图书管理小组,人手一张借书卡,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进行。课余、午后,三三两两的孩子手捧喜爱的图书,沐浴着初春的阳光,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这些场景成为校园中一道道迷人的风景。
习惯引领,保证阅读时间,书籍滋养师生生命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今小学生课业繁重,教师教学任务繁多,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保障师生能够充分地阅读书籍、汲取知识、启迪智慧。针对这一现状,滨湖小学建章立制,全力培养师生的阅读习惯,助力师生远航。
提供阅读保障,助力师生成长
学校规定,每周为每班安排一节阅读课为大阅读活动时间,图书室每天开放,由各班组织学生在书吧、静思园或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诵读经典诗文或教材精彩片段,利用每周二四午读时间通过校园广播推荐经典书籍,播送精彩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片段。规定学生的每天语文家庭作业里一定要有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或摘抄,相应减少其他笔头作业。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学生能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深化自身内涵。
上班和午休时间,“教师书吧”和图书室向教师随时开放,每个年级组都配备书吧钥匙,以便教师自由出入。提供多媒体室,或在教师春游秋游地点租用会议室,供教师举办读书报告会和研讨会。在每周三的会议时间里,学校也常常有意识地穿插教育类书籍和文章的学习。学校提出要求:全体教师平均每天读书半小时左右; 每学期精读教学专著一本,选读教学类或文学类书籍二至三本; 每周撰写读书心得或随笔一篇。学校每学期还为教师发放精美的笔记本和钢笔,鼓励教师勤摘抄、勤记心得。学校每学期检查教师读书笔记两次,由校长或副校长亲自批注评语,组织人员审阅、推荐优秀读书笔记。 改革教学举措,提升学生素养
每周一积。学校每个班的黑板都有一角“日积月累”的阵地,上面书写学生每天积累的知识,学校要求学生每周积累一首古诗、两个歇后语或谚语、三句名言或对联、四个成语,在每学期结束前三周进行考核,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为学生的将来做好储备,为学生形成较深厚的文学素养提供高起点。
每周一抄。学生每周完成1至2篇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将每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抄下来,还可以将每学期制订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让其成为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每周一课。常规教学中将读国学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国学校本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特点配置了梯次递进的诵读内容——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四年级诵读《笠翁对韵》,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六年级诵读《论语》。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通过“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自塑优秀人格。国学教育,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每周一记。低年级使用方格本写话,中高年级每位学生要做到每周至少写读书心得一篇以上,每个班级按学生能力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将读书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学校其他德育活动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切切实实地教育孩子,阅读让学生受益终身。
多措并举,开展特色活动,书香润泽师生成长
“读书成为习惯,书香成就人生”,为了让广大学生爱读书、乐读书,滨湖小学将建设书香校园活动纳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内容来实施,成立了以樊永红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陈湘云、大队辅导员钟丽华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制订活动计划,组织、指导活动的实施。学校以“沐浴书香,厚学养德”为主题,通过有校本特色的系列读书活动,催生出精彩校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实施策略。
举办读书节,培养阅读兴趣
为深化全校师生的阅读兴趣,学校每年4月举办一届滨湖读书节,将本年度的优秀读书成果做综合展示:读书节期间,校道两侧摆满了装饰精美的读书活动成果展示牌,有优秀读书手抄报、读书征文等;操场上,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各年级师生依次齐诵《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段落,琅琅书声响彻校园;舞台上,爱国诗朗诵、根据经典改编成的校园剧、读书知识抢答赛轮番上演;校长还给在本年度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师生和家庭颁发奖状奖品。
建立文学社团,促进师生交流
为了开启学生梦想的乐园、放飞理想的蓝天、发展能力的摇篮,学校根据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成立了“湖畔”文学社,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文学社指导团,形成了以文学社小团体辐射大集体的发散式、双轨教学网络,全面提升书香校园的文化底蕴。定期组织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写作指导讲座,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使文学社成为学校“美心出美文、美文育美心”的重要阵地。文学社的优秀作品被推荐至《小学生导刊》《科教新报》《常德晚报》及校刊等媒体上刊载。
