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教师平时上课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美术课本身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与人格的健全的培养。而我们传统的教学思想是局限在画的象与不象之间,评价一幅作品只从一个侧面展开或者全部都是一种固定模式,并把它定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这真可说是一种侵略与扼杀,这就失去了美术欣赏课的意义。
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导师。那么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欣赏课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审美教育作用呢?以下几点是本人的建议和思考:
一、重视欣赏课,提升欣赏课的内涵
欣赏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一定量的欣赏课。全书分为三个单元二十四课,全以欣赏为主。上欣赏课一般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共同分析作品或学生自己独立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然后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育,包括美育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等。可是很多老师在上欣赏课时都是以点带面或者草草几句话就了事,忽略了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都还只是停留在老师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状态。其实欣赏课完全可以上的很灵活很丰富,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例如,讲到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中去参观和采访当地的当地的名胜古迹。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建筑风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后让学生各自发表观点或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以及如何来加强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讲到某位大师的作品时,先向学生介绍大师的生平(故事),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被引入到要讲的知识点上,让学生在故事中来了解和学习大师,并掌握其绘画风格及艺术特点,比硬性的灌输效果要好。在上欣赏课时课堂往往比较活跃,在故事中介绍完画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谈谈自己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呢?总之,上好欣赏课很重要,学生只有懂得生活中什么是美?它的价值何在?才有可能去创造美和感受美。
二、加强美术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
马克思认为:“我们认识世界有不同的方式,以艺术审美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是我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你懂得用眼睛去发现美和鉴赏美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文明程度的不段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普遍。脱离审美而存在的文化几乎没有。审美,作为人们精神需求,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让他们从小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校園环境、家居服饰等。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体会到知识的价值,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讲到色彩的运用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服饰色彩的搭配、交通工具的颜色、家居色彩等等入手。让学生明白:根据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喜好,并找出两个着装不同的同学进行分析,学生十分好奇,趁着这股热颈我把有关色彩的知识一一介绍给学生,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的明度、色彩的纯度以及色彩的搭配等等。
光了解和懂得这些规律我觉得还不够,应该透过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才是我们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更进一步,挖掘出作品的精神内涵即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画家的思想意识、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对待自己命运的态度等等。古人有这样的说法:“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和画如其人。”如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等,我们不仅要能背能写出这些诗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最初的创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要好很多,但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到不满足?难道我们所处的时代不适合培养大师?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学会观察、留意我们的生活和身边的事物,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社会,从而达到喜欢和爱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三、引导观察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感知。“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美术教育及其功能不是一个永恒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前进,它们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在我们的美术教育观念改变以后,肯定还会有新的天地等待我们去发现,美术教育的改革永无止境。
美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作导师。那么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欣赏课在高中美术课中的审美教育作用呢?以下几点是本人的建议和思考:
一、重视欣赏课,提升欣赏课的内涵
欣赏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一定量的欣赏课。全书分为三个单元二十四课,全以欣赏为主。上欣赏课一般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大家共同分析作品或学生自己独立查找资料、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然后对作品进行全面分析,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教育,包括美育教育、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等。可是很多老师在上欣赏课时都是以点带面或者草草几句话就了事,忽略了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的地位,都还只是停留在老师传授学生被动地接受的状态。其实欣赏课完全可以上的很灵活很丰富,我们应该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例如,讲到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地域的永恒魅力》的时候,我就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际中去参观和采访当地的当地的名胜古迹。向学生介绍其特点、建筑风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后让学生各自发表观点或者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想法,以及如何来加强对这些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讲到某位大师的作品时,先向学生介绍大师的生平(故事),提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被引入到要讲的知识点上,让学生在故事中来了解和学习大师,并掌握其绘画风格及艺术特点,比硬性的灌输效果要好。在上欣赏课时课堂往往比较活跃,在故事中介绍完画家的背景和艺术风格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谈谈自己对该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师教得灵活学生学的轻松愉快,何乐而不为呢?总之,上好欣赏课很重要,学生只有懂得生活中什么是美?它的价值何在?才有可能去创造美和感受美。
二、加强美术课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的教育
马克思认为:“我们认识世界有不同的方式,以艺术审美的方式来认识世界是我们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当你懂得用眼睛去发现美和鉴赏美的时候,整个世界的意义都会有所不同。”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文明程度的不段提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普遍。脱离审美而存在的文化几乎没有。审美,作为人们精神需求,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就要让他们从小学会用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校園环境、家居服饰等。让他们感受到学有所用,体会到知识的价值,这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例如,讲到色彩的运用时,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我们可以从服饰色彩的搭配、交通工具的颜色、家居色彩等等入手。让学生明白:根据着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喜好,并找出两个着装不同的同学进行分析,学生十分好奇,趁着这股热颈我把有关色彩的知识一一介绍给学生,各种色彩的象征意义、色彩的冷暖对比、色彩的明度、色彩的纯度以及色彩的搭配等等。
光了解和懂得这些规律我觉得还不够,应该透过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才是我们审美教育的目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更进一步,挖掘出作品的精神内涵即隐藏在作品背后的画家的思想意识、对人生的理解、对社会的看法、甚至对待自己命运的态度等等。古人有这样的说法:“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和画如其人。”如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等,我们不仅要能背能写出这些诗句,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他们最初的创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我们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要好很多,但为什么我们还会感到不满足?难道我们所处的时代不适合培养大师?等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学会观察、留意我们的生活和身边的事物,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和社会,从而达到喜欢和爱上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
三、引导观察想象,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教学同样也离不开观察,没有观察,便没有视觉感知。“真实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具体的想象。高中美术教材中包含了许多高水平的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在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时,凡是学生容易理解的都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独立观察,充分想象,细细领悟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美术欣赏的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美术教育及其功能不是一个永恒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前进,它们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在我们的美术教育观念改变以后,肯定还会有新的天地等待我们去发现,美术教育的改革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