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uz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提问的技巧与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同时也要引导和关注学生的提问,这是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让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也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关键词】课堂提问;技巧;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当今的基础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念的转变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只有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才会有更好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达到有效教学。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激发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这一点与老师在课堂上的调控是分不开的,因为有效地组织和调控课堂,是教学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然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起到有效作用的途径是课堂提问。它既包括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在课堂上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相关问题,也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质疑或有新发现、新观点等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同时也要引导和关注学生的提问。
  一、教师的提问要讲究技巧
  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问一般都有以下弊端:一是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为提问而提问,有些教师只追求课堂上表面的活跃、热烈,不认真研究哪些地方该问,哪些地方不用提问,常常是所提的问题不具有启发性。例如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教师板书后问:“课文讲谁?”学生答:“小女孩。”老师又问:“讲小女孩的什么事?”学生答:“卖火柴。”这种一问一答的提问就不具有启发性,是多余的提问。二是教师所提的问题缺乏明确性要求,含混不清,让学生不知所措,答非所问。三是许多教师常常习惯于让学生齐声回答,课堂上响彻一片“是不是?”“是!”“好不好?”“好!”“对不对?”“对!”之类的回答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经过认真思考之后回答的,总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随声附和。这种齐声回答的提问不具备启发性,教学实效不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启发性的问题可从两方面考虑提出:一是紧扣教材内容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例如教学十二册《詹天佑》这篇课文时,就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来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只要弄清了这个问题,学生就能全面理解课文,深深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精神的伟大。再如十一冊的《小抄写员》一课的中心是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根据这一中心,可设计以下问题:a.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工作的?b.是什么力量使他坚持工作?这些问题都是紧扣了教材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从学生的“已知”出发,在“已知、已学”和“未知、未学”之间提出问题,激起学生认知矛盾。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设问,正确估计判断学生在理解新知识时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善于在似懂非懂或懂得不深透的地方设问。例如十一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文中的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学生在学习课文后,大体上懂得了句子的含义(父母亲对孩子的爱),但要作进一步的理解,就需要老师进行提问点拨,因此,可设计以下问题:作者为什么说“两种断言”都是爱?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引导学生讨论时还可以展开辩论:你喜欢哪种声音?为什么?学生在争辩中对“爱”的理解得到了升华,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得更深刻。
  在课堂上教师要达到预期目标,还要在引导学生讨论回答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假设,尤其要鼓励发散思维,对一些不符合答案的奇思异想也不要简单否定,应该妥善地引导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同时要在整体上把握问答和讨论方向,引导问答和讨论步步深入,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问答和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通过精要的讲解或讲演,将要解决的教学重点内容讲深讲透,概括和介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真正的有效性。
  二、让学生学会提问
  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实验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博士在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座谈时曾指出:“最重要的是会提出问题,否则就做不了‘第一流的工作’。”学校教育肩负着育人的重任,教师都希望自己能培养出胜任“第一流工作”的人,那就要在培养胜任“第一流的工作”的人应具有的素质上下功夫。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的能力。
