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实时CT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uu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清醒及药物诱导睡眠状态下实时CT扫描方法,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62例经多道睡眠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行清醒及药物诱导睡眠呼吸暂停发作状态下上气道256层螺旋CT扫描,所获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多平面重建及容积测量、咽腔最小截面积值、相应径线及咽腔容积测量)。比较同一患者清醒和睡眠状态下上气道大小的动态变化,通过咽腔各参数的测量反映上气道阻塞情况,并定位阻塞部位。

结果

本组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实时CT检查,软腭后区及舌后区气道为常见阻塞区域。单一软腭后区阻塞或狭窄者29例,软腭后区+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19例,软腭后区+会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6例,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7例,软腭后区+舌后区+会厌后区均未见阻塞或狭窄1例。本研究中未发现单一舌后区及会厌后区阻塞或狭窄者。单一区域阻塞或狭窄者占46.8%(29/62),多区域阻塞或狭窄者占51.6%(32/62)。根据Friedman腭舌关系分型,Ⅰ-Ⅳ型舌后区和(或)会厌后区气道阻塞或狭窄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00,P<0.005)。对比清醒状态和睡眠呼吸暂停发作状态下各解剖区域(软腭后区、舌后区及会厌后区)最小截面积、气道容积、最小前后径及左右径等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应用药物诱导睡眠下的实时CT技术可获得上气道阻塞或狭窄的解剖和病理变化的活体信息,为OSAHS的定位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提供相对客观的形态学依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突发性聋(简称突聋)患者中听神经瘤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8月467例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中确诊为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467例突聋患者中确诊听神经瘤9例(9耳),占1.93%;男2例,女7例,年龄28~57岁。其中7例伴有耳鸣,3例伴有眩晕。9例患者中,听力损失轻度2例,中度2例,重度4例,极重度1例;听力曲线类型呈低频下降型1例,中频下
目的探讨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药物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临床研究方法,统一设计、统一方案进行前瞻性临床多中心研究。2007年8月至2011年10月间,全国33家协作医疗中心共收集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205例(250、500Hz两个频率或1000Hz下降15dBHL以上),根据统一设计的随机表,随机选取四种治疗方案中的一种进行治疗[糖皮质激素、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巴曲酶注射液(东
言语和唱歌等发声活动是呼吸、发声、共鸣和发(构)音器官之间的高度协调活动。中枢神经系统在言语、歌唱的发动与中止,以及在呼吸、发声、发音器官肌肉群的运动及动作协调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中枢神经性病变在早期可能是以发声障碍或发音障碍(言语不清)表现出来,因此常首先就诊于耳鼻咽喉科,如果耳鼻咽喉科医生或神经内科医生不具备语言病理学方面的知识,可能会误认为是发声器官(喉部)的病变。
目的研究喉癌Hep-2细胞株中CD133+肿瘤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流式细胞仪分选Hep-2细胞株中CD133+肿瘤细胞,Transwell法检测CD133+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及三代克隆形成能力;CD133+肿瘤细胞与紫杉醇共培养,10 Gy的直线加速器照射CD133+肿瘤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计算其相对存活率和生长抑制率,观察其放化疗抵抗性.结果CD133+细胞比例为3.1%±0.2
多年来,学界内对内镜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一直存在争议。出现这些争议的原因可能包括:第一,对内镜技术了解和掌握的不足,各个医疗机构开展的病例数不是很多,经验还不够丰富;第二,对外科技术包括传统技术和新技术在认识上和理念上存在差异;第三,不同专业之间交流的机会较少,大家相互了解不够。因此制订相关的诊疗指南以规范鼻腔鼻窦肿瘤的内镜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初在征集部分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鼻腔鼻窦恶性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由之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的文件指示,全力深化改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利弊分析出发,阐述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和现实意义,把
期刊
目的探讨超声附加绘图定位甲状腺微小结节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137个结节)甲状腺微小结节患者,按照就诊次序,依次分为两组:绘图组46例(68个结节),对照组42例(69个结节),进行对照研究,纳入标准为结节直径≤1cm,两组术前行常规超声检查,绘图组附加绘图定位微小结节,附加绘图方法为甲状腺纵切面六分法和甲状腺横切面四分法,对照组未行绘图。比较两组患者在术中医生能否准确依据超声检查提
本建议参照了国外儿童鼻.鼻窦炎指南性文件和我国成人《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并遵循“宜简不宜繁,宜粗不宜细”的原则而制订,适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
根据解剖部位的不同,鼻黏膜慢性炎症可分为慢性鼻一鼻窦炎(CRS)和慢性鼻炎,所导致的鼻塞、流涕、鼻痒和喷嚏等症状临床常见。该病发病机制复杂,部分患者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是未来鼻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患者 男,28岁,主因右鼻间断流清水样分泌物1年于2010年11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因车祸头外伤行开颅手术,术中曾见右侧筛顶2.0cm×1.5cm大小骨质及硬脑膜破损,以人工硬脑膜修补缺损。术后未出现头痛、癫痫等症状。入院后右鼻漏出液生化检查证实为脑脊液。腰穿脑池造影CT检查显示右侧筛窦造影剂存留,双侧筛窦及额窦多发骨折(图1)。脑脊液常规及生化均未见异常。