为了引导教师读书,帮助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还成立了教师“湖畔”读书社。教师“湖畔”读书社成立三年以来,包括校长在内的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报名参加活动。他们利用课间业余踊跃读书,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征文、参加读书演讲和读书研讨,丰富生活、提高素养、净化和美化心灵。读书社制定了翔实的细则,学校专门拨出经费支持“湖畔”读书社的运作,每年都向读书社成员赠阅优秀教育专著。学校还专门组织读书社成员相约美丽的清水湖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读书报告会,每年的报告会主题都不一样,依次为“教育书籍助我们的成长”“文学、人生与教育”。湖畔读书社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滨小教师热爱读书、热爱思考、积极实践、乐意交流,以自己的执着、热情与实际的努力获得成长,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成立校园媒体,搭建展示平台
滨湖小学还建立了《湖畔》校刊、滨小校园网和滨小广播站,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打开散发墨香的《湖畔》校刊,展示师生阅读写作风采及宣传优秀儿童文学读物的板块占据了半壁江山。彩页里,是师生阅读活动的剪影;“新荷初绽”和“教师博客”栏目中,是师生读后感及文学创作的天地;“名家名作”栏目,则重点推荐郑渊洁、秦文君、杨红樱等儿童文学名家的优秀作品。滨湖校园网和滨小广播站也不遗余力地报道学校读书活动的新闻,展示师生读书写作的成果,出示读书竞赛的公告,链接或诵读美文佳作。校刊、校网和校广播站的宣传为学校进一步培养书香氛围、提升内涵、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学校文化精神开启了一个窗口,为师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和展示师生读书风采的平台。
开展评比活动,激励师生成才
为激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每月每班根据学生的阅读量和读书收获评出一名“读书之星”, 张贴上墙,获得读书之星最多的同学被评为年度“读书之星”;每学年根据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文章写作评比出教师“读书之星”。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优秀读书征文”评比,获奖文章刊登在校刊校网并在广播站播出。荣获以上荣誉的师生同时在校读书节上获校长颁奖,并在宣传牌上展示他们照片和读书成果。在榜样的带动下,滨湖师生竞相读书,好读乐思蔚然成风。学校向每个学生家庭发放了倡议书,发动家庭创建“书香家庭”,每学年进行评选,根据藏书量、书房的布置、亲子阅读时间和亲子征文水平评选出24个“书香家庭”, 家长和孩子一起登上读书节领奖台,为孩子创建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条件。
学校结合读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定期举办读书成果展览(读书手抄报评比,采蜜集展览,读后感征文评比等),请文理学院教授为教师进行本土文学欣赏讲座,班级举行“我读书,我收获,我成长”主题队会,开展“我最喜欢的读书格言、读书名言、对联创作”有奖征集评比,引导师生、家长关注读书、思考读书、参与读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系列读书活动,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知识带来的无穷快乐,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精神品质、人格魅力无不取决于其生命中的阅读历程。阅读能使一个人的生命和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饱满。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瑞士作家凯勒曾言:“书籍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滨湖小学通过打造书香校园、营设书香环境氛围,保障师生阅读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带领全校师生驶向了一片崭新的教育天地。在这里,书籍飘香四溢,启迪智慧,拓宽眼界;在这里,经典润泽人生,品味生活,育人成才!
湖南省常德市滨湖小学建校于1987年,原名滨湖路小学,1989年改为现名。学校坐落于洞庭大道北侧与武陵大道中段交汇之处——滨湖小区,虽处城市中心地段,却避开闹市的喧嚣独寻幽静与安宁,是一处读书育人的理想佳园。学校先后获得常德市首批示范性学校、合格学校、安全文明学校、素质教育实验学校、模范教工之家、示范性家长学校、巾帼文明岗、芙蓉标兵岗、绿色学校等殊荣。学校被评为武陵区文明单位、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安全单位等荣誉称号,硕果盈枝,享誉社会。
环境熏陶,建设阅读园地,营设雅致书香氛围
著名学者朱永新说过:“在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发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史。”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阅读是人类得以进步的阶梯,学校教育离不开阅读,民族发展更离不开阅读。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
校园环境是一部无声的教科书,对学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揭示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创设一个浓郁、氤氲的书香环境,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进而让他们沐浴书香、陶冶情操、提升修养、拓展人生。