  过去人们研究“问题”大多是教师的问题,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视为课堂的绝对“主宰”,使课堂民主化不高,造成学生有问题不敢问、不能问。使学习环境氛围紧张,紧张的气氛给学生造成压力,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机会,显然,这是无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教会学生学习,首先在于教会学生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课题入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引导学生质疑,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例如第八册《触摸春天》一文,读题后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学生很快就提出以下问题:a.是谁要触摸春天?b.春天可以触摸到吗?c.他是用什么来触摸的?d.他为什么要触摸春天呢?学生带着疑问去读课文,学习兴趣自然就高。再如教学第十二册《匆匆》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发问:题目“匆匆”与过去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结构不大相同,大家有问题吗?很快学生便问:a.“匆匆”在这是什么意思?b.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c.作者为什么以“匆匆”为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可以激起学生阅读课文、探究课文的兴趣。   (二)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入手
  阅读教学的宗旨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弄懂文章的中心段、关键词、过渡段。它是对语言鲜活、句式灵活、妙用修辞、描写生动的语句进行品味,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提高欣赏能力,逐渐积累经验。对文中的“美词佳句”教师不能一味地把答案灌输给学生。要引导学生质疑、品味。例如第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她曾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材要求理解两个“幸福”的含义。在指导时,不必急着让学生回答这个问题,教师可先作这样的引导:“读了这段话,大家有问题吗?”学生会不相信地问:a.人死了还能有幸福吗?b.在大街上又饿又冷,这样都叫幸福?再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小女孩的遭遇)进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在那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穷人要得到幸福是不可能的事,只有死去,才能摆脱这痛苦的生活,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从拓展文章内容入手
  有些文章的结尾是比较含蓄的,学生总感到故事还没讲完。在教学这一类课文时,可让学生质疑,拓展文章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例如第十一册《凡卡》中,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教学时教师可用充满情感的朗读,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发问:a.凡卡的信爷爷能收到吗?b.凡卡真的能回到爷爷身边吗?c.长大后的凡卡会怎样呢?这类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中还常常碰到有些学生提出一些奇思异想的问题,让教师措手不及,怎么办?绝对不要批评,或置之不理,应该一方面称赞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另一方面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区别情况,能回答的可以即兴回答,这也是显露教师学识,树立教师威望的机会。如不能回答也不要紧,可以用课后师生共同查找,比比看谁最快找到答案的方法,这不仅不丢面子,反而能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给学生良好的学风教育,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的成功,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评判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價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所在,才是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参考文献
  [1]陈厚德.有效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孙亚玲,范蔚.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丁如许.心灵的感受[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4]窦桂梅.小学生新阅读训练营[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酶的不正常激活而导致胰腺实质的自身消化和损伤。主要病因为胆道系统疾病、饮酒、腹部手术和创伤以及药物等。而十二指肠乳头癌临床较罕见,由此引起的急
从建国50多年来中国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和政治体制转变中阐述了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运行在法治下的有限政府。探讨了法治下有限政府的涵义以及如何建立法治下的有
一百多年前,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来南京旅游,被古老和苍凉震惊。站在高高的豁蒙楼上,目不暇接东张西望,每一处美景都无限感慨。他取出相机,随手拍了几张照片,然后去照相馆冲印,然后去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和IL-6、IL-18、TNFα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鲎试验,酶联法和RIA法对3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IL-6、IL-18、TNFα水平测定,并与3
19世纪(1830-1900)的音乐常被称作浪漫主义音乐。钢琴在是19 世纪中颇受人们欢迎的一种乐器。在这个时期,音乐的体裁及表现手法在钢琴演奏方面也与古典时期有很大区别。出现了诸如即兴曲、夜曲、音乐会练习曲、幻想曲、无词歌等名目繁多、前所未见的新体裁,而且许多都带有标题音乐的性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钢琴的魅力是音乐家发自内心的一种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对生命的真实体验,这一时期,群星璀璨的音乐大师们
近年来,口腔癌的细胞遗传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很快。已在口腔癌组织或衍化的癌细胞株中发现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核仁组织区AgNORs数量增强,DNA相对含量改变,ras,c-myc和c-erbB等癌基因激活和表达增强,抗
牙源性角化囊肿是一种良性颌骨内病变,由于术前诊断的不确定性和治疗的不彻底性,常导致其较高的复发率。近年来,作为OKC标志物成份的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回顾了有关OKC标志物的研
舆论监督,是强调舆论正向功能的监督。关于舆论监督,新闻学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第一类,强调舆论监督是借助新闻媒体的事实监督,比如顾理平认为“舆论监督是指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
华灰莉木是我国南部及东南亚地区芳香植物中的一朵奇葩,其碧绿青翠的革质叶片,丰满的株型,甚是招人喜欢,是近年流行的室内观叶植物和庭园观赏植物,它与木犀科的莱莉相似之处就是叶
《本草纲目》记载了这样一种植物:“一根岁生十二子,如慈姑之乳诸子,故以名之。”在古代,慈姑因多子,而被民间视为吉祥物。慈姑(Sagitaria trifalia)为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沼泽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