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

来源 :作文通讯·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了初三,每天都有晚自习,每天我都会拖着疲惫的身子经过一个小吃摊。
  经营这个小吃摊的是一对夫妻。他们的摊子很小,也不在热闹的街口,却有我喜欢的刀削面。
  一个冬天的晚上,路上行人渐渐地少了,光秃秃的树木仍不屈不挠地站在道路的两旁,坚守着一份凄凉、一份萧条。他们坐在简易棚里,似乎守望着什么。
  妈妈和我停下车,想吃碗热腾腾的刀削面。
  女摊主很高兴地迎上来,使劲抹了好几遍桌椅,才让我们坐下。
  男摊主点上炉火,开始煮面。女摊主在我们对面坐下,和我们闲聊。她很瘦,衣服也很单薄,我能感觉到她的身体在风中颤抖。她的眼睛很亮,此刻,正注视着我。
  “才下晚自习吧?”“嗯。”
  “初三了?”“嗯。”
  “要好好努力呀,这一年可关键了。”“嗯。”
  我机械地回答着。这段时间,我总是找不到学习的感觉,成绩虽然不是很差,但是就是没有突破。我有些心灰意冷,几度想放弃。
  “你冷吗?”“嗯。”我點点头,还是一个字。
  “来吧!这边坐!”她搬起凳子到炭炉边,示意我坐下。
  “谢谢你!”我真诚地回应,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从未有过的快乐。
  “没什么,没什么。”我看到她微微笑着。
  月,升起来了;夜,愈深了;夜色,也愈深了。此刻,在棚内昏暗的灯光下,我可以看到男摊主做面的全过程。他正飞速地削面,一根根面条儿从他手中飞出,落进锅里。
  “加猪肉还是鸡肉?”他突然开口。
  “呃……猪肉吧。”
  这时,正在和妈妈聊天儿的女摊主转过身来。“多加些猪肉,小孩子需要营养。还要多吃些青菜。”她怜惜地望着我。
  “我知道,我知道。”男摊主乐呵呵地答应着,认真地小心地加上肉、青菜、香菇、木耳……
  感动、欣喜、诧异,一齐涌上心头。我是第一次到他们的小摊,他们像亲人般接待了我。
  终于,我吃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很香,很暖……
  淡淡的月色如水一般纯净,悄悄地透过时空,静静地洒在我的心头,是那么柔美,那么静谧。一切如在画中。
  再次去他们的小摊,已是几天后的事。他们一眼认出了我,同样热情地招呼我。
  再后来,我不仅爱上了他们的摊子,更爱上了这里的两位摊主。听妈妈说,他们是下岗职工,为了养家糊口才摆起了这个小吃摊。寒来暑往,他们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乐观地生活,以微笑迎接每位顾客。我忽然意识到生活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与他们相比,我这一点儿小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
  感谢你———那段日子!你见证了我的长大……
  教师点评
  文章着重写一天———“那段日子”开始的那一天。可想而知,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一定会经常光顾那个小吃摊,而这一天是转变的开始。
  文章看似平淡的叙述里,具有严谨的结构安排。细细推敲起来,谋篇布局非常精彩。“吃面”这一主体故事其实由三部分构成———“我”和妈妈在面摊前停下、女摊主让“我”靠近炭炉取暖、男摊主煮面时多加配料,成功地增添了情节感,并且都是符合当时情境的行为,叙述非常自然。
  “我”的心情由苦闷变轻松(心理描写)、随着时间流逝而变化的夜景(配合人物心理的情景渲染)以及通过语言和动作刻画人物……作者把这些技巧运用得娴熟自如,不动声色地补全各方面信息,为“我”情感的转变做足铺垫。立意方面,作者的长大不仅是学会了坚强地面对挫折,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这也使得题旨层次更加丰富。(崔益林)
其他文献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成績公布后,黑龙江穆棱学霸赵桂宁火了。他的高考成绩是691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然而真正让他冲上热搜第一名的是小伙子的一句话:“不给父母添负担!”说这话时,他正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  时事鲜评  高考生到工地勤工俭学的事情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两年前,“在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的云南小伙儿崔庆涛,获得网友称赞。崔庆涛和赵桂宁之所以引发公众的强烈关注,除了寒门学子的身份之