学校在抓好校园环境绿化、美化、净化与现代化的同时,突出体现学校的书香特色,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让学校处处都昭示书香醉人、诗情画意。进入教学楼大厅内,左侧是刻有不同字体的“学”字的浮雕墙,右侧墙壁上则是《劝学篇》的木刻,步入古朴雅致的书香氛围;走在教学楼各层走廊上,抬头可见悬挂着的数百张匾额,上面书写着全校师生收集的中外经典名言警句和具有鼓励、教育、警示作用而有人性化的古人古语,让师生徜徉在书韵墨香的熏陶和感染中;教学楼后面,是实木修建的仿古建筑“静思亭”和“曲径通幽”游廊,建筑内木栏横陈连缀,石桌石凳静置,实在是读书思索的好去处。这样,师生的心灵时时处处接受着文化美、自然美、生活美的浸润和滋养,真正地实现了“处处景点会说话,面面墙壁都育人”。
创设书吧,氛围升华
在书海中遨游,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净化心灵。学校始终坚持把图书馆的建设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根据地”。学校将极其有限的办公室和会议室辗转腾挪,在图书室的两侧新添了“学生书吧”“教师书吧”。“学生书吧”内添置了造型可爱的沙发、书架和桌椅数套,铺设木地板,安装了吊顶和灯饰,书架和书桌上摆满了最新购买的少儿图书,环境温馨宜人,好书目不暇接,孩子来这里总是流连忘返;“教师书吧”布置了古色古香的书架、宽大舒适的布艺沙发和摆放着精美茶具的茶几,可读书、可写作,宜静思、宜座谈。近年来,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有针对性地添置图书。学校现有纸质图书超2万册,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可以办理借书证,规定班级每两周一次集体借阅刷卡,其余时间全天向学生开放借阅,每人每班的借阅率一目了然。在着力做好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同时,狠抓班级、办公室“图书角”“书橱”的建设工作,丰富师生的阅读资源。班级成立图书管理小组,人手一张借书卡,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进行。课余、午后,三三两两的孩子手捧喜爱的图书,沐浴着初春的阳光,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这些场景成为校园中一道道迷人的风景。
习惯引领,保证阅读时间,书籍滋养师生生命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当今小学生课业繁重,教师教学任务繁多,在时间和空间上难以保障师生能够充分地阅读书籍、汲取知识、启迪智慧。针对这一现状,滨湖小学建章立制,全力培养师生的阅读习惯,助力师生远航。
提供阅读保障,助力师生成长
学校规定,每周为每班安排一节阅读课为大阅读活动时间,图书室每天开放,由各班组织学生在书吧、静思园或教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利用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让学生自由地诵读经典诗文或教材精彩片段,利用每周二四午读时间通过校园广播推荐经典书籍,播送精彩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片段。规定学生的每天语文家庭作业里一定要有半小时的课外阅读或摘抄,相应减少其他笔头作业。通过这些措施,确保了学生能够有充裕的阅读时间,深化自身内涵。
上班和午休时间,“教师书吧”和图书室向教师随时开放,每个年级组都配备书吧钥匙,以便教师自由出入。提供多媒体室,或在教师春游秋游地点租用会议室,供教师举办读书报告会和研讨会。在每周三的会议时间里,学校也常常有意识地穿插教育类书籍和文章的学习。学校提出要求:全体教师平均每天读书半小时左右; 每学期精读教学专著一本,选读教学类或文学类书籍二至三本; 每周撰写读书心得或随笔一篇。学校每学期还为教师发放精美的笔记本和钢笔,鼓励教师勤摘抄、勤记心得。学校每学期检查教师读书笔记两次,由校长或副校长亲自批注评语,组织人员审阅、推荐优秀读书笔记。 改革教学举措,提升学生素养
每周一积。学校每个班的黑板都有一角“日积月累”的阵地,上面书写学生每天积累的知识,学校要求学生每周积累一首古诗、两个歇后语或谚语、三句名言或对联、四个成语,在每学期结束前三周进行考核,积水成渊,聚沙成塔,为学生的将来做好储备,为学生形成较深厚的文学素养提供高起点。
每周一抄。学生每周完成1至2篇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将每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抄下来,还可以将每学期制订的读书计划、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让其成为每个学生在小学阶段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每周一课。常规教学中将读国学纳入校本课程计划,国学校本课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特点配置了梯次递进的诵读内容——一年级诵读《弟子规》,二年级学习《三字经》,三四年级诵读《笠翁对韵》,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六年级诵读《论语》。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化底蕴和优雅情怀,通过“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领悟传统文化,自塑优秀人格。国学教育,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
每周一记。低年级使用方格本写话,中高年级每位学生要做到每周至少写读书心得一篇以上,每个班级按学生能力的差异,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将读书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学校其他德育活动相结合,实实在在地开展活动,切切实实地教育孩子,阅读让学生受益终身。
多措并举,开展特色活动,书香润泽师生成长
“读书成为习惯,书香成就人生”,为了让广大学生爱读书、乐读书,滨湖小学将建设书香校园活动纳入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内容来实施,成立了以樊永红校长为组长,教学副校长陈湘云、大队辅导员钟丽华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制订活动计划,组织、指导活动的实施。学校以“沐浴书香,厚学养德”为主题,通过有校本特色的系列读书活动,催生出精彩校园,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实施策略。
举办读书节,培养阅读兴趣
为深化全校师生的阅读兴趣,学校每年4月举办一届滨湖读书节,将本年度的优秀读书成果做综合展示:读书节期间,校道两侧摆满了装饰精美的读书活动成果展示牌,有优秀读书手抄报、读书征文等;操场上,在主持人的带领下,各年级师生依次齐诵《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经典段落,琅琅书声响彻校园;舞台上,爱国诗朗诵、根据经典改编成的校园剧、读书知识抢答赛轮番上演;校长还给在本年度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师生和家庭颁发奖状奖品。
建立文学社团,促进师生交流
为了开启学生梦想的乐园、放飞理想的蓝天、发展能力的摇篮,学校根据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成立了“湖畔”文学社,由教师自愿报名参加文学社指导团,形成了以文学社小团体辐射大集体的发散式、双轨教学网络,全面提升书香校园的文化底蕴。定期组织会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写作指导讲座,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搭建一个更广阔的展示舞台,使文学社成为学校“美心出美文、美文育美心”的重要阵地。文学社的优秀作品被推荐至《小学生导刊》《科教新报》《常德晚报》及校刊等媒体上刊载。
为了引导教师读书,帮助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还成立了教师“湖畔”读书社。教师“湖畔”读书社成立三年以来,包括校长在内的超过半数的教师都报名参加活动。他们利用课间业余踊跃读书,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征文、参加读书演讲和读书研讨,丰富生活、提高素养、净化和美化心灵。读书社制定了翔实的细则,学校专门拨出经费支持“湖畔”读书社的运作,每年都向读书社成员赠阅优秀教育专著。学校还专门组织读书社成员相约美丽的清水湖畔,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读书报告会,每年的报告会主题都不一样,依次为“教育书籍助我们的成长”“文学、人生与教育”。湖畔读书社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滨小教师热爱读书、热爱思考、积极实践、乐意交流,以自己的执着、热情与实际的努力获得成长,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成立校园媒体,搭建展示平台
滨湖小学还建立了《湖畔》校刊、滨小校园网和滨小广播站,为师生搭建展示平台。打开散发墨香的《湖畔》校刊,展示师生阅读写作风采及宣传优秀儿童文学读物的板块占据了半壁江山。彩页里,是师生阅读活动的剪影;“新荷初绽”和“教师博客”栏目中,是师生读后感及文学创作的天地;“名家名作”栏目,则重点推荐郑渊洁、秦文君、杨红樱等儿童文学名家的优秀作品。滨湖校园网和滨小广播站也不遗余力地报道学校读书活动的新闻,展示师生读书写作的成果,出示读书竞赛的公告,链接或诵读美文佳作。校刊、校网和校广播站的宣传为学校进一步培养书香氛围、提升内涵、增强核心竞争力、培育学校文化精神开启了一个窗口,为师生搭建一个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和展示师生读书风采的平台。
开展评比活动,激励师生成才
为激励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每月每班根据学生的阅读量和读书收获评出一名“读书之星”, 张贴上墙,获得读书之星最多的同学被评为年度“读书之星”;每学年根据教师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文章写作评比出教师“读书之星”。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生“优秀读书征文”评比,获奖文章刊登在校刊校网并在广播站播出。荣获以上荣誉的师生同时在校读书节上获校长颁奖,并在宣传牌上展示他们照片和读书成果。在榜样的带动下,滨湖师生竞相读书,好读乐思蔚然成风。学校向每个学生家庭发放了倡议书,发动家庭创建“书香家庭”,每学年进行评选,根据藏书量、书房的布置、亲子阅读时间和亲子征文水平评选出24个“书香家庭”, 家长和孩子一起登上读书节领奖台,为孩子创建了良好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条件。
学校结合读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定期举办读书成果展览(读书手抄报评比,采蜜集展览,读后感征文评比等),请文理学院教授为教师进行本土文学欣赏讲座,班级举行“我读书,我收获,我成长”主题队会,开展“我最喜欢的读书格言、读书名言、对联创作”有奖征集评比,引导师生、家长关注读书、思考读书、参与读书。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系列读书活动,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知识带来的无穷快乐,为养成终身阅读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造就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精神品质、人格魅力无不取决于其生命中的阅读历程。阅读能使一个人的生命和心灵变得越来越丰富和饱满。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瑞士作家凯勒曾言:“书籍像一艘船,能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滨湖小学通过打造书香校园、营设书香环境氛围,保障师生阅读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带领全校师生驶向了一片崭新的教育天地。在这里,书籍飘香四溢,启迪智慧,拓宽眼界;在这里,经典润泽人生,品味生活,育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