小时候,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总是紧紧抓住父亲的手,因為飞驰而过的车辆和突然传来的喇叭声总会吓我一跳,只有抓紧父亲宽厚有力的手,我才会感到心安。  放学时,父亲总会在人群中一眼认出我,然后穿过人流来到我面前,抓住我的手。无论刮风下雨,还是路上堵车,他从来没有迟到过。  回到家,母亲已经将饭菜整齐地摆在餐桌上,肚子饿得咕咕叫的我迫不及待地将头埋人饭碗,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每当这时,父亲总会笑着帮我擦
阳光明媚的早晨,车辆井然有序地在城市的街道上奔驰,汽车喇叭声中偶尔夹杂着小贩的叫卖声。这是一个充满了蓬勃朝气的早晨,整洁的城市环境给人们带来了好心情。我知道,在整洁市容的背后,藏了许多默默奉献的人。  我知道这座城市里藏了许多默默奉献的人———小区电梯地板上会“自动消失”的烟蒂、会“自动消化”的垃圾箱和总是一尘不染的走廊。这不,电梯从楼上下来了,门一开,迎接我的是墙角的水桶和拖把。那拖把有着长长的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读罢《岳阳楼记》,我不禁对您———滕子京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被范仲淹老先生视为知己者,究竟是何许人也?  我翻阅史料,想一探究竟。  哪知对于您的评价是众说纷纭,《宋史》言:“宗谅尚气,倜傥自任,好施予,及卒,无余财。”《漱水记闻》却说您贪污公款,甚至重修岳阳楼,也是您在为自己“树碑立传,邀功请赏”。  褒贬不一的看法让我百思不得
第一次吃到琥珀桃仁,是在放学后的一次茶话会上,一位同学带了满满一盒琥珀桃仁,骄傲地说这是她爸爸做的。那琥珀桃仁看起来晶莹剔透,上面还撒了些白芝麻,我几乎能想象出它的制作过程:熬一锅剔透黏稠的糖浆,将烤好的金黄色核桃仁放进糖汁中一裹,再一颗颗拿出来,拉出长长的、晶莹的细丝……“嘶———”光是这么想一想,我的口水就忍不住流了出来。  接过同学递给我的核桃仁放入口中,刚咬碎,芝麻的香气便在口中散开,糖衣
“啪———”教室里陷入一片昏暗,短暂的寂静过后,整栋教学楼都热闹起来。  “太好啦,停电了,晚自习上不成啦!”一些“积极分子”欢呼雀跃。还有些谨慎者半信半疑地说:“那倒未必,或许一会儿就来电了。”“才五点钟!才五点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唉,先写作业吧,要是一会儿真来了电,数学老师再上两节课,放学时作业没完成咋办?”“对对对,出去做,亮些……”  看,窗台成了“最高级”的课桌,同学们伏在窗台上埋
去年秋天,隨着一声异常响亮的啼哭,一个七斤四两重的大胖丫头诞生了,你———我的妹妹秋分宣告来到这个世界。  说实话,对于你的到来,我的心里一直是“拒绝”的。作为独生子,我早就习惯了没有兄弟姐妹,早就习惯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呵护。可无论我如何抗争,你,还是来到了我的生命中。  你出生的第二天,我去医院看望妈妈和你。你被包在毯子里好梦正酣,小脸通红,还皱巴巴的。就是你这么个丑家伙,让妈妈吃了那么多苦,
事件回放<<<<  “健身房”的所有材料都是郑龙从拆迁工地上捡回来的:一张旧书桌用来练弹跳力,五十多斤的房梁木扛在肩上可以练肌肉,钢丝吊着的旧轮胎用来锻炼手臂和腿部力量……  时事鲜评  在郑龙父女的故事里,还有一幕场景格外动人:凌晨四点多,天还没亮,郑国花奔跑在空旷的马路上。郑龙骑着一辆摩托车,车头、车筐和他的头上各有一盏灯。三盏灯一路跟随在女儿身旁,照亮漆黑的前路!  默默无言、默默陪伴、默默
“莫言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小小的孩童,端坐餐桌前,拿起筷子,看着满桌佳肴,敲打筷子,是孩子们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常常呵斥“不能敲打碗筷”,但孩子们还是把筷子当成玩具敲打一番,宣告第一个叛逆期的到来。  我小时候第一次用筷子,是父母手把手教会的。小小的手握着长长的筷子,几番尝试,仍难以夹起米饭。沮丧时,父亲严肃地说:“我们是中国人,中国人都会用筷子。”母亲总是带着鼓励的语气说:“用筷子,会使人
孩子啊  他看山是山  看海是海  却又天马行空  把月亮画成蓝的  把黑夜画成粉的  孩子啊  他咿咿呀呀  磕磕巴巴  却又说得痛快  表达爱意无需遮掩  说错了也童言无忌  孩子啊  他不懂得人情冷暖  只想着能有更多的玩具  却也知足常乐  他們对未来的路  一无所知  却又满怀希望  孩子啊  他盼着长大  我们却眷恋